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百科] 养生须重“调情志”

[复制链接]

3524

主题

6785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风云使者

追颠使者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财富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0:0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养生方面,大多数人主要采用的是药食滋补、体育活动等两种方法,而对于“调情志”这一传统养生方法却并不重视。

  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祖国医学在阐述疾病的成因时,把七情太过解释为人体发病的内因。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说明情绪不良会破坏机体的稳定和平衡,从而诱发疾病。七情太过不仅伤“形”,而且伤“神”。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指出:“七情致病,内伤脏腑,外伤气血。”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营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

  古今养生家和医家都非常重视对七情的调摄,以此作为健身、益寿或治疗疾病、促进药效的手段。《黄帝内经》总结了恬淡虚无的调摄法,指出人们若能保持愉悦安静、虚怀若谷的精神面貌,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确对待,自解、自语、自悟,才能颐养真气,却病增寿。

  古代养生家把情绪调节作为治病的良药,认为“行宽心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忿恨自制是一药,解散思虑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而医家更重视调节情志,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认为将七情调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是预防和治疗虚劳之病的根本之点。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许多病人在患病之前,往往经过情绪上的某种压力,持续的紧张和焦虑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的紊乱,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因此,当代的心理治疗也注重吸收传统医学中关于养心的理论与方法,以促进现代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创作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灌水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幽默大师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

QQ
板凳
发表于 2009-8-21 10:36:1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591

帖子

45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50

灌水大师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8-21 10:08:48 | 只看该作者
有理啊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12 16:29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