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沈阳老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百科] 教你识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32:14 | 只看该作者
和田玉开采(一)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呈中,采玉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一种方法发展到多种方法。最初人们在河边拾起美丽的和阗玉,以后又在河流中捞取那卵圆形子玉;在从河谷中的阶地沙砾中挖出那些早期河流冲积物中的美玉;在沿河追溯继而发现了生长在岩石里的原生玉矿。因此古代采玉方法有拣玉和捞玉,挖玉,攻玉等多种方法,以分别开采产于不同地方的玉石。现代采玉方法比古代前进了许多, “ 挖玉 ” 这一开采和阗玉砂矿的手段已经停止,只在采淘砂金的同时,从挖出的砾石中顺带手,选出玉块,产量微其微,拾子玉就是在河道中拾取流水携带和冲刷暴露出来的子玉,在昆仑山北麓,凡上游有玉矿,中上游就可找到子玉,现代采玉与古代采玉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开采原生矿占主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建成多处玉矿山,用较先进的方法采玉,使得采玉规模扩大,先后有十余玉矿都曾开采,但规模较大者为于阗县阿拉玛斯玉矿和且末玉矿,其它地方如塔什库尔干县、叶城县、皮山县、和田县、策勒县等都曾短期开采玉矿。
  4、1 拣玉和捞玉
  拣玉和捞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采玉有季节性,主要是秋季和春季。莽莽昆仑山中有多条河流,河水主要靠山上冰雪融化补给。夏季时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河水暴涨,流水汹涌澎湃,这时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的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时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这时气温适宜,可以入水,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冬天时天气寒冷,河水冻冰,玉石不易发现,也难以拾捞,因此,冬季一般不采玉。到了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又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这种季节性采玉,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如从晋天福三年( 938 )张匡业、高居诲出使于阗,见到采玉情况。在高居诲《行程记》中记述说: " 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下。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玉。 " 这说的是秋季河中捞玉,清代乾隆皇帝在有关和阗玉采玉的诗篇中提到: " 于阗采玉春复秋,用供王赋输皇; " 和阗捞玉春秋贡 " 。这说明采玉和贡玉有春秋两季。这种季节性开采,清政府也有规定,如在乾隆二十六年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采玉两次。四十八年停采春玉,只在秋天采玉。
  古代在河中捞玉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据高居诲在《行程记》中记载: " 其国之法,官未采玉,禁人辄至河滨者 " 。《新五代史》也同样说: " 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得捞玉。 " 从这些历史文献所知,那时,王公贵族十分珍视和阗玉,奉为珍宝,采玉季节开始,要举行采玉仪式,首先得于阗国国王亲临现场,象征 ; 捞玉于河 " ,然后,才容许国人采玉。这种作法,与中国古代传统的礼仪有关,凡隆重之事,官员要亲自到场。现今中外的领导人奠基和剪彩之类,依然与之类似。
  古代采玉有官采和民采。首先是官采,即在官员监督下,由采玉工人捞玉,所得之玉全部归官。官采也有严格的规定。清代椿园写的《西域闻见录》中记述了当时捞玉情景。说: " 河底大小石错落平铺,玉子杂生其间。采玉之法,远岸官一员守之,近岸管官一员守之,派熟练回子或三十人一行,或二十人一行截河并肩,赤脚踏石而步,遇有玉石,回子即脚踏知之,鞠躬拾起,岸上兵击锣一声,官既过朱一点,回子出水,按点索其石子去 ; 清代福庆在一首诗中有同样的描述: " 羌肩铣足列成行,踏水而知美玉藏。一棒锣鸣朱一点,岸波分处缴公堂 " 可见,那时捞玉是何等的严格,官兵层层把守,河中的玉石财富,全为官府垄断攫取,当地人民所得到的是奴隶般沉重的差役。
  至于民间捞玉,清代前期严禁。为阻止民众自行捞玉,清政府在 " 和阗西城外之东西河共设卡伦 12 处,专为稽查采玉回民 " 。直到嘉庆四年(1799)才开玉禁,规定在官家采玉之后或官家采玉范围之外进行,人们在白天或晚上分散拣玉或捞玉。
  古代捞玉的河流不少,这些河流流经昆仑山,把美玉带给人间。历史上著名的玉河有:和阗地区的玉龙喀什河、喀啦喀斯河,叶城一带的叶尔羌河、泽普勒善河及且末县内的一些河流。这些河流所产和阗玉古代文献也有记载,如《西域闻见录》中说叶尔羌河所产之 ?quot; 大者如盘如斗,小者如拳如栗子,有重三四百斤者,各色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一种羊脂朱斑,一种如波斯菜而金色透露者,尤难得。 " 世界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也说: " 培因省 --- 首府叫培因,有一条河流横贯全省,河床中蕴藏丰富的玉矿,出产一种名叫尔西顿尼和雅斯白的玉石。 " 又说: " 沙昌省 --- 境内有几条河流,也出产玉石和碧玉,这些玉石大部分销往契丹,数量十分巨大,是该省的大宗输出。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献中的产玉河,迄今已很少采玉了。如果人们按古人捞玉之河采玉,或许会大有收获。
  古人在玉河中如何捞玉呢?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所附的捞玉图,给人们以答案。在白玉河捞玉图中,可见人们于月光之夜在河中边察玉。宋应星在书中说: " 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国人沿河取玉者,多余秋间,明月夜望河候视,玉璞堆积处,其月色倍明矣。凡璞随水流,仍错离乱石浅流之中,提出辨认,而后知也。白玉河源向东南,绿玉河源向西北,亦力把力把,其他有名望野者,河水多聚玉。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取,此或夷人之愚也。
关于捞玉方法,古代文献虽多有记载,然而,由于古代对玉的宗教化,采玉蒙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有一些不科学的说法,如 " 踏玉 " 、 " 月光盛处有美玉 " 、 " 阴人召玉 " 等等。对这些说法,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验,认为有澄清的必要。
  " 踏玉 " 说,认为采玉人在河水中凭脚下感觉,可以分辨出玉和石来。《西域闻见录》中就有此说,如说: " 遇有玉石,回子脚踏知之。 " 实际上,和阗玉子玉杂于乱石之中,子玉与其硬度相近的石英岩,硅质岩等砾石,经作者实验,脚触感相似,踏脚区别不开。又访问多年采玉老人,也认为脚踏辩玉不存在,因此,古人河中捞玉,关键是凭眼睛观察,当发现可能为子玉时,即拾起再仔细区别。
  " 月光盛处有美玉。 " 这种说法见于《唐书》等历史文献中,如说: " 月光盛处必得美玉, "" 玉璞堆积处,其月色被明 " ,这是说:再月光之下,子玉特别亮,如见到月光下很光亮的石头,必得美玉。现代友有人解释为:因玉多洁白润滑,反射率较大,故显得月色倍明。实际上,和阗玉的折射率和反射率不大,不具发光性。经实验,在夜晚明月当空的水盆中,和阗玉与同一颜色的石英岩或大理岩砾石没有什么区别,没有见玉因月色而倍增的情况。有经验的拣玉者,辩水中之玉,主要看玉的油脂光泽和色泽。
  " 阴人招玉 " ,这是古代当地人的迷信之说。古代有的官员认为玉聚敛颂
  4、2 挖玉
  挖玉是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乾滩、古河道和山前冲积洪积扇上的砾石层中挖寻和阗玉砾。这些地方的玉也是由流水带来的,但早已离开河道。砾石层之上早已有或多或少的沙土覆盖,砾石曾中有的已被石膏和泥沙所胶结或半胶结。由于挖玉付出的劳动很艰巨,长时间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获取率很低,不如拣玉效果明显,因此从事挖玉的人不多,只有当某地已经有了出玉的的可靠消息,而且大有希望的时候才会吸引人们去挖玉。
  著名的挖玉地点是玉龙喀什河东岸,洛蒲县吉牙乡的古马特,过去曾被称为胡麻地。其地挖玉的最早时间不详,到清代乾隆年间已在此采贡玉。乾隆 24 年(1759),清政府在和阗设有辩事大臣,和阗城设三品阿奇木伯克,以加强统治,收罗贡玉。那时,和阗采玉充贡,岁有常例。此地因产羊脂玉,所以,采玉人不少。清代诗人肖雄记载,大、小骡马地 " 两地产枣红皮脂玉,在沙滩中掘取,当是生长其间者。 " 谢彬于 1916 年到和阗,在《新疆游记》说: " 小胡麻地,前清于此采贡玉,居民迁千余户。到了晚清,汞玉列停止,采玉由民间自行开采。洛蒲县设立于清光绪 28 年(1902),该县主簿扬丕灼在《洛浦县乡土志》中记述了胡麻地采玉情景,那时挖玉者甚众, " 小胡麻地在县北三十里,尽砂碛,因出子玉、璞 " , " 寻挖者众,沿沙阜有泉,起房屋,植树木,以便客民寓居之所 " , " 任人挖寻,不取课税 " 。扬丕灼还写下了《浪掏沙 ―― 玉河八景词》共八首。其中《完璞呈华》一首即描绘了在小胡麻地采玉的情景: " 月出澹云遮,渺渺平沙。眼前完璞见青华。道是似萤萤又细,碧血犹差。终日听鸣鸦,夜夜灯花。水泉声里有人家。举畚朝朝趋社鼓,一路烟霞 ; 可见,当时挖玉场面十分热闹, " 夜夜灯花 " ,所挖得之玉, " 似萤 "" 碧血犹差 " ,多为青白玉和青玉。挖出玉也盛多。
在清代以后,这里也不复采玉了。考古学家黄文弼于 1929 年到小胡麻地考察时,已无采玉者。他写到:为当地人掘玉石之所,旁有乾河川一道。河岸高二丈许,两旁沙积迤俪继续不一,现水已干,惟有泉水南流,当地人即在河中掘起玉石。俗称羊脂玉,以言白润如脂也,现不多见,亦无开采者。
  近年,我们到胡麻地踏勘,所见以往采玉的乾河谷宽 500-800 米,自西南向东北蜿蜒展布。河谷中尽是沙砾,犹如戈壁荒漠。但其中有一处处盘状和漏斗状洼地,四周卵石散乱堆砌,为过去挖玉的遗迹。在河谷两旁为表面起伏不平的阶地,由于引水灌溉,已造就了片片绿洲和林带。过去挖玉之盛况已为农业所替代,当地居民仅知道这里过去挖过玉,但不知道究竟哪里有玉,现在也没有人去挖玉。
  挖玉的方法,据谢彬在《新疆游记》中说: " 常以星辉月暗候沙中,有火光烁烁然,其下即有美玉。明日坎沙得之,然得者恒寡,以不能定其处也。 " 此说难以置信,因玉不会 " 火光灼灼然 " 。据我们调查和访问,挖玉首先是选择地方挖直径 10-20 米的大坑,边挖边找玉,挖得沙砾堆砌坑周围,采坑一般上大下小,呈漏斗状。因现今已塌陷,不知坑的深度。
  4、3 攻玉
  古代攻玉两种含义,一是指加工琢磨玉,如《诗经小雅》所说: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一是指开采玉,如《穆天子传》中所记周穆王登昆仑山 " 攻其玉石 " 。这里所说的攻玉是指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
中国开采山玉已有很长的历史,在《史记》中记载有 " 其山多玉石 " ,《汉书》中说: " 莎车国有铁山,出青玉。 " 这说明,汉代已知山上有玉,已开采山玉了。
  采山玉比采子玉难,玉石在昆仑雪山之巅,交通险阻,高寒缺氧,正如《太平御览》中所记: " 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 " 即使如此,古代人们冒着生命危险,仍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采玉取宝。
  史料记载的古代采山玉地点,在清代以前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矿山,到了清代,记载比较详尽。清代采玉矿山不小于 6 处,主要是塔什库尔干县大同玉矿,叶城县密尔岱玉矿、皮山县康西瓦玉矿、于阗县阿拉玛斯玉矿、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矿、且末县塔什赛因玉矿等。这些玉矿可以看到古代的采玉坑和采玉人留下的遗迹。
  19 世纪末期俄国地质调查者在昆仑山描述了 7 个软玉地段,与上述古玉矿山基本吻合,鲍格达诺维奇和什拉金特所指出的软玉地段, " 原生露头和转石地区呈东西向从叶尔羌河河谷延伸到罗布泊。 "" 七个软玉地段,叶尔羌河中游、提孜那甫河、沙基杜拉 ――- 喀拉喀什河、卡兰古塔格什塔格、托库孜达坂、阿斯蒂塔格。 " 与古玉矿山对比,大致为:柳什塔格为阿拉玛斯,沙基杜拉为皮山县赛图拉,托库孜达板和阿斯蒂塔格为且末玉矿。
  4、4 拾子玉
  拾子玉就是在河道中拾取流水携带和冲刷暴露出来的子玉。在昆仑山北麓,凡上游有玉矿,在昆仑山北麓,凡上游有玉矿,中下游就可以找到子玉。从人类在昆仑山北麓定居至今,数千年从河道中拾玉已有传统和经验,大家皆知河中产玉,也认识玉。邻近和阗两大河的常住户,家家都有子玉就可以证明。现代没有拾玉的专业团体和组织,也不象古代要缴纳拾玉的税金,所以拾玉是分散而自由的进行的。拾玉既有专门从事者,也有随机者。凡邻近和路遇玉河的人,谁都跃跃欲试,企求拾到子玉。
  专业拾玉人有较丰富的经验,很注意选择拾玉的地点和行进方向。他们找玉的地点往往在河曲内侧的石滩,河道有窄变宽的缓流处和河心砂石滩上方的外缘。这些地方都是水流由急变缓处,有利于玉石的停积。拾玉进行的方向最好是自上游向下游行进,以使目光与卵石倾斜面垂直,易于发现;但最主要的要随太阳方位而变换方向,一般要背向太阳眼睛才不受阳光的刺激而又能较清楚的判明卵石的光泽与颜色。鉴于昆仑山北坡河流的流向主体上自南而北,所以,自上流而下最佳的拾玉时间是上午。但在河流流向变化的地方或阴天,则又当别论,要灵活掌握。
  随机碰到运气的拾玉者,没有条件讲究,只在有机会临玉河时,放慢速度,运足目光,格外仔细地去捕捉有玉石表象特征的信息。他们往往只注意白色石头,常被石英质砾石所愚弄,先欢快后遗憾,若真正发现玉石则欢欣若狂,大喜过望,给下次拾玉又积聚了力量。从玉石收购情况看,一般偶然得玉的产量占子玉总产量不到十分之一。但是偶尔拾玉者有时能获得很好的白玉,这大约是因为他们特别注意白玉的缘故。
  河流中下游的子玉块度都不大,多在 0.2---1.5 公斤之间,其中小于 0.5 公斤者约占 30% ,仅有少数可达 3--5 公斤。小块玉亦可随形施艺,雕琢零碎活。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33:19 | 只看该作者
和田玉开采(二)

在河流上游可以拾到大块度的子玉,但能用作玉雕的料较少,大部分是重几十公斤至上百公斤的模料玉。这些玉砾质次色深,结构粗糙,呈暗灰绿色,斑杂不一,有较多细小脉穿插,不能碾琢工艺品,但仍坚韧耐磨,乃用做工业上的模具。其产量都超过中游拾得的子玉。
  为了收购群众拾得的子玉,于阗等地段设有玉石收购站,收购的范围东有且末县、民丰县、于阗县、策勒县;西有莎车县、叶城县、墨玉县及和阗县。现代出玉的河流十几条,但以大河为主。主要有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等。每年收购的数量还是以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居多,约占 90--95% 。
  流经和阗的两条大河每年拾到的子玉玉琢料不下 10 吨。其中工艺用白玉 0.5--1 吨,占 5--10% ;青玉占 80--90% ;还有少量碧玉。每年拾到的玉模料为 30--40 吨,其中和阗玉的青玉及斑杂玉占 60--70% ,其余为蛇纹岩型软玉 ---- 粗位结构的碧玉。这一资料说明,昆仑山既有和阗玉,亦有碧玉,而以产和田玉为主。和阗玉中以青玉为主,白玉占的比例很小。一些人以为和阗玉就是白玉,厂家收购和阗玉时只想要白玉,这是不现实的。收购站收购的玉有玉琢料和模料,子玉大部分用以琢磨工艺品,其余在工业上用作模具。
  现代拾玉的季节是自夏至秋。一般在河的上游是夏季至初秋,仲秋则河水开始结冰,逐渐封满河床。河流中下游自初夏至秋末均可拾玉,初夏时前山积雪消融,每日上午洪水到来之前,前一天的洪水消退就可拾玉;夏季洪水到来晚,每天中午时节可以拾玉;秋季则可整日拾玉。因此一年之中拾玉的最好季节是在秋季,这和古代拣玉的季节一致。以和田两大河为例,河水受季节影响很大,夏季三个月拥有年径流的 70--80% ,秋季骤减至 10% 左右。秋季水小,心滩暴露,部分河床也干涸,气候也不热不冷,正式拾玉的好季节。
  和田的两条大河历来是拾玉子的主要河流,是世界上有名的玉河。但是,围绕玉河是两条还是三条,古代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直到今天认识还不一致。古代文献中,有的认为有白玉河、绿玉河、乌玉河三条;有的认为只有白玉河与绿玉河两条。现在有的认为绿玉河是墨玉河的支流。到底如何呢?我们从地形图上或卫星照片上都清楚看到只有两大河流,即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当然,这两大河流也与其它许多大河一样有不少支流。这两大河均源于昆仑山,昆仑山为产玉之地,河中自然有玉。 
  喀拉喀什河,古称乌玉河,河边的县城墨玉即以此得名。喀拉喀什按突厥语名称一致的。但是,这条以产墨玉驰名的墨玉河,今天却不见有墨玉,而真正产墨玉的地方在黑山,即古代的喀朗圭塔克,这属玉龙喀什河的支流。为什么历史上又叫墨玉河呢?原来这河中产有大量碧玉,这种玉石呈绿色,风化后外表漆黑,油光放亮,倘若墨玉。碧玉矿物成分与和阗玉相同,化学成分也很相近,属软玉。但其成因与超基性岩有关,与和阗玉不同。因此,古代有人把碧玉误称墨玉。但同时也有人称为绿玉,这正和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说一样。因此,我们认为,古代的绿石河、乌玉河实为一条大河,即喀拉喀什河,但是,这条河不仅产碧玉,也产白玉。在它的上游有几处和阗玉原生矿床,在它的中下游也可以常拾到白玉。除此以外,这条河下游还产沙金和金刚石,从 40 年代发现金刚石以后,今年又陆续在掏砂沙金时找到几颗金刚石。所以,喀拉喀什河是一条淌金,流玉,藏钻的宝河。
  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漭漭昆仑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喀拉喀什河汇和成和阗河,河流长 325 公里,有不少支流,流域面积 1.45 万平方公里,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是和阗出玉的主要河流。人们拣玉主要在中游,而上游因地势险恶,很难到达。黑山地区发现白玉后,给找玉人带来新的希望,人们冒险前往。黑山,即古称之喀朗圭塔克,其山是昆仑山之主峰之一,高峰达 7562 米,群山峻巅,冰雪盖地。产玉地点为阿格居改山谷,此为玉龙喀什河支流之一,距喀什塔什乡里山大队约 30 多公里,部分河段冰积物广布,山坡崩塌,巨砾遍布,只有徒步到达,雪线以上冰川遍布,海拔高 5000 米以上,相对高 600--1000 米。冰川的冰舌前缘部位,因冰川下移至雪线附近逐渐融化常常发现自上源携带的和阗玉砾。冰川的舌部高达数十米至百余米,晴日不断裂解崩落,伴随着雷鸣般的巨声,漂砾与冰块滚泻而下,落入河中,故在冰河之下也可以找到美玉。雪融水每日有一次洪水,洪水把巨大的冰块沿河冲向下方,这些冰块及冰层融化后也露出玉砾。产出的玉石有白玉和墨玉。近十余年来发现的两块大白玉就在冰积垄中。墨玉和唐代高僧玄奘所谓的()玉,也多产于此地。正是这种美玉吸引了不畏艰难的探宝者,他们在雪山找玉,在高山河谷中探宝。此处出玉引起地质工作者的兴趣,多次深入玉龙喀什河上游支流的诸冰川谷调查,见有白云石大理岩与花岗岩的接触蚀变带,在山麓坡积物中可见有白玉。可惜是,基岩露头在冰山之上,四周为冰川覆盖,人们可望而不可达。地质学家认为,此地区应有原生和阗玉矿床,是玉龙喀什河中子玉的主要来源之一。
  4、5开采山玉
  现代采玉与古代采玉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开采原生玉矿占主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建成许多玉矿山,用较先进的方法采玉,使得采玉规模扩大。先后有十余处玉矿都曾开采,但规模较大者为于阗县阿拉玛斯玉矿和且末玉矿,其他地方如塔什库尔干县、叶城县、皮山县、和阗县、策勒县等都是曾短期开采玉矿。
  1 、于阗县阿拉玛斯玉矿
  阿拉玛斯玉矿在古代开采基础上,于 1957 年建矿,继续开采近 30 年,这是以往生产白玉的主要矿山。该矿有职工四五十人,其中坑口采玉 20--30 人,运输中转 8--12 人,供应管理 6--8 人。该矿位于高山之巅,海拔高 4500--5000 米,汽车只能通到柳什大队,从柳什到矿山有两天驮运小路,交通非常困难。采玉者不畏艰险,挖出个个矿硐采玉。按生产状况可将此矿采矿历程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建矿后的头三年。为露天手采,在原戚家坑的各坑口上施采。已錾子、榔头、铁钎等工具凿石取玉,效率比较低。矿工的生活有保证,雪雨天可以取暖休整,工人干劲很大,开采点多,面大,活动在地表,年均采玉达 3 吨。采出的玉主要为青白玉,还有约四分之一的白玉。
  第二期为 60 年代。使用打眼放炮的办法,硐采与露天相结合,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因无动力设备,井、硐内以油灯,蜡烛照明,硝铵炸药爆破,炸碎和炸飞了部分玉石。年产玉平均约 3.5 吨,其中白玉占三分之一,其余为青白玉,还有为数不多的青玉。
  第三期为 70 年代至 80 年代。为硐采,采用电钻及风钻打眼,硝铵炸药爆破,坑道内电灯照明。由于硐内不受风雨影响出勤率高。全矿设四个坑口,两个掘进巷道,两个掌子面采玉。硐采的作业面小,出渣量大,坑道以外的玉才不上。此期年均采玉约 4 吨。遇上矿体大,年采达七八吨或十吨;遇上小矿体,年产仅一两吨。原矿体尖灭,新矿体未出现时,则全年无玉产量。
  80 年代初,采玉行业推行金属燃烧剂爆破法,比烈性炸药爆破好,玉的损耗大量降低,但此法阿拉玛斯矿还未使用,加之采深已达 50 米,玉色变深,主体为青玉,白玉减少,销路不佳,采矿处于低潮。
  但是,该矿并没有枯竭,经地质部门调查研究,认为仍存有相当的储量,但其主要矿脉浅部以白玉为主。深部以渐变为青白玉及青玉。今后采矿应注意充分利用资源,采掘浅部以往巷道以外的部分;大小矿体兼采,不能将注意力仅集中于大矿脉;要进一步提高获取率,提高采出玉的品级,小玉块也应收集。同时矿山管理人员经过研讨认为,今后的开采应在 35--40 米深度以上的中上层带。因以往硐矿采只局限在小范围,主脉开采了部分,支脉基本上未采,今后用剥离法可以采出较多质量好的和阗玉,
山玉开采的玉料块度要比子玉大,一般均在 3 公斤以上, 5--20 公斤者占绝大多数, 0.5 公斤以下的碎玉则被混入渣中抛弃,鉴于和阗玉的块度和利用率也是玉石品级的参数,品级与价值成正比。 3 公斤以上玉料可用琢大件工艺品。因此尽量采取大块度的玉是采玉的最重要的环节。大块玉多就可提高玉的品级和获取率,从而提高采玉的经济效益。可是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玉矿体形太复杂,稳定性差,常常玉变为为石,石变为玉,而且石包着玉,按要求炮眼应凿在玉外的石中,但又不常常不明情况而把炮眼打在矿体之中,从而把整块玉石爆破。
  为了保护珍贵的玉石,我国已规定采山玉要采用保护性开采方法,用机械切割的新工艺,严禁放炮取玉,这是提高获取率的重要方法。
开采山玉的季节自然是在夏季,依矿山海拔高度和气候状况而有小的差异。因和阗玉矿多分布在昆仑山近主峰一带,往往高寒多雪。所以采玉者多在 5 月下旬进矿, 6--8 月采矿, 9 月上旬出山。如海拔较低及交通条件好的矿山可延长采矿期。
  2 、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矿
  此矿建于 1972 年,也是在古矿山基础上建立的。早在汉代时,文献中记载有鄯善国出土玉。鄯善国在现今若羌县。塔特勒克苏正位于且末县与若羌县的交界附近,不知是否是汉代古玉矿山,但见有古矿坑。此矿在1972年发现开采以来,已成为目前新疆产玉最大的矿山, 1983 年产玉料达 70.8 吨。玉石主要为青白玉和青玉。
  该矿位于且末县城东南约 90 公里,汽车可通达塔特勒克苏沟中,再到矿山有 10 余公里驮运道。矿山在阿尔金山崇山峻岭之中,海拔高 4500--5000 米,地势险峻。矿区有几十个采矿坑,目前只有几个主要矿坑在进行开采。因矿坑在高山之中,人们要攀登而上。在和阗玉矿体分布范围内,运输巷道和开采矿坑的布置原则是以较少的掘进工作量获取较多的矿石。采矿工作在开采矿坑内进行。在矿坑内可见到大小不同的矿体,有的几十公斤,有的上百公斤,采玉时尽量不破坏和破碎矿石,要从矿体附近或边缘剥离、打眼和爆破。玉石采取后,堆放在指定地点,由有经验的工人逐块鉴定质量,手选分级。并按规定编号、称重、登记、以便运出销售。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34:35 | 只看该作者
四大名玉

1、四大名玉
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陕西蓝田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1、1 和田玉
  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 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1.07万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
  1、1、1. 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质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1、1、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的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极其推崇羊脂白玉。
  1、1、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1、1、4.青玉:色呈淡青、青绿、灰白的均称青玉,其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1、1、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经济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1、1、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称"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与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壳籽料掏腔制成鼻烟壶,称"金裹银"宜能增值。
  1、1、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它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以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1、1、8.碧玉:产于准噶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量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1、2 蓝田玉
  考古资料证明,蓝田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县城距西安40公里。县境除东、南部为秦岭山区外,余为川原丘陵地带。绕流长安的八水中的灞河和浐河即发源于此,著名的白鹿塬便夹居于灞、浐之间。战国时期,秦置蓝田县,因为玉之美者曰蓝,县产美玉,故名蓝田。
  蓝田玉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
  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多为色彩分明的多色玉,色泽好,花纹奇。据近年勘测,蓝田玉储量达10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玉川乡和红门寺乡。当地民间玉匠过去都是用人工采玉加工,近年来开始使用机械采石加工,生产出多种多样的装饰品和工艺品。如玉杯、玉砚、玉镯、健身球等。不少玉石品隐现出天然的山水图象,不失为物美价廉的工艺品。
  蓝田玉经物理化验表明,其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钙、铁、钾、钠、锰、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舒筋活血,养颜等功效,蓝田玉被视为保健玉。经常佩带玉器能使玉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通过皮肤吸入人体内,从而能平衡阴阳气血的失调,使人祛病保健益寿。
  历代皇室和显贵都视蓝田玉为珍宝,秦始皇曾用蓝田玉做玉玺,杨贵妃的玉带也是蓝田玉。传说当年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就是蓝田玉 , 由于它的纹理结构像冰块撕裂一样 , 所以后来人们用杨玉环的小名芙蓉来命名 , 也叫“冰花芙蓉玉”。出水芙蓉 , 清爽亮丽 , 它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 特别适合年轻人和肤色白的人佩带。由于它的形成位于泉水眼部分 , 接受温泉水冲涮的次数特别多 , 所以可溶性的矿物质非多 , 用它泡水洗脸 , 对皮肤有很好的保养功效 , 可以杀菌消炎 , 美白肌肤 , 是唯一的一种养颜玉 , 它最大的特点是变色快所以深受 广大女孩的青睐!用蓝田玉制成的玉器翠色晶莹,神韵横生,有的如苍松翠柏,行云流水;有的似百鱼戏游;有的状如牡丹、连菊怒放、翠竹挺拔;有的如熊猫噬竹,猛虎啸谷;丹鹤飞翔,百鸟朝凤;有重墨泼洒;有的乳白如脂;有的绿如翡翠;有的淡黄似金。这些虚实相兼、神态各异的产品,使自然美中又增添了无限情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欧美。蓝田玉及其工艺品已成为陕西地方的一个支柱产品,名誉中外。
  1、3 独山玉
  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也有简称为“独玉”的。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高档独玉的翠绿色的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阳翡翠”之誉。一般独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以及手镯、戒指、项链等饰物。
  独山玉是一种多色玉石,按颜色可分为八个品种。
  ① 绿独山玉:绿至翠绿色,半透明,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
  ② 红独山玉:又称“芙蓉玉”。色呈浅红至红色,质地细腻,光泽好。
  ③ 白独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其品种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 紫独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较差。
  ⑤ 黄独山玉:色呈黄绿色。
  ⑥ 黑独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称“墨玉”。
  ⑦ 青独山玉:色呈青绿色,透明度较差。
  ⑧ 杂色独山玉:多种颜色混杂的独山玉。
  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 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独玉雕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为南阳著名特产。
  1、4岫岩玉
  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岫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产量之大和用料之多,在"四大名玉"之中均占首位。但因其硬度低,在玉器被擦拭保洁的过程中,容易被磨损而使本来不强的光泽逐渐变暗淡,远不如翡翠玉器那样越擦越亮,故岫玉属低档玉料。而在制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摆件中,因对玉的硬度要求较低,所以仍是颇受欢迎的玉种。
  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河磨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深绿,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软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而其中以纯白、金黄两种颜色是罕世之珍品。
岫玉大多以绿色的居多,所以,除了以上的作用外,对于命理五行喜木的人来说意义格外重大,如果在家里或办公室内摆放绿色的岫玉,或自身佩带,都会给本人带来好运,如果能够从心里喜欢它,从心灵里去接近它,长此以往,就会与美玉心息相通,命运从此将会改变。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35:21 | 只看该作者
各种玉料的比较


       和田玉和青海玉等玉料的区别与鉴别方法
       近年来在玉器市上较多见的号称“和田玉新旧白玉器”﹐其实玉材大多是青海玉(俗称青海料)(见图一)﹐青海料是市场上假冒和田玉的主要原料之一。青海玉虽然与和田玉同属一个山脉,但由于诸多地质环境因素,使得它与和田玉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青海白玉﹐无论玉质玉色都远逊于和田白玉﹐但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分辨的,使得很多人都信以为是和田玉。青海玉有多种颜色,白色﹑绿色﹑灰色﹑灰白﹑白中夹黑等。通常绿色的青海玉不会做仿旧用﹐一般雕成新的工艺品。作旧用的最多是白色玉﹐以冒充和田白玉卖高价。
青海玉最大的特点就是透,且颜色偏灰暗,它打磨出来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即使青海白玉选取最纯白的部分﹐也避免不了浅透明带玉筋的特征(见图一、二、三)﹐这是分辨青海玉的要点。在玉材价值上﹐和田白玉与青海玉相差何止百倍﹐在玩赏上﹐更是不可相比﹐但青海玉在今日的仿伪玉材中﹐却占着一个重要位置。
我们去旅游点常常看到新工艺品店中的白玉白菜﹐有的有真白菜那么大﹐除了用韩国白玉材外﹐他们更多是使用青海料。我曾在旅游点看到一个人在店里议价﹐一棵白玉白菜开价1万2千元﹐结果5百元成交﹐可见来货成本极低﹐如果是真和田白玉﹐即使三万元恐怕也买不到。
关于俄罗斯料、青海料、和田玉的辨别方法如下:
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白玉在市场上出现不过是十数年历史,从其物化性质和内部构造来看,完全符合软玉的理化指标,因而它们均属名副其实的软玉。但由于地质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得两者的成品与和田白玉成品存在不同的感官效果,且把玩后所呈现的滋润感较和田白玉差,这也是和田白玉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青海白玉的特点是透明度一般较和田白玉好,做成的成品有点半透明的感觉,有的青海白玉内部有白色透明的“筋”。从硬度与比重来区分青海白玉与和田白玉很困难,因两者无多大差别。但一般来讲,青海白玉佩件贴身盘玩后很难达到和田白玉那种滋润的感觉,显得“粗”、“涩”、“粳”。另青海白玉经常光照较易变色。
俄罗斯白玉的特点是质地较粗糙,“白”而不“润”,给人一种“死白”的感觉。如将和田白玉与俄罗斯白玉放在一起比较,前者“润”而白得细腻,后者“糙”而白得无神;且据玉雕行家认为,俄罗斯白玉在铊下容易起“性”,做细工时容易崩口。
另外,区别这三者的另一个方面是,成品在用硬物轻轻敲击之下,和田白玉发出的声音正如古人所言“其声清引,绝而复起,残音远沉,徐徐方尽。”而青海白玉与俄罗斯白玉其声音则显得“沉闷”。
总之,和田白玉与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之间的区别,要多看实物,多比较其细微之处,用“心”去体验,才会积累经验,提高鉴别水平。
俄罗斯玉从宏观角度上与和阗玉只有很小差别(非专业人士很难分辨),很容易用来冒充珍贵的和田玉。
当然,我也不是否认俄罗斯没好料,俄罗斯料子首先比青海料子强,它是仅次于和田籽玉及于田老坑山料的好品种,它欠缺在哪个地方呢?第一,可能就是硬度上稍微欠缺;第二呢,是它的韧性,相信雕刻师傅最清楚不过这一点;第三就是皮色了,这点它没有优势可言。这三点缺点任何人都是认可的。
高手论玉,就要讲质地了,说软玉的质地首谈温润,能最好体现这2字的也就是和田籽玉了。也就是说在糯度方面,俄罗斯料子是欠缺的,高手(毕竟见过高档次的实物,一般人不容易见到)是清楚的。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36:08 | 只看该作者
各种玉料的特点

青海玉:比较接近和田玉,玉色白中透灰与和田玉中的青白玉、灰白玉有所不同,又比不上和田玉中的白玉。它的密度不如和田玉密实,所以重量稍轻,玉质偏松,压手感不强。水头好,比较透明,但油头不足,偏干。光泽以玻璃光泽、贝壳光泽为多,脂状光泽少,橘皮粗而无饭糁。
俄罗斯玉:比较像和田玉,但玉质看起来较嫩,水头好,油头不足。俄罗斯玉的玉质较纯、较白,略带灰头,上好的俄罗斯玉也很漂亮,容易与和田玉混淆,要仔细观察它的密度够不够。
阿富汗玉:白而透明,硬度小,油头少,不温润。
韩国玉:也是软玉,与和田玉很相似,但玉质不如和田玉温润,色青黄,偏干,玉质偏粗。
准噶尔玉:青而浊,多玻璃光少温润,水头、油头比不上和田玉,偏干,玉质不均,杂质多。准噶尔玉又名玛纳斯碧玉或新疆玉,以阳起石为主,要次于和田玉。
蒙古玉:颜色草青,有的玉边有赤色条纹,较像古玉的受沁,常被用来仿受沁古玉。有的草青色偏黄可充作黄玉,但与和田玉中的黄玉又不相同。蒙古玉比重、硬度较大,也有油头和橘皮,水头好。分辨蒙古玉主要辨认它特有的颜色、水头(和田黄玉是不透的)及次于和田玉的质感。
东北黄料:土黄色,有带皮、带浆、带黑花斑和黑皮色,硬度高,不温润,易人工改色、作旧,用来制作伪古玉。
芙蓉石、密玉、西峡玉、东陵玉、碧玉(碧石)、玉髓等:都是石英类杂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橘皮,镜下有鬃眼,玻璃光,不温润,重量轻,不亲水。
蓝田玉:呈绿、黄、蓝等花纹颜色,硬度小,重量轻,与和田玉明显不同。
岫玉:呈叶青色,较透明,硬度小于玻璃,是蛇纹石矿物,不同于和田玉。
其他杂玉:均无玉质感,或硬度不够,或重量不重,或颜色不对,与和田玉相去甚远,很容易区别。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37:01 | 只看该作者
和田玉与河磨玉的比较
中国人玩玉的历史十分悠久,其中最有盛名的是新疆的和田玉,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和田玉已经接近“绝产”了。玉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形成要历经百亿年之久,资源一旦开采枯竭就无法再生。物以稀为贵,如今要想得到一块好的和田玉实属不易。





手把件(和田玉)
     和田过去对玉石采挖缺乏规范管理,不少人未办任何采挖手续就在河道内开始作业,在利益驱使下,人们乱挖乱采对玉龙喀什河地质地貌破坏十分严重。据了解,自今年初,和田有关部门就开始清理整顿玉石采挖。今后采玉必须经当地河管、国土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日前,新疆和田地区发布通知,以往发放的《采玉证》全部废止。业内人士认为,和田玉限采将使其价格进一步攀升。



玉坠(和田玉)

     有统计显示,新疆和田玉的收藏含金量越来越高,去年以来其销售额一直居高不下。众多玉器商认为,玉石会随着不断地开采越来越少,像和田玉这样上乘的原材料,挖一块少一块,必然导致市场紧缺,它的收藏价值也会越来越高。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手中存有和田玉的收藏者,应从长远着眼,短期内不宜将玉石出售。


河磨玉

     与新疆和田玉相比,现在业内比较看好的玉种是辽宁岫岩出产的河磨玉,据业内人士预测,近期它的增值空间会很大。河磨是玉石脱离山体后,接触到金属矿又经过河水长久冲刷产生的特别质地,一般会有红褐色的外皮,有河磨的玉石其价值则高,而从山体上直接开采的是新玉,价值较低。岫岩河磨玉原料的价格一路走高,尤其是黄色河磨玉更是价格倍涨,因为其质感与和田玉最为相似,被认为是和田玉惟一的替代品。


河磨玉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的河磨玉就已被辽西古人所利用。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中,经鉴定大部分是用岫岩河磨玉制作的。由于这个原因,有很多历史专家和学者还多次到岫岩地区去找过红山文化玉器加工作坊的遗址,但都没有找到。红山文化玉器和其原料产地为什么不在同一处,这也成了一个未解的谜团。因此,可以说从岫岩河磨玉的历史地位上看也可以同新疆和田玉相媲美。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和田玉与卡瓦石的比较


新疆岫玉,也叫卡瓦石,新疆的储量巨大,开发前景广阔。 卡瓦在维语里的意思是傻冒,卡瓦石是一种被用来仿冒软玉的石头,成分和蛇纹石相近。新疆的储量估计有数十亿吨,开发前景广阔。
  卡瓦石在武汉珠宝学院的教材里还写作‘康瓦石’。但卡瓦石发音准确一点。“卡瓦”是维语“南瓜”的意思,卡瓦石在好多年前是指一种蛇纹石的卵石(子料),颜色多样与和田玉的子料类似,经常有皮色,表面很光滑,很像和田南瓜的皮子。卡瓦石几乎没有准确的含意了,如果说白卡瓦石,有可能是石英岩、大理岩、蛇纹石玉、白云岩……;黑卡瓦石有可能是黑色蛇纹石玉、黑色火山岩、燧石岩、黑色硅质岩……;黄卡瓦石可能是黄色石英岩、大理岩、白云岩、蛇纹石玉……
  卡瓦石的鉴别也很容易。虽然它与和田玉外表很相似,但表面常有绿色斑点和绿色条纹,质地软,用钢刀一划很容易划出割痕。卡瓦石可以用来雕刻工艺品,它雕刻后的表面漆黑光亮,比煤精还要亮得多,市场上常可见到,但价格不高,常在100-200元之间。卡瓦石有多种颜色。购买者在鉴别时,要特别注意外观。墨碧玉因为是碧玉成分,硬度稍高,表面常是光滑无坑的,而卡瓦石如果不经人工打磨,却有无数坑坑点点在表面,这是质地软的缘故。
  卡瓦石可以用来雕刻工艺品,价格便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很多商人故意将卡瓦石称作“新疆白玉”,请广大用户一定注意区别!白色卡瓦石虽然酷似白玉,但与白玉有着本质区别。
  卡瓦石与白玉的不同点:
  1.质地粗糙(毛孔较大,上手后缺乏细腻感)。
  2.没有油性(看起来很干,虽然有时候商家用抛光的手段来混淆视觉效果,但是内部的油润度是做不出来的)。
  3.密度略小(同体积的和田玉“压手”,但是卡瓦石显轻)。
4.硬度低。
第四节  和田玉的文化历史
4、1和田玉的历史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 7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和田玉由于质地十分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之间,可以称为玉的光泽,这种美显得十分高雅;而且和田玉非常坚韧,抗压能力可以超过钢铁。如果加上精巧的雕琢,真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品格。
    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阗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祭祀、各种礼仪,朝见皇帝,都必须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规定。这时候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的玉文化已经基本定型了 . 开采、雕琢、使用玉器在中国已经有万余年的历史,在上古国家成型的初期,玉器一直作为重要的祭器和瑞器出现,被我们的先民视做与神明祖先沟通的媒介物,这种玉制礼器的传统,在夏、商、周时,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才会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全民爱玉、尊玉的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玉文化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 " 群玉之山 " 或 " 万山之祖 " 。《千字文》中也有 " 金生丽水,玉石昆仑 " 之说。早在三千六百年到三千一百年前的商代,和阗玉已经从遥远的新疆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阳。奴隶主贵族以用和阗玉为荣,生前佩带,死后同葬。用玉之多以十分惊人。新疆的和阗玉要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到达河南。很明显,原始社会开拓的玉石之路,这时已经比较完善了。这个时候玉石之路更向西延伸到了中亚地区。据前苏联乌兹别克史记载,在公元前两千年时,就已经有新疆碧玉在那里出现,可能就是从新疆北麓远运而去。大约四千年前的这条西去玉石之路,早与以后的丝绸之路一千六百年左右,是中国通往中亚的一条很古老的道路。中国和阗玉历史悠久,蜚声中外,和阗玉制品闪耀着 " 东方艺术 " 的光辉。中国历代琳琅满目的和阗玉精品,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代表中国国家之国石。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39:28 | 只看该作者
和田玉的文化

和田玉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笃,除了其自身具备其它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外,还有一个深刻原因,这就是附加于和田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和田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在殷商时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和田玉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在道德方面,儒家学派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需要用一些物质的载体,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田玉的经验,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和田玉的感性经验,用儒家的道德观念去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进行从物质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创造,赋予玉以德行,即所谓玉德;“十一德”、“五德”之说。《礼记》中孔子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和田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五个特性。
  因此,有关玉德的儒家学说,均以和田玉为依据,并始终以和田玉为尊,为正宗。和田玉因此成为君子德行*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物。在政治方面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礼》中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壁。”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并直接影响到民间的广大基层群众视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以及美的参照物,这可从成语中窥见一斑,如,锦衣玉食、金玉满堂、琼楼玉宇、亭亭玉立、玉洁冰清等。
  在中国文明及历史的进程中,长期以来儒、释、道三教并立。除儒教以外,其它两种宗教中的文化因素也加入了玉文化的建设和营造过程中。道教以玉为灵物,视为神药,葛洪《抱朴子·仙药篇》中,“玉亦仙药,但难求耳”,《玉经》日:“服玉者,寿如玉也”,期望“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佛教对玉文化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华经》更将玉列为“七宝”之一。从传统玉器中的观音、佛摆件、小而精的挂件、如意等手把件到数量众多的博物馆馆藏珍品,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成为玉器产品系列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中国佛教文化不但在玉器作品上与和田玉发生着物质联系,更从历史沿革上与和田玉的产地和田地区发生着一定的精神联系。因为在历史上,于田一度曾是大乘佛教的中心,在中国中源地区传播的佛教,并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的,而是通过西域主要是于阗为中介。汉语中“和尚”一词借自于田语,“沙门”一词则借自龟兹语。由此可见中国佛教文化与和田玉通过物质产品和精神渊源的结缘,达成了一种冥冥中天赐的文化姻缘。
和田玉的名贵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历代以和田玉雕琢的玉器工艺品是中国的国宝。
这些国宝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有杰作,如,商代有青白玉鹰攫人首佩;周代有青玉夔龙纹璜;春秋战国有白玉蟠夔佩;汉代有金缕玉衣;隋代有白玉兔;唐代有白玉八瓣花形标;宋代有白玉镂雕五禽图;元代有白玉寿字壶。清代和田玉器最为丰盈,除青玉大禹治水图,还有青玉九龙、白玉桐荫仕女图等。近现代有白玉大千佛国图、碧玉八仙过海、白玉五行塔、白玉东方巨龙薰等。
   这些和田玉器,犹如一颗颗闪亮的名珠,把我国悠久的收藏赏玩文化点缀的无比亮丽。
  和田玉的珍贵,还表现在它的稀有性。
  和田玉在全球范围内主要产于我国的昆仑山一带,像大熊猫一样为我国国宝,玉矿多数分布在海拔很高的无人区,开采难度极大。
  和田玉按产出分,有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种,以子玉为最佳。用子玉雕琢成的玉件大都巧用玉的表面颜色,称为“玉皮”。自古以来人们崇尚白玉,最上等的白玉犹如割脂——羊脂白玉,乃至光可鉴人,别说雕成精美的玉器了,就是玉料本身也极其珍贵。
  和田玉的真品辨别很重要,一般应该知道按原色分为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等,其特点是:质地致密细润,坚韧无比,颜色晶莹剔透,温润淡雅,极具审美情趣和价值。
  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早在2500年前即赋诗表达了他对和田玉之神奇的向往: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男女佩戴玉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中说的是男戴观音女戴佛,其实据佛经记载,每个人从先天一生下来就有位菩萨或佛在守护你,佛教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华,对东方文化,及人类文明,有深远的影响。佛法的广大无边,平等圆融,通上彻下是最有用的。它提出的药方是:人人要平心静虑,快乐不在外界,幸福在自我心中,唯有透过静思熟虑,少欲知足,舍己为人,自己才能快乐,一切苦恼才会熄灭。  
     过去经商的、赶考的等等都是男子,常年出门在外,最要紧的是平安。观音可保平安,同时人们也希望在其保护下,生活顺利、事业顺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玉文化中的观音是经过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提炼以佛教中的观音大士与道教中的王母娘娘和融合所形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女身形态。 佛也就是弥勒佛——未来之佛,能带给人们福气、祥和之气,以祈盼美好的明天。  
    男人多戴观音,是让男人少一些残忍和暴力,多一些象观音一样的慈悲与柔和,自然就得观音保佑平安如意。  
    女士多戴弥勒,是让女人少一些嫉妒和小心眼,少说点是非,多一些宽容,要象弥勒菩萨一样肚量广大,自然得菩萨保佑快乐自在。  
    总的来说,男戴观音女戴佛也就是男女互补的意思,男人可以吸取一些女性的优点来弥补男性的缺点,而女性则可以吸取男性的一些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41:21 | 只看该作者
和田玉的美学


中华祖先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或色泽美丽的外观,而是有着更深一层的美学价值:因为玉凝结着人们深深的感情——对故乡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这种恋乡怀祖之情,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孕育着中国传统美学;这个美的传统,一直沿续了数千年,始终焕发着不朽的光彩。
    玉作为装饰品,作为信物,作为法器,作为礼物,都是实用的,都与人类息息相关。玉的美感源于此,终于此。
    玉的美学追求歌颂的,是自然的象征,它是天、地、虹、日、月,是中国的宇宙观念。它是精神,是意念,是理想,更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升华。
    “和氏之壁”,讲述的何尝是一块玉的故事!歌颂的未必只是卞和识玉的才智,他为了一块“楚山璞”而不畏刖刑,失双脚!多么感天动地的精神!这是在讴歌我们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是从几千年前哲人口中发出的谆谆告诫:“识物,识人!”
    “完璧归赵”,记载的何尝只是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它颂扬的是一种玉的精神,是人类恪守信约的美德和舍生取义的情*。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已超越出咏物范围,而成了早就人才的箴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正是玉美的“人化”,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玉的美在深化着人的灵魂。
     玉,因其质美,色美,触美,音美,而在石中称王,为人们所喜爱。玉器工艺是生活的艺术。它的美是装饰!
和田玉的保养

和田玉是有生命的,收藏和赏玩和田玉的人都像爱护孩童一样精心“养护”自己的美玉。奇石、玉石鉴赏与收藏专家黄宏亮先生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赏玩和田玉有许多禁忌,需要留心,以免伤了美玉。
  一、避免与硬物碰撞
  玉石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开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内部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了其完美程度和经济价值。
  二、尽可能避免灰尘。
  玉器表面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器表面,应以温的淡肥皂水洗刷,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剂。如果是雕刻十分精致的玉器,灰尘长期未得到清除,则可请生产玉器的专业工厂、公司清洗和保养。
  三、尽量避免与香水接触。
  籽玉和古玉有一个转化的过程,需要人的体温帮助,汗液会使它更透亮,所以籽玉和古玉可与汗液多接触,因为人的汗液里含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可使籽玉和古玉表面脱胎换骨,愈来愈温润。而新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却会使外层受损,影响其原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羊脂白玉雕琢的器物,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和田玉愈多接触人体愈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四、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
  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果是高档的和田玉首饰,切勿放置在柜面上,以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五、佩和田玉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试,不宜使用染色布或纤维质硬的布料。
  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和田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擦拭,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六、和田玉玉器所处的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缺少温度和亮度就会失去其收藏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0

主题

1万

帖子

237万

积分

认证会员

以后带儿子一起养花玩鸟喝茶

积分
2377473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20#
发表于 2009-4-15 10:43: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5 23:57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