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茶香·酒韵
茶文化和酒文化在《红楼梦》中,比重相当大。
● 茶与身份地位
为不失名门望族的身份地位,贾府对饮茶十分讲究。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有二百七十多处写到了茶,所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好几种,如仙茗、六安茶、老君眉、暹罗茶、普洱茶、枫露茶、龙井茶等。
茶道讲色、香、味、器、礼,而水则是关乎色、香、味三者的重要物质。妙玉煎茶用水,就有"旧年蠲的雨水"和特意收集来的"雪水"。
《红楼梦》通过茶事描写,表现各人的身份、地位和修养。在栊翠庵,贾母将吃了半盏的茶,笑着递与刘姥姥。刘姥姥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惹得贾母与众人都笑了起来。
● 酒与生活情趣
《红楼梦》共出现"酒"字五百八十多次,喝酒的场面共有六十多处。秦可卿房中的"海棠春睡图"旁,居然也有秦太虚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第五回)以酒为内涵的对联悬于富家夫人的闺房绣壁,这说明饮酒是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高雅文化。
酒的品种各异:金谷酒、绍兴酒、蕙泉酒、桂花酒、烧酒、菊花酒、合欢花酒。饮酒名目也不少: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钟鸣鼎食的贾府,酒具也令人叹为观止:以质料分,就有金质、银质、铜质、锡质、陶土、细瓷、竹木、兽角、玻璃、珐琅。
喝酒还有增添情趣的酒令,种类繁多,雅俗共赏。如:牙牌令、占花令、曲牌令、故事令、击鼓传花令,以及射覆、拇战等。
二、《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乃曹雪芹撰写而成,或另有其人?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正文,将作者归之为"石头",接着又提到:此书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直指曹雪芹即作者。甲戌本第一回批语云:"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脂批还多次指出,《红楼梦》很多故事取材于曹家历史。脂批透露了作批者与曹雪芹及其家族关系密切,熟知甚至部分参与了《红楼梦》创作。
清代诗人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三十三年的咏《红楼梦》诗题:"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这或许是除脂批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明义与永忠是曹雪芹的同时代人,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往来密切。不过,迄今也没在敦诚、敦敏兄弟的文字中找到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与曹雪芹同时代或稍晚的袁枚、裕瑞以及更晚的清人笔记中,都有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1921年,胡适在对清人笔记及曹雪芹家族考证的基础上,发表《红楼梦考证》,确定曹雪芹为《红楼梦》的作者。
关于后四十回的作者,程伟元在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序中说,后四十回中有二十余回是他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找到,余十数回得之于"鼓担",他和高鹗只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但多数人相信,后四十回全出于程高二人之手。
三、曹雪芹之谜
旷世奇书《红楼梦》,或许是曹雪芹家族盛极而衰的嬗变过程。
二百多年前,确实有曹雪芹此人。从敦诚《四松堂集·寄怀曹雪芹》一诗及张宜泉《春柳堂诗稿》得知,他本名曹霑,字雪芹,又字梦阮,号芹圃。
关于曹雪芹的生卒年,至今没有定论。生年:一种看法认为他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另一认为他出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卒年:一为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一为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年);还有一种是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1764年初春)。
曹雪芹父亲的问题,也有两种看法:一为曹颙,曹雪芹是其遗腹子;一说曹雪芹是曹俯的过继子。
曹雪芹祖上问题:或云其祖籍河北登润,于明永乐年间至辽东铁岭,后随清兵入关;或云其祖籍是辽阳,上祖曹振彦原为明代驻守辽东军官,约于天命六年归附后金,后随清兵入关。
曹家发迹,自曹振彦始。曹振彦后来归入多尔衮属下的满洲正白旗,当了佐领,历任山西吉州知州、阳和府知府、浙江盐法道等官职。曹玺、寅、颙、俯,祖孙三代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共五十八年,五十二年在康熙时代。
曹雪芹出生于南京,直至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后才全家返回北京。按生于乙未说,则其虚岁十四,按生于甲辰说,则其虚岁五。曹家回北京后的情况,文献记载很少。
红学家考证,曹雪芹在右翼宗学结识敦诚、敦敏,落魄至京西郊,生活穷困潦倒,至"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的境地。因他多才多艺,嗜酒狂放,朋友比之晋朝阮籍。敦敏《题芹圃书石》诗云:"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著《石头记》,耗尽了曹雪芹毕生的心血。
(图4-3)
四、《红楼梦》的影响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在文学史上,《红楼梦》被视为"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灭"的"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
《红楼梦》不仅是其前大多数文学作品的全面总结、继承和发展,也是其后的文学作品的极好典范。
● 抄本、评本的流传
《红楼梦》自问世,一直以抄本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流传于世后,带有脂批的评本也在民间流传。《红楼梦》最初抄写目的,或为收藏,或为出售--"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却使得这部巨著不胫而走。
● 印本传播
《红楼梦》以抄本流传,很多人"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乾隆辛亥年(1791年),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程甲本《红楼梦》。次年,再次刊行了程乙本。嘉庆、道光年间又两次重刻。此后,翻刻更多,约有三十余种刻本。一时之间,《红楼梦》广泛流传,出现了"红热"的文化现象。随着刊印技术的日益改进,其流传更广。
● 海外"红热"
《红楼梦》程甲本刊行不久,就传到了日本。1830年左右,《红楼梦》传入朝鲜。19世纪中叶,法国人也看到了《红楼梦》。20世纪30年代,《红楼梦》在法国乃至整个法语世界好评如潮。此外,《红楼梦》还传入了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英国、意大利、希腊、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荷兰、西班牙、美国等国家。迄今为止,《红楼梦》已有十八种文字、六十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被国外学者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显学。
五、《红楼梦》之劫
中国古代早有文禁之风,巨著《红楼梦》问世后,屡遭清廷之禁。
"雪夜闭门读禁书",乃封建时代一些士大夫所谓的赏心乐事之一。禁书或有因"诲淫"之罪遭禁,或因政治原因遭毁。《红楼梦》屡遭禁止,主要原因有四:
● "淫书"
《红楼梦》开端,"大旨谈情"。其实,小说并没大肆渲染两性关系,涉及男女私情的地方,大多点到即止。虽与淫秽无关,但在当时,却不能容于当道。时人陈其元于《庸闲斋笔记》卷中云:"淫书以《红楼梦》为最,盖描摹痴男女情性,其字面绝不露一淫字,令人目想神游,而意为之移,所谓大盗不*干矛也。丰润丁雨生中丞巡抚江苏时,严行禁止。" 时人梁恭辰《劝戒录》载,梁章矩任安徽学政时,也曾严禁。
● 影射政治
或言《红楼梦》影射清世祖与董小宛之事;或言曹雪芹写的是自己家事,因其中涉及雍正时期的很多政治事件,故统治者禁锢此书。
● 反封建
红学家认为,《红楼梦》一书描写的爱情,引起封建时代渴望婚姻自主的青年们的共鸣。而且,书中主人公贾宝玉鄙弃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认为程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至于八股文更是"拿着诓功名混饭吃的",统治者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加以禁毁。
● 文字狱
清朝大兴文字狱,《红楼梦》中可能含有违禁内容。乾隆帝的堂兄在《延芬室稿·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写道:"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