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征服了万千读者的心。民间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可证其盛。“红学”研究历时二百余年,仍然不衰,使人叹为观止。《图说红楼梦》依据前人文本,以轻松新颖的方式,在图文互释的解读中,层层梳理庞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展现生活细节的微妙与幽深,带你直观、轻松地领略原著的种种奥妙与魅力。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征服了千万读者的心。民间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可证其盛。"红学"研究历时二百余年,仍然不衰,使人叹为观止。
《红楼梦》的版本,大致分为两个系统:一为仅流传八十回的脂砚斋评抄本系统;一为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脂评系统本,现存十个版本,不同程度地保存了原著面貌;程高系统本,又分程甲本和程乙本,其前八十回依据脂评系统本,但改动较多,程乙本尤甚。
《图说红楼梦》所依据的文本,前八十回以脂评系统本为底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
《图说红楼梦》全书共五大部分:
"人物篇":结合《红楼梦》的具体情节,试图从新颖的角度细致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如被骂为"狐狸精"实则纯洁无瑕的晴雯,有男儿气质的史湘云等等,使读者对人物的认识更为准确。
"故事篇":简单地介绍《红楼梦》中的故事线索,挖掘相关的历史与人文知识,开阔读者的视野。
"寓意篇":从各个角度分析《红楼梦》的寓意,如风月宝鉴的象征,大观园的奴仆世界等,在对《红楼梦》的具体分析中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篇外篇":介绍《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原著的版本流传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
附录:《红楼梦》判词及十二支曲意蕴,《红楼梦》前八十回大事记,以及《红楼梦》主仆表。
第壹章 人物篇
一、十二金钗
1林黛玉:花泪诗魂
《红楼梦》的女性世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作为众女儿里的冠冕,黛玉的泪尤其多。
黛玉是绛珠仙草的化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使她五内郁结成一股缠绵不尽之意,于是她堕世历劫,欲倾一生之泪以报恩。然而,她爱上的宝玉却是假的"侍者",真的"顽石"。这种种的因果与错乱,注定了她的一生是凄婉、悲凉的。
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但不幸父母早逝,被迫寄人篱下。她身体柔弱,才华横溢,脆弱使她敏感忧伤,捷才让她骄傲清高。而无依无凭的身世,又加深了她对世界的疏离和抗拒。她是自我的、纯真的、鄙弃凡俗的,她同宝玉一样,也是一个性灵至上,企图挣脱世俗束缚的叛逆者。所以她对于唯一的知己和依靠,其强烈的爱足以摧毁一切,包括她自身。在黛玉这里,爱而不得,只有玉碎,没有瓦全。
脂砚斋的评语里,揭示作者在情榜中将黛玉定为"情情",她的情只对心中的情人而发,专注而执着。当这纯洁、炽热的"木石前盟"遭遇世俗的"金玉良缘"的强大挑战时,孤苦无依的她只能用所有的泪和血来抵抗。见花掉泪、闻曲心伤的黛玉,看似柔弱,实则刚烈、决然。
黛玉生命的全部就是爱情和诗歌。其爱也真,其诗也真。
黛玉之诗,常给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平凡事物以新奇的构思、独特的感受和见解,黛玉是将自己的灵魂融进所咏之物中。《白海棠》,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心灵的独白;《柳絮词》,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己;《菊花诗》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而在《葬花辞》里,黛玉更是以血泪作墨,感叹身世遭遇,抒发"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哀愁与悲愤。
"木石前盟"最终敌不过"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成亲之日,黛玉将诗稿焚烧殆尽,泪尽而逝……
(图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