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1-7-18 09:01:23
|
只看该作者
纵横十年的“脊梁产业”
据报道,1999年,刘学文“走出大山,只身到北京创业”。…[详细]
2001年,“一无资金、二无关系”的刘学文,组织了一场名为“共和国的脊梁”的征文活动。据媒体报道“这是文学界献给建党80华诞的一份厚礼”、“关注率创中国征文活动之最”。…[详细]
当时,著名科学家王选,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社会名流悉数参加,人民日报发文高度评价。可以说,这次活动便是刘学文起家的“老本”,因为在日后的各类活动中,他都会提到这次评选。
据网友“haichong1230”发贴称,和上文提到的“刘先明”一样,他曾经在2001年收到过“共和国脊梁”的邀请函,上边写到“进京领奖需要邀纳3600元参会费”。
10年后,刘学文沿用原名称,继续用“共和国脊梁”为建党90周年献礼,可谓用心良苦。

刘学文(右)向国际著名音乐家谭盾赠送贵州水族马尾绣。 2010年3月6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国际著名音乐家谭盾从我省黔南州和三都水族自治县领导手里接过聘书,正式出任中国水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全球宣传推广大使,这一消息很快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个国际上享有盛名的音乐大师与一个贵州偏僻的小县城怎么会走到一起?创造这一“神来之笔”的幕后策划者,是一个有着“策划奇才”美誉的贵州籍文化人——中国影响力传媒集团董事长刘学文。
刘学文曾经以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SW启示录》而引起社会关注,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高度赞赏他点亮了公民的责任感。现在,他是文化传媒业人士口中的“最具政治敏感的策划家”。从记者、作家到文化企业家,这是刘学文40多年来走过的路。
人生创业文化创新
1999年,刘学文从我省一家新闻单位辞职,开始了人生的一次创新体验——走出大山,只身到北京创业。在一无资金、二无关系的情况下,刘学文依靠勤劳和智慧,创办文化公司,以推动先进文化为己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围绕民族精神的构建和弘扬,合纵连横,历经10多年,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2001年,正当人们为文学的低迷而感叹时,刘学文策划组织的“共和国的脊梁”大型报告文学征文活动,一下子刷新了人们的视野,他首次将作品评奖与作品主人公评奖结合起来,袁隆平、王选、闵维方等一大批为共和国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登上了领奖台,媒体关注率创中国征文活动之最。2002年,刘学文策划的“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报告文学征文活动收到来稿4000多篇,700多名作者和主人公出席大会,成功塑造了任长霞、梁雨润、付华廷等一大批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同时策划了“旗帜——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大型文艺晚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活动盛况并多次播出晚会实况。颁奖大会和晚会播出适逢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为迎接“十六大”营造了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报告文学与电视传媒、文艺晚会联姻,这是让文学走进社会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成为中国文坛的一个经典活动策划案例。刘学文策划组织的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征评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推出了袁隆平、仇和、张瑞敏、吕日周、钟南山、吴仁宝、马云、南存辉等一大批优秀时代新闻人物,成为一项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刘学文因此荣获首届中国“诸葛亮”策划奖十大风云人物、首届品牌活动“奥马奖”最佳品牌活动策划人物等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