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民俗] 中华56民族之二十四:羌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3:5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羌族标徽







[url=http://pop.pcpop.com/p060801/0001517249.html][/url]羌族简介

    羌族,有人口1 9 8 2 5 2 人; 主要聚居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 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其余散 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 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绵 阳市的北川等县。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 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 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急,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 名贵药材,又是国宝大熊猎和珍稀的金丝猴生息之地。

    羌族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 业为辅助。

    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另一说为藏语支 )。分南、北两种方言。许多人懂汉语。没有文字,长 期通用汉文。羌族的祖先党项羌曾创造使用过西夏文。 保存至今的西夏文文献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少数学者解读 。  

精湛的建筑技艺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 等最著名。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 0 0 0 年前《后汉 书·西南夷传》就有:冉(左马右龙)人,“依山居止 ,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 住房旁,高度在1 0 至3 0 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 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 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 . 3 5 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 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 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1 9 8 8 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水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 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庄房,呈方形,多数为 3 层,每层高3 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 ,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 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 . 3 5 米,有涧槽引水, 不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 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 骑楼),以便往来。

    羌族地区山高水险,为便利交通,1 4 0 0 多年前 羌民就创造了索桥(绳桥)。两岸建石砌的洞门,门内 立石础或大木柱,础与柱上栓胳膊般粗的竹绳,少则数 根,多则数1 0 根。竹索上铺木板,两旁设高出桥面1 米多的竹索扶手。

    栈道有木栈与石栈两种。木栈建于密林,铺木为路 ,杂以土石;石栈施于绝壁悬崖,缘岩凿孔,插木为桥 。

    羌族民间石匠农闲时常外出做工。举世闻名的四川 灌县都江堰工程,至今已有2 0 0 0 多年的历史,仍在 造福利民,其中就凝聚有古代羌人的血汗和智慧。

淳厚的古遗风

    悠久的历史与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羌族的精神 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我国古代最早 产生的两种文学形式是古代诗歌与古代神话。这两种文 学形式至今在羌族民间仍有巨大影响,而且传承着不少 优秀作品。羌族的男女老幼大都会唱民歌,歌词多为4 或7 个音节一句,类似于汉文中的四言诗与七言诗。从 内容来说,有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庆歌和丧歌 等。羌族神话著名的有《开天辟地》、《山沟和平坝的 形成》、《造人类》、《斗安珠和木姐珠》等,其中所 说的姐弟成婚、射落8 个太阳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原 始社会羌族的生活。

    羌族乐器中最著名的首数羌笛。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说:“羌笛三孔”。马融《长笛赋》言:“近 世双笛从羌起”。唐代《乐府杂录》载:“笛,羌乐也 。”宋代陈(左日杨右)《乐书》记有:“羌笛五孔” 。可见其历史久远。近代流行于四川羌族地区的羌笛, 管身竹制或骨制。竹是岷江上游的油竹,削成方形;骨 是羊或鸟的腿骨。今羌笛管长1 7 厘米,直径1 厘米, 单簧,双管,竖吹,六声阶,多独奏。音色明亮柔和, 哀怨婉转,悠扬抒情,牧人常于山间吹奏自娱。古羌笛 既是乐器,又是鞭竿,因有“吹鞭”之说。

    民间舞蹈主要有“跳沙朗”(羌族锅庄舞)、“跳 盔甲”(又名“铠甲舞”)、“跳皮鼓”、“兰干寿” 等。“跳盔甲”是种古老的传统祭祀风俗舞,过去多在 有战功的将士葬礼上跳。数十个舞者身披生牛皮铠甲, 头戴插有野鸡翎和麦杆的皮盔,肩挂铜铃,手执兵器( 多为长刀),分列对阵而舞,吼声震天,威武雄壮。把 勇武不屈、豪放豁达的民族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粗 犷淳朴的古代民风跃然再现。

喝咂酒

    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 一支首先从事农业。原因之二是,“禹兴于西羌”,而 我国酿酒先圣仪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 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独特 的饮酒方式是喝咂酒。酒以青稞、大麦、玉米酿成,封 于坛中,饮时启封,注入开水,插上竹管,众人轮流吸 吮,因而称之为喝“咂酒”。边饮边加清水,直至味淡 。咂酒是种低度的醪糟酒。饮时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 说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 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 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

    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孩子 和妇女们常饮加了蜂蜜的甜酒。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3:59:36 | 只看该作者
羌族饮食



    羌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有玉米、小麦、青稞、胡豆、黄豆、碗豆、荞麦等;还有从川西平原运来的大米、面粉等。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莲花白等,常吃自己泡制的酸菜,每日以三餐为习。制作饮食、烹调较简,常见方法是玉米粥内加蔬菜,叫“麦拉子”;还有玉米面或麦面做的馍馍或玉米蒸蒸,称作“面蒸蒸”;用大米煮到半生拌玉米面蒸熟,此饭如以玉米面为主叫“金裹银”,以大米为主叫“银裹金”;有把青稞或小麦做炒面用以放牧或外出时食用。饮食以自产的玉米、小麦、养麦、豆类、洋芋及蔬菜为主食。饮食也有蒸蒸饭、烧馍馍、刀片子馍馍、面皮子(面块)、麦拉子(面汤)、洋芋糍粑等。特色食品为蒸蒸酒、血馍馍等。普遍吸食自产的兰花烟。羌区盛产苹果、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目前已远销海内外。过去吸兰花烟,现多吸香烟。在靠近藏族村寨或杂居的村寨,一般年老男女还吸鼻烟。

[猪膘]







    羌族人不喜欢吃鲜猪肉。杀猪的时候,喜欢将猪肉连皮带毛切成小块,挂在梁上熏干,做成"猪膘",存放越久远,颜色越黄越是珍品。陈年的猪膘,肉色嫩黄、晶莹剔透,吃起来油而不腻、十分可口。猪膘可以用作日常炒菜的调料,也是赠送客人的上等礼品。

[咂酒]

    制作方法是:青稞、大麦煮熟后拌酒曲放入坛内以草覆盖酿成。饮用时向坛子中注入点水,用细竹管吸饮,男女老少轮流吸,吸完再添水至味淡后食渣,俗称此为“连渣带水,一醉二饱”。此外他们也饮白酒。

喝咂酒







    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一支首先从事农业。原因之二是,“禹兴于西羌”,而我国酿酒先圣仪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独特的饮酒方式是喝咂酒。酒以青稞、大麦、玉米酿成,封于坛中,饮时启封,注入开水,插上竹管,众人轮流吸吮,因而称之为喝“咂酒”。边饮边加清水,直至味淡。咂酒是种低度的醪糟酒。饮时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说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  

  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孩子和妇女们常饮加了蜂蜜的甜酒。



羌族地区文艺

气功

    气功。羌族气功由来已久,古羌人就深谙气功之术,并与道教气功渊源深远,成为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古老传统气功之一。羌族气功过去主要由端公掌握,民间亦存。或在祭山、除秽、消灾等仪式中采用,或用以防治某些疾病,羌族猎人在保护山林动物时也常采用,在发功时,先意念片刻,由静功开始,出现动功时即达到高潮,再回到静功告终。发功时功法并用。羌族气功主要用口传心授、眼见心会的暗传法传授,曾经有很高的造诣。它是羌族人民提高身心素质的重要条件,只要吸取精华,重在发扬,就能使这古老功法健康发展。

羌笛






    羌族乐器中,首推羌笛为最。早在汉代应邵《风俗通》里,就有“羌笛”之称。西汉前的羌笛只有三四个按孔,后来才加了个最高的按孔,并传入中原《昭明文选》马融《长笛赋》对此有记述:  

    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  

    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  

    剡其上孔通洞之,载以当抓便易持。  

    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以后,是谓商声五音毕。

    君明为汉朝京房(公元前77—前37年)的字,治易经,好钟律、知音声。经他的加工改进,形成了五孔羌笛。古制羌笛长二尺四寸。《说文》:“段注:马曰,近也双笛从羌起。谓长笛与羌笛,皆出于羌。李善曰:羌笛长于古笛,有三孔,大小异。”可见历史上羌笛与华夏文化的深远关系。

羌族舞蹈





    大体可分四类,即自娱型、祭祀型、礼仪型、集会型。

  萨 朗  按羌族北部方言,有唱起来,跳起来的意思。歌词固定,唱词中大量贯穿着“哟、嗬、也。呃、勒、依、哦”等衬词。音乐节奏同舞蹈节奏十分贴切,通常使用微宫调式,属五声音阶,均在八度内,很少超过十度。

    哟粗布  羌语意为赤诚向天菩萨祈祷。以祭祀内容为主的歌词伴舞,无固定表演程序。除此,还有表现劳动后欢乐情绪的《娃西切玛》、《姜得儿里学》,以及赞美装饰物的《石奎余奎》等。音乐为微、宫调式、五声音阶,一般在8度内。

    克西格西  俗称跳盔甲,是为古代战死的羌族英雄举行大葬仪式的舞蹈。歌词诉说对死者的安抚及死者生前的好处。舞蹈具有肃穆、威武、雄壮气势的特点。袁宏《后汉记》卷九“其为兵,长于山谷,短于平地。男子兵死有名,且以为吉,病终谓之劣,又以为不祥。”铠甲舞即源此俗。

    哈 日  羌语意为“我们要进行练兵演习”,属出征前誓师的军事舞蹈。舞者执兵器,唱出征之歌,在领舞者率领下,先列单行,发出浑厚的吼叫,晃动兵器,走各种队形,羌族称“走花花”。一段舞完,歌声又起,歌毕,舞又起,如此反复进行。最后,举枪鸣放,与欢呼声交织一体,将舞蹈推向高潮。

羌族乐器





    羊皮豉  羌族用动物油硝老公羊皮,再以直径约0.5米的松木剜空,将皮绷上,以藤籀紧,再用芝麻油浸渍阴干即成。鼓皮只绷单面,鼓腔外纹花。鼓槌弯曲如弓,槌尖击鼓面,槌杆撞鼓腔,发浑厚、沉郁之音。

    鼓平时放“许”(端公)家神龛前,鼓非人人可敲,除“许”外,必为羌寨中公认善舞者,羌寨逢喜忧事及节日,则敲鼓起舞。鼓点分“镇山鼓”“婚鼓”“忧事锅庄鼓”“祭典礼鼓”等数10种。

    羌 笛  羌笛系用骨制成,前端吊一截皮绳,又作鞭使。最初只“宫、商、角、徵”四音,传有名京房者(公元前77至37年)又加一高音按孔,构成“宫商角徵羽”5音,后汉马融《长笛赋》所记:“近世双笛从羌起……君明所加孔出后,是谓高声,五音毕”。现在所见羌笛为六声双管竖笛,用油竹制成,长约50厘米,直径1~2厘米,双管双翼,管上齐开六孔,管头插竹,用“鼓腮换气法”吹奏,故声不绝于耳,其声清澈、纤细,音域不宽,却悠扬婉转。早为文人墨客所重视,唐诗宋词中屡见羌笛、羌管的咏叹。

    口 弦  是羌族妇女所喜爱的小型乐器,多自制,青年男女恋爱时,男青年做一口弦送女方以示信托。妇女也能自制。

    制口弦主要材料为竹,须选竹青较厚、弹性较强之竹片剖削。其外形似脚踏风琴的发音簧片,长度仅及簧片的三分之二。两端系有麻线,奏时扯动麻线竹簧即发音响,其音袅袅,余音不绝,但音域狭窄,不足一个八度。其音的改变,全凭演奏者扯动麻线的力度和舌头触及簧片的位置以及口形大小、口中气流的强弱而定。

  盘  铃  羌族宗教仪式摇击乐器,又名响盘。形似碟盘,响铜制,上部呈乳状,下部喇叭口外翻,直径约10厘米,乳状顶部有一小孔,内系古锤,外接铃柄,音色清亮柔脆,具有女性特征。

淳厚的古遗风

    悠久的历史与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我国古代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形式是古代诗歌与古代神话。这两种文学形式至今在羌族民间仍有巨大影响,而且传承着不少优秀作品。羌族的男女老幼大都会唱民歌,歌词多为4或7个音节一句,类似于汉文中的四言诗与七言诗。从内容来说,有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庆歌和丧歌等。羌族神话著名的有《开天辟地》、《山沟和平坝的形成》、《造人类》、《斗安珠和木姐珠》等,其中所说的姐弟成婚、射落8个太阳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原始社会羌族的生活。

    羌族乐器中最著名的首数羌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羌笛三孔”。马融《长笛赋》言:“近世双笛从羌起”。唐代《乐府杂录》载:“笛,羌乐也。”宋代陈(左日杨右)《乐书》记有:“羌笛五孔”。可见其历史久远。近代流行于四川羌族地区的羌笛,管身竹制或骨制。竹是岷江上游的油竹,削成方形;骨是羊或鸟的腿骨。今羌笛管长17厘米,直径1厘米,单簧,双管,竖吹,六声阶,多独奏。音色明亮柔和,哀怨婉转,悠扬抒情,牧人常于山间吹奏自娱。古羌笛既是乐器,又是鞭竿,因有“吹鞭”之说。

  民间舞蹈主要有“跳沙朗”(羌族锅庄舞)、“跳盔甲”(又名“铠甲舞”)、“跳皮鼓”、“兰干寿”等。“跳盔甲”是种古老的传统祭祀风俗舞,过去多在有战功的将士葬礼上跳。数十个舞者身披生牛皮铠甲,头戴插有野鸡翎和麦杆的皮盔,肩挂铜铃,手执兵器(多为长刀),分列对阵而舞,吼声震天,威武雄壮。把勇武不屈、豪放豁达的民族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粗犷淳朴的古代民风跃然再现。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4:00:04 | 只看该作者
羌族地区土特产

“披毡”






    羌族古代服饰中以“披毡”最具特色。毡的制作工艺远比纺织毛布简单,其产生应该也是三千年前的事。文献记载,两汉时甘青羌人“女披大华毡以为盛饰”(《后汉书·西羌传·集解》引郭义恭《广志》)。而与之相同时期的“滇族”等羌支民族的贵族男子也多披毡。可见,“披毡”原为羌族最古老的服饰之一。唐宋时期,羌族披毡已较普遍,《新唐书·党项传》称:“男女衣裘褐,被毡。”这一服饰传统,至今仍在羌支民族彝族中保存。

羌族地区旅游

推杆






    推杆。推杆是两人或多人之间进行的角力比赛活动。以一根长约3米,手臂粗细的普通木杆为器,一人紧握一端,将木杆挟骑于两腿间,作为防守,进攻者握着另一端用力前推。攻守双方面面相向,木杆保持水平线,不能上下摆动或突然猛推。进攻方将防守方推出两尺开外的界限就算获胜。裁判由村寨的长者或威望者担任,以击掌五次为一个攻守回合的时间。攻守双方要交换位置,实行五局三胜制。  

  推杆角力源于羌族尚武传统和武士间比武较量。现在已发展为羌族全民体育活动,青年妇女也参加比赛,增添了推杆的娱乐性。  

羌族村寨





    羌族居住,屡经变革,战国前居“穹庐”,即帐幕,往后居土屋,现茂县,汶川等到地羌民仍有筑土墙为屋或筑矮围墙的习惯。土墙中混入牛、羊毛,极坚牢。再后羌民“依山而居。累石为室,高者至10余丈,为邛笼”即碉楼,现已不建,然石屋相沿至今。

    羌民居住的石屋大多筑于高半山腰台地,靠近泉水,少数居高山河谷地带,三五家、七八家聚住一起,石屋顺山排列,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寨房外形一律取堡垒形,基部较宽,逐渐向上收缩,最高处为一方形之小石板堆,平顶,故外形呈四方锥形立体。

    屋有立柱、大梁、椽子,上加盖竹,树枝再铺泥筑顶。一般为2层或3层,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言:“威、茂古冉陇地,垒石为碉以居,如浮图数重,门内以辑木上下,货藏其上,人居其中,畜圈于下。”现仍是上层存粮,或贵客住室,中层住人。下层牛羊鸡圈舍,堆放农具或沤粪。房顶则晒粮晾衣,羌房窗小,防寒防盗,屋内通风,采光都差,烟尘难出。楼间介以独木砍削制为梯。中层中间为堂屋,砌火塘取暖做饭,其两端为卧室。屋顶供奉神龛。其后部四角或一角常有一乱石垒成之小塔,顶上放一卵形白石,俗称鸡公石,意为白石神,每逢年节供祭祀。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桃坪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桃坪羌寨距成都163公里,距县城41公里。

    桃坪羌寨依山而建,杂谷脑河水从寨前奔流而过。寨内耸立两座九层石块垒砌的土舍雕,与对岸山峰烽火台遥遥相望。羌寨民居依山建于斜坡之上,均以石块垒砌而成,古羌先民引山泉修暗沟从寨内房屋底下流过,饮用、消防取水十分方便,人行寨内但闻水声叮咚于地底。桃坪羌寨被中外专家称为“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桃坪羌寨民俗浓郁,羌民风味餐饮、羌族刺绣、羌山歌舞等将带你走进古老的羌族历史民俗文化之中。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09-3-16 14:32:32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古老的羌族历史民俗文化之中。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2 03:50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