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末代皇帝的回光返照

[复制链接]

1006

主题

1万

帖子

158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580534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3 20:3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凡末代皇帝大多数都是荒淫暴虐、昏庸无能的,然而明朝的崇祯和清朝的光绪却是两个特例。就他们个人来说,克己奉公,积极努力,力图中兴,绝非昏庸无道之辈。他们的表现,足以让其祖父辈们汗颜无地。如果上天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跟自己的前任调个位置,一定会建功立业,光照千秋。可是历史却跟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让他们成了亡国之君,前辈种下的苦果却让他们品尝。实际上亡国的根源在他们王朝鼎盛时即埋下了,王朝早已在悄悄衰败了。

  先说崇祯,少年登基,能够有计划干净利落地除掉魏忠贤及其一帮阉党,足见其有干练的政治能力。阉党既除,大快人心。此时的崇祯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不幸的是,这时的明朝内忧外患,风雨交加,衰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历史交给崇祯的担子太重了,外有后金,内有农民军,明王朝腹背受敌,摇摇欲坠。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火药桶,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他在位的时间里,始终是忙忙碌碌,在政治斗争的漩涡里挣扎徘徊。他的勤政是出了名的,经常在三更半夜才睡觉甚至有时通宵不眠。实在疲倦时,也只稍微休息一下,仍旧挣扎精神,亲自评阅文书,亲自拟旨。对朝廷上大小事情,他从不敢懈怠,在评阅文书后,不仅写清名字,连时间也具体注明。实在难能可贵。造了他十几年反的李自成曾这样形容他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登极诏》)说句题外话,如果没有明末的农民起义,以后金区区十余万人绝不会那么轻松入关。如果没有汉族的内部矛盾,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满清这个王朝了。这几百年里,满洲人只能做呆在关外,乖乖做汉家的藩邦。

  可惜有心无力,回天乏术,他性格上的缺陷最终导致了明朝的亡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这是一个成功领导人的必备条件。严于律已这方面他做的很好,甚至连自己的性生活都要压抑,和那位倾国倾城的陈圆圆嘿咻一下,也要引咎自责。错就错在他把这种自律也用到了臣民身上,要求全体臣民都和他一样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他容不得大臣们有丝毫过错,以致于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比如在单位,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平易近人,随和宽厚的领导。心情放轻松了,工作才有干劲。试想我们的领导每天板个脸,事事公事公办。谁能踏踏实实,尽心尽力呢?对于老百姓,捐税本来就够重的了,还一增再增,最终超过了其能够承受的底线,激起民变。不恤民力,失去了人民支持的孤家寡人注定是要失败的。利用这个致命的弱点,李自成喊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迅速就瓦解了明王朝的政治基础。老子讲“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要给臣民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其各尽所能。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毕竟也是有限的。诸葛亮式的聪明,放在领导位置上,是要不得的。事必躬亲,苦了自己不说,连带着全国上下都得跟着受罪,国家最终也治理不好。

  再说光绪,他的人生是个彻底的悲剧。他本不该是皇位的继承人,却被权力斗争推上了金銮宝座。当上了皇帝,按说是件好事,在他这里,却成了一桩悲剧。他一生都受制于他身后的那个妇人。他,只是一个傀儡,没有一天实实在在享受到做皇帝的滋味,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在慈禧看来,他只是一具提线木偶,是她*纵国家的工具。

  抛去傀儡这层不说,他确实是一个好皇帝,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他所能做的,他都尽力去做了。从少年起,他就勤奋学习,精通经史射御。他还自习西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不仅看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而且认识到了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他生活清俭,没有几个妃嫔,从没有给自己过什么大排场的寿诞宴会。对待洋人的蛮横无理,他毫不妥协,积极主战。甲午战争期间,他几次要求北洋水师与日寇出海一战,并南洋、广州水师北上接应。然而大战在即,慈禧铺张浪费筹备过六十大寿,对他的话置若罔闻。马关条约使他对“亲爸爸”彻底失望了,他最终清醒了,他要做最后一搏。维新运动是他一生最得意的事了。这短短百日,映射出他一生的光辉。如果成功的话,他就是中国的“明治天皇”,中国将走上君主立宪制的道路,近代化的先河将由他开始。

  作为一个夷狄入主中原的王朝,满汉大防是满清的不可更改的祖训。尽管入主中国已二百余年,但满清政权始终不把自己和中国一视同仁。正是基于这种心态,慈禧才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贵国之欢心”。维新犯了这个大忌,难怪慈禧说维新“保中国不保大清”。维新运动的开展没几天,以慈禧为首的满清权贵就坐不住了,她意识到光绪这小子要夺她的权了,于是她撕下假面具。沸沸扬扬闹腾一阵之后,在慈禧一帮旧贵族的打击下,凄凄惨惨地收场了。此时两人已反目成仇,由于所托非人,错信袁世凯,光绪最后孤注一掷也失败了。“这小子要杀我,这还了得”明白过来的慈禧雷霆震怒,狠下杀手。从此他的政治生命划上了句号,一生的梦想付诸东流。囚禁瀛台的光绪,一无所有,不过是慈禧看押的死缓犯人。一直到死,慈禧都不放过他,她不能容忍一个谋杀她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她临时也得拉个垫背的。1908年11月14日,爱新觉罗载恬饮下了那杯毒酒,带着一生的悲哀与痛恨,离开了人世。清朝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传统观点认为“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方面,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严重阻碍 。”然而仔细推敲,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这里的主客观因素世界各国都遇到过。日本的封建反动势力的反抗甚至比中国还强大,在日本改革之后,九州的封 建势力就发起对新政权的武装进攻。中国的皇权至高无上,而改革之前的日本却天皇形同虚设,谁强谁弱,一目了然。维新运动也并不是要废除封建制度,它的实质是后权与皇权之争,满汉权力之争。而且维新运动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产生的。实际上光绪的背后,有广大的汉族士大夫可以依靠,张之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但是由于满清长期的打压,他们大多数人还是抱着明哲保身的打算,隔岸观火,相见而动。只要光绪能一举打掉慈禧,再争取广大汉族士大夫阶层,则大局可定,变法可成。可惜他太软弱了,没有把握住这大好时机。如果他有崇祯十二分之一的刚强,也许早就成功了。讲个迷信的说法,叶赫那拉氏也许真是老天派下来灭亡爱新觉罗家族的,对于爱新觉罗家的产业,她是毫不吝惜的,大肆挥霍。宁肯把它交给外国洋人,也不肯交给用辛勤汗水养活了他们几百年的中国人民。可悲的是直到现在,仍然有些人在效法慈禧。

  崇祯与光绪,同样处在内忧外患、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性格却截然相反。假如把他们的位置对调一下,也许历史会大为改观。崇祯如果有光绪的宽仁,明朝不会亡国。光绪如果有崇祯的果毅,维新必能成功。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体制造成的悲剧。如今帝国时代早已结束,我们希望悲剧从此不再重演。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5-4 06:48:49 | 只看该作者
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体制造成的悲剧!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5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天使

虫鸟鱼花两栖迷

积分
214748364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财富勋章

QQ
板凳
发表于 2009-5-5 14:30:48 | 只看该作者
哎,无奈啊。
[fly]来无影,去无踪[/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30 04:19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