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的“走西口”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08:5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是我国历史上几次比较有名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最近,央视播出的电视剧《走西口》形象地反映了上世纪初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某些历史细节,引起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和热议。那么,“走西口”的历史情况如何?请看——

  ●历史上的“走西口”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

    历史上的“走西口”,亦称“走口外”,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走西口”中的“西口”,其具体位置历来众说纷纭,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最早的“西口”特指杀虎口(今山西省右玉县),后来则改指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但是,由于“走西口”的人群极为庞大而繁杂,对于不同地域的人群而言,各自心目中“西口”的确切所指其实并不相同,概乎言之,“西口”实际上也泛指秦晋各地至内蒙的各个通道隘口。

    从历史上看,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内地最早得到开发的地区,农耕文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及至明清时代,因地狭人稠,加上天灾频临,不少下层民众荡析离居,动辄流移。而自地理环境视之,晋、陕北部为中国传统上重要的农牧分界线,口外蒙地地广人稀,当地人出于各种需要,主动招募内地民人垦种,而清朝政府则出于移民实边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也逐渐放宽政策,鼓励放垦蒙地、发展农业。于是,晋、陕民众遂呼朋引类,前往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上述诸种因素的合力,遂导致了清初至民国时期,“走西口”之风愈煽愈炽。

    ●“走西口”之人的成份极为复杂,并不能简单地与旅蒙晋商等同视之

    近年来,由于《乔家大院》等晋商剧作的热播,不少文学作品、舞台艺术都简单地将“走西口”与晋商的精神内涵、成功之道联系起来,甚至有人更以“走西口的哥哥曾最富”为题,将“走西口”的男子与晋商等同起来。其实,“走西口”之人的成份极为复杂,并不能简单地与旅蒙晋商等同视之。根据历史学界的研究,“走西口”之人,既有来自晋中的贸易商贩(其中当然有部分巨腹商贾,但更有下层的提篮小卖),也有营谋开垦的丁壮,还有一些为逃避兵役和官司的社会闲杂。一般说来,“走西口”之人,开始是春去秋回的“雁行人”,主要是些揽长打短的青壮年男子,后来逐渐发展为携家带眷永久性的移民定居。

  ●“走西口”极大地加强了口外边地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加强了蒙、汉人民文化上的交融

    “走西口”极大地加强了口外边地与内地的联系。以山西为例,清代以来有一句谚语说:“雁门关上雁难飞,归化圆宝如山堆。山西亢旱没啥事,归化一荒嘴揪起。”所谓嘴揪起,也就是饿肚子的模样。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为山西冲要三关之冠。归化亦即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此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归化为商贾辐辏之地,对于山西经济的影响极大。山西的一些地方,即使本省发生大旱,对于当地社会并无太大的影响;但如果归化一带发生灾荒,那这些地方的民众就只能忍饥挨饿了——这当然反映出山西的一些地方对于口外经济有着极大的依存度。

    而对口外蒙古地区而言,内地大批移民的到来,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促进了口外农业的发展,移民的辛勤耘作,将传统的农耕界线向北推移,使得当地单一的游牧经济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农牧并举、蒙汉共居之乡。而大批经商务工者的纷至沓来,则刺激了蒙古地区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复盛公”是山西乔姓商人的商号之名,他们之于包头城的形成和发展,凸显了昔日晋商与边塞城镇繁荣的密切关系。

    此外,“走西口”还加强了蒙、汉人民的相互交流,此种交流,除了前述经济方面的影响外,在文化上的交融亦相当显著。譬如,蛮汉调(又称蒙汉调或漫瀚调),就是蒙汉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交往中,逐渐融合了信天游、山歌、蒙古歌曲的艺术风格,相互交流而催生的一种新民歌。而广泛流传于晋北、陕北、河北以及内蒙西部的地方小戏“二人台”,更是内地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二人台”中最具代表性的《走西口》,状摹的是太原府女子孙玉莲,与丈夫太春新婚不久,就遇到了“咸丰正五年,山西省遭年限”,只得离开爱妻,外出走西口。该剧刻画了一对被迫分离的恩爱夫妻,在离别之际凄苦缠绵的情景。《走西口》剧种的流行很广,目前所见,山西、陕西和内蒙等地均有《走西口》。但就像“西口”对于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涵义一样,《走西口》主人公玉莲的籍贯也有不同的说法,譬如,陕西的《走西口》,就说孙玉莲为延安府人,而不出自太原府。在《走西口》中,对情爱如火如痴的“妹妹”,千叮咛万嘱咐,让“哥哥”记住眼前的土窑洞、热炕头,牵肠挂肚又无可奈何的温柔与烦躁,伴随着起伏跌宕的音乐旋律,穿越了时空,闻之令人动容。这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将男女至爱、离情别绪与人生苦情一并抒发,以凄婉的歌声,揭开了移民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饱含着时代的沧桑。

  ●作为移民运动,“走西口”亦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当然,也应当看到,“走西口”的移民运动,亦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诚如西北民谣所述:“在家中,无生计,西口外行;到口外,数不尽,艰难种种。”茫茫草原、无垠沙海,内地民众迫于生计背井离乡“走西口”,这完全是一种自发性的经济行为,其移民活动遂呈现出无序的流动状态。人们为了寻找新的生计,前往口外蒙古地区发展,他们初莅异地,其农耕活动难免带有一些盲目性。因此,汉地农民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开发了原本不宜开垦的土地,破坏了一些天然草场,导致了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关链接

  山西人“走西口”的路线图

    历史上,山西人“走西口”多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形成两条主要路线: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一般指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4976 收起 理由
晋京 + 1900 老醯儿都佩服  &nb ..
我要玩水 + 1688
鸟之光 + 1388 这帖子厉害

查看全部评分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1034

帖子

375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375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创作大师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2-25 08:59:00 | 只看该作者
班主辛苦了,感谢您讲的如此详细.也谢您将贴发在山西...
喜欢就快乐 快乐就是硬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耳!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主题

4047

帖子

821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821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

QQ
地板
发表于 2009-2-25 09:14: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绣眼,画眉最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2309

帖子

1746

积分

中花顾问

积分
1746

创作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5#
发表于 2009-2-25 11:02:54 | 只看该作者
走西口......历史的足迹,更多的是妻离子散的辛酸血泪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3450

帖子

15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78674

最具号召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6#
发表于 2009-2-25 11:12:38 | 只看该作者

  一鹤博学.贯通古今中外
晋山晋水情不断  京味京韵魂梦牵  孰轻孰重难称量  家乡家园都是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主题

1559

帖子

2201

积分

中花顾问

积分
2201

贴图大师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金点子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

7#
发表于 2009-2-25 20:40: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广交朋友 真诚相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6494

帖子

2447

积分

中花贵宾

积分
2447

最具号召力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创作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团队最具号召力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

8#
发表于 2009-2-25 21:57:09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506

帖子

231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231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QQ
9#
发表于 2009-3-1 10:33:19 | 只看该作者
从历史上看,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内地最早得到开发的地区,农耕文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及至明清时代,因地狭人稠,加上天灾频临,不少下层民众荡析离居,动辄流移。而自地理环境视之,晋、陕北部为中国传统上重要的农牧分界线,口外蒙地地广人稀,当地人出于各种需要,主动招募内地民人垦种,而清朝政府则出于移民实边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也逐渐放宽政策,鼓励放垦蒙地、发展农业。于是,晋、陕民众遂呼朋引类,前往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上述诸种因素的合力,遂导致了清初至民国时期,“走西口”之风愈煽愈炽。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审时度势,身心自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1864

帖子

51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7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创作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10#
发表于 2009-3-1 11:04:51 | 只看该作者
山西人走西口的艰辛与悲凉,是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史。
眉约春娇,声流秋响。冷烟疏雨,晴晖涤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5-16 01:46 ,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