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自然] 茶事掌故 增识引戒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2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上有记载的茶事掌故实在是太多了,比如,《三国志》中的"以茶代酒";晋人陆纳为教训其侄不节俭而打他四十大板的故事;王安石泡茶验水,识破苏东坡取水地点上的破绽;明太视朱元璋将私贩茶叶的女婿斩首示众;清高宗乾隆皇帝以银斗量水评等级,并创造了以水洗水之法。

  这些历史故事,或耐人寻味,或读来新奇。凡此种种,可增识引戒。

孙皓赐茶代酒

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茶荈以代酒"。
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40:30 | 只看该作者
飞燕啼梦

据《赵飞燕别传》记载,汉成帝驾崩后,皇后悲悲戚戚,思缕不绝。
一天,皇后在梦中惊哭不止,宫女慌忙进去问安,将皇后叫醒,问她为什么如此伤心,皇后醒过神来后,对待女讲了梦中的情形:
皇后在梦中见到皇上,皇上赐坐,并命人进茶。正在此时,左右大臣纷纷上前,奏道"此人以前对皇上侍候不周,没有资格喝这杯茶。"皇后面对此情此景,不觉伤心倍至,号淘大哭。
陆纳杖侄

晋人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有"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的口碑,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陆纳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待谢安来了,陆俶便献上了这桌丰筵。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并打了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训了一顿。事见陆羽《茶经》转引晋《中兴书》。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38:51 | 只看该作者
王肃"酪奴"

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卷三载:
"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经数年已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肃,即王肃,字恭懿,琅邪(今山东临沂)人。曾在南朝齐任秘书丞。因父亲王奂被齐国所杀,便从建康(今江苏南京)投奔魏国(今山西大同,是其国都)。魏孝帝随即授他为大将军长史,后来,王肃为魏立下战功,得"镇南将军"之号。魏宣武帝时,官居宰辅,累封昌国县侯,官终扬州刺史。
王肃在南朝时,喜欢饮茶,到了北魏后,虽然没有改变原来的嗜好,但同时也很会吃羊肉奶酪之类的北方食品。
当人问"茗饮何如酪浆?"时,他则认为茶是不能给酪浆做奴隶的。意思是茶的品位并不在奶酪之下。
但是,后来人们却把茶茗称作"酪奴",将王肃的本意完全弄反了。

王濛"水厄"

王濛是晋代人,官至司徒长史,他特别喜欢茶,不仅自己一日数次地喝茶,而且,有客人来,便一定要客同饮。当时,士大夫中还多不习惯于饮茶。因此,去王濛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今日有水厄"。
事见《世说新语》:"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37:39 | 只看该作者
苦口师

苦口师是茶的别名。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字文通),自幼聪慧,十岁能作诗文,颇有家风。皮光业容仪俊秀,善谈论,气质倜傥,如神仙中人。吴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
有一天,皮光业的中表兄弟请他品赏新柑,并设宴款待。那天,朝廷显贵云集,筵席殊丰。皮光业一进门,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此后,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李德裕与惠山泉

李德裕,是唐武宗时的宰相,他善于鉴水别泉。
尉迟偓的《中朝故事》中记述:
李德裕居庙廊日,有亲知奉使说口(注今江苏镇江)。李曰:"还日,金山下扬子江中急水,取置一壶来"。其人忘之,舟上石头城,方忆及,汲一瓶归京献之。李饮后,叹讶非常,曰:"江南水味,有异于顷岁,此颇似建业石头城下水"。其人谢过,不敢隐。
唐庚《斗茶记》载:"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这种送水的驿站称为"水递"。时隔不久,有一位老僧拜见李德裕,说相公要饮惠泉水,不必到无锡去专递,只要取京城的昊天观后的水就行。李德裕大笑其荒唐,便暗地让人取一罐惠泉水和昊天观水一罐,做好记号,并与其他各种泉水一起送到老僧处请他品鉴,找出惠泉水来,老僧一一品赏之后,从中取出两罐。李德裕揭开记号一看,正是惠泉水和昊天观水,李德裕大为惊奇,不得不信。于是,再也不用"水递"来运输惠泉水了。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36:47 | 只看该作者
谦师得茶三昧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上任,这年的十二月二十七日,他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
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为之作诗一首,记述此事,诗的名称是《送南屏谦师》,诗中对谦师的茶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
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
玉川凤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
会使老谦名不朽。
谦师治茶,有独特之处,但他自己说,烹茶之事,"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他的茶艺在宋代很有名气,不少诗人对此加以赞誉,如北宋的史学家刘攽有诗句曰:"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是很妙的概括。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36:06 | 只看该作者
[size=4]茶得官

北宋徽宗时期,宫廷里的斗茶活动非常盛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了满足帝皇大臣们的欲望,贡茶的征收名目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新奇"。
据《苕溪渔隐丛话》等记载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龙园胜雪"。郑可简即因此而受到宠幸,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
后来,郑可简又命他的侄子千里到各地山谷去搜集名茶奇品,千里后来发现了一种叫做"朱草"的名茶,郑可简便将"朱草"拿来,让自己的儿子待问去进贡。于是,他的儿子待问也果然因贡茶有功而得了官职。当时有人讥讽说"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
郑可简等儿子荣归故里时,便大办宴席,热闹非凡,在宴会期间,郑可简得意地说"一门侥幸"。此时他的侄子千里,因为"朱草"被夺正愤愤不平,立即对上一句"千里埋怨"。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35:17 | 只看该作者
[size=6]高宗洗水

清高宗乾隆皇帝与茶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他与龙井茶的关系更为世人津津乐道。每次南巡,几乎都要到龙井茶区来看看,并带回上好的茶叶,慢慢品尝。
人们常说:"龙井茶,虎跑水",天生一对,相得益彰。但乾隆似乎不买这个帐。自唐代开始至明代如陆羽、张又新、徐?等等,对全国各地的水,作了不少品第,许多泉水的排列似乎已成定论。但乾隆却非得再亲自鉴定不可。
他的方法与众不同,采用特制的一个银斗以水质的轻重来分上下,他认为水质轻的品质最好。经他测定,认为北京海淀镇西面的玉泉为第一,镇江中泠泉次之,无锡的惠泉和杭州的虎跑又次之。同时,他还对雪水进行了测定,认为雪水最轻,可与玉泉媲美,但雪水不属于泉水,所以没有列入品位。通过银斗测量后,乾隆每次出行,都是用玉泉水随行。
但是,随身携带的玉泉水经过长途颠波,滋味总不免有所下降。乾隆便采用了以水洗水之法,来"再生"玉泉水。他的方法是,用一大器皿,放上玉泉水,做好刻度记号,再加入其他同样量的泉水,搅拌,待搅定之后,有些不洁之物沉淀水底,而上面的水,清澈明亮。由于其他泉水比玉泉水重,所以,在上者就是玉泉水,倒出之后,仍然有一种新鲜感,而下层之水,弃去。据说,用这个以水洗水的方法来使泉水"复活"的效果还挺不错呢?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34:20 | 只看该作者
竹符调水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征明初名壁,以字行,后又改字征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文征明爱茶颇深,为人正直,不阿权贵,不交官府,他有诗吟到"门前尘土三千丈,不到薰炉茗碗旁"。表明自己不受权贵的指使,对自己有着洁身自好的追求,他的乐趣,只在于诗书画和一杯清茶之中。
为了躲避当世权贵的干扰,杜门谢客。常煮茶吟诗、作画,对各门艺术都是精益求精,对烹茶之道也是如此。特别是对烹茶用水尤其认真。他常常是派专人到深山中汲取宝云泉,作为烹茶用水。有几次,他发觉挑夫送来的水,与以往有所不同,口感不太佳,后来一打听,原来是挑夫贪图省力,随便就近舀了一点其他泉水来敷衍他。于是,文征明想了一个办法,他就将一根竹筒,一剖为几片,做成筹码样,预先交宝云的僧人,作为信物,挑夫每次来这里汲取泉水,必须有僧人的竹符随水一起带走,作为凭证。
从此以后,文征明烹茶之水的品质有了保证,他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经常作诗反映这个"竹符调水"的趣事。如"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燃松翟鬣香。""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等等。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33:33 | 只看该作者
铁崖梦茶

杨维桢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号铁崖道人。浙江诸暨人。嗜茶如命,时时沉缅于茶烟乳花,对茶饮独有心得。
有一年冬天,杨维桢读书至夜里二更,窗前月光微明,一枝梅影摇曳不息。他茶兴勃发,唤来小书僮,从山后汲来白莲泉水,燃起竹炉。并从茶囊中取出一种叫凌霄芽的茶叶,让书僮烹煮,他在一旁欣赏,借以放松一下伏案之倦。
随着竹炉的火温和渐渐响起的水声,杨维桢不知不觉地感到浑身轻飘,似乎有一股仙气,把他送到一个"清真银辉"的堂上,这里有垂地的香云廉,精巧的紫桂榻,流金溢彩,烟霞缭绕。他不觉做了一首太虚吟,唱到:"道无形兮兆无声,妙无心兮一以贞……"这时,他又看到许多仙子来见他,其中有一位穿着绿衣服的仙子,前来自我介绍,自称名叫淡香,小字绿花。她捧着太元杯,杯中盛着"太清神明之醴",奉给杨维桢,称此汤能增寿。杨维桢接而饮之,并作了一首词来回赠绿衣仙子。词曰"心不行,神不行,无而为,万化清"。绿衣仙子拿来纸笔,作歌赠维桢,歌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天无形兮四时以言。妙乎天兮天天之先。天天之先复何仙。"
这时,祥云消退,绿衣仙子化作一阵白烟。杨椎桢忽然醒来,发觉是一个梦。这时,月光仍然隐隐于梅花之间,只听得小书僮在喊他"凌霄芽熟了"。
后来,杨维桢为了记录这段神奇的境遇,便写了《煮茶梦记》这篇优美的散文。

太祖斩婿

明代之初,朱元璋非常重视茶马之法。为了有更多的战马保卫边疆,在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政府确定了以陕西,四川茶叶来与少数民族进行马匹交易。并且,特别在寿州、洮州、河州、雅州等地设立了茶马司,专门管理这种贸易,为了垄断茶马交易,朝廷发出通告。禁止茶叶走私。但是,由于马贱茶贵,不少商人看到以茶易马的利润很丰厚,于是不顾禁令,纷纷贩买私茶,一些边镇守官也利用权力参与走私。这样,使朝廷的茶马互市受到很大冲击,马匹越来越少。
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决心,一定要刹住茶叶走私之风,他派遣官员四处巡查,调集军队层层设防。同时,再次宣布,对偷运私茶出境与关隘失察者,都将处于极刑。胆大包天的人,就是朱元璋的乘龙快婿,附马都尉欧阳伦。
欧阳伦是朱元璋女儿安庆公主的夫婿,他自恃皇亲国戚,认为法律不能约束于他。多次派手下人到陕西偷运私茶,然后贩出境外,牟取暴利。那年,欧阳伦瞒着朱元璋,命令陕西布政司发文通告所属各府县,派遣车辆和民工为他前往河州运送私茶。这支贩茶大军一路上浩浩荡荡,不断向茶农小商敲打勒索,臭名远扬。终于有人一张状纸,层层递到了朝廷之上。
朱元璋正为禁茶之事犯头痛,一闻此事,勃然大怒。他决心要对附马严惩不贷,以肃纲纪。1397年6月,朱元璋下旨,对附马欧阳伦及其一帮爪牙一并赐死。
附马一杀,贩私茶者惶惶不可终日,炽烈的走私之风也减了许多。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32:15 | 只看该作者
清照角茶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清丽婉约,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他的丈夫赵明诚,是个金石学家,两人情意甚笃,相敬如宾。赵明诚去世后,留下了一部《金石录》著作的"后序"是李清照所作。李清照在"后序"中对丈夫生前的事迹和两人以茶助兴共同学习的往事作了动人的回顾。其中的一件生活趣事,描写得极为传神: 
"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李清照夫妇治学严谨,博闻强记,青灯黄卷之中,孜孜,相互激励,一杯清茶,成了他们辛勤为学的见证,一杯清茶,为李清照的一生平添了一段清奇的风韵。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7 20:06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