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沈阳老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花八门] 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1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46:37 | 只看该作者
2知人善用

  爱才,还应人尽其才,才足其用。

  得了人才,还要使用好人才,方能昌盛,这是《三国演义》留给后世的深刻启示。无论是魏国曹*,还是蜀国刘备、吴国孙权,他们的阅历、出身、性格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的特长都是会用人。

  孙权主宰的东吴,满朝文武百官一直齐心协力,曹*拥有百万之众,屡战而不可克;诸葛亮也认为东吴“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究其原因,与孙权善于“用人”有关。董卓、袁绍、袁术、吕布之辈,一度不可一世,但因不善于“用人”,终至身败名裂。

  ● 不论资排辈

  刘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派人讲和不成,阚泽出奏,推荐陆逊任大都督,可抵御蜀军。东吴不少谋臣或说陆逊是一位白面书生,或说陆逊年幼望轻,或说陆逊的才能只能治理一个郡邑,难当重任。孙权力排众议,大胆任命陆逊为大都督、镇西将军。

  ● 唯才是用

  诸葛亮率师首伐中原,连取三城,但在天水时遇到姜维,几次被姜维识破计谋,进攻受挫。诸葛亮得知姜维智勇兼备,为人孝顺,就以计谋收降姜维。他大胆地培养原是蜀之敌人的姜维,并传之平生之学。

  ● 用人不疑

  刘备用人,颇能推心置腹,始终信任。他一见赵云,就十分敬爱且不舍之。在长阪坡,糜芳、张飞都以为赵云已投奔曹*,刘备却毫不怀疑:“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此举令赵云终生追随。

  (图3-5-2)

 第肆章 篇外篇

  一、陈寿与《三国志》

  三国一统后,晋朝史学家陈寿就把三国鼎立的历史编成史书《三国志》。

  陈寿的《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蜀将陈式之子,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不肯屈从黄皓,屡遭遣黜。西晋司空张华爱陈寿之才,就向司马炎推荐,陈寿得以再次为官。入晋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成书后受到了时人的好评,尚书郎范頵在陈寿死后上表:“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陈寿撰写《三国志》时,魏已有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吴也有韦昭的《吴书》。《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然而蜀政权未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因此,《三国志》中《蜀书》里的许多重要人物,记载简略。《魏书》为曹*写本纪,《蜀书》和《吴书》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为《先主传》,孙权为《吴主传》。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记录三国鼎立局势,表明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

  《三国志》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材料取舍严慎。因此,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图4-1)

  二、《三国演义》成书历程

  《三国演义》成书前,中国各类小说篇幅短小,但民间早已流传有三国的故事。

  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晋和南朝人的笔记、小说中,如梁朝殷芸《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均有许多生动的三国人物故事。

  中国戏曲界有句老话:“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是三国。”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代已有关于“三国”的表演,隋炀帝就观看过曹*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节目。到了晚唐,连儿童也熟悉“三国”的故事。宋代则有专门“说三分”的艺人,苏轼《志林》载:“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败,即喜唱快。”

  元代至元明之际的戏曲舞台上以三国为题材的杂剧剧目更多达六十多种,大部分以蜀汉为中心,尊刘贬曹,情节结构、语言风格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三国故事的流传,说书人的长期演义,令“三国”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因此,《三国演义》血肉部分的真正创作者,应该包括长期以来尤其是宋元时期的民众、民间艺人、下层文人。

  一般认为,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三国志》及裴松之所注史料,根据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参照《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形式,把《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作全部改写,删去了许多荒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史实,精思妙裁,创作了这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图4-2)

 三、《三国演义》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明刻本有二十多种,清刻本有七十多种。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嘉靖本”,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卷首有弘治甲寅年(1494年)庸愚子(蒋大器)所作的《序》和嘉靖壬午修髯子(张尚德)写的《引》。其后的版本多从此出,在插图、考证、评点和卷数、回目、个别文字方面稍有调整。后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二百四十则并为一百二十回,回目由单句变双句。

  嘉靖至天启年间的刊本中不少书名为“三国志传”,如《新刻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等,除文字、情节有出入外,还穿插了关羽次子关索一生的故事。关索自称花关索,一番波折才与关羽相认。关索与父失散后,与母得索员外相救,认为义子,后拜花岳为师,故集三家姓氏为花关索。现存有一些宋、元、明时关于关索的独立评书、平话,如《花关索说唱词话》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嘉靖至天启年间《三国志传》,辨正史事,增删文字,对回目、正文作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加上了详细点评。

  今人张志和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一本“明书林黄正甫刊《新刻考订按鉴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他将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及其他版本作对勘,将各版本书名、封面、分卷、目录、序言、批注的异同,以及语言文字和人名、地名、故事的差别,作梳理分析后得出结论: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是《三国演义》最初整理写定的本子,刊行时间比嘉靖壬午本早二十年以上。

  《三国演义》版本略览

  ·《三国志通俗演义》,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嘉靖壬午(1522年)刊刻,首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三国志通俗演义》(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十二卷,二百四十则。明万历辛卯年金陵周曰校勘本,版心下题“仁寿堂刊”。

  ·《三国志通俗演义》(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十二卷,二百四十则。明夏振宇刊本,版心上题“官板三国传”。

  ·《三国志演义》(新镌校正京本大字音释圈点),十二卷,二百四十则。明郑以祯刊本,封面题“李卓吾先生评释圈点三国志,金陵国学原版,宝善堂梓”。

   ·《三国志传》(新锓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二十卷。明闽书林刘龙田刊本。

  ·《三国志传评林》(新刊校正演义全像),二十卷。明万历年间余象斗刊本。

  ·《三国志传》(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像),二十卷,二百四十则。明天启年间闽芝城潭邑黄正甫刊本。

  ·《三国志传》(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二十卷。明万历丙申书林熊清波刊本。

  ·《三国志传》(新锲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二十卷。明万历年间笈邮斋刊本。

  ·《三国英雄志传》(新刻按鉴演义全像),二十卷,二百四十则。明闽书林杨美生刊本。

  ·《三国志传》(天德堂刊本李卓吾先生评),二十卷,二百四十则。天德堂为明书肆。

  ·《三国志传》(李卓吾批),二十卷,二百四十则。烟水散人编次本,清初啸花轩刊本。

  ·《三国英雄志传》(新刻按鉴演义京本),六卷,二百四十则。清三余堂覆明本,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三国志传》(李卓吾批),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明建阳吴观明刊本,此本并二则为一回,目录每回二句。

  ·《三国志》(李笠翁批),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又名“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

  ·《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清康熙刊本,首题“顺治甲申(元年)金圣叹序”。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47:10 | 只看该作者
四、海外“三国热”

  数百年来,《三国演义》在亚、欧、美诸国的全译本、节译本达六十多种。

  《三国演义》早在明隆庆三年(1569年)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年)明刊《三国志传》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

  日本、印尼、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都有本国文字译本,并有不少研究论文和专着。

  《三国演义》最早的外文译本是1689年日本人湖南文山用日文翻译的《三国演义》。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在其编译本的序言中说:《三国演义》结构之宏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与伦比。俄译本附科洛克洛夫论文亦说:它可说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第十卷“元朝白话小说”条称《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并认为《三国演义》是十四世纪出现的一部广泛批评社会的小说。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如忠贞机智的诸葛亮、刚烈勇武的关羽等人,皆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尊崇。朝鲜很早就为诸葛亮立庙,1695年朝鲜又明令以岳飞配祀诸葛亮。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都有关羽庙。

  《三国演义》还对一些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泰国散文体文学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三国演义》。泰国文学学会于1914年把《三国演义》的泰文译本评为优秀小说,泰国教育部还曾明令把它作为中学作文模板。日本著名作家泷泽马琴的代表作《南总里见八犬传》汲取了《三国演义》的许多故事情节。

  日本还不止一次地组织“《三国演义》之翼”访华团,来中国探访三国遗址,凭吊三国人物。

  图说水浒传

      《水浒传》既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又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长篇侠义小说之祖。作者以“宋江三十六人起事”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吸收民间传说,并融入大汉遗民的故国思旧情怀,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读物。《图说水浒传》在图文互释的解读中,勾勒出各路人物与故事的来龙去脉,凸显梁山英雄好汉的鲜明性格和人生追求,让你直观、轻松地领略原著的种种奥妙与魅力。  



  前 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凝聚了先人的智能,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标志。

  纵观世界文明史,中华文化是当今世上唯一仍在传承的古文明。为了让今人更多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活力,我们编写了图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编创宗旨:以弘扬民族文化为要旨,梳理原著庞杂的人物和情节。除了让读者一般地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熟悉原著的人物外,还对原著的背景、寓意、版本等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介绍,藉此扩大读者对原著的认识。

  编创形式: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以“一页文字+一页图解”的形式,力求深入浅出,翻出新奇,从一个宽广的视野引导读者全方位了解原著和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水浒传》既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又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长篇侠义小说之祖。作者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林冲、武松、鲁智深等好汉打抱不平、聚义梁山的故事。

  原著共计一百回,大致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七十一回,主要写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等好汉落草、上梁山的故事;第二部分第七十二至第八十二回,交代梁山好汉受招安的经过;第三部分第八十三至第九十回,著述宋江军打败北方强国辽的故事;第四部分第九十一至第一百回,讲述宋江军剿灭南方草寇方腊集团以及梁山好汉阵亡、隐遁、受加封的故事。这四个部分组成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汉仗义行侠、替天行道的传奇故事。

  《水浒传》以“宋江三十六人起事”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吸收民间传说,并融入大汉遗民的故国思旧情怀,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读物。小说中侠与盗的艺术形象,以人性中“好打抱不平”的个性和现实生活中“不得已而落草”的窘况为基础,加之以浪漫主义的构思,将好汉们的丰富个性写得酣畅淋漓。“佛爷”鲁智深替天行道、打抱不平,“神人”武松景阳打虎、阳谷杀贼、孟州锄霸,杀人不眨眼的魔星李逵送银两与李鬼并劝他改恶从善、赡养亲娘的举动,郓哥帮助替兄报仇的武松搜集证据等故事,仔细读来,都动人心弦。

 本书共五大部分:

  “人物篇”:结合原著的具体情节,分析原著中的天罡地煞及显宦平民,使读者对原著人物形象的认识,更为丰富和多元。

  “故事篇”:简单介绍原著中的故事线索,并挖掘相关的历史与人文知识。

  “寓意篇”:从各个角度分析《水浒传》的寓意,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篇外篇”:介绍《水浒传》的成书历程、作者之谜、版本流传及《水浒传》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47:47 | 只看该作者
“附录”:一百零八条好汉列传;主要官职、差役索引。

  第壹章 人物篇

  一、天罡星

  1宋江:如愿以偿

  宋江有壮志雄心,然而传统的主流社会结构却使他只能屈居僚佐。

  《水浒传》给宋江确定的社会身份是吏,这是耐人寻味的。自唐朝以来,吏居于主流社会的从属地位——他们不是经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而是替官员处理公务的低级办事人员。

  主流社会是宋江的谋生之地,尽管被边缘化,但他依然不打算与之彻底决裂,这表现为他不想触犯国家的“法度”。杀阎婆惜使宋江失去了在主流社会继续生活下去的资格。杀阎婆惜后,宋江只想暂时流亡避难,丝毫没有去梁山投奔晁盖的念头。当时在宋江的心中,以武装与朝廷对抗,就等于放弃在主流社会的立足之地,这样的事他当然不愿意干。花荣因宋江而大闹清风寨,导致宋江境遇的又一次变化。之后,官军步步紧逼,宋江只好带了花荣、秦明等人投奔梁山。

  非主流社会是宋江寻求精神寄托之处,与他心心相印的朋友大都是江湖好汉,但好汉们不稳定而又艰辛的生活是他不愿接受的。因此,宋江始终不愿正式成为非主流社会的一员。

  宋江与多数梁山好汉非常不同的一点是,他尽管上了梁山,甚至成了梁山的领袖,但他依然渴望在主流社会建功立业。

  经由怎样的途径才能回到主流社会呢?宋江采取的策略是:一方面在和官军对垒时充分显示梁山的实力,使朝廷不敢小看;另一方面,在得胜后向被俘的朝廷官员剖白心迹,以示愿意接受招安。

  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大聚义时,宋江也郑重地申明他的两大心愿:“一则祈保众兄弟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他后来接受招安,可谓如愿以偿。

  (图1-1-1)  



  2林冲:顾命大臣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48:18 | 只看该作者
2林冲:顾命大臣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是个奇特的人物,他一步步被逼,最后只好落草梁山,因此有人说,他是惟一一个严格意义上被“逼”上梁山的人物。

  在梁山,林冲不仅是战场上可以独当一面的英雄,而且心怀远大抱负。他决不是为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来,他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清晰的使命——清除君侧,肃清奸臣。但令人费解的是,他一再推辞梁山首领的职位,而仅仅充当了两回“顾命大臣”。正因为这两次推让,令他最终抱恨而亡。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梁山首领的两度废立都跟林冲有关。第一次,他火并心胸狭隘的王伦,力推晁盖为梁山首领。由于晁盖心地宽厚,很快让梁山泊显出新的气象。而在此之前,梁山只是一群打家劫舍的江湖好汉的存身之所。

  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而亡,梁山首领的位置又一次空出。正是在梁山元老林冲与吴用等人的主持和劝说下,宋江才坐上第一把交椅。吴用一心要让宋江成为山寨之主,但他不能不借助林冲的威望。林冲资格老,又曾扶持晁盖成为山寨之主,有了林冲的支持,继任的寨主才能被视为晁盖的真正继承者、梁山真正的大寨主。

  现实总是残酷的。“顾命大臣”毕竟只能“顾命”而已,没有至高无上的决策权,林冲“清君侧”的目标最终成为泡影。梁山军马三败高俅,宋江却乞求高俅向朝廷上报梁山泊盼望招安的意愿。得到高俅的允诺之后,宋江喜出望外,当下设宴,肉山酒海,大小头领都来向高俅献酒。《水浒传》写到这一战时提到了林冲,但战后回山交令时却没提到他。可以设想,向自己生死不忘的仇敌献酒,林冲该是何等的屈辱呀!  



  (图1-1-2)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48:37 | 只看该作者
3鲁达:替天行道

  梁山树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而真正做到这点的却只有鲁达一人。

  鲁达,出家后法名智深,人称花和尚,曾为渭州经略府提辖。在梁山的众多好汉当中,他豪放洒脱,最具真性情。

  ● 锄强扶弱

  天道就是正气。从鲁达身上可以看到锄强扶弱、救困扶危的精神。小说开篇不久,鲁达一出场就替素不相识的金家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强抢民女、讹人钱财的镇关西郑屠,最后远走五台山落发为僧。在投东京大相国寺途中,鲁智深又为一面之缘的桃花村刘氏父女出头,打跑抢亲的小霸王周通。与打虎将李忠相认后,还逼周通折箭为誓,“弃了刘太公这头亲事”。投食瓦罐寺,因遇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邱小乙毁坏寺庙、欺压乡民和众僧,鲁达再次拔刀相向,最终和九纹龙史进一道铲除了这些出家人中的败类。鲁达为这些只有一面之缘的弱者出头、伸张正义,正体现了“替天行道”的精神。

  ● 重情重义

  鲁达“替天行道”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他与朋友们肝胆相照,为朋友两肋插刀。刚到大相国寺,他与豹子头林冲结识,两人惺惺相惜。林冲有难,他马上千里相随,多加护持,并不惜为此得罪太尉高俅,落草二龙山。

  后来,史进因替画师王义出头,失陷在华州贺太守手里,鲁达与武松商议怎样去救史进,武松谨慎,要等宋江的大队人马。因担心等到那时史进有性命之忧,鲁达单枪匹马勇闯华州,最后虽失败了,却虽败犹荣。  



  (图1-1-3)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48:58 | 只看该作者
4武松:情破家何在

  武松本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人,却完成了从假行者到真和尚的蜕变。

  武松在《水浒传》中刚出场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老天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使他的情感寄托全部破灭。他最终出家为僧。

  ● 亲情 家庭的亲情是人生中最早且最重要的情感。武松只有一个哥哥、一个嫂嫂,在这个家中他享受过一段亲情的温暖,但哥哥的懦弱无能、嫂嫂的红杏出墙使得这个家庭破碎了,也使得他的情感世界受到了重创。

  武松上二龙山后,在那个结义大家庭里,大哥鲁智深英雄侠义、义兄张青夫妇关怀体贴,使武松再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然而二龙山这个家又破碎了,张青夫妇战死在征讨方腊的战争中,鲁智深坐化在六合寺。

  ● 友情 武松最相投的朋友一个是宋江,另一个是施恩。他们待武松都一样真心,然而征完方腊后,施恩血染沙场,宋江一心只想着回朝廷去领赏,哪里还有当日相待的真情厚意?

  ● 爱情 率直年轻的武松,对爱情也曾有过一线希冀,所以当张都监要赏他一门亲事时,他虽然口说不敢,心里却无时不在思量。然而这段爱情其实是一个骗局。

  亲情、友情、爱情,构成了俗世人生的情感世界,而它们在武松的人生历程中相继破灭,改变了武松对世俗之“家”的看法,并使他最终破“家”而出,做了僧人。  



  (图1-1-4)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49:35 | 只看该作者
5杨志:封妻荫子

  宋江热心功名富贵,一心想招安,所以旧军官能安心地投到他的麾下。这些军官中,最热心功名的当数时刻把“封妻荫子”挂在心头的杨志。

  杨志本是将门之后,声名远播。初上梁山时,宋江见到他马上殷勤问候,称赞其威名远扬。杨志对当年晁盖领着吴用、刘唐、阮小二等人劫生辰纲一事仍耿耿于怀。宋江马上就听出弦外之音,称呼“制使”,暗示他以后会接受朝廷招安,“制使”无须为前程担心。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封妻荫子”是杨志的人生目标。押运的花石纲被大水冲走,他就典卖家当去东京上下使费,希望能求得宽恕,恢复旧职,不料被高俅轰出来,不但希望成为泡影,自己还成了杀人犯。

  刺配到大名府后,杨志受到梁中书的赏识,但求功名的念头刚刚抬头,却又被晁盖等劫去生辰纲,被逼落草二龙山,然后再上梁山。

  上梁山是杨志人生中最大的一个转折点。他希望在这里获得招安,重拾封妻荫子的理想。然而招安后,除了宋江,梁山众人没有获得一官半职,杨志的希望落空了。

  此时,杨志仍希望通过征讨辽国而建立功名。辽国被征服了,但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正将军的虚衔。征方腊时,杨志怀着最后的希望又出发了,却不幸病死征途。生前,杨志的愿望未能实现;死后,方被朝廷追封为忠武郎。  



  (图1-1-5)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49:55 | 只看该作者
6吴用:投机学究

  在梁山,尤其是在早期的梁山,读书人少,会些机谋的读书人更少。因此,梁山就成了吴用这个乡村学究投机钻营的大舞台。

  很多人喜欢拿吴用与诸葛亮比,甚至认为吴用机智、敏锐、忠诚,生为梁山兄弟谋利益,死与头领宋江作邻居,才德兼备,忠义双全,是千古义士之典范。其实,吴用只是梁山上一个会钻营投机的学究罢了。

  劫生辰纲,从计划到打劫,再到转移,都由吴用统一策划指挥,事情的前半部分进行得非常顺利,然而,在撤离途中投宿登记名字时,却露了破绽。吴用的第一次投机行为只成功了一半。

  上梁山后,王伦不够热情,吴用心生不满。随后见林冲对王伦也不满,于是挑拨林冲火并王伦。林冲成功后,不但晁盖成了大头领,新上梁山的七人也都坐到了宋万、朱贵等“梁山元老”的前面。吴用的这次投机,算是相当成功。

  宋江上梁山后,其权谋之术令吴用自愧不如。于是,他立即投奔到宋江的门下,完成了其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次投机。这次投机可以说是成功的,宋江最终成为梁山的大头领,吴用也获得相应的回报,进入梁山的最高决策四人组,并高居第三;这次投机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因为大头领宋江定下的梁山最高目标是招安,梁山的一切活动必须以此为中心。后来朝廷虽然招安了梁山众人,但对他们很苛刻。吴用知道梁山众人都很愤怒,于是,竭力寻找新的投机机会。

  征讨辽国之战开始后,辽国被梁山军攻破数州,在获知梁山军底细后,辽国也想招安他们,并提出非常优厚的条件。此时,吴用就提议接受辽国的招安。虽然最后放弃了,但其投机之心,昭然若揭。  



  (图1-1-6)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50:18 | 只看该作者
7李逵:耿直率真

  梁山上的性情好汉有鲁智深、武松、史进等,然而最率真、最直性的好汉,还是非李逵莫属。

  ● 一诺千金

  李逵的真性情,表现为他对诺言的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坚守诺言。宋江题了反诗,被关在牢里,好酒如命的李逵断了酒,早晚在牢里服侍宋江哥哥。高唐州救柴进,李逵两度探穴寻人。柴进被救上去后,众人忘了他,他在井底大叫,上来后更是埋怨众人不守信。

  ● 耿直

  李逵的率真,还表现为耿直、看不惯别人的表里不一。宋江在对待扈三娘的事情上,态度很暧昧,不像江湖上传说的那样不近女色,他就挖苦宋江。从东京回来的途中,李逵听一位刘姓太公说宋江抢了他的女儿,信以为真,回到山寨便砍倒杏黄旗,以此讨伐宋江。

  ● 以“鸟”为口头襌

  李逵的耿直率真,也表现在他独特的语言上。李逵的口头禅就一个“鸟”字,凡是不对他想法的,就用这个字打发了。如“圣人”大宋天子,在他口里只是个“鸟皇帝”。当乐和唱宋江作的《满江红》词时,他听到武松叫出其中有要招安的意思,便一脚把桌子踢起,摔做粉碎,大叫道:“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  



  (图1-1-7)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50:44 | 只看该作者
8柴进:复国难图

  柴进的身份很高贵,但他却与梁山好汉关系非常密切。他想借江湖好汉的力量复国,可惜最终失败了。

  柴进胸怀大志,专爱结交天下英雄好汉,即使是流配的犯人如林冲等,到了他的庄上都能得到很好的礼遇。其威名在江湖上,可与山东及时雨宋江分庭抗礼。

  柴进在沧州招亡纳叛、广播仗义疏财之名的行为,引起了朝廷的不满。高俅的弟弟高廉做了高唐州府尹,他的舅子殷天赐就强抢柴进的叔叔柴皇城位于高唐州的花园宅子,并气死柴皇城,又威逼柴进交出宅子。殷的行为惹火了李逵,结果他被李逵砍死斧下。李逵逃走后,柴进背上了杀人的罪名。

  在梁山英雄救援下,柴进离开高唐州的大牢,上了梁山。上梁山不但使柴进的庄园、田地、宅子化为乌有,还使他以前为复国所做的努力功亏一篑。经此人生大变,柴进再非以前那个世家少爷,也不再幻想夺回江山。

  加入梁山集团后,心灰意冷的柴进很少出力。他只为梁山立下两件功劳:解救卢俊义时,他两次入北京城面见蔡福,使蔡氏兄弟从倾向梁山到投奔梁山,并救下卢俊义和石秀的性命;征方腊时,柴进被派到方腊内部作卧底,帮源洞之战,柴进引着梁山军迅速攻陷帮源洞。

  征方腊得胜回朝后,生还的梁山头领都被封了官。然而柴进对北宋朝廷不抱任何幻想,在阮小七被夺了官诰后,他毅然弃了官位,回家乡为民,掀起了一股梁山头领弃官的“小旋风”。  



  (图1-1-8)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2 18:54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