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师傅会用鸟语招唤鹩哥小尧尧和他亲嘴。
?马师傅很心疼自己的鸟,有一次丢了一只鸟,到处贴广告寻找,以后他每天都要清点鸟够不够数。?时大爷每天都要把鸟笼挂在屋外墙上,让路人欣赏,自得其乐。胡同最后的养鸟人
花鸟鱼虫是老北京胡同里的居民最喜欢养的玩意儿,已成为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养鸟更为突出。说起养鸟,这些胡同里的养鸟人如数家珍,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乐趣,讲不完的故事。
家住宣武区棉花八条12号的马德泉师傅和棉花上七条2号的时大爷,都有着20余年养鸟的经历,很多很多的养鸟人都相继离开胡同住进了高楼,而他们算得上是最后的胡同养鸟人了。
在老马小院里的屋檐下,大大小小挂了十多个鸟笼,笼里有鹩哥、八哥、相思鸟、黄雀儿等鸟类,其中两只鹩哥一只叫大尧尧,养了八年,一只叫小尧尧,养了四年,它们会背“床前明月光”等诗句,会清楚地说“欢迎!欢迎”、“恭喜发财”、“谁来了”等30来口人话,老马用面包虫、苹果等鸟食精心喂养这些小精灵,还得给鸟儿补充维生素、钙等。那只鹩哥大尧尧还会跟老马聊天,总问老马,“吃了吗?”“睡觉去吧!”别人它不跟你聊!还啄你!
而时大爷养鸟更是好玩儿,他老人家喂小黑蹦儿像喂婴儿一样,嘴里发出蹦儿蹦儿的声音。现在胡同里的邻居街坊越来越少了,这些养鸟人显得有些孤单,昔日老马门前那几棵树上挂满鸟笼时,总围过来一堆街坊大人和小孩儿,好不热闹。现在棉花八条就剩老马一家了,连笼里的鸟儿都感到很是寂寞!晨报记者 程玉扬/摄?鹩哥有时候也会淘气,跑出鸟笼不回去,让马师傅挺头痛。
?马师傅养的鸟能听懂好坏话,他经常站在屋檐下与鸟聊天。每次从外面回来,都要先逗逗鸟再进屋。
?养鸟是时大爷退休后的主要生活乐趣。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