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民俗] 中华56民族之三十三:纳西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9: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纳西族标徽







[url=http://pop.pcpop.com/p060804/0001539908.html][/url]纳西族简介

    纳西族,现有27.8万人。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在四川的盐边、盐源、木里和西藏的芒康县也有少量分布。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早在公元7世纪,纳西族人民创造了象形表意文字"东巴文"和音乐文字"哥巴文",但均不通用。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由于同汉族的密切关系,纳西族通用汉文。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据史书记载,纳西族的先民同古代称"牦牛夷"、"摩沙夷"、"磨些蛮"的部落有渊源关系。  

    从唐代到清代,纳西族同中国内地联系日益紧密,其社会制度也逐渐从奴隶制演变为封建领主制,再经清代的改土归流政策,向封建地主制转化,使地主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民族交往中,纳西族创造了自己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创世纪》描写了纳西族先人开天辟地、与大自然搏斗的经过,它是一部歌颂劳动、反映男女忠贞爱情的长篇史诗。用东巴文撰写的《东巴经》是纳西族的宗教经书,数量达两万多卷,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是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研究纳西族的文化、历史、宗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融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是纳西族民间文艺的一大特色。"喂热热"、"阿丽丽"、"京盘"、"纳西族古典舞蹈"等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相传为元人遗音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别时谢礼)被誉为最古老的交响乐,纳西人至今尚能演奏。  

    融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是纳西族民间文艺的一大特色。"喂热热"、"阿丽丽"、"京盘"、"纳西族古典舞蹈"等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歌舞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相传为元人遗音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别时谢礼)被誉为最古老的交响乐,纳西人至今尚能演奏。  

    纳西族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融合纳西族、汉族与藏族三个民族的传统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丽江古城从选址到建筑风格均融会了汉、藏、白等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并有所创新。著名的丽江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均系明代建筑。在这些建筑物墙上都保留着珍贵的壁画,笔法既有藏画的洗练和匀称,又具唐代道释画的风格。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东巴画谱》是罕见的艺术珍品,而长达15米的《神路图》堪称稀世瑰宝。  

    丽江纳西族的房屋建筑多为"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格局的瓦房,即由较高的正房和两侧略低的偏房,以及正房对面的一座照壁构成,安静宽敞,自成单元,布局协调。宁蒗县永宁纳西族房屋多采用"四屋一院落"的格局,即由正房、经堂、双层楼房和畜厩等四座木结构建筑组成院落。正房由主室、上室、下室、后室和仓库组成。主室是全家活动的中心。  

    丽江纳西族妇女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披肩上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肩两边缀日、月,象征着"披星戴月",以示勤劳。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包头,配大银耳环。纳西族男装大体与汉族相同。  

    纳西族的"三叠水"(又称雪山宴)是招待贵宾的方式,因使用大碗、小碗、盘子三种不同高度的餐具而得名。三叠水菜无定谱,依季节、需要随意配置,但必有几样山珍名菜。纳西族的特色食品还有一线琵琶肉和千层饼,琵琶肉是用整条猪腌制的猪膘,因形似琵琶,故得名;千层饼香脆爽口、油而不腻,因层多、薄如纸而得名。  

    纳西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尝新节、朝山节、三月会、火把节等,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每当农历正月十五,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以备春耕。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歌舞表演。  

    纳西族地区名胜古迹很多,有直插云天的玉龙、雪山、号称"长江第一弯"的石鼓、大研镇的黑龙潭、丽江的虎跳峡。丽江古城大研镇内街巷幽深、清泉密布、家家流水、户户垂柳,因其优美的环境、保存完好的古城风貌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于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9:10:17 | 只看该作者

纳西族地区饮食

大肉、老龙皮

大肉:

  又叫"大红肉"意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是纳西族婚宴、节日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大红肉在婚礼、节日中又增添了喜气。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但大红肉作为"传统节目"还是保留了下来。

老龙皮:

  是产自玉龙山近千年栗树上的寄生苔藓植物。 从古至今,玉龙雪山都是纳西人心中的一座神山、圣山。纳西人在每年年初,都要带上一些上好的、自己舍不得吃的供品前来祭拜玉龙神,年年如此,无论干旱、庄稼欠收年景,纳西人的虔诚感动了玉龙神,于是,玉龙神就赐给了纳西人这道山珍"老龙皮"。

蜜饯、佛掌参、百合圆子、白芸豆酥肉



蜜饯:

  海棠果蜜饯,纳西语"多利久补"。 香橼蜜饯,纳西语香"橼"同"缘"。  

佛掌参:







  因形状酷似僧侣手掌而得其美名。相传,玉龙山下有一对夫妇,久婚未得子女。一日,去祭拜玉龙山自然神,途中遇到一位东巴,东巴给两位做祭祀后指点说,只要吃了玉龙山上的一种状如佛手的野菜,定能生育。食后,果然生下了子女8个。 佛掌参是一道妙手良药,书中讲其功能为"补肾壮阳、滋阴养血,治疗妇科疾病等有特效。

百合圆子:







    "百合同心","合合"纳西语为和睦相处,意寓家庭团结、和睦,"家和万事兴",朋友、睦邻间讲求志同道合,尊老爱幼等。

白芸豆酥肉:

    纳西语"思思"即相好,友好之意。在纳西婚俗中,男女相恋后,在其父母、亲友同意后在宴席上加一碗酥肉,标志男女双方已相爱而订婚,务必成亲。白芸豆代表多子多福,儿孙满堂。

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鹤庆酒,永胜油茶家家有"。丽江粑粑在过去地处南方丝绸之路、滇藏茶马古道的丽江在马帮队伍中倍受欢迎,因其久置不会变质变味、味美如初而得其"丽江粑粑摆不坏"的美名。

地方美食







    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珍水味、物产丰饶,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纳西族人民崇尚文化,博采从长,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主特色的饮食文化,这也是丽江古城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麦和青梨,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烩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门类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再配搭诸如八宝饭、高丽肉、松子炒鸡,以及按季节制作蒸梨、蒸苹果等甜食,形成蒸煮炒卤炸烩酥炖多样齐备,色香味俱佳,别具特色的宴席。

    丽江粑粑、鸡豆凉粉和丽江窨酒,也是纳西人传统的著名食品。永宁等地的猪膘(又称琵琶肉),系将整头猪去内脏、骨头后风腌而成琵琶状,久放而不变质,肉味清香,为待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边远山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较差,但也非常好客,民风淳朴,仍然可以品尝到浓茶配炒面、荞饼蘸蜂蜜、核桃油煎面饼等风味食品。  

  1639年,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受丽江世袭土司木增的盛情邀请来到丽江,在解脱林盛情款待“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

三叠水简介

    一叠:果碟类(13碟)即象征玉龙山13峰。

  (迎宾礼) 四干果、四蜜饯、五点心(代茶水(雪茶)) 可根据季节变化,原料也随之改变。可规格不变。 菜名菜单:纳西风味冷盘、丽江火腿、油煎黑粉、玉水鸭蛋、板粟烧肉、高勒韭黄、芝麻吹肝、风味腊肉、寺舟龙爪、满梨肉丁、纳西乳扇、泡辣子炒肉、神龙地参

    二叠:欢聚碟(13碗) 菜名菜单:

  白芸豆酥肉、烩佛掌参、百合圆子、木耳炖鸡、很普凉拌、拉市鲫鱼、云腿老龙皮、白云尖尖、菊花闹铃、云腿粉丝、油煎麻补、纳西格贡、炒三丁

    三叠:热烈碟(火锅为中心)共13种

  菜名菜单:大红肉、烤鱼、酥油茶(甜咸两种) 铜锣锅焖饭、水焖粑粑 丽春火锅:从下往上分八层,分别为: 腊排骨、芋头、茨姑、豆腐、韭菜根、粉皮、粉丝、青菜(代辣子蘸水)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9:12:37 | 只看该作者
纳西族地区文艺

泸沽湖情歌

男: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处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

小阿妹,小阿妹,玛达米,玛达米******

女:小阿哥,小阿哥,不远千里来相会,井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烧茶慢慢热。

小阿哥,小阿哥,玛达米,玛达米******

男:情妹妹,情妹妹,满山金菊你最美,你是明月当空照,我是星星紧追随。

情妹妹,情妹妹,玛达米,玛达米******

女:情哥哥,情哥哥,人心比那金子贵,只要情意深似海,黄鸭也能配成对。

情哥哥,情哥哥,玛达米,玛达米******

注:玛达米是摩梭人唱歌常用的感叹语,就象汉族的“啊”,藏族的“呀拉唆”。  

走婚的客房

    摩梭人实行走访婚,所以婚龄男己的母系家族内没有专门的住处,晚上都住在女方。如果婚龄男子回家住宿,那就要受到耻笑。因为当地摩梭人认为,连一个阿注都找不到的人,是最没有本事的人。倘若他回家,也只能在草棚内居住,或者与年迈的冀乌们住在上室。

    阿注之间的同居,有固定和不固定两种形式。不固定的形式,是指男女临时在山上、村边或场坝上同居,也就是野合的形式。此类阿注关系均属于临时性的,或者是初建阿注之时,只有彼此建立了比较固定的阿注关系,两人才有固定的住处,即女方家里的客房。

    当地摩梭人的住宅都是以妇女为中心建筑的。除女家长、老年妇女带领孩子们住在主室外,已婚的妇女均有自己单独的房间,称为"花骨",汉族称为客房。

    客房一般都设在"尼扎意"即东厢房和门房的楼上,人口少的家族也有把正房的圈房当作客房的。每个家族客房数目不等,往往与已婚妇女的数目相吻合,或略有剩余。叟那梅家原来有七间客房,后因已婚妇女减少,客房也减少到五间,其他两间改为l仓库。客房是一个个单间,面积较小,一般长3米、宽4米,约12平方米。中央有一个火塘,有小型三脚架,附近放有陶罐、酥油桶、茶叶和盐巴。这个火塘是取暖烧水用的,一般不做饭。

    客房陈设简单。火塘右边为板铺,男女就在这个木床上过夜。火塘左边有一个衣箱,以竹编制,长方形,高47厘米,口径42x4厘米,底径41·5x23·5厘米,有盖,以子母口套合。衣箱是客房内最主要的家具,女主人的衣物、装饰品都存放在竹箱内。男阿注一般不在客房内存放东西。阿注关系比较固定的,男子要带一条毛毯,供晚上休息时使用。

    客房内的人塘较小,一般有一个三脚架,附近堆存一些柴火、松明,供夜间取暖和照明使用。摩梭人的客房不是消费单位,所以既不存放炊具、粮食,也没有生产工具,这说明客房仅仅是阿注偶居的住处。  

  白天,已婚人除在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一般都在正房或院内活动,如纺纱、织布、喂鸡等等,直到晚饭后夜幕降临时,她们才分别回到自己的客房里,等待男阿注的来访。

    初次来访的男子,有些要由女子引进,有些还唱情歌,互相对答。情歌中最流行的是:  

男唱:  

上房转三圈,下房转三圈,  

蚊子咬得很,可惜不见阿注。  

女唱:  

门前的阿注,妈妈还没睡着,  

你在院子走动,不要发出声响。  

男唱:  

蚊子咬,狗又叫,我受不住了。  

女唱:  

那你就进圈房吧,可是不能有动静。……  

我在永宁期间,经常与马帮出门。开基桥边有一位王万丙,年方29岁,很能干,也交过不少阿注。据他说他有6个长期阿注,短期阿注也不下40个。  

  在他这个年龄,以追求阿注的数目多为荣。他说:"我们出门不方便,往往在外边找阿注,住一村找一个阿注,有些只是一、两晚上的交情。"有一次我们去金沙江归来,路过喀拉村,天快黑了,王万丙边走边唱,歌词大意是:

异乡人人生地不熟,  

姑娘哟,能否留住一宿?  

我的阿注哟,大概已忘了我,  

我可没忘记,今晚又来了。  

请你做好饭菜,掌灯时我就来。  

如果听到歌声,请出门迎我。  

  王万丙唱了不少歌,喊了半天,也不见谁迎他,更没有回应的歌声。我对翻译说:怎么没人理他?"翻译说:"不,信已经捎过去了,晚上就相聚了。"我们抵达住地后,安排了食宿,等吃饭时却不见王万丙,我说"等小王来一起吃",翻译说:"不必了,他已经去找阿注了。"第二天早上,他才回来,说阿注给他杀一只鸡,饭是在客房吃的。

    对来访的男阿注,女子也有主动出大门迎接的。如果女阿注没有出迎,男子可敲门,或往女阿注的客房顶上丢几个小石子,女子即出来将他迎迸客房。但是,主人家的男子是不能出面的,事实上,这时他们也已经离开家,到女阿注家去了。次日天亮,他们才回到自己家里。与此同时,他们姊妹的男阿注也匆匆离去。  

  客房是家族的集体财产,只是临时分配给已婚妇女使用,供她们过婚姻生活。当她们年老不再过婚姻生活时,则主动搬离客房,回到正房内居住。这间客房再由家长另行分配。

    随着人口的增加,家族不断发生分裂。一般是女儿分居另过,或是几姊妹分成两三个家族。集体分出去的,称"衣吐",要分配家产给她们。一个人分居的,称"报卢", 译意是盖小房子。家族负责给她盖房子,并给一些家具和猪、鸡。经过两三代以后,便发展成*口较多的母系家族,从而形成庞大的院落。  

  随着当地摩梭人群婚的逐步解体,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和发展,母系家族的住宅布局也遭到破坏。某些父系个体家庭窃取了家庭的公共住宅,夫妻搬入主室居住。他们的母亲或姊妹则久居客房,或者外嫁到其他氏族。但是,大多数人皆以分居的形式,毅然离开母系家族,单独建一座房子,独立进行生产活动,发展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母系家族。



泸沽湖畔摩梭阿夏婚姻







    神奇美丽的丽江,由于詹姆斯.希尔顿小说>的渲染.以及丽江古城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便成为近几年云南的旅游观光热线.

  到丽江除了观赏古城,领略山川奇观和古老的民风外,千万别忘了去碧波荡漾的泸沽湖去看看.特别不要忘了去了解一下居住在湖畔已两干多年的摩梭人及其创造的独特的摩梭文化.

    今天我想告诉你关于摩梭的阿夏婚.大部分摩梭人至今仍过着女不嫁男不娶,女不落夫家的婚姻生活.

    这种生活指的是他们通行的"阿夏"婚凡有这种关系的男女双方皆以"阿夏"统称.

  结交阿夏的机会很多,比如平常的劳作游玩,赶集路遇等,接交阿夏不受年龄,地位财产的限制,只要两情相悦.

    只要男女双方同意,无需举行婚姻仪式,只需互换手镯,腰带等装饰品作礼物.就算建立了婚姻关系.但这种关系很不稳定.合也易,离也易.只要女方拒绝来访,男方不再登门就算离异了.到了年老,男方停止走访,阿夏关系也就自然终止.维持这种关系时间长的有几十年的,短的三五载甚至是临时偶然的结合.临时性的阿夏一般都是秘密的,长期性的则是公开的.

    通常在现实中平均每个摩梭人一生要结交阿夏六至七人,多的达百多人.阿夏间的婚姻生活是这样的:女子住在自己母亲家.男子夜晚到女方家住宿,但次清晨便往返回母家参加劳作.通常青年女性在开始结交阿夏时,都不愿公开.往往是事先和男阿夏约好相见的暗号,男子夜访,女人悄悄地把他领进自己的卧室,至天明男子悄悄离去.

    女阿夏若生下儿女,只能按母系血统计算.子女随母生活,由母亲抚养,他们一般并不确知自己的父亲是谁.就算知道,由于父子不在一起生活,关系比较疏远,形同路人.这就是上古时代的那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情形了.所以在摩梭话中没有专指"父亲"的词汇.倒是舅舅成为子女最亲近的家人.  

    摩梭当地有句谚语:"无女水不流,""女儿是根,"生女为最尊.因为女儿是家庭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女儿,就得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过继养女.这真像白居易说的"不重生男重生女",不是吗?

    摩梭女孩满十三岁就得举行"穿裙礼"仪式.被公认为"有灵魂的人"表示可以开始结交阿夏了.

    每个摩梭家庭都有一个家长,通常由母亲担任,既主内也主外.助手则是女家长的舅舅或兄弟.家庭里几乎没有私产,家里财物几乎都属全体家庭成员共有,就象集体财产.这样的家庭完全是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小共产主义社会.吃饭时都是由女家长平均分食.一人一块肉,不过还是实行尊老爱幼的.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9:13:06 | 只看该作者
纳西族地区土特产

东巴手工艺品

    东巴在宗教祭祀仪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种竹木编扎品,造型独特,生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东巴画







    是东巴文化重要内容之一,有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类。东巴画的内容主要表现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东巴画中,以布卷画《神路图》最为有名。《神路图》一般长达十四米多,宽二十六厘米左右。《神路图》主要用于丧葬时超度死者亡灵仪式中,描述了死者亡灵要经过的地狱、人间、自然界、天堂等各阶段的具体场面,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二簧







    二簧,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形同汉族京胡,音色脆亮,用于演奏“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形制与京剧伴奏乐器京胡相同。琴筒竹制,圆筒形,多使用一截两端通透的毛竹筒制作,筒长11.5厘米~12.7厘米、直径6厘米~6.5厘米,筒前口蒙以蛇皮为面,尤以大鳞者为佳,筒后端敞口。琴杆竹制,圆柱体,上粗下细,多使用五节紫竹、白竹制作,全长45厘米~56厘米(图)。顶端为琴头,平顶(正值节隔)无饰。在上端第一、二两个竹节间和第二、三两个竹节间设有两个弦轴,装置方向与琴筒平行。弦轴呈圆锥形,多使用黄杨木或大檀木制作,轴长15厘米~16厘米,轴柄外表刻有直条瓣纹。琴杆中部设有丝弦千斤,下端装入琴筒中并外露系弦。皮面中央置有竹或木制空心琴马。张两条丝弦,使用二弦和老弦。琴弓用细竹两端拴以马尾而成,弓长67厘米~70厘米。?  

  演奏时采用坐姿,两腿平放或左腿搭在右腿上,将琴筒置于左膝上;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一般不换把位;右手执弓,弓毛夹于两弦间粘松香拉奏,演奏方法与京胡有别,弓毛不能紧靠琴杆,运弓则与二胡相同。二簧按五度关系定弦为g1、d2,音域g1—g2,有一个八度。音色高亢脆亮,脆而不噪。二簧在乐队合奏中,属于高音拉弦乐器,主要用于演奏乐曲的旋律。它常与纳西胡琴、板胡、二胡和低胡等乐器构成拉弦乐组,是演奏纳西族传统音乐“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洞经音乐)”的常用乐器之一。二簧演奏的乐曲和纳西胡琴相同,著名的演奏家有王钦文、李稚白、木柱等。

纳西胡琴







    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外观与湖南花鼓戏的长筒式大筒相似,形制比较古朴。琴筒木或竹制,呈圆筒形,木制者多 使用一截圆形楸木挖空内芯而成;竹制者常用一段两端通透的毛竹筒。筒长18厘米~25厘米 、筒径10厘米~16厘米、壁厚0.8厘米~1厘米,筒前口蒙以羊皮或蟒皮为面,筒后端敞口。琴杆木或竹制,全长70厘米左右,木制者多使用红椿木、核桃木等硬杂木制作,顶端雕刻龙头为饰 (图);竹制者常用人面竹制成,琴头平顶无饰。琴杆上端设有二轴,弦轴又称“耳子”,多用黄杨木或硬木制,呈圆锥形,轴长12厘米~15厘米,轴柄刻有条纹。弦轴的设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左右各一,琴头下方开有弦槽(木制)或近弦轴处开有长形小孔,两弦从中穿出( 竹制),弦槽或弦孔下端设有骨制或竹制山口(弦枕)支弦;另一种是弦轴设于琴杆一侧,下方设有千斤,不论哪种形式,弦轴的设置均与琴筒呈直角。琴杆下端装入琴筒并外露系弦,皮面中央偏上置木制空心琴马,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细竹拴马尾为琴弓。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支纳西胡琴。琴筒毛竹制,筒长18.6厘米、直径10.5厘米,筒前口蒙以蟒皮为面,后端敞口。琴头、琴杆用一整块硬杂木制作,全长67厘米,顶端雕刻龙头,精美别致、栩栩如生。下开弦槽,两侧设有两个弦轴。弦轴硬木制,圆锥形,轴长12厘米,轴柄刻有直条瓣纹。琴杆呈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上端设有山口,下端装入琴筒中并外露为尾柱系弦。皮面置松节木制空心琴马,马长1.5厘米、宽0.6厘米、高0.6厘米。张两条丝弦,使用老弦和二弦。琴弓用细竹拴以白色马尾而成,弓长71厘米。此琴制作于1984年,工艺较为精细,通体除琴头施以金漆彩绘外,琴筒、琴杆、弦轴和弓杆均髹以黑色油漆,外观沉稳而庄重。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粘松香拉奏。按五度关系定弦为a、e1,音域a—f2。音色柔和浑厚。常用的演奏技法有打音、滑音和揉音等。可用于独奏或合奏,是纳西族重要的中音拉弦乐器,主要用于演奏纳西族传统的“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洞经音乐)”。较著名的乐曲有:《步步佳》、《十供养》、《水龙吟》、《到春来》、《一江风》和《山坡羊》等。著名的演奏家有李稚白、木柱、李子林、和秀川等。

拍板







    拍板,简称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 称绰板。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河北 、河南、福建、台湾等省区。?  

  历史久远。古代的拍板,是由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隋代已应用于乐舞、仪礼和佛教音乐中。在敦煌千佛洞的唐代初期壁画中,已绘有击拍板的乐伎像。吉林省渤海墓葬群( 公元698年—926年)壁画中,也有一女乐伎怀抱拍板的图像。《旧唐书·音乐志》载:“拍板 ,长阔如手,厚寸余,以韦连之,击以代扌卞”。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夷部乐”有铁拍板,壶芦笙。当时,拍板已在宫廷的燕 乐和北方民间流行的散乐中使用。唐代诗人曾为拍板写下诗篇,如朱湾在《咏拍板》中说:“赴节心长在,从绳道可观。须知片木用,莫作散材看。空为歌偏苦,仍愁和即难。既能亲掌握,愿得接同欢。”杜牧的诗中也有:“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之句。从成都王建墓的乐舞石刻中亦有击拍板形象可以看出,在五代前蜀宫廷乐队中,拍板已是重要的节奏乐器。?  

  宋代,拍板已用于宫廷的教坊大乐、小乐器合奏、马后乐、民间器乐悍欠ɑ疃?音乐中。宋代陈旸《乐书》载:“拍板,长阔如手,重大者九板,小者六板。”由此可知,唐宋时期的拍板有大、小之分。到了元代,拍板以宫廷乐器载入正史,《元史·礼乐志·宴乐之器》:“拍板,制以木为板,以绳联之。”元代陈元靓《事林广记》载:“《满庭芳》……十拍板音韵 宣清,……诗曰:鼓拍清音按乐星,……板声有若静鞭鸣。”说明它在由扁鼓、笛和板组成的民间器乐鼓笛曲中是主要乐器,也是曲艺唱赚的伴奏乐器。它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明、清的中和韶乐、清乐和番部合奏等宫廷音乐都使用拍板。在近代的满族民间歌舞中,拍板还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和道具。?  

  用红木、紫檀、花梨或荔木制作,历代因使用目的不同,板的数量也不一致。通常由五六块板组成,最多者九板,最少者三四板。满族的拍板多为两板或三(两大一小)板,除木制者外,还有用铁片制成的。每块拍板的上端均钻有两个小孔,用细皮条或丝绳串联,下端可自由开合。传世拍板有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六联拍板(图清代留联拍板),用红木制成,每板长40.5厘米、上宽7.9厘米、下宽8.5厘米、厚1.8厘米,两端均呈钝三角形,为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制品,此拍板与五代前蜀王建墓乐舞石刻中的拍板完全相同。 现代福建南音所用五联拍板,多用荔木制作,中间稍小的三板长26厘米~30厘米、宽8厘米、厚2厘米,外侧略大的两板长30厘米~34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每板的两端和外侧两板的外面均为半圆形。?  

  演奏时,左右手分握外侧两板或左手握三板、右手握两板,将拍板置于胸前,互相撞击发音。无固定音高,音响清脆、短促,穿透力较强。用于福建南音器乐合奏和梨园戏伴奏,常在乐曲强拍上击奏,是力度变化不大的节奏性乐器。演奏满族的察拉齐时,左右手分执大小板互击,或左手托持大板、右手执小板,用小板撞击大板发音,用于合奏或歌舞伴奏。?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9:13:40 | 只看该作者
纳西族地区旅游

寻踪马帮遗迹 只为一个传说而存在的丽江

    都说丽江的时光柔软,丽江的巷子,丽江的酒吧,丽江的水还有丽江的艳遇。不过对于我这样好容易逃离城市喧闹的人来说,却有点怕怕那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夜晚热闹的对歌声。束河古镇的安静平和正好弥补了我的这种失落。







    古老的房屋,幽深的小巷,古道上响着铃铛的马,还有背着柴禾的纳西妇女以及无所事事在客栈发呆的外乡人都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惊喜———那不是几年前的丽江吗?     

  

安静得不敢大声说话  

    束河离丽江古城约4公里的路程,同样的四方街,同样的潺潺流水穿镇而过。其实束河和另一个古镇白沙一带是纳西先民最早的聚居点,也曾是木氏土司曾经的居住地。它们和丽江大研古镇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南面进入古镇,候鸟客栈那装饰得十分漂亮的门楣让人不由好奇地向里张望,院子里静悄悄没有人,穿过院子,走上楼梯,是一个大大的露天平台,坐在铺着条子布的咖啡桌旁,可以一览古镇全貌:大石桥下缓缓流淌的青龙河,层层铺展的黑瓦土墙,间隔着杨树的黄,柳树的绿。古镇背后,银白色的玉龙雪山在瓦蓝瓦蓝的天空里闪闪发光。旁边遮阳伞下几个人正低声说着话。老板终于出现了,对着我做了个别出声的手势:“他们在开会。”

    悄悄退出客栈,心里嫉妒得要命,想起我们那些绞尽脑汁的编前会,什么时候也可以搬到这里来开?

读书、聊天、发呆、做梦  

  白天的束河四方街是古镇最热闹的地方,摊粑粑的,炸臭豆腐的,做鸡豆米粉的小摊一个接一个。无法抵御那诱人的香味,买一个粑粑,裹上菜肉馅,边吃边跟店铺台阶上坐着的老人聊天,一不小心,粑粑里流出的油水弄得满手都是。

    九鼎龙潭和疏河龙潭源源不断的泉水让两条穿镇而过的河渠清澈无比,太阳照耀下,看得见水草在几米深的河底浮动,光线穿透水面,引起波光荡漾,鱼儿在水中穿来穿去,没有人去打扰它们。村民们依然在河里洗菜淘米,清晨,则来这里汲取每天喝的水。

    沿街很多房子已经改成酒吧和客栈,不过因为游客不多,还是懒洋洋静悄悄的样子。古镇的居民并没有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河边的三眼井边纳西妇女聚在一起洗衣服,小巷里背着柴禾的老人,看到我拿着相机横冲直撞,侧身让在一旁,微笑着让我先走。一种久违的感动在心头升起。

    暖融融的太阳照得人发懒,一个酒吧门口的招牌很诱人:读书、聊天、发呆、做梦。探头往院子里瞧,一个女孩正歪倒在躺椅上酣睡。

骑马寻踪马帮遗迹 

  走过有400多年历史的石拱青龙桥,就看到龙门客栈那破破烂烂的旗幡迎风招摇,让人想起武侠电影里那些离奇的江湖故事。虽然没见什么相貌奇特的人物,不过那古老的晒谷场上矗立着的数十根晒粮食的木柱,很旧的两层楼房和院子里停着的那辆打扮得很酷的越野车还是很刺激,也许真有大侠隐身里面吧。

    沿着青龙桥往西走,是一条铺得相当好的五花石板路,据说这是束河镇一帮长年奔波于茶马古道上的藏客们在20世纪三十年代捐资铺砌的。九鼎河边,百年老宅张锅头旧居现在是一个客栈,院子里闲坐着几个游客,围着一壶玉龙雪山产的白茶消磨时光。锅头就是马帮店的老板,古镇上有规模的老宅不少是马锅头们的旧宅。

    束河是丽江坝子中保存最完好的古驿站。从九鼎龙潭一直往西蜿蜒进入玉龙山,渡金沙江,翻越雪山,一百多天才能到达西藏,行程近六千里。想象当年在这条道上走过多少浪迹高山深峡的藏客,看看路边的上马石,最好租一匹马在马帮曾经走过的古道上慢慢逛一圈。秋日的太阳即将落下,最后一抹余晖洒在草场上那像图腾一样的晒粮柱上,给人一种苍凉的神秘感。难怪有人说:束河古镇就像一个庞大的布景,只为了成全一个传说而存在。

    据说纳西人的传统是男人琴棋书画烟酒茶或者遛狗放鹰,妇女当然是披星戴月地从早忙到晚,所以街上常见老婆婆背着沉重的柴禾或背篓蹒跚而过,老大爷则手上停着鹰溜街闲逛。



去泸沽湖体验摩梭人的走婚风俗











    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不仅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旖旎静谧,更因当地古老原始的社会形态,和至今保留着全球唯一、亘古独存、淳朴独特的种种奇风异俗而著称于世。世居湖畔的数万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为轴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里,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肖走婚生活,这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外部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一朵奇葩。

走婚情侣以情为重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几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侣双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无女,视女为“根”,以女为现的摩梭人,只好娶一个媳妇,以续香火,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彼此称“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夫妻意义的情侣。有的书上称为“阿夏”。其实一样,只是音译上的差别。

    建立男女阿肖的走婚关系,不受某种法律的约束,也不注重门第。阿肖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间严禁结交阿肖。一个女子不能同时结交多个正式阿肖。一个男子也不能同时与多个女子结交正式阿肖。虽然在摩梭男女走婚群当中。有个别男女或因彼此相距遥远,或因情感因素等原因,私下结交非正式的秘密的阿肖,即所谓“临时阿肖”,但这种现象不是主流。

    男女结交阿肖以双方情感来取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方的情感。金钱和地位未必能够得到姑娘芳心。在情感的基础上,她们更注重选择俊美、高大的外在和智慧。一旦男女双方彼此有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拦他们建立阿肖关系,正如当地情歌所唱的那样,“好阿哥(妹)哟,人心更比金子贵,只要情谊深如海,黄鸭就会成双对……”结交阿肖没有家人包办,也无媒妁之言。男女相互在一起生产劳动、节庆活动、跳舞交谊等交往过程中产生爱慕之情时,只要双方情投意合,便可自主决定,建立阿肖关系。

    互换礼物结交阿肖,建立阿肖关系比较自由,手续也很简便,通常经过双方私下或托人交换礼物(即摩梭人称的“佐佐嘎”)便可确定关系。有的双方交换一样随身首饰和手镯、戒指等皆可,有的则由女子给男子赠送一样自已亲手制作的鞋垫或麻布腰带,男子则加赠一条围巾或首饰之类的便可。一旦交换了礼物,男女便成了阿肖情侣,到了夜间,男子就可以到女方走婚了。以这种方式结交的阿肖,一般都有一段相当隐秘的走婚过程,到了一定的时间才逐步公开。

    另有相当一部分男女互换礼物的方式要庄重些。当一个男子看中一个女子,或双方有情有意时,通常由男方请一位自己可信的人,带上衣服、裙子、茶、糖之类的礼物到妇方家互换礼物。携礼者到女方家要向女方的母亲说明来意,而母亲则通常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则以很委婉的方式退回对方的礼物。以这种方式结交的阿肖,在男子走婚时,往往以较为公开的形式出现。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6#
发表于 2009-3-24 10:09:01 | 只看该作者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2 06:06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