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色彩造假怎样辨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5:3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色彩作伪只是在原本真实的笔墨中“混进”部分赝迹,客观上是属于部分(或局部)造假。因而它具有造假容易、鉴定难的特点。我们将分次逐一披露有关色彩作伪的“无中生有”、“添加”与“翻新”三种类型。

  由于在海内外艺术品市场上,凡有墨色以外色彩的名家作品比无色彩纯墨色的多半价格更高;色彩浓烈的好像比色彩轻薄些的似乎更抢手。故而直接诱发了日益增多的名家作品的色彩作伪行为。目前以“无中生有”方式进行的色彩作伪相对较为常见。我们之所以称其为“无中生有”,那是指被实施色彩作伪的某名家作品原本(指创作完成之初)并无色彩,到它落入造假者(或策划者)手中后,便被重新“着装”,即在墨色基础上被施敷上或多或少的其他颜色。

  “无中生有”的色彩作伪,对于原本较擅长墨彩作画的名家原创作品所造成的“伤害”着实不小,无不令知情者深恶痛绝。像近现代书画名家齐白石、黄宾虹、陆俨少、吴昌硕等,他们本来就好以纯墨色来创作,他们“以墨代色”的作品,无不是“墨气莹然”、“(墨的)五色成章”。这些中国画大师对墨的使用效果已臻于无“色”胜有“彩”的完美境地。一旦他们的画作“沦落”到造假牟利之徒的手中那就不好说了,只要是对买卖和赚钱有利,造成假者们就’我行我素”,粗暴地对诸名家作品作‘无中生有’的敷色,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真是不胜枚举。

   要判断某名家作品的色彩是否被施行了“无中生有”造假,辨识的关键计有二点:一要看画面中着色的笔势怎样。凡名家亲笔它必与落墨一样讲求用笔的规范与笔意,决不会随随便便地胡乱涂抹一气;二要细察画面总体的色调状态,若属真迹色彩就一定是与墨色融为一体的,伪迹则或多或少的有“不入调”的火气与燥气。

  色彩造假的“添加”是指原先某名家作品画面上除墨色以外已敷上了若干颜色,或许因其只是轻薄的淡彩,造假者(或策划者)主观上认定其色彩尚不够“醒目”,于是画蛇添足般地进行“添加”色彩的作伪,这就导致画作的面孔像被重新“喷涂”一般,不过这在鉴藏行家眼中那绝对是不伦不类。要判断被施行了色彩“添加”作伪的成品几乎件件都存在着取证难的问题。当我们只是“凭空”认定,没有被疑作伪品而未被作伪前的原始资料时,多半自已也会显得信心不足。事实上,任何人的正确结论上都不太容易让他人很快信服。所以,与其说书画色彩被“添加”的成品不多见,还不如说那是这种造假手法的“诡秘”之处。   

  色彩“添加”作伪品对每一位鉴定者都极具挑战性,这里不能不从以下三个角度做格外细致的辨识。

  (一)墨与色:中国画作品重墨轻色是不争的事实。色彩真实的作品其色彩必定是为笔、墨、造型服务的。若作品出现墨为色“掩”,色“涨”墨“落”的局面那就要引起高度警惕。

  (二)调色与敷彩:中国画创作使用的颜料基本上分为两种质地属性完全不同的类型,矿物质和植物质。矿物质颜料采用天然矿石的色彩做研磨加工而成,如朱砂、石青、石绿等都属这种类型。它们的颗粒相对粗,因此覆盖力较强,对笔墨构成潜在的覆盖“危胁”。一旦其使用有“问题”时,着色部位会产生板结、僵硬、腻味的状态。植物质颜料取自植物液汁,其品质细腻、温润,着在生宣纸上易于渗化,使用得当有透明洁净感。它们的某种色彩与其他色彩(尤其是与矿物质色彩)相调配就大有讲究,作伪的颜色必会出现沉淀状的“脏相”。

  (三)色调统筹:画面的色彩基调,要服从于作品的表现内容和主题。一件画作理想的色彩效果的实现,必须处理好所有色彩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而作伪者是为片面强调画面的抢眼效果而添加的色彩,根本不可能做到色彩搭配的妥当与舒适,那终会破坏了原作的美感。

  色彩造假的“翻新”的缘由其实比较容易理解:名家书画作品在生成二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后,因光照及氧化作用,作品中的墨与色彩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有的书画则是由于保管不善,画面中墨色和色彩均会出现霉变或脱落现象,一眼望去给人以陈旧、伤残感,即圈内人常说的“品相”不好的名家作品,这将多多少少影响到作品的交易及价格。因此就常有书画经销商对一些古旧书画作性质上属于色彩作伪的“翻新”加工,他们设法让人按画作原来的色调再重新着色,试图使作品“新”起来,据说此举在海内外的书画经营界业已流行了许久。 

与前二次所揭示的书画色彩作伪的“无中生有”与“添加”类型有所不同处是,“翻新”作伪是基于名家作品原始的色彩状况做出的“复原”举动,故而它常被忽视。也有的人便因此误认为当局作品色彩的种种不理想那是作者本身“着色技艺(不高)”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对色彩“翻新”的举动有时要持一分为二观点看待。若某名家画作的原始色彩客观上已遭受到严重毁损了,在有充分论证与准备的前提下某人能将其“复原”到相对客观真实的程度――能基本能做到全画色调的和谐统一及艺术质量的无大的出入,那么可做为“保护”看待,不与造假作相提并论。 

  辨识一件书画的色彩是否被“翻新”了,实际上就是判断书画“包浆”的真不真问题。只要任何一件画作的笔墨、色彩(包括题款)不是原始的,那么作伪者除了按照原先的色调做覆盖式的手工“补”色别无他法。这样不仅会造成画面总体的色相难以“入调”,且作伪色彩的部位会出现“描”与“摹”的笔触异常迹象,整件作品的色调气息就不可能纯正,不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4-5-20 05:03 , Processed in 0.280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