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闻趣事] 李鸿章是卖国贼吗?

[复制链接]

3524

主题

6785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风云使者

追颠使者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财富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10:2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外乎,就是李曾经签过很多卖国的条约,诸如割台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我查了一下,李签过的不平等条约大约有: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及《辛丑条约》等一系列条约。 因为这些条约均为不平等条约、或者说就是卖国条约。故签订条约的人,自然就是卖国。
然而,清朝是满族贵族的家天下,李鸿章只不过是其重臣而已。如果不依皇家之命,他能签的了什么条约?即使签了条约又如何能够生效?如无皇家授权,他如何能签什么条约?
这大概是李得到卖国贼的由来吧?
其二、李鸿章是从剿杀太平军起家;剿来捻军起义发家的。其手上沾满了农民起义者的鲜血,更何况,其在剿灭农民起义军时,曾经勾结了外国侵略军所至。在于对农民起义评价甚高的唯物主义阶级史观看来,这样的赫赫战功是反动政治集团对于人民大众血腥镇压的罪证,自然战功越大,这笔血债也越重大。
其三、北洋海军是李一手所创建。然而,一旦中日危机,大有大战的危机。李却说,这将是一场不太对称的战争,不利多于我方而利于日方,建议用外交手段化解那场危机,然后赔点钱就算了。是当时朝廷里“主和派”的代表,其后朝廷决定对日一战,而其于战不力,仍思以外交化之。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最大责任者”。
也许真是有这几条比较重要的原因,李一直被冠以“卖国”、“误国”之名。
然而,自从读了《清史稿》中相关的记载,感觉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八,对李单独记传。全篇传记并不转载,在此,只写最后一段“论曰”: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清史稿》是民国人士赵尔巽等人所撰,能如此论曰,已是极大的恩荣了!
其死后。《清史稿》记着:事闻,两宫震悼,赐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入祀贤良祠,安徽、浙江、江苏、上海、江宁、天津各建祠以祀,并命于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我查了清朝的一些“规矩”,汉臣在京城建祠者,唯李鸿章一人尔!若李是卖国、误国之人,岂能得此哀荣?
再查查论曰中的“名满全球,中外震仰”,也非妄语。
美国第19任总统格兰特(U.S.Grant)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法国总统,德国首相俾斯麦齐名。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大势,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 “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
恭亲王说的一句话很令人深思: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
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各种各样的评论,难以尽说,不管是正史、皇家、外敌、外国友人乃至于政敌等,无不对其赞颂有加,如此之人,能是一卖国贼?且不说他推行的洋务运动,以及筹建海军等一直动作对后世中国的影响了。
题后话:我无意为李立传,更无意为其“平反”等,唯愿还历史真实面目。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5 10:36:28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卖国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9 20:00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