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发现] 《牡丹亭》故事原型是宋代洪迈记载的故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2:5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代汤显祖名著《牡丹亭》,被改编成评为世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 昆剧长演不衰,为昆剧的最重要代表剧目之一。《牡丹亭》备受赞誉。而《牡丹亭》故事来源却向来有争议,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学者普遍认定明初弘嘉前(1567年前)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是汤显祖《牡丹亭》的根据。但是话本所叙故事是在广东南雄,《牡丹亭》剧故事却是发生在江西南安大庾。

江西大余(古大庾)人、身为高级讲师退休的研究者本人,根据数年悉心研究发现,《牡丹亭》剧故事发生地的大庾当地,确实曾有几个版本的女魂恋人传说故事,有一起于宋代乾道淳熙年间(1165-1190年),被在南安大庾有过多次活动、并在与南安相邻的赣州作过几年官的、著名学者洪迈记载在他的名著中。该书所记那个故事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虽然时间相隔有三百多年,二者中心内容却有着惊人的相同和相似处,二者都写到:某青年男子独处,夜晚,一漂亮女子前来自荐枕席,两人欢娱同床共枕。问女子姓氏居止,则慌称附近人家闺女,慕色而来。男子说要以媒妁礼币正娶,却被巧妙推辞,原来她是葬于附近的官宦女儿鬼魂现身。

比较二者对故事核心的描写:

洪迈所记故事:“保义郎解俊者故荆南统制孙也乾道七年为南安军指使……夜方初更烛未灭一女子忽来进趋闲冶貌甚华艳俊半醉出微词挑之欣然笑曰我所以来正欲相就结绸缪之好尔遂升榻问其姓氏居止曰勿多言只在寺后住汝明夕尚能抵此否俊大喜谨奉戒自是无日不来仍从寺僧借一室为久寓计经月余僧弗以为疑外人固无知者时以金银钗钏为赠俊既获丽质又得羡财欢惬过望谓之曰吾未曾授室欲凭媒妁往汝家以礼币娶汝何如曰吾父官颇崇安肯以汝为婿但如是相从足矣俊信为诚然…… 诸僧后知其事曰寺中左右素无妖魔之属惟昔年邵宏渊太尉谪官时丧一笄女葬于后墙之外必此也是遂尝出为僧患。”

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却好天晚,这柳衙内因想画上女子,心中不乐,正是不见此情情不动,自思何时得此女会合,恰似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懒观经史,明烛和衣而卧,翻来复去,永睡不着,细听谯楼已打三更,自觉房中寒风习习,香气袭人。衙内披衣而起,忽闻门外有人扣门,衙内问之而不答。少顷又扣,如此者三次。衙内开了书院门,灯下看时,见一女子,生得云鬓轻梳蝉翼,柳眉颦蹙春山。其女趋入书院,衙内急掩其门,这女子敛衽向前,深深道个万福。衙内惊喜相半,答礼曰:“妆前谁氏,原来夤夜至此。”那女子启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答曰:“妾乃府西邻家女也,因慕衙内之丰采,故奔至此,愿与衙内成秦晋之欢,未知肯容纳否?”这衙内笑而言曰:“美人见爱,小生喜出望外,何敢却也?”遂与女子解衣灭烛,归于账内,效夫妇之礼,尽鱼水之欢。少顷,云收雨散,女子笑谓柳生曰:“妾有一言相恳,望郎勿责。”柳生笑而答曰:“贤卿有话,但说无妨。”女子含笑曰:“妾千金之躯,一旦付于郎矣,勿负奴心,每夜得共枕席,平生之愿足矣。”柳生笑而答曰:“贤卿有心恋于小生,小生岂敢忘于贤卿乎?但不知姐姐姓甚何名?”女答曰:“妾乃府西邻家女也。”言未绝,鸡鸣五更,曙色将分,女子整衣趋出院门。柳生急起送之,不知所往。至次夜,又至,柳生再三询问姓名,女又以前意答应。如此十余夜。一夜,柳生与女子共枕而问曰:“贤卿不以实告我,我不与汝和谐,白于父母,取责汝家,汝可实言姓氏,待小生禀于父母,使媒妁聘汝为妻,以成百年夫妇,此不美哉?”女子笑而不言,被柳生再三促迫不过,只得含泪而言曰:“衙内勿惊,妾乃前任杜知府之女杜丽娘也。年十八岁,未曾适人,因慕情色,怀恨而逝,……”道罢,已是五更,女子整衣而起,再三叮咛:“可急视之,请勿自误,如若不然,妾事已露,不复再至矣,望郎留心,勿使可惜矣。妾不得复生,必痛恨于九泉之下也。”言讫,化清风而不见。”

笔者以汤显祖贬官所经过的南安大庾,在宋代以来的史藉记载的、民间流传的,当地官府小姐死后化为鬼魂,与青年相情恋故事,追溯到汤显祖《牡丹亭》戏剧故事的源头,即在于南安大庾当地上述那些故事。笔者认为明初话本《杜丽娘暮色还魂》中所写官府小姐杜丽娘,生死与柳梦梅相恋的故事;以及几十年后汤显祖氏在《牡丹亭》中,所写南安大庾官府小姐杜丽娘,从生到死到还魂,与柳梦梅相恋的故事;同三四百年前宋代人所记的南安大庾发生的,官宦小姐女魂与青年爱恋欢娱的故事,在描写的时代、地点、中心人物、主要情节等方面,有如此高度的相同相似,这难道说是“纯属巧合”吗?显然不是的,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宋代洪迈所记故事,就是明代话本《杜》、汤显祖氏《牡丹亭》戏剧的故事原型,是《牡丹亭》的最早源头。洪氏所记故事为雏形,话本《杜》予以扩展,而至《牡丹亭》则充实臻于完美。这一观点应该是关于《牡丹亭》故事来源之争的重大突破,以上观点从无人涉及,为研究者据资料考证所得的较为新颖的观点,可能是独到的见解。笔者已撰写一万六千余字的论文予以论述,论文已被中国昆曲研究中心《中国昆曲论坛2004》录用,日前已经出版。《羊城晚报》高级记者周文韶先生,于04年10月15日在该报用《寻源追梦<牡丹亭>》为题撰文进行了报道,此文并收入他的个人文集《晚风集》中。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916

帖子

469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69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3-14 14:09:23 | 只看该作者
《牡丹亭世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19 04:33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