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沈阳老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轶事] 成吉思汗(世界上最权威的成吉思汗传记版本)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02:04 | 只看该作者
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4)

  马尔忽思留下了两个儿子,一名忽儿札忽思(这个名字也是一个基督教徒名西里亚克的变形),一名菊儿汗。菊儿汗之后,接替汗位的是忽儿札忽思。忽儿札忽思的统治也很不稳,充满了风波和风险。他曾几乎被塔塔儿人推翻,幸亏西边的邻居乃蛮部出面援助,他才保注了汗位?。他的长子脱斡邻勒是本书中的重要人物。脱斡邻勒就是马可·波罗笔下的"祭司王约翰",是成吉思汗一生开始时期的保护人。实际上,应当承认,这位北亚景教的代表人物为夺取汗位而采取的手段根本不符合基督教教义。父亲刚一去世,他就杀死了可能与他争夺汗位的两个弟弟塔亦-帖木儿泰赤和不花-帖木儿。杀了两个弟弟还嫌不够,他还想杀他的另一个弟弟额儿客-哈剌。额儿客-哈剌等设法逃入了乃蛮部。

  至此,我们第二次提到了乃蛮部。本书后面将进一步谈乃蛮部的情况。乃蛮部居住在蒙古西部杭爱山以西,即科布多湖泊地区,阿尔泰山(蒙古境内部分),额尔齐斯河河谷和叶密立河河谷塔尔巴哈台地区??。乃蛮汗亦难赤必勒格骁勇过人,正像当时有人所说,他生平临阵,只向前进,从不马尾向敌人。当时,他收容了前来投奔的脱斡邻勒之诸弟。同时,他还支持脱斡邻勒的叔叔菊儿汗反对脱斡邻勒。菊儿汗率众起义,把脱斡邻勒赶下台,迫使脱斡邻勒带着一百来个亲信逃到了色楞格河流域的哈剌温山谷。色楞格河流域是蒙古森林狩猎部落篾儿乞惕部的地盘。为了换取篾儿乞惕部的支持,脱斡邻勒将爱女忽札兀儿嫁给了篾儿乞惕部首领脱黑脱阿。然而,此举似乎并没有换来篾儿乞惕部的任何实际的支持。

  脱斡邻勒在走投无路中想出了最后一着棋:去找也速该把阿秃儿,请求也速该把阿秃儿支持他。主意已定,他就来到也速该把阿秃儿跟前:

  "请助吾一臂之力,帮吾从吾叔菊儿汗手中夺回吾之臣民。"

  "汝既如此恳切地求助于吾,"也速该把阿秃儿慷慨地说,"吾即同泰亦赤兀惕之二勇士忽难和巴合只前往,替汝夺回汝之臣民罢了!"

  也速该把阿秃儿说话算数,当即集合部队驰往忽儿班-帖勒速特,攻入菊儿汗大营。菊儿汗不防有此奇袭,只好慌忙上马逃入唐兀惕部辖区(今中国甘肃省境内)。

  由于也速该把阿秃儿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干预,脱斡邻勒重新登上了克列亦惕部汗位宝座。两人在土拉河黑林发誓,彼此永远友好。

  "吾当永远铭记汝之助力。吾之谢忱将施及汝之子子孙孙,皇天后土作证。"脱斡邻勒赌咒发誓说。

  这是庄严的诺言,它使脱斡邻勒和也速该结成了兄弟,也确立了也速该之子的保护人。

  在成吉思汗创业的整个第一阶段(直至1203年)中,这一"黑林誓言"一直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02:48 | 只看该作者
也速该之夺取诃额仑夫人(1)

  古代蒙古诗人描写了勇士也速该同一个后来成为成吉思汗生母的妇女结合的过程。诗人在描述这一事件时所使用的语言是非常尖刻的。在描给当时蒙古风俗的粗鲁特点方面,那些诗句简直是入木三分,胜过所有其他的有关插曲。

  一天,也速该把阿秃儿在斡难河畔鹰猎?为乐。忽然,他看见篾儿乞惕部的也客赤列都??骑着马而来。原来,也客赤列都刚刚从斡勒忽讷兀惕部娶妻回来,路过此地。斡勒忽讷兀惕部是属于游牧于(蒙古东部)哈拉哈河注入捕鱼儿湖之河口地区的翁吉剌惕部的一个氏族。也客赤列都娶来的女子名叫诃额仑。诃额仑夫人这个名字将在本书后文中屡次出现。这时,这一对年轻夫妇兴高采烈地从这里经过,恰恰被也速该一眼看见,这对于新郎来说太不幸了。也速该的确目力不凡,他一眼就看出这位少妇是罕有的丽姝。他马上翻身跑回家,叫来了他的哥哥捏坤太石和弟弟答里台斡惕赤斤。看到这三条大汉如狼似虎地扑来,也客赤列都不禁心里一阵发慌,急忙拨马(据蒙古诗人说他骑的是一匹栗色战马)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驰去。也速该兄弟三人也催马紧紧追来。围着小山跑了一圈后,也客赤列都又来到他妻子乘坐的车前。诃额仑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女人,她非常明智地对丈夫说:

  "汝见彼三人之面色乎?吾观彼三人颜色,好生不善,似有害汝性命之意。汝若相信吾,可快逃性命。但得保住性命,何愁再娶不着好女美妇?……若再娶得妻室,可以吾名诃额仑名之,算汝未能忘吾。快逃性命!离开此地!带去此物,以使汝记起吾时,可闻见吾之气息……"

  诃额仑说毕,即脱下一件衣衫,扔给新郎,也客赤列都急忙下马,接住新娘扔来的衣衫。这时,也速该三人也绕山跟踪而来,眼看就要来到车前。也客赤列都急忙上马,快马加鞭,一阵风似地沿斡难河河谷逃去了。也速该三人一看,也打马直追,但追过了七道岭?,也没有追上也客赤列都,只好掉转马头,驰回诃额仑车前。也速该得了诃额仑夫人,得意洋洋地带着她返回自家蒙古包。蒙古诗人描给说,也速该当时因夺得这样的"战利品"而乐不可支,亲自给诃额仑赶车。其兄捏坤太石策马扬鞭导于前,其弟答里台斡惕赤斤傍辕而行护于侧。此时,可怜的诃额仑则在车中边哭边说: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03:30 | 只看该作者
也速该之夺取诃额仑夫人(2)

"我夫赤列都,未曾逆风吹??,不曾野地受饥寒也!如今却如何!彼在奔逃中,其双练椎??迎风而动,忽而搭肩后,忽而披胸前,爬山过岭,何等艰难。彼何至落得如此惨境焉!"

  据蒙古诗人说,当时诃额仑的哭诉,使斡难河河水荡起怒涛,使森林随之呜咽。但是,傍辕而行的也速该之弟答里台斡惕赤斤则一边行一边酸溜溜地对车内的诃额仑说:

  "汝欲搂于怀中者已越岭多矣,汝所哭者已涉水去矣,虽呼彼亦不回顾汝矣,汝虽寻踪往追亦不得其路矣,汝其止泣也矣。"

  答里台斡惕赤斤就这样以挖苦的口吻劝着诃额仑,劝她忍耐顺从,认可眼前的事变。就这样,诃额仑跟着也速该来到了也速该的蒙古包。她明智地顺应了这一变化,从此全心全意地侍奉着也速该。

  这一著名的插曲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情况。首先,它告诉我们,在当时的蒙古人中,异族通婚是组成家庭的准则。这一准则迫使人们为得到妻室而大肆抢掠妇女,而掳掠妇女又常常导致各部落之间以兵戎相见。读者从本书后文就会了解到,篾儿乞惕人和居住在斡难河上游的蒙古人就经常掳掠对方的妇女,这种掳掠对方妇女的行动导致这两个部落之间彼此仇恨,而且这种仇恨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久而久之则又进一步导致一方吃掉另一方。其次,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蒙古第一个王国的覆灭在各部落之间引起了多么严重的混乱,上述抢掠妇女的情景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这种混乱已经超出了政治范畴,进而搅乱了所有的社会关系。因为,读者从本书后文就可以看出,当蒙古确定了成吉思汗家族的秩序时,蒙古男人就可以通过和平协商的途径而不必通过掳掠妇女的手段实践异族通婚制,从而在本部落以外求得妻室。

  最后,蒙古的传说向我们展现的上述如此生动的掳掠妇女的情景从一开始就充分显示了诃额仑夫人的性格。她当然是一个尽职的贤妻,她爱她的前夫,甚至可以说十分钟情于前夫。当也客赤列都从她的眼前逃走因而她再也看不见了的时候,她那动人心魄的伤心哭诉,以及两人临别时她主动给前夫留下纪念物的举动,都充分证明她是十分钟爱也客赤列都的。但是,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讲究实际的妇女,她善于坦率地认可无可挽回的事变。她满怀柔肠地安慰丈夫勿为失去她而忧伤,劝丈夫赶快逃命。而一旦进入也速该家,她又以同样直率的忠诚专一爱着也速该,而且,后来,当不幸降临也速该去世之后,她又坚强地承担起了主持这个家庭的重担。如果没有一个如此坦率正直的母亲,一个如此有魄力、具有务实精神的母亲,成吉思汗能否成就那样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恐怕是一个无人能回答的问题。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04:09 | 只看该作者
成吉思汗的童年(1)

  据佩里奥特?在1939年进行的研究,也速该和诃额仑夫人的长子、后来的成吉思汗,诞生于公元1167年(猪年)。当时,他家居住在斡难河右岸迭里温孛勒答合("孛勒答合"是孤山之意)上。婴儿初出母胎时,右手紧握着一血块大如髀石。在诃额仑临产前夕,也速该在一次对塔塔儿人的战斗中俘获了塔塔儿部的一名头目,这个头目名叫铁木真兀格。为了纪念这一战功,也速该就给儿子取名铁木真。从这一名字的词源来说,突厥-蒙古文词根"铁木儿"是"铁"的意思,以此来把"铁木真"解释成"铁匠"之意,从发音上来说是正确的。这偶然的巧合表明,此人后来之成为"世界征服者"要归功于其父母早已确定他将成为铁人,从而使他后来承担起了锻造一个新亚洲的使命。也速该把阿秃儿和诃额仑夫人继生下铁木真以后,又生了三个儿子,他们是:拙赤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帖木格"这个名字的字面含义是"家庭王子",即幼子之意。此外,也速该夫妇还生有一女,名曰帖木仑。也速该同其别妻速赤吉勒(据佩里奥特在1941年所作的考证,也速该的另一个妻子可能名为速赤吉勒)生有二子,一曰别克帖儿,一日别勒古台。

  关于成吉思汗的体格相貌特征,编年史作者们没有作足够的记载。他们只指出,成吉思汗幼时"目中有火,面上有光"。这可能是远祖之光,因为以前光之精灵曾使成吉思汗的祖先阿兰豁阿怀孕。铁木真年及弱冠之时,已长成一表人才:身材高大,四肢发达,前额宽阔,长胡须(至少比一般蒙古人的胡须要长),"猫儿眼"。他的一双"猫儿眼",即灰绿色眼睛曾使一些评论家甚为惊讶。这位后来的成吉思汗是否像喀什噶尔农民一样属于突厥化了的雅利安人种?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猫的眼睛是黄褐色的。再说,蒙古古代诗人十分肯定他们的这位英雄的家谱,因此,人们不能怀疑他的直系尊亲属于阿尔泰语系人。

  蒙古的青年订婚是很早的。也速该把阿秃儿为铁木真寻求未婚妻时,铁木真才满9岁(因此铁木真订婚是在元公1176年)。也速该把阿秃儿打算到他的夫人诃额仑的娘家去为铁木真寻求未婚妻。诃额仑的娘家是翁吉剌惕部落下属之斡勒忽讷兀惕氏族人。斡勒忽讷兀惕人游牧于捕鱼儿湖一带。也速该父子二人行至扯克彻儿山与赤忽儿吉山之间,遇着住在此地的翁吉剌惕部的另一位首领德薛禅。赫尼施教授曾考证,此二山即今之阿尔丹-诺木山和杜兰豁拉山,位于兀儿失温河西畔阔连湖与捕鱼儿湖之间。见也速该父子前来,德薛禅便询问道:

  "汝二人来此何干?"

  "欲往翁吉剌惕部为吾子寻女来。"也速该连忙答道。

  "汝之此子,"对这父子来此之目的甚感兴趣的德薛禅说,"其目有烨,其面有光。也速该吾友,吾昨夜得一梦,煞是奇异。吾梦得一白海**携日月从天而降,飞落吾之手上立定。此乃吉兆乎。今汝子来至吾前,恰是应验。吾梦已主汝等乞颜氏人必来,真乃福音也。"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04:53 | 只看该作者
成吉思汗的童年(2)

  德薛禅真不愧为是德薛禅("薛禅"即智者之意),真是慧眼独具。翁吉剌惕部素来以多美女而闻名。不过,从政治角度来看,翁吉剌惕部却是一个二等部落,它无法同作为王室部落的乞颜氏部落相比肩。所以,当王室部落里的人来到翁吉剌惕部落择女时(异族通婚是当时的传统),翁吉剌人自然感到受宠若惊,喜出望外。德薛禅当时对也速该说的一番话至少可以表明这一点。他说:

  "人皆夸敝部有美貌之女,娇媚之甥?。然吾等向未据此与他国相争也。一俟贵部新汗登基,吾等即将花容之女,乘以巨车黑驼,送往贵部,使居于后妃之位焉。"

  这一番话似乎可以表明,在异族通婚方面,孛儿只斤氏同翁吉剌惕人之间是彼此配合默契的。

  德薛禅当时说这一番话的目的在于引出自己的最后建议。果然,他最后说:

  "也速该吾友,请屈驾进吾家一谈。吾有小女,已自长成,汝其观之乎!"

  也速该即随主人走进厚厚的毯子搭成的毯帐。他们在帐中间坐下,也速该坐于客位,德薛禅坐于其旁,家中主妇及其儿女坐于后。在德薛禅的儿女中,有一女名叫孛儿帖,想必她已明白来客之意了。"孛儿帖"即灰蓝色之意。也速该瞟了一眼孛儿帖,心中暗喜。的确,孛儿帖非常美丽,娇小年纪,已饶有丰韵。史家甚至用上文描写铁木真的话语来形容孛儿帖其貌,说她也"其面有光,其目有烨",并且附带补充说,她已十岁,长铁木真一庚。

  也速该父子二人当夜便就宿于德薛禅家。第二天早上,也速该合乎礼仪地为子求婚于德薛禅。然而,德薛禅是一个审慎而有心计的人。他知道,在这种场合,既不能卖关子让对方一再要求,也不应该过早地首肯。他明白"多求而与之则崇之,少求而与之则贱之"的道理。至少,虽然蒙古人习惯于早婚,但孛儿帖毕竟还是一个小姑娘。但德薛禅也认为,女子之命,虽生于母家,然终不可老于生身之门?。经过这一番反复权衡考虑之后,他提出了一个折衷的等待的办法。他说:

  "汝之所求,敢不应允。吾同意将小女嫁与汝家。然须先留汝子于吾家为婿。"

  这个"为婿",是指作为未来的女婿,甚至可以说是指作为"见习女婿"。也速该同意了这一提议。但他也向德薛禅提出了一个要求,由于这一要求竟是关于后来堂堂成吉思汗的要求,所以我们不禁对也速该提出的要求感到有点吃惊。当时也速该对成吉思汗说:

  "诺。可留吾子于汝家。然吾子自幼惧狗,望勿令狗惊之!"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05:33 | 只看该作者
成吉思汗的童年(3)

  这里,笔者要为年轻的铁木真辩护几句。不要忘记,他虽已是未婚夫,但他毕竟还只有9岁!另一方面,蒙古的狗,体格硕大,黑毛竖立,极为可怖。据勒里希报道说,10年前,在库伦市,一些野狗曾攻击行人,甚至攻击骑马的人。有一天夜里,野狗竟然咬死了一名哨兵,尽食之而去。

  也速该在提出这一要求并得到对方保证以后,就把儿子留在德薛禅家,上马离开此地而去。途经扯克彻儿山附近赤剌克额儿草原时,他碰到塔塔儿人正在黄草遍地的草原上设帐陈筵。上文说过,据赫尼施考证,扯克彻儿山即今之杜兰豁拉山,位于捕鱼儿湖与克鲁伦河注入阔连湖之河口之间。当时,也速该正觉饥渴,遂入筵求饮?。他生性粗豪,无防人之心,早已把塔塔儿人对他家的仇恨忘于九霄云外。但塔塔儿人却认出了他:来者乃也速该乞颜也。在以前数次战斗中,也速该曾大掠塔塔儿人。今日命运把他送到了塔塔儿人营地。复仇雪恨的机会就在眼前,于是塔塔儿人佯作欢迎,暗下毒药于马奶酒中。这是一种慢性毒药,饮下之时并不立即生效,须隔一段时间才能发作。也速该酒酣起身告辞,跨马回家。他行至半途,渐觉腹中隐隐作痛,三天后刚一到家,药性愈烈。这时也速该才明白已受人毒害。医疗无效,病势已无可挽回。勇士也速该性命垂危,眼见一时不如一时,自知死期将近,便气息微微地问道:

  "谁在吾侧?"

  "奴才在,也速该老爷。"族中晃豁塔惕部察剌合老人之子蒙力克应声答道。

  "蒙力克吾儿?,"垂死者也速该临终嘱托他道,"汝且听着,吾之诸子尚幼,汝其扶助之。吾领子往彼聘女,归途中为塔塔儿人所毒。此时吾腹痛甚剧……吾死之后,吾之子侄幼弟,妻室及其姊妹诸人,将落何境焉?吾行将气绝……蒙力克吾儿,速往彼领吾子铁木真来!"言讫,气绝而殁。??

  也速该悲剧性的死亡,他临终催人泪下的托孤之言,以及他临终前对亲人命运的忧虑,所有这一切,构成了铁木真、后来的成吉思汗生命奏鸣曲的悲怆的第一乐章。蒙古史家在记载这段历史时所流露出的激动与同情,至今仍使读者的心得以共鸣。这位后来的世界征服者在开始人生旅途时,条件是何等险恶!蒙古森林和草原人们的粗野风俗,充满陷阱、背叛、劫掠和屠杀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身之被抢掠就像白鹿与野驴之被追杀一样频繁和野蛮。这就是笔者在前面已经叙述过的,此时为铁木真开始踏入生活时所面临的形势。我们从一些作品中已经见过当年美洲草原上披头散发的野蛮人互相残杀抢掠的情景,幼失父恃,九岁即孤的铁木真此时此刻正处于这样的严酷的社会之中。

  据佩里奥特的推算,此时是公元1176年。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07:41 | 只看该作者
孤儿(1)

  蒙力克听完垂死的也速该把阿秃儿的临终嘱托,立即动身前往翁吉剌惕部德薛禅家去领铁木真。蒙力克年纪虽小,却具有草原猎人所特有的谨慎与细心。他竭力为也速该保密,只字不向德薛禅提起也速该罹难之事。他想,如果德薛禅此时得知乞颜氏首领也速该已死,谁能说他不会把铁木真这孩子扣下作为奴仆?于是蒙力克机灵地对德薛禅说:

  "我家老爷也速该朝夕想念其子铁木真,心甚痛焉,故令我前来领回其子也。"

  "亲家若思其子而心痛,汝可将之去。见后当速归来。"德薛禅也认为父思其子而欲见之乃是人之常情。

  蒙力克遂匆匆领铁木真从捕鱼儿湖回到斡难河上游。他俩到家时,也速该的遗孀诃额仑夫人正在料理后事,主持家务。

  诃额仑母子孤孀面临的形势很快就进一步恶化了。也速该把阿秃儿生前凭着他的威望,已成功地把同族的许多氏族部落团结起来,集合于乞颜氏之旗帜下。特别是泰亦赤兀惕氏诸头目(也速该把阿秃儿之堂兄弟)都拥立也速该把阿秃儿为指挥征战和狩猎的首领。也速该部落集团就是这样组织起来的。对各个氏族部落来说,推举一位有经验和能干的首领,对于它们进行征战和围猎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它们愿意团结在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周围。但是,一俟部落联盟的强有力的首领人物去世,部落联盟也就随之瓦解,各氏族和部落便作鸟兽散,分道扬镳,各自为政了。也速该死后出现的情况就是如此。此时,泰亦赤兀惕部众头目企图恢复在俺巴孩汗(当时蒙古的倒数第二位汗)时期拥有的霸权。也速该家族此时已群龙无首,只有一个9岁的孩子作为这个家族的代表。面对泰亦赤兀惕部众头目的野心,这个家族有什么办法?下面的突发事件可以表明泰亦赤兀惕部众头目对也速该一家的态度。

  也速该把阿秃儿殁后一年,时逢春祭。俺巴孩汗去世后,留下二妃,一名斡儿伯,一名莎合台。此二妃携祭品前往祭祖之地,行祭祖之礼。祭祖仪式结束后,参加祭祖的人便将祭品分而食之。斡儿伯和莎合台有意不请也速该的遗孀诃额仑同来祭祖。但诃额仑偏偏来了。不过,她来晚了,仪式已经结束,而且分享祭品的筵宴已开始。笔者前面叙述过,诃额仑是一位非常强悍、讲究实际、颇有魄力和具有首领气质的妇女。她现在以也速该的儿子的名义担当起了她丈夫生前担当的乞颜氏首领。她不想听任他人剥夺自己的权利,于是气势汹汹地质问斡儿伯和莎合台二妃为何在祭祖之时不通知她。接着,她转入进攻,以威胁的口气质问大家说:

  "而今,也速该固然死矣,故汝等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也。然汝等岂以为也速该之诸子不会长大成*耶?汝等岂不惧此诸子有发怒之日耶?汝等既分享祭祖之胙肉与供酒,何为吾等独无耶?汝等岂欲尽食而饮之后不告而徙也耶?"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08:04 | 只看该作者
孤儿(2)

当时蒙古一般都信仰萨满教?。毫无疑问,从萨满教的角度来看,被排斥于祭祖仪式和"领导体"仪式之外,对诃额仑全家来说,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诚然,这一无礼的行动本身只是对诃额仑个人的侮辱,但这实际上是否决诃额仑母子作为孛儿只斤氏首领也速该的继承人的资格,是要迫使嫠妇孤儿成为名副其实的流亡者。

  诃额仑夫人原以为她这一番话能威慑住斡儿伯和莎合台二妃。但她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权能和影响。不管她怎么说,也速该把阿秃儿已经死去,诸子均尚年幼,无法使任何人敬畏。所以,她话音刚落,斡儿伯和莎合台二妃即立即反驳,话中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怨恨。她俩唾沫横飞地说:

  "汝谓吾等未曾邀汝乎?然吾等岂有非邀汝不可之责乎?汝岂有请而方与之权乎?汝有至而食之理乎?汝可于自家而自请之,吾等决不至汝家食且饮也!"

  这两个心地歹毒的妃子的这番话是非常尖刻的。当时她俩正同其他人围着一块好羊肉分食,附近几个蒙古包炊烟缭绕。她俩的这一番刻薄的话也突出表明,当时草原上的人们,即使是头领人物,其食物也是非常匮乏的。

  同诃额仑夫人闹翻以后,斡儿伯和莎合台等人便在一起商议对策。经过一番秘密策划,他们决定:

  "立即起帐拔营,弃此母子于此地!吾等远走高飞,让此母子生死由其命。"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第二天一早,泰亦赤兀惕部的两个头目塔儿忽台乞邻秃黑和脱朵延吉儿帖即率众拔营顺斡难河而去。现在,诃额仑嫠妇孤儿,无依无靠,身边只有也速该生前的忠实仆人察剌合老人。他是晃豁塔惕部人,是受也速该临终托孤的蒙力克的父亲。当时察剌合老人气愤不过,便去追泰亦赤兀惕人,苦苦相劝,劝他们回心转意,回到诃额仑身边来。脱朵延吉儿帖向他表示说,分裂已无可挽回。他说:

  "深水已涸矣,明石已碎矣。"

  察剌合老人一片忠心,不顾己身之安危,仍坚持挽留相劝。但这并不足以打动泰亦赤兀惕人的心,反遭到这些人一顿臭骂。察剌合老人无奈,只好转身回来。而正当她转过身往回走时,泰亦赤兀惕人即挺长枪向他的脊背猛刺去,重伤察剌合。察剌合负痛挣扎而回,卧床呻吟不止。铁木真闻讯赶到老人床边问候,老人勉强挣扎着对主人的儿子说:

  "汝贤父所聚之百姓,悉为彼等率而徙也。吾往劝之,故为彼等戕之如此!"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10:07 | 只看该作者
孤儿(3)

  铁木真闻言大哭而出。适才只身冒险去捍卫铁木真一家的察剌合老人,此时正处于奄奄一息的地步。前去看望垂死的老仆人,这是年仅9岁的铁木真充当首领的第一个行动,是他在这个冷酷的社会上学步的开始。他后来的所有政治行动都打上了这种冷酷社会给予他的残酷教训的烙印。但我们不应该忘记铁木真在垂死的察剌合老人床前的伤心的哭声,因为这一发自内心的充满人类友爱与同情的举动首次向我们揭示了他的为人。

  但诃额仑母却没有沉湎于绝望与悲哀之中。她和她的儿女被人抛弃,被她本可以引为领先的人们所出卖,这一切并没有使她颓唐。相反,这位刚强的妇女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魄力。这个氏族的旗帜是一面系有牦牛毛或马尾毛的九尾大纛,称为"秃黑",是该氏族权威的象征。泰亦赤兀惕部头目率众而徙,诃额仑闻讯,即持此大纛上马,飞奔前去追赶拔营而去的部众。她飞马来至众前,大纛一挥,半数叛众不禁大惊,不由自主地止步了。可以说,开始,她的勇气加上也速该把阿秃儿在人们心中留下的记忆,曾一度压倒了泰亦赤兀惕人的敌意。这里我们可以设想当时的情景:塔儿忽台乞邻秃黑和脱朵吉儿帖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走在前面,后面是车辆、牲畜群和牧民群,乱哄哄地迁徙着。正在这时,诃额仑飞马而至,突然出现在叛众面前,手持一杆大纛,勒马转身面带杀气地朝着众人,义正辞严地重复着这些"逃跑者"当年投奔也速该把阿秃儿时所立下的效忠誓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设想:当时,面对这突然发生的情况,听了诃额仑的一番话后,正在行走的队伍立即乱成了一团。心里想起自己的职责,耳边回响着诃额仑的怒责之声,但同时又想起昨晚向泰亦赤兀惕部头目们作的保证,许多人顿时面面相觑,犹豫不决,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但一阵混乱之后,最后仍是泰亦赤兀惕部头目们占了上风。适才一度被诃额仑夫人的威严所慑或被她感动的人们,最后想了想还是抛弃了她,跟着塔儿忽台乞邻秃黑和脱朵延吉儿帖去了。所有这些曾是也速该把阿秃儿的百姓的人们,都顺着斡难河去了,渐渐消失在远方。诃额仑及其尚留在营地里的亲人被这些人抛弃了。诃额仑夫人只好返回,家里除了她的4个儿子(铁木真、拙赤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以外,还有女儿帖木仑。此外还有她的丈夫同别妻所生之二子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如此而已。

  所有这些儿女均尚年幼,都需要诃额仑夫人一手抚育。正是在这一点上,"诃额仑母"(后来蒙古诗人一直称她"诃额仑母")充分表现出了她那种令人敬佩的能力和志气。人们可以想象,当时这位寡妇带着7个年幼的孩子,处境是多么困难。他们被原来忠于他们的人们所抛弃,转瞬之间由牧民首领的妻子沦为四处流浪的难民。他们母子母女被迫在斡难河上游的森林中和草原上艰苦度日。但这位刚强的妇女丝毫没有消沉,她竭尽全力,发誓要把孩子们抚育成*,不愧有"诃额仑篾儿干"("篾儿干"是有胆有识之意)之称。"诃额仑篾儿干"是蒙古诗人们对她的另一称呼。此时此刻,摆在她面前的当务之急是设法不让孩子们饿死。为此,她不得不像原始人那样到处采摘野果和挖掘野菜给孩子们充饥。她紧系固姑帽?奔波于斡难河上下,攀登于悬崖峭壁旁,采摘杜梨和稠梨等野果。众所周知,在外贝加尔湖地区,林木茂密,林中常有一些诸如花楸树、野草莓、越橘树之类的树木,其果实可供逃难的人充饥。她还手持削尖的刺柏木棍儿,到野外挖一些地榆和野葱之类的草根给孩子们吃。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11:56 | 只看该作者
孤儿(4)

  孩子们终于逐渐长大一些了,开始懂得报答母亲的鞠养之恩了。他们用针制成鱼钩,到斡难河边去钓鱼。有时他们可以钓到大鱼,但有时却只能钓到类似鲑鱼的茴鱼(这种鱼在外贝加尔湖地区河中较多)以及其他小鱼。他们把钓来的鱼奉献给他们的母亲。

  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艰苦生活着。抛弃他们的那些人认为,他们一家在斡难河上游无依无靠,必定饿死冻死,除此不会有其他出路。他们以为,在漠北那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在冷酷无情的社会环境中,孤儿寡母如何能自救?如何能活命?然而,他们孤儿寡母却活下来了,这是因为,他们是属于古代的刚强的种族。

  这些孤苦的孩子的娱乐就是渔猎和打斗。他们的住处附近居住着札只剌惕部落。该部落有个青年名叫扎木合,是铁木真的朋友。据成吉思汗家族的史诗说,当时铁木真十一岁。扎木合赠给铁木真一块公狍髀石,铁木真则回赠扎木合一块铜灌髀石,双方结为安答?,常在斡难河水上击髀石为戏??。春暖花开之时,他俩就一起用自制的木弓箭习射为乐。扎木合自制了一种响箭,称为鸣镝?,用小牛角尖磨制而成。铁木真也用柏木或刺柏木磨制了一种箭。二人互赠自制之箭以为交谊。当时这种箭已经可以说是一种武器了。

  这时候,流浪者家中突然发生了一场野蛮的家庭悲剧。





成吉思汗童年杀弟(1)

  铁木真及其诸弟是一群孩子,社会给他们的教育是野蛮的教育,因而在待人处事上很快就反映出了这种野蛮教育的影响。处境的孤立、眼界的狭窄,加上生活的贫苦,使他们兄弟之间产生了彼此嫉妒和怨恨之心。前文说过,也速该的这六个儿子并非一母所生。他们之中,四人是诃额仑夫人所生(铁木真是长子),另二人即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是也速该的别妻所生。这一现实就更激化了他们兄弟之间的嫉妒和怨恨。这两组青年之间矛盾日益激化,终于爆发了一场势不两立的冲突。蒙古史诗以朴实而坦率的笔调向我们叙述了这一冲突的细节。

  一天,铁木真、合撒儿、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兄弟四人在斡难河畔钓鱼。他们钓着了一条非常漂亮的小鱼,名曰金色石。双方争了起来,铁木真和合撒儿为一方,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为另一方。争来争去,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力大,把鱼夺了过去。铁木真和合撒儿回家向他们的母亲告状说:

  "吾等钓一金色石,被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夺矣!"

  使铁木真和合撒儿二人大为吃惊的是,他们的生身之母诃额仑夫人不但不说他们有理,反而袒护也速该的别妻所生之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诃额仑夫人现在是一家之长,她所考虑的是氏族的利益。她当即回答铁木真和合撒儿道:

  "休矣!汝等兄弟之间,奈何相争如是焉?"接着她又强调指出他们目前所处的孤苦无依的处境说,"须知吾等如今正自影外无其友,尾外无其缨也?。"

  诃额仑夫人还特别强调指出,他们兄弟必须承担起复仇的重任。他说:

  "汝等务必同心,只可一心想着:如何方能向泰亦赤兀惕人复仇?汝等兄弟安可效昔日阿兰母之五子不睦也耶?汝等其休矣。"

  然而,铁木真和合撒儿却不以母言为是。因为,他们认为,别克帖儿恃强凌弱,已非偶然为之,实在是已成习惯。前不久,铁木真和合撒儿射下一只云雀,也被别克帖儿夺了去。所以,铁木真和合撒儿二人听了母亲的训斥,心中甚为不悦,遂出而私语道:

  "昨日夺我等所射之云雀,今日复夺我等所钓之石,长此以往,不可共存之也!"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2 15:59 ,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