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百科] 养生 切莫等到人老时

[复制链接]

3524

主题

6785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风云使者

追颠使者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财富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0:3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与长寿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但如何养生才能健康长寿?不少人并不清楚,甚至错误地认为,现在工作繁忙,待退了休再去养生吧!殊不知,养生是没有年龄界限的,人老时应该保养身体,年轻时、中年时,即使是幼年,也都应珍惜身体,真正到了老年,再去遵循养生之道为时就太晚了。我国医学名著《黄帝内经》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指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意思是,上古时代的圣贤人由于自始至终学习和运用养生之道,年已100多岁,形体、动作并不显得衰老。而现在的一些人,因不注意养生,往往不到50岁,形体就衰老了。

  越是工作忙,越要保健。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只有体魄健全,精力充沛,才能胜任最繁重的任务。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以自我调摄为主,并采用多种保健方法综合运用,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黄帝内经》里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道”是从一切具体事物中抽出来的自然法则或规律。若人们顺应这种规律,则可“长有天命”,如果违背这种自然法则,则要早衰夭亡。当然,人不可能不死,但是可以通过后天调养,逐渐增强体质,提高康复力、抗衰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有关传统养生的理论和内容极其丰富,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学术流派来看,又有道家、儒家、医家、佛家养生武术家养生之分,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丰富了传统养生学的内容。

  传统养生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经过长寿实践与经验积累,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并有相对独立的、丰富的理论与大量的、别具一格的手段。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是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一元论、天人相应及整体恒动观等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形神共养,协调阴阳,谨慎起居,和调脏腑,动静适宜,养气保精,气血通调,养正祛邪,综合调理,因人、因地、因时摄生诸原则。其养生手段与方法更是丰富多彩,别具特色,如调摄精神、气功与导引、针灸、按摩、推拿、食养与食疗、顺应自然疗法、药养与药疗、日常养护与个体卫生等。这些传统养生法,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还远传世界各地,为全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即将到来的以保健为主的21世纪,传统养生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创作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灌水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幽默大师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8-21 10:36:5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12 16:29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