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沈阳老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蜥蜴类图片及介绍大全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3:38:54 | 只看该作者
136. 拉达克滑蜥

英 文 名 Ladak dwarf skink

拉丁学名 Scincella ladacensis

繁殖方式 卵生。

食    性 小昆虫

136.拉达克滑蜥



137. 雅美鳞趾虎

英 文 名 Yami

拉丁学名 Lepidodactylus yami

繁殖方式 卵生。

137.雅美鳞趾虎



138. 喷点变色龙

英 文 名 Flap-neck chameleon

拉丁学名 Chamaeleo dilepis dilepis

地理分布 非洲中部与南部诸国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喷点变色龙和地毯变色龙一样属于小型树栖型变色龙。但是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的变色龙种类。适温:摄氏22-28度。在交配后约90天左右雌性会挖洞产下25-50颗卵,在22-23度时约9-12个月孵化。初生幼体约4-5公分,经过大约9-12个月的饲养就可以成年。

体形特征 全长12-16公分。喷点变色龙因为亚种众多,一般并未详细加以区分,所以在体色上的变化也就比较多,主色由土黄色到绿色都有,不过都会有黑色斑点散布全身。也同样都具有耳冠,可以任意竖起表达情绪,只是因为分布区的不同,耳冠大小的差异也很大。喷点变色龙在繁殖上就远远不及地毯变色龙,每年通常只产卵一次,雄性个体与高冠变色龙一样在后脚跟有肉瘤凸起。不过有些亚种并没有这个特征,所以最好再观察其他性征如较为肿大的泄殖腔,体型较小,喉部的颜色多为橘黄色,雌性则为白色等来确认。

食    性 在食物上它们一般也是以小型昆虫为主食,属于肉食性,蟋蟀,甲虫,蚱蜢等都是不错的食物,水份的供应也要充足。

护    理 在人工饲养上,可以一般变色龙的环境来布置,由于它们主要栖息于低海拔地区,承受低温的能力较差,所以在温度上的控制要提高2-3度。

138.喷点变色龙



139. 长尾南蜥

英 文 名 Long-tailed skink

拉丁学名 Mabuya longicaudata

地理分布 台湾地区。

繁殖方式 卵生。

139.长尾南蜥



140. 敏麻蜥

英 文 名 Steppe-runner;Steppe racerunner

拉丁学名 Eremias arguta

繁殖方式 卵生

食  性 觅食各种小形昆虫及其幼虫。

140.敏麻蜥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3:39:20 | 只看该作者
141. 胎生蜥蜴

英 文 名 Viviparous lizard

拉丁学名 Lacerta vivipara

地理分布 在我国见于黑龙江省,国外分布很广,从欧洲乌拉山远端的英格兰和爱尔兰,往东通过西伯利亚到远离东海岸的库页岛等广大地区。

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4-5月交配,卵在雌性的腹中充分发育,待到7-9月幼蜥产出。每窝产仔蜥4-8只(偶有10只,较罕见)。

习    性 生活在阴湿的林地、草地、沼泽或覆盖着青苔的土壤上。

体形特征 体长约18cm。

食    性 捕食昆虫及其幼虫,也吃其他无脊椎动物

141.胎生蜥蜴



142. 光蜥

英 文 名 Chinese forest skink

拉丁学名 Ateuchosaurus chinensis

繁殖方式 卵生。

142.光蜥



143. 巨型环尾蜥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巨型环尾蜥也和犰狳蜥一样是胎生蜥蜴.每年只生产一次,每次可以产下1-2只幼体.幼体需要三年以上的成长才能具备生殖能力.

习    性 巨型环尾蜥是日型性穴居型的蜥蜴,它们通常分布于干燥的多岩地区,在岩缝中或是凿出的洞穴中栖息,这种习性和环境也十分类似部份岩居型的王者蜥.它们有一个招牌动作,就是撑高前肢面向阳光晒太阳,所以它们的英文俗名就叫做 "望日蜥"倒是非常传神.

体形特征 雌雄辨别不难,雄性股孔明显,前肢内侧的鳞片特别突起,雌性就没有.

食    性 它们属于杂食性蜥蜴,但是通常以昆虫为食,也会捕食小哺乳类或其他爬虫类动物.蟋蟀,面包虫,叶菜,水果和花朵等都会接受.

护    理 饲养巨型环尾蜥的环境布置可以爬虫沙为底材,加上堆叠的岩块就足够,它们也需要大量的日照所以高品质的UVB光线是不可或缺的配备,夏季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光照.不过温度倒是不需要高于30度.此外水盆也是必须准备的.

143.巨型环尾蜥



144. 白条草蜥

英 文 名 Mountain grass lizard

拉丁学名 Takydromus wolteri

繁殖方式 卵生。

食    性 以昆虫为食。

144.白条草蜥



145. 四线石龙子

英 文 名 Blue-tailed skink

拉丁学名 Eumeces quadrilineatus

繁殖方式 卵生。

145.四线石龙子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3:39:48 | 只看该作者
146. 截趾虎

英 文 名 Stump-toedgecko

拉丁学名 Gehyra mutilata

地理分布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台湾、海南等地;云南省内分布于滇南和滇西等部分地区。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栖息于房舍和墙缝间。夏季夜间在有光、昆虫多的墙壁上数量较多。

体形特征 成体体长50毫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略长。头、体背部鳞片为小颗粒状,胸、腹鳞片大而平滑,覆瓦状排列。尾扁宽,基部侧缘呈细锯齿状。指、趾端膨大,第一指、趾爪极小。

146.截趾虎



147. 卡氏巨蜥

拉丁学名 Varanus jobiensis                        

地理分布 新几内亚岛及雅平岛。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栖息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湖泊或河川附近红树林、草原或雨林等区域

体形特征 全长超过120公分以上,头部较为细长,颈部及头侧方的鳞片较小及舌头呈红色。个体间的体色略有差异,喉部周围比其他部位颜色来的明亮,呈白、黄或粉红色。

食    性 以昆虫、小型哺乳类、青蛙或淡水鱼为食。

147.卡氏巨蜥



148. 海鬣蜥  

拉丁学名 amblyrhynchus cristatus                        

地理分布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海鬣蜥是世界上唯一能适应海洋生活的鬣蜥。它们和鱼类一样,能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弋。

体形特征 其外貌像史前动物的爬行动物,乍一看它们,那古怪的样子着实令人生畏。

食    性 它们喝海水,吃海藻及其他水生植物。

148.海鬣蜥



149. 蹼趾壁虎

拉丁学名 Gekko subpalmatus

地理分布 中国南部,东至浙江,西至四川。

繁殖方式 卵生。

149.蹼趾壁虎



150. 蟾头蜥

俗名别名 卷尾沙蜥

拉丁学名 phrynocephalus maculatus                        

地理分布 伊拉克,阿富汗,伊朗。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栖息于沙漠区。在清晨和傍晚出没。

体形特征 全长15公分,喉垂及背部中央等位置并无鳞饰。无鼓膜,仅留有些许退化痕迹。尾巴呈圆形断面,但根部扁平。无股孔及鼠蹊孔构造。趾部下方覆盖有几枚具鳞骨的鳞片。前肢脚趾的侧面部位,另有不太明显的鳞饰。至于头侧方至颈部间则无任何皮皱。

食    性 以昆虫为食

150.蟾头蜥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3:40:21 | 只看该作者
151. 山滑蜥

俗名别名 四脚蛇

英 文 名 Tsinling dwarf skink

拉丁学名 Scincella monticola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山滑蜥体细长而略扁,头体长略短于尾长。头宽略大于颈宽,吻短而末端圆钝,吻鳞宽大于高,从同可以看到;鼻鳞较大,完整,鼻孔位于其中央;无上鼻鳞;额鼻鳞单枚,宽大于长,其前缘正中与吻鳞相节,切缝较额鼻鳞与鼻鳞之切颖短;二前额鳞彼此在前内角与中线相切;额鳞窄长,最宽处在前半部;额顶鳞2枚,略大于中央的顶间鳞,彼此在顶间鳞之前与前内侧缘相切;顶鳞2枚,较额顶鳞或顶间鳞为大,彼此在顶间鳞后方相切成一短缝线;颈鳞2对或3对;眶上鳞4枚,前2枚与额鳞相切;上睫鳞7枚;颊鳞2枚,前枚较高,后枚较长;前颞鳞2枚,后颞鳞2枚,上前颞鳞最小,上后颞鳞最大;下眼有瞪中央有一椭圆形透明睑窗;耳孔略呈椭圆形,大于瞪窗而小于眼眶,周缘光滑而无瓣突;鼓膜下陷;上唇鳞左右各7枚,第一枚切鼻鳞下缘,第五枚恰在眼正中下方,第七枚归大;颊鳞较宽,其后有较大颏片1枚;下唇鳞左右各7枚。全身鳞片光滑。背鳞较侧鳞宽大,但不至侧鳞的二倍;环体中段有28-30鳞行;背中线自顶鳞后至股后缘水平一纵行有鳞79-84枚,腹鳞与背鳞大小相似,腹中线自颏片后至肛鳞前一纵行有鳞87-97枚;肛鳞2枚,较大,在体侧深色纵带之间的背中段鳞片为4行加左右外侧各半行。四肢较弱,贴体相向时,指趾相距约等于或略大于一臂长;瓣后肢指五。趾五;均具爪。指长顺序3、4、2、6、1,中长顺序4、3、5、2、1;第四趾趾下瓣13-17枚。尾圆柱形,末端渐细;尾下正中一行鳞征比较宽大。体背面灰棕色。身体两侧上半部始自鼻孔,通过眼,经耳孔上缘,四肢基部上方,向后延伸至尾端,各有一棕褐或黑褐色纵带;此纵带在体中段约占2+2(1/2)鳞行,上缘平直,下缘有连续缺凹略呈波状。在两侧纵带之间的背面,自颈部到尾前段有棕褐或黑褐色小点缀连成的四条链状纵线,两侧纵带下方为蓝灰或灰白色,多无斑点,仅指、趾下面略带红棕色。生活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向阳山坡上,白天多活动于灌丛或草丛间,亦隐匿于乱石下。

食    性 小昆虫

151.山滑蜥



152. 赤腹蜥

拉丁学名 Pseudocordylus sp.                        

地理分布 南非。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栖息于岩缝间,日行性

体形特征 全长15-35公分,背部鳞片细小,尾部覆有棘状鳞。雄性腹侧部多呈黄色或橘色。

食    性 以各种无脊椎动物或小型蜥蜴为食。

152.赤腹蜥



153. 恒春草蜥

俗名别名 高雄草蜥

英 文 名 Sauters grasslizard

拉丁学名 Takydromus sauteri

地理分布 台湾地区。

繁殖方式 卵生。

153.恒春草蜥



154. 多线南蜥

拉丁学名 Mabuya multifasciata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中国南部、缅甸、泰国、寮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

154.多线南蜥



155. 斐济鬣蜥  

拉丁学名 Brachylophus fasciatus                        

地理分布 斐济群岛和东加群岛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斐济鬣蜥属于日行性的树栖型蜥蜴,习性与绿鬣蜥十分类似,但是更倾向以果实为主食,以各种昆虫类为辅食,它们不太饮用静止的水,主要以叶片上的露水解渴。所以保持高湿度的环境对它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饲养箱需要以高度为主。由于它们不适合群居,因此在幼蜥阶段以单独饲养较好,成蜥则成对饲养较好。

体形特征 斐济带纹鬣蜥和斐济大鬣蜥的区别主要在于条纹的宽窄,前者的条纹很宽且颜色为灰蓝色,后者的条纹很细颜色为白色。同时斐济带纹鬣蜥体型比较小,背上的鳞鬣也比较细小,斐济大鬣蜥体型至少要大上10公分,背上的鳞鬣呈现黑色而且比较粗大。此外,斐济带纹鬣蜥雌雄异色,雄性才具有带纹,雌性并没有,而斐济大鬣蜥则是雌雄同色,雌雄只能依赖股孔来判别。两个种类都具有类似守宫的变色能力。

食    性 果实为主食,以各种昆虫类为辅食

155.斐济鬣蜥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3:41:14 | 只看该作者
156. 台湾蜥虎

拉丁学名 Hemidactylus stejneger

地理分布 台湾

繁殖方式 卵生。

156.台湾蜥虎



157. 股鳞蜓蜥

英 文 名 SouthChina forest skink

拉丁学名 Sphenomorphus incognitus

地理分布 分布在台湾南部与东部。

繁殖方式 卵生。

157.股鳞蜓蜥



158. 兰屿壁虎

俗名别名 兰屿守宫、菊池氏蛤蚧

拉丁学名 Gekko kikuchii

地理分布 分布于兰屿。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为当地特有种,栖息于住家与礁石岩壁附近之环境。

体形特征 为中、大型的壁虎,吻肛长可达8~10公分,体背中线两侧各有一行黑褐色的斑纹,体色则有许多变化,尾部有栉刺状环节,肛前孔数目在30个以上。

158.兰屿壁虎



159. 原尾蜥虎

拉丁学名 Hemidactylus bowringii

地理分布 中国南部,海南,台湾,国外分布亚洲南部,东南部,东至日本(琉球群岛)。

繁殖方式 卵生。

159.原尾蜥虎



160. 刺尾巨蜥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栖息于岩区或巨石较多的环境,多藏于岩缝间或岩石下方,会攀木。

体形特征 全长可达120公分,体型较小,背部的暗褐色纲目上,带有黄色斑点或乳白色眼状斑纹。在眼状斑纹的中央位置上,覆有1-2枚暗褐色鳞片。头部也有暗褐为底色,并布有黄色或乳白色斑点,可延伸至颈部而形成接续的直纹。鼻孔浑圆,位于眼睛至吻部间之中央,开口朝向侧方。尾部的鳞片具有棘状突起。

160.刺尾巨蜥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4-5-20 21:19 , Processed in 0.3432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