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5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民俗] 中华56民族之二十九:壮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壮族标徽







[url=http://pop.pcpop.com/p060803/0001532468.html][/url]壮族简介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 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 1548963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 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此外, 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 也有分布。







    壮族聚居区地处岭南西部, 地形奇特,山青水秀,自然景 观十分美丽。这里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多热带、亚热带作 物。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薯 类等。三七、蛤蚧和茴油,是 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 、“布侬”、“布曼”、“布雅依”等2 0 余种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

    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 傣语支。古文字是“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法而创 造的一种与壮语语音一致的“方块壮字”。2 0 世纪5 0 年代,根据壮族人民的要求,创制了一种全民族能够 接受以拼音字母为基础的壮字。目前仍在推广使用。

“三月三”与歌圩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 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 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 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 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 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 ,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 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 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 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 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 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 会。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 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 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 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 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 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 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 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 “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 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 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 ;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 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 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 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瑰丽的壮锦   

    壮锦是壮族的一种瑰丽工艺品,它与湘绣、蜀锦齐 名,驰名中外。  

    传说壮锦是在宋代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 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 示。她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 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

    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当时出 产于广西左、右江,称为“(纟炎)布”,其质“如中 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明 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皇帝 的贡品。清初,织锦成为壮族妇女必学的一种手艺,同 时也成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

    壮锦色泽鲜艳,坚固耐用。传统的壮锦既有几何图 案,又有各种描绘花纹。常见的有“”字纹、水波坟 、云纹以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象。在蝶恋花、凤穿牡丹 、双龙戏珠、狮子滚球、跃马向前等2 0 多种图象中, 凤的图案在壮锦中独占鳌头,“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 凤从锦中出”。这是由于壮族喜爱凤凰,视之为吉祥的 象征。







    壮锦花色品种多样,用途广泛,可用作床毯、被面 、围裙、背带、腰带、手提袋、挎包、头巾、衣物装饰 等。今天,壮锦不仅为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所喜爱,而且 走出了国门,飞洋过海。

铜鼓之王   

    铜鼓,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一般分 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个部分。迄今为止,在广西 发现和收藏的铜鼓共5 0 0 多面。其中一面直径1 6 5 厘米,高6 7 . 5 厘米, 重3 0 0 多公斤,让一个中等 身材的人躺在鼓面上伸展四肢也不会露出鼓边之外,堪 称“铜鼓之王”。  

    “铜鼓之王”,它体态庞然,花纹精细,鼓面中心 有八道光芒的太阳纹,外围用突起的同心圆弦纹分成五 道晕圈,各晕圈内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单线旋出的云纹和 菱形套的雷纹,鼓身晕圈密而窄,也全饰以云纹和雷纹 。密布的云雷纹给人以玄妙莫测之感,更增加了这种权 力重器的神秘色彩。







    铜鼓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铜鼓铸造精致,音响宏 亮。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号传令的标志,是权力和财富的 象征。人们常在喜庆的节日里敲奏它伴以歌舞。在宗教 的活动中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人安粮丰。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7:54 | 只看该作者
新街景区  

    新街景区位于县城南部30公里,距省城昆明303公里。  

主要景点:云雾山城,箐口民俗村,龙树坝日落梯田景,土锅寨日出梯田景,金竹寨田园风光景,芭蕉岭山土司万氏嫫工事,东瓜林烈士陵园。

    景区主要内容和特色:以观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哈尼、彝、汉、傣族交融,各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具体体现地区。观赏云海、梯田,研究各族民俗的集散地。  

    新街原为元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1年县城搬迁后为新街镇所辖。海拔1539至1650米之间,城区人口7045人,居住着哈尼、彝、汉等民族,日最高气温32度,最低气温-2.6度,每年有二至三次寒潮入浸,全年相对湿度85%,雾期长达174至180天,全年日照数1770小时,降雨量为1398毫米,年霜期1.5天,年雹日2.7天。

麻栗寨景区(坝达景区)  

    麻栗寨景区位于县城南部43公里,新街东部15公里。  

主要景点:全福庄梯田、坝达梯田、麻栗寨梯田、上马点梯田、村落。

景区主要内容和特色:以哈尼族风情、人文、自然景观为主。全景区共有17个自然村,1910户,10244人,8737亩梯田全为哈尼族。是观赏哈尼族梯田、云海、哈尼族建筑等风光的地方,也是了解、研究、体验哈尼族文化的中心地带。

    麻栗寨景区梯田面积大、壮观、线条美、立体感强。从海拔1100米的麻栗寨河起,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直伸延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之巅,把麻栗寨、坝达、上马点、全福庄等哈尼村寨高高托入云海中。站在麻栗寨茶厂观梯田,近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坡海,泛着粼粼波光,奔来眼底,景色十分壮观,每当下午四时后,白茫茫的坡海随着夕阳西下,逐渐变成粉红色、红色。再转变成粉红色、白色。是观赏和拍摄梯田随时光变化而变化的地方。

多依树景区  

    多依树景区位于县城东部55 公里,新街东部25公里。  

主要景点:黄草岭观日出梯田景,普高老寨梯田景,多依树梯田、民居景,宗瓦土司掌寨衙门,省级自然保护区。  

    景区主要特色和内容:景区以五个哈尼族村寨,四个彝族村寨为主,包含爱村、大瓦遮等连片的六千多亩梯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展示云海、梯田、山寨的奇丽风光,哈尼、彝族的多元文化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万六千多公顷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和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

    景区梯田三面临大山,一面坠入山谷,状如一个大海湾。布满在临山三面的无数村落,一座座蘑菇房如整装待发的帆船;6000亩梯田均由东至西横向。站在高高的黄草岭村后山观赏,如万马奔腾,似长蛇舞阵。整块梯田上半部分稍缓,如万蛇蠕动,下半部分较陡直入深渊,如将倾的大厦,令人提心吊胆。六千亩梯田水源充足,白花花的大海湾如一个巨大的瀑布从南向北倾泻,壮观无比。  

    这里一年有两百天云海缠绕,云海停留在海湾里不肯离去,忽东忽西,忽上忽下,一会儿无影无踪,一会儿又弥天大雾,忽而往下蹿,淹没一层层梯田、村寨;时而往上蹿,露出一层层梯田、村寨,一天如此反复,每次各异。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山寨的景区。

勐品景区  

    勐品景区位于县城南部50公里,新街南部20公里。  

主要景点:老虎嘴勐品梯田,阿猛控梯田,保山寨梯田,勐品瀑布,勐弄土司遗址,勐品古彝文。  

    景区主要内容和特色:以彝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是研究和了解彝文化、封建领土经济、风土人情的地方  

    站在高高的老虎嘴上俯视,勐品梯田状如一朵盛开的白色巨花,3000多亩梯田形状各异,如万蛇般静卧的花蕊,阳光照射下似天落碧波,浪花泛起,万蛇蠕动,如湖似海,近百个田棚点缀其间,似航行的小舟,令人惊叹不绝。被摄影家们称为世界上最壮丽的田园风光;被法国报刊列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七大人文景观之一。  

    往西遥望,2000多亩阿猛控梯田嵌刻在由南向北从渊谷直伸高山的三座脊梁山,忽高忽低、忽大忽小、忽曲忽直,三座三梁披挂着层层梯田如三条巨龙,尽情挥舞,在夕阳余辉下,红白黑相映,光彩夺目。  

    往东远眺,又是2000多亩保山寨梯田全攀附在7座半圆型山梁上,全成弯月型天梯,直指苍穹。7座半圆型山梁上的梯田又相连,阳光倾泻,波光粼粼,成立体海洋。7座半圆形山梁中间,又有无数个圆形小山包,每个小山包又被层层圆型梯田绕到顶,山顶部是田棚,青翠竹木果林,似仙境如梦幻。保山寨梯田是元阳梯田中线条好,形体美,立体感强的梯田之一。  

南沙红河谷热带景区  

主要景点:南沙热带城市,三河并流,悬空倒虹吸,那里制陶,哈尼古墓群,镇江王庙,热带水果基地。  

    景区主要内容和特色:以傣族风情,人文景观为主,展示景区古遗址,现代不夜城,热带风光,热带果林,热带植物园,傣族土掌房,傣族歌舞等景观。

    南沙,原名南赛,傣语,意为水边沙滩也。1956年因书写不便而称南沙。海拔240米,最高气温43度,最低气温7度,年平均气温20度,年均降雨量800毫米。红河、排沙河、麻栗寨河在此汇合东流,县城人口8000余人,主居傣、彝、汉、哈尼等族。  

    南沙热带城市始建于1991年,时因老县城新街1989年发生滑坡。元阳县委、政府从发展元阳经济、长远发展城市出发,决定把县城搬至南沙重建。

    南沙县城建在排沙河南岸沙滩上,原先并没有任何建筑物,设计上带来很大的便利,均按现代化城市布局、规划和建设,因此,整个县城布局合理,建设规范。  

    南沙一年只分春夏,她不仅是理想的热带风光旅游城市,而且是理想的冬季避寒旅游城市。

哈播景区  

    哈播景区位于县城南部115公里,新街南部85公里。  

主要景点:哈播梯田,哈尼建筑,哈尼歌舞,哈播长龙宴。  

    景区主要内容和特色:以哈尼族民俗、音乐、舞蹈与稻作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研究哈尼族节日、民俗、歌舞的地方。  

    哈播村处于龙浦喝多大山和来孩该马大山狭击,楚脚河和哈埂河托起的一个山包上,地势非常独特。  

    哈播建筑依山顺地而建。哈尼族各支系不同建筑风格汇集于此,有罗碧支系正方形四房一天井式,罗缅支系正方形配木搭阳台式,敦宏支系长方形配长方形平房式,村里现代建筑也明显有蘑菇房雏形。

    哈播梯田将哈播村包抄成圆形。站在村东头远眺,东面坡度为45度的几十座半圆形山梁上,弯月型的数百级梯田从河谷级级攀登,红日初照,几十座山梁上的梯田成红色,黑红分明,壮观无比。哈播梯田是元阳梯田中坡度最陡,立体感最强,观赏日出梯田最好的地方。

    哈播民俗保存完整,丰富多彩,每年农历腊月属牛日,是哈播"昂玛突"节,届时一家一桌的260多张宴席,一张接一张沿街摆设,形成世界上最长的长龙宴,隆重无比,以歌舞相伴欢庆,客人至此,备受欢迎。

    哈播村历来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村里男女老幼,能歌善舞,有传统的歌舞,也有不断创新的现代歌舞。每当有重要节日或喜事活动,男女老幼,特别是中老年妇女,整日以歌舞来相庆,著名的誉满省、州舞台的哈尼族木鼓舞、棕扇舞、碗舞,木雀舞等均源于哈播村。其它景区 元阳有梯田19万亩,分布在全县22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景区最多、最壮观的,是要数分布在牛角寨、良心寨、新安所、果期的梯田。四个连片的的梯田共有34379亩,以牛角寨河为界,分东部和西部梯田,站在东部观日落梯田景,站在西部观日出梯田景。主要特点是:面积大、壮观。目前因交通不便,很少有旅游者涉足。  

    其次,大坪乡小坪子梯田、逢春岭乡尼枯浦梯田、老曹寨梯田、大鱼塘梯田、小新街乡石碑寨梯田、大拉卡梯田、嘎娘乡大伍寨梯田、苦鲁寨梯田、上新城乡下新城梯田、瓦灰城梯田、沙拉托乡坡头梯田、马街乡瑶寨梯田等都是几千近万亩的梯田,形状各异,各具特色,但因路远、交通不便而很少有旅游者涉足。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7:28 | 只看该作者
元阳梯田景区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6:38 | 只看该作者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6:16 | 只看该作者

广西龙胜县和平乡大寨村梯田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5:47 | 只看该作者
高边锣





    高边锣,壮族、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壮族地区最为盛行。  

  响铜制成,外形与潮州音乐和潮剧伴奏用的深坡相似。是一种锣面平坦无脐、锣边很宽、质 地厚重、锣体不刮光(呈现黑色)的较大型铜锣。规格大小不一,一般分为大、小两种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乐队使用的高边锣为例,大高边锣,锣面直径46.5厘米 、锣边宽8厘米、锣壁厚0.45厘米;小高边锣,锣面直径32厘米、锣边宽4. 7厘米、锣壁厚0.2厘米。锣边一侧钻孔系绳。锣棰木制,以用坚硬的油茶木、番桃木(鸡果木)制作的为佳,棰头较大,外面不包绸布。  

  演奏时,左手提锣或将锣悬挂于木制锣架上,右手执棰敲击锣面中心。发音浑厚响亮,多使 用放音奏法,余音延续时间较长。在桂西壮族地区,多用于壮剧等地方戏曲和民间歌舞伴奏。


大王岩崖画

    大王岩崖画位于麻栗坡县城东500米处的羊角垴的石壁上。崖画分两组,1号崖画在石壁东侧,画面高8米,宽6米,可见人物、动物形象31个,色彩对比鲜明,形象逼真;2号崖画在1号崖画的右下侧约20米处,高3米,宽约20米,可见图像13个,人物不画五官,躯干呈三角形,四肢形态各异。两组崖画,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的作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的手、躯干、脚基本写实,然而头部却充满了艺术的想像力。头很大,眼的位置高,最有特色的是鼻和嘴,构思奇妙,想像丰富,充满了荒诞色彩和浪漫手法,使人看上去似有嘴又无嘴,似无鼻又有鼻。崖画上红黑白组合协调,艳丽明快,色彩对比强烈。

龙州边关旅游

    龙州县位于桂西南,西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184公里,南与宁明县、凭祥市毗邻,北接大新县,东临崇左县。全县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人口26.7万.

    龙州是一座近两千年历史的边陲小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中法战争后,抗法将领苏元春修筑的小连城;有当年邓小平同志领导龙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有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中山公园;有闻名遐迩的宗教胜地紫霞洞;有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国家级弄岗自然保护区;还有山光水色神奇诡秘的左江……

    龙州属清朝对外开放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曾有“小香港”之称,现还保存着法国驻中国龙州的领事馆,天主教堂等古建筑。

    龙州中越边境线漫长,两国边民友好交往历史久远,边关异国风情浓郁,是中外游人向往旅行、观光的好地方。

    龙州主要特产有甘蔗、茶叶、八角、桄榔粉、蛤蚧、龙州菜刀、枧木砧板等。

    龙州现已开发的旅游线路有:“神秘左江一日游”、龙州边关一日游、龙州至宁明花山一日游、龙州至越南高平一日游、龙州至越南谅山一日游等线路。龙州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还很多很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到龙州投资开发旅游业。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5:17 | 只看该作者
花街风流







    当远处密集的人群映入眼帘,者兔花街的壮观场景呈现了出来,数万人行走在街道上、村头篱围小道间或河岸古树柳林丛中,各自踩踏自身的倒影,举目搜寻期待已久的目标。青年人寻找着自己的恋人、如意歌手、暗送秋波的异性。中老年人则在搜寻“毕侬”(兄弟、姊妹、亲戚、亲族)或“毕侬靛”(有联姻关系的亲戚)。身处者兔花街场,才发现其中也有汉、苗、彝、瑶等民族,住在附近的他们也赶来参加壮家的这个盛会,分享喜悦。

    花街同时也是赶集,小姑娘、小伙子们在花街上走走串串,左盼右顾,选择唱歌对象。有的父母还紧跟其后,为儿女当“参谋”,从上到下地打量对歌者的品貌,傍敲侧击地试探对歌者的为人。对歌的群体一旦选中,便男一群、女一群地摆开阵势,由男女双方先推一人开唱,接着双方便有问有答、有问必答、你来我往地对唱起来。歌声悠扬婉转、此起彼伏、场面动人。双方以群体形式唱和了一阵,阵容便逐渐由大变小,由小变少,最后变为一男一女在街头街尾、田间地角、竹旁树下、河畔泉边的单独唱和。青年人的对歌与长辈们歌颂祖先业绩或生产、传说的内容不同,多是倾吐男女爱慕的情歌,歌声几里外都能听到。对歌的男女,也不怕别人看,更不怕别人听,围观者越多,他们唱得越起劲。一对男女唱呀唱呀,如果在歌声中能互相了解,产生了爱慕,达到情切切意绵绵之时,就互赠信物,私定终身。这时,姑娘将提来的竹篮打开,拿五彩糯饭、鸡肉或鹅肉给小伙子吃,拿出鞋子和新衣给小伙子穿;小伙子也取出银项链、银镯、银耳环作为回赠。唱成对的,就禀告父母,择吉日成婚。也有还未唱成对的,则相约来日再唱。







    壮族人民是伴歌而生,踏歌而逝的民族。平凡的生活对话,语言如歌;谈情说爱,有深情依依的情歌;节庆酒宴,有荡激山河的对歌;寿终,要以歌送葬。至今壮族仍然保持着的安胎歌、保胎歌、祝福歌和小孩学说话时教导的儿歌,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胎教。每个人的一生,都沐浴在诗歌的海洋里。从前,壮族青年男女,十有八九都是歌手。不会唱歌的,没有胆量去赶花街,就是去了,犹如看画中美人——你爱她,她不爱你。而今赶花街的青年男女,除对唱情歌外,也有跳舞的。到了赶花街的人最多之时,对歌也唱到了高潮。这时,只听一声牛角号响,姑娘们纷纷拉着心上人,聚集到宽阔的场地上,大伙围成圆圈,跳起了手巾舞。姑娘们拖着百褶长裙,手里提着两块手巾,踩着鼓点,边跳舞,边用眼睛瞟着心上人,心中尚未唱尽的情话,仿佛又化在舞姿中。

    赶“花街”的第二天,把花街节推向高潮的活动是对歌。青年男女们,有的找到了三年前就以歌结缘的情人,有的找到了两年前以对歌私订终身的恋人,有的找到了去年对歌的知己,有的找到了今年才新认识的异性歌手。他们三五成群,站在街头、田间、河岸尽情对歌。他们从太阳升起唱到太阳落山……整个花街场,是歌的海洋,一浪高过一浪。







    花街节的第三天傍晚,是歌手们情系花街、牵肠挂肚的时刻。悠扬的情歌、感人肺腑的歌词,把歌手、听众灌醉了,歌潮渐渐平息。这时,看不见的春心又涨潮了。一瞬间,那三五成群的男女对歌阵式,变成了一对对情侣,站立在交错蜿蜒的田埂上、坐在晚霞闪烁的河岸沙滩、慢步于村间小道。姑娘们把自己亲手制做的绣球、布鞋等信物,悄悄塞给初恋情人。小伙子们将自己购买的项链、手鐲等信物,小心翼翼地给恋人戴上。眼下的三月花街节,不就是壮族情人节么?看着姹紫嫣红的糯米饭,看着欢天喜地的张张笑脸,我开始明白,人们赶“花街”,不止是为了欣赏那鲜艳的花,更多的是在歌声的怀抱里回忆、期望、向往,在歌的世界里体会美好,吮吸芬芳,向过去告别,为来年祈祷。歌声婉转嘹亮,是生命力最极致的表现,是所有生命细节最真切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告白。欢快是刹那的光辉华丽,欢乐过后,迎接他们的是真实生活的淡然和平和,也是这种平凡和普通,铸就了我们生生不息的绵延后代的人生之路。

    落花时节又逢君。眼前千转百回的演绎,使人恍惚间怀疑,故人还来吗?但是,“花街”上来往穿梭的人,重逢的喜悦和幸福又分明写在脸上,还有那群山回应的歌声——我来了……

壮族地区土特产

竹筒胡






    竹筒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壮语称冉拜,“冉”为胡琴统称,“拜”为竹筒,意即用竹筒制成的胡琴。汉族称竹筒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业、凌云、田阳、田东、那坡、德保和云南省富宁县等地。  

  形制与二胡相似(图)。琴筒竹制,多采用一截一端带有竹节的毛竹筒制成,筒长15厘米,筒前口蒙以桐木薄板或老笋壳,面径8厘米,筒后端为竹节,节隔上镂空雕以五角星或梅花形音窗,也有的在筒身一侧开一圆形出音孔。琴杆竹或木制,全长70厘米,木制者多用红椿木等硬杂木制作,上端琴头常雕刻以鸟雀为饰,下方横设二轴,置轴部位呈方柱形。弦轴用黄杨木或硬杂木制,轴长15厘米,轴柄呈纺槌形,外表刻有直条瓣纹,置轴方向与琴筒平行。琴杆呈圆柱形,上粗下细,中部设有丝弦千斤,下端装入琴筒中并外露系弦。面板中央置竹或木制空心琴马,张以两条丝弦或钢丝弦。琴弓用细竹拴以马尾而成,弓长60厘米。?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弓毛夹于两弦间沾松香拉奏。竹筒胡常按五度关系定弦为a、e1或d1、a1,合奏音域有两个八度,伴奏只用一个把位。发音坚实,音色浑厚,犹如中音板胡。可用于合奏或伴奏,较少作为独奏乐器使用,是壮族“八音”乐队合奏和壮剧伴奏的常用乐器。所奏乐曲与马骨胡相同。  

竹筒琴





    竹筒琴,瑶族、壮族打击弦鸣乐器。瑶语因地区不同而称谓有异,南丹一带称其为扎绒或扎文筒;田林一带称为当奴。因其用一节竹筒制成,故又称竹筒琴。历史悠久,形制古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田林、隆林各族自治县和都安瑶族自治县等地 。?  

  历史极为久远。竹筒琴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打击弦鸣乐器,它与我国古代流传的“竹铜鼓”、东南亚各国古代流传的“竹管形琴”十分相像。但因流传于僻壤山乡,史籍无载,直到明代才有记录。明代王圻《三才图会·器用三卷》载有:“竹铜鼓,截大竹为之,长可三四尺,即剜其体为两弦,欲鼓之,则以柱支其弦,叩作铜鼓之声,疑,即筑之遗制也”。所述形制与今之竹筒琴极为相似,可见其历史之悠久,流传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状态。可以说竹筒琴是我国古代 击弦乐器——筑的早期形态之遗存,其年代可上溯至春秋之初,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造型古朴,琴体用一节毛竹筒制作,全长50厘米左右,直径6厘米~10厘米,最大者粗细以奏者手能持握为宜。琴筒一端或两端留有竹节,田林、都安两地多一端留竹节;南丹则两端都留有竹节。在竹筒中段的二或三个不同侧面上,剜起竹皮细丝若干条为琴弦。每条竹丝弦长30厘米、宽0.1厘米~0.2厘米,两弦间距为2.5厘米。弦的两端仍与竹筒相连,并用竹篾圈或细铅丝箍紧,以使不易剥离筒体。同一侧面的两弦构成一组,一支琴通常设有二至三组弦。将每组弦下的筒体弧面均削成平面,两头支以竹马,马长3.5厘米、高0.8厘米。两弦的中段嵌入一小块木板条为“桥”,使两弦相连,以便击奏时互相引起共振。“桥”下管体上分别开有一个圆形小音孔,孔径1厘米。在琴体留节的一头距顶端10厘米处,还开有一个稍大的椭圆形按音孔。?  

  演奏时(图左),采取坐姿或立姿均可,也可边走、边跳、边奏。左手持握琴头,右手执小竹棍、小木棒或竹筷打击琴弦发音,以琴尾击地使整个竹筒振动也可发音。竹筒琴的每组两弦定为同音,移动支弦的竹马可改变弦长、调节定弦的高低,各弦组间音程通常为大二度或小三度关系,音域六度左右。左手拇指开闭琴头按音孔,改变筒内气柱振动,使竹筒琴成为气鸣乐器,音色也相应变化。竹筒琴的发音与铜鼓维肖。琴尾击地时开孔,可发出与敲击铜鼓的鼓心相似的声音;击地时闭孔,发出与敲击铜鼓的鼓边近似的音响;单击琴弦,发音则与敲击铜鼓的鼓腰声相同;若同时击弦击地并配合开闭按音孔,则犹如敲击铜鼓的鼓边、鼓心、鼓腰等不同部位,音色变化丰富,既柔美又铿锵。竹筒琴是集弦鸣、气鸣、体鸣为一体的乐器,运用音高、音色和节奏的变化,可表现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各种气氛。竹筒琴可用于独奏或合奏,演奏形式因地而异。在南丹一带,竹筒琴击弦击地并用,多与铜鼓一起合奏,常用于丧事悼念活动;在田林、都安等地,竹筒琴惯用击弦奏法,多用于独奏,每逢农历除夕、正月新春佳节或喜庆娱乐场合都要演奏,有时也与铜鼓合奏。民间艺人有田林的陆亚乃等。

扁担

    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的都安、马山、巴马、南丹和桂西的百色、平果、大新等县广大农村。?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民间舞蹈盛行,在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中,就有两千多年前古代壮族先民骆越部族的舞蹈场面。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中记录了舂堂舞:“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生动地描绘了壮族欢度新春佳节、预祝丰收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后因舂杵笨重,便改用扁担,称其为扁担舞,壮语称作打虏烈或谷榔。壮族的扁担,既是肩担时的劳动工具,又是扁担舞的节奏乐器。

  用硬杂木或半边毛竹削制而成,长短因人而异,一般长160厘米~200厘米,两端较窄,中间较宽,表面平整光滑。演奏时,可十数人或数十人同时进行表演,每两人一组,每组有一张长板凳或一个长方形木箱置于地面。奏者每人各执一根扁担,围在长凳或长箱旁,按照一定节奏,边击、边歌、边舞,用扁担两端互击、击地面、敲击长凳或长方形木箱,各种奏法常交叉进行,发出“咚咚 、嗒嗒”的和谐音响,节奏复杂,丰富多变,舞姿矫健优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表现出壮族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豪放的性格。每逢春节、丰收或喜庆之日,壮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便会欢快地跳起扁担舞。平时在田间劳动间歇时,在田头地边也以跳扁担舞为乐 。?  

  扁担在民间舞蹈扁担舞中,既是舞蹈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砻,壮族敲击体鸣乐器。壮族称榔。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阳等地。  

  历史悠久,起源于农民用以舂稻谷的一种长槽形器具。唐代刘恂《岭表录异》:“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静江(今桂林)民间,……屋角为大木槽。 将食时,取禾舂于槽中,其声如僧寺之木鱼。女伴以意运杵成音韵,名曰舂堂。”后来,这种舂堂发展为庆贺年节和祈求丰收的舞蹈,砻也就成了专为舂堂舞伴奏的主要乐器。?  

  用龙眼木、榨木等整段坚硬原木挖制而成,外形为一长方形敞口木槽(图)。槽长20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槽壁厚6厘米,槽口朝上,槽下两端支有木制或铁制脚架。砻体做工精致,槽壁外侧还绘以各种花卉和图案纹饰。使用木制击棒撞击,每根击棒长150厘米,外形与乐杵有些相像,两端较粗,中间手握部分较细,直径只有5厘米。?  

  演奏时,由八或十人(男女各半)分立砻的两侧,每人手执一根击棒,撞击槽底、内壁,或敲击槽边、外壁。发音响亮、铿锵有力,虽无固定音高,但由于敲击砻体部位的不同,在音高和音色上也有一定的变化。奏者还以棒互击,或交替击棒、击槽、击地,节奏清晰、明快,而砻的特色也就表现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节奏变化上。多在节日或喜庆场合用于民间舞蹈《打砻舞》的伴奏,奏者边击边舞,乐舞结合,并有锣鼓参与伴奏,舞姿豪放粗犷,气氛热烈欢腾。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4:10 | 只看该作者
花街壮语称“圩旦滇”,意为“黑白街”。这一习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过去的壮家为了冲破包办婚姻的桎梏,为争取自由恋爱择偶而兴起的习俗。另一种说法是为了传递春耕节令的信息而兴起的节日。如今的赶花街已是青年男女对唱情歌、寻觅知音、喜结良缘的隆重、盛大节日。因此,花街又叫歌街,或称“赶风流街”。





    农谚泄露稻作天机

    三月,正是春雨后的明媚早晨,广南到者兔的公路两旁已是一片葱茏,戴着一顶顶翠绿小帽的行道树尽情地吮吸着初升的阳光。树影婆娑的道路上,不时可见穿戴一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壮家小姑娘在等车。接近者兔,赶路的小姑娘、小伙子也越发多起来,这时的山涧田野,在百鸟鸣唱的世界里,多了发自青年男女心灵肺腑的嘹亮婉转唱和。置身其中才明白壮族三月“黑白街”为什么称为花街!在所有赴会者的身上无处不“花”:银首饰上的花缀、壮锦服饰上的花纹、头帕上的花饰、绣花鞋上的花朵、达链包上的花绣,正所谓人人如花似玉。






    在参加花街的人群中,一群中年男子的背篓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一问才知道,这是带上街去与远地赶来的亲朋交流的样品。为何携带稻谷?一位牵马赶街的老翁,神秘地向我说出一句谚语:“多湓不丢氻焚”(壮语,翻译其大意是:“施肥不如调种,三年不换谷种,来年秋收一场空。”)!老翁一句话,泄露了稻作科技史的天机。

    经考古发现,壮族先民,在距今9000年至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更迭时期,在自己生息的土地上,从采集普通野生稻充饥开始,掌握了野生稻的生长规律,便开始驯化、种植野生稻,开始了壮族自己的稻作农业。是什么科技手段,使数千年的稻作农业蓬勃发展?就是老翁的那句谚语稻作民族,每年都在培育新良种,同时需要从异地调换品种进行杂交,才能保证来年种稻获丰收。为此,广南的壮乡人民,在春耕前,趁赶花街的最佳时节,调换良种,同时开展贸易,更新稻作农具。





    云南壮族先民,属古代的滇濮,是句町濮人的后裔。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文山州的多处出土文物、洞穴遗址和崖画证实,这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就是壮族先民生息的摇篮。商周时代前,壮族先民就在文山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稻作文化。壮语称稻田为“那”,壮族人民热恋“那”,把自己世代定居村落美称为“那勒”(船型田)、“那弘”(王、皇田)等,仅文山州以“那”命名的地名有千余条,以“那”称村落有518个村。





    据考证,壮族是最早生活在文山的稻作民族。稻作民族的生产生活节奏,有别于其他民族。年逢三月至四月,壮家开始浸泡稻种,将发芽的谷种撒入秧田;四月至五月,拔稻秧移栽;六月至七月,田间中耕管理;八月至九月,抢收金黄的稻谷;十月至十一月,晒谷入仓;十二月,备办正月、二月过节美食。开春,是壮家农闲的时节。壮家农闲人不闲。过了正月,借三月赶花街的最佳时节,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广南的花街不固定在一个地方,每隔一天就换一个街场。三月的第二个寅日在那伦,辰日在者兔,午日结束在甲板。寅日又称“撒秧节”,辰日又称“开秧节”,午日又称“关秧节”。从撤秧到开秧、关秧,颇符合农时节令,为此,也才有花街源于传递农时节令信息之说。





    每年三月花街节,均有数万人参加,开展贸易、对歌活动,既促进了稻作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承传着壮歌文化。传说,清朝时广南县阿科的“花街”规模最大,至今流传的一首壮歌,记录了当时的盛况:“晼金三岜崴,芢\馨昘倒涝”(壮语),意为:每天参加唱歌的人,要吃掉300头水牛,朝廷派来统治壮乡的流官,在花街着迷忘了办公事。当年的盛况在今天已成了传说,但那一路的歌声与人潮,却让我们对即将面对的场景产生了急切期待。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3:35 | 只看该作者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与刘三姐传说有关的自然山水。自然山水风光,既有宜州刘三姐的故乡——下枧河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桂林丰盛的自然资源。宜州流河寨是电视剧《刘三姐》的拍摄地点,现在还保存有电视剧组留下来的刘三姐的乡楼和闺房,有颇具民族特色及观赏价值的民族茶楼,这些建筑都是木头建筑的,而传说中滋润刘三姐歌喉的下枧河的风光更是让迷恋,自治区副刘席袁凤兰一行游下枧河的感受“一进入青山的怀抱,满眼飞翠。阳春三月,万木复初,春山含笑。一路且行且游,美景不胜收。登龙州岛,环顾‘青山佳致压群峰’,神清气爽。上船游小龙,两岸茂竹连绵,山青水秀,简直是一篇真正的抒情诗:‘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⑩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下枧河的风光犹如自然的尤物,青翠欲滴。旅游核心的要素是游,游的对象是某个景观,宜州下枧河是刘三姐生长的地方,其自然风光属于一种静谧幽静的,这样的风光与桂林风光有相似之处,要使那山、那水、那竹具有独特的魅力,就要在其中加入文化因素。宜州作为刘三姐的故乡,刘三姐传说在宜州至今还有流传,利用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美丽的故事,以及传说中的一则趣闻一段生活,都可以给资源产生点化作用,给这片山,这片水以旅游的灵气与活力,使静的自然资源变成动的资源,吸引着旅游者的注意力,让旅游者在青山绿水间找到共鸣。

  桂林的风景。“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得到中外游客认可的,但 “一种景象,一处风物,终究会被岁月剥离残蚀,而其内涵深厚的人文或历史底蕴,则其在外貌凋零后仍对观者有巨大的感召力”。⑾单纯的风景只给人一次赏心悦目,而这样的赏心悦目可以在时间老人的推动下变成云烟,不可长留,注入了文化的因素,其具有生生不息的无可比拟的魅力。广西的风景具有一定的感召力的,这种感召力或许只能说是一时“兴起”,要想使这种感召力发生长久的魅力,就需要给这些优美的风景加上“点睛之笔”,刘三姐文化在桂林山水的运用上应该说一笔巨大的财富。在20世纪50、60年代,占据人们内心的是刘三姐的影视形象,196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彩色故事片《刘三姐》,风靡东南亚,影片拍摄的地点就是桂林。影片中的三美:美丽的山歌,美丽的山水,美丽的刘三姐,这三美充分展示了桂林的“美”,也给桂林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许多人慕名来广西工作,引来了许多人慕名来广西旅游的国内外游客。40多年来,刘三姐的歌唱到那里桂林山水的美就传到那里,刘三姐已成为桂林旅游的终身形象大使,感染了一代代人,游客对刘三姐的厚爱已与桂林那一片青山秀水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桂林阳朔的刘三姐水上公园和大榕树是《刘三姐》的拍摄实景。刘三姐水上公园,指阳朔县城至普益乡江段的山水风光,它包括刘三姐对歌台,刘三姐实景剧场、刘三姐的家等一系列与刘三姐有关的景点,它因电影《刘三姐》大部分外景都在这一带拍摄而得名。这条线路的起点是阳朔县城的标志性的山峰——碧莲峰,电影《刘三姐》的对歌场面就在这里拍摄的,紧接着是漓江上最窈窕、最秀丽的书童山,电影《刘三姐》开头,刘三姐划着竹排,唱着山歌悠然现身的场面就在这里拍摄的,公园尽头是阳朔福利乡渡头村,《刘三姐》中刘三姐的家就在这里,银幕上,刘三姐就在这里用清茶、山歌接待远方的乡亲。大榕树是阳朔高田乡舍宝河畔的一棵高17米,树围7米,覆盖面积近千平方米,相传植于晋代,有1300多年的历史,传说刘三姐曾在大榕树下与阿牛哥对歌定情,电影《刘三姐》定情一幕也是在此拍摄的,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传说,它才能在遍布广西的古榕树中成为一枝独秀,引来无数的游客,每年,游客接待量近百万人,一棵有了特殊意义的榕树旅游效益充分说明了自然景观文化附加值的重要性,正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故事的发生地,现在已开发成旅游地,经营者不失时机地赋予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意义,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本来就是作者笔下虚构的,如今的城市也只是众多城市中的一员,但因为是莎士比亚这样的世界著名的作家的一篇作品,这里就变成了万众瞩目的中心,尤其是年青人,因为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坚贞不渝的爱情,欣然向往,于此找到感情的共鸣。桂林山水只是一种秀丽的山水,她犹如“养在深闺”的少女,没有在大众面前流光溢彩,随着电影《刘三姐》的拍摄与放影,桂林的风景就深深地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但是,若不给她加上一些文化的“保护”功颂德,其魅力也会一天天地消失。一种简简单单的物品,当它只作为物的时候,它只有它本身的价值,而当它蕴含了某种文化的内涵时,它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人文资源

  在人文资源这方面,具体说来是与刘三姐有关的民俗、民歌等。民俗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形成的较为固定而独特的民族心理,它是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具有独立性。民俗作为一种风俗,它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把民众融入旅游资源来开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民族文化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宜州所开设的“刘三姐民族风情游”中,特设了壮族的婚俗“背新娘”、竹竿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置身宜州下枧河的游玩中,如同置身于歌的海洋中,也体验到歌仙故乡的浓浓的情意,寨中除了寨子里的“刘三姐”、“阿牛哥”表演抛绣球、竹竿舞,还有主客共同表演的情趣横生的“背新娘”,“对歌”等活动,从游客中选出“大郎”“二郎”背新娘过独木桥,让旅游者感受壮族取新娘的艰辛。从游客中选出“莫怀仁”、“阿牛哥”、“秀才”等进行模拟的刘三姐对歌,让游客在对中体验当年刘三姐对歌的情景。游客在游览美丽的山水中体验壮族的独特的婚俗,感受浓浓的民族风情,在这样的亲身体验中,刘三姐的歌便成了游客不能忘记的文化了,刘三姐文化也得到了新传承了。在刘三姐水上公园,经营者有意识地组织渔人在漓江上划竹排、赶鹰、捕鱼,安排壮族姑娘身着红装、戴着斗笠,形如刘三姐划着小般向游客悠然驶来,从而营造一种置身于刘三姐故乡的氛围。在渡头村刘三姐的家,有唱茶、对歌、寻郎等民俗活动。组织娱乐活动改变了游客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的静的交流,民俗活动的参与是一种动的体验。自己参与了就增加一种投入的感动、忘情的兴奋。正如陕西延安地区的导游,扎起了白头巾,系起了红腰带,敲响了安寨鼓,唱起了兰花花,人们在游玩之际被深深地打动的是那蕴含的深深的文化。让旅游深留心中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一种至情的文化,这就需要我们经营者在旅游中投入文化的因素,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在刘三姐文化中,山歌是刘三姐文化的核心,如果在旅游项目中增加对歌的项目,游客就好像进入了广西的歌圩,在青山绿水间释放自己。现在,刘三姐的歌碟已经录制好并有销售了,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三、刘三姐品牌与经济发展

  刘三姐文化资源在旅游方面是文化内涵与优美的自然风景、独特的民族风情相结合而形成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越是民族的,越世界的,就越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⒀刘三姐文化代表的是广西壮民族的文化,旅游业利用刘三姐文化促进了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刘三姐文化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招商引资。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结合商贸活动在种地举行民歌节、山歌会、歌王大赛等文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的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精神裂变为物质,再由物质推动精神向有形方向发展和转化的过程。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999年、2000年、2001年南宁举办大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来看,民歌艺术节中,广西请了各国的民歌艺术家代表,请来了国内、港澳台地区的明星,明星们用全新的唱法传唱各族的民歌,使民歌得以传承。于此同时,政府也通过民歌节进行招商引资活动。广西借着民歌艺术节进行经贸洽谈、商品展示会,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成果喜人,成果丰硕,签订投资项目多,总投资数额大,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真正达到了“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

二、发展“购”市场。行家分析,在旅游六大要素中“购”的弹性最大,旅游者每到一个地方旅游,总是希望能带回当地的名优特产回去当留念,以示自己曾到某地游过。曾有经济学家指出,旅客到某一座城市,某一个风景区去旅游时,其用于购买纪念品的平均支出为30元上下,按此计算,其潜在的购买力还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00年广西投资洽谈会上桂林展出的绣球、工艺扇、装饰扇、桂林山水木刻木雕等,一位台湾的女士一口气选购了十多个绣球。绣球是广西壮族特色的工艺品,是壮族青年表达爱情的信物,也是与刘三姐文化有关的生活用品。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期间还有绣有“歌娃娃”的小布袋等饰物,在市场上也十分地走俏。这些物品一旦与文化挂上钩,就能登堂入室,越洋过海,迎宾送客了。可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

  三、发扬广西的名小吃。在吃的方面,旅游无外乎是想吃一种“地方特色”,广西的地方特色有五色糯米饭、黑粽子、竹筒饭等都是少数民族风味,很爱顾客欢迎。“旅游兴则百业旺”,在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广西的旅游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还在餐饮方面带来发展,如,“唱天下民歌,品天下美食”的美食节宣扬了“吃在广西”的传统,推广广西的特色菜,给餐饮业带来生机。此外,还可利用刘三姐文化资源开设刘三姐餐馆、刘三姐菜系、阿牛哥餐馆等,让商品、企业等赋予文化的气息,增加了一种无形的魅力,同时,商品也在增加了文化内涵中增加了经济效益。通过对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开发,把与刘三姐有关的民俗风情,民族艺术、山水风光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项目,向全世界宣传,给广西经济带来无形的资产,对广西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此外,刘三姐文化在经济方面的运营中,不仅打造旅游品牌,还将其与商业联系,打造商业品牌,现广西已打造的香烟品牌——刘三姐,成为广西知名品牌,刘三姐集团也成为广西一个知名的企业。刘三姐香烟、刘三姐集团都是直接运用知名人士作为产品、企业的名称,利用刘三姐的文化内涵,使企业、商品的品牌赋予人格化,真正达到塑造品牌效应的作用。

  文化经济是一笔丰厚的资源,广西旅游对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是全方位的,从山歌的歌圩、山水景观,民俗工艺品,文化品牌等诸多方面,今天研究刘三姐文化品牌,就是要形成具有广西风格,文化特色,如何在自然景观中增加文化附加值,如何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有待旅游经营者、政府考虑的问题。

广西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





    妈勒访天边》是通过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母子二人克服重重困难, “访天边” 为贫困的壮乡父老寻找光明和温暖的的古老故事,展示壮民族积极向上、不屈不挠、勇于开拓和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及群众发扬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妈勒访天边》由南宁市艺术剧院经过六年打造而成。

者兔:壮族“风流街”





    “正月春风戏,二月水清亮,家家贺新禧,人人扮花香。”这是壮乡广南三月的欢乐颂。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属虎、属龙、属马日,广南壮族大都要到那伦、者兔、旧莫等地赶“花街”,或称“歌街”、“歌会”。这是壮族青年一年一度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壮族传统三月花街节,是稻作民族传统的贸易节和“部落首脑结盟”节;是壮家“毕侬滇”串亲节和传统“情人节”;是规模宏大的壮乡“春歌”节!它是壮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2 06:19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