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论关云长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07:3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
  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这首诗,相信喜欢演义更甚的朋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也许,在某些关黑的眼里,甚至会觉得恶心。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是,至少这首诗道出了很多事实。关羽的忠义名声,在大受追捧的明清以前,就已经传遍天下。罗贯中老先生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
虽然论云长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鉴于吧里经久不息的黑关羽的风气,今天娶妻还是要老调重弹一回。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娶妻就不从头到尾在将云长的生平一一道来了,只想心平气和地解决两个大问题,存在于云长身上的一些困扰着许多朋友的两个大问题。
再次重申一下,娶妻我是心平气和地说事——心平气和。至于我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大家可以在看完全文以后自己褒贬。
第一个、关羽的万军斩颜良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大问题中存在着许多小问题,我再一一列举。
1  斩颜良究竟是关羽一人单挑千军万马,还是在两军混战中的行为?
    2  是不是因为当时刘备在河北,颜良想要一并招降关羽,所以对关羽不加防备,所以关羽能顺利在河北军阵中长驱直入,或者干脆就是打着投降的旗号去的,借机来到颜良身边乘其不备,一枪刺杀?
我们先来分析解决第一个问题。
很多人认为一人单挑千军万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都倾向于两军混战中的行为。对此,我们先来看看陈寿是如何描写这段场景的。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
除却开头两句背景交代,从“羽望见良麾盖”算起,对于关羽斩杀颜良,大家可以计算一下陈寿用了多少字来描述。我数了一下,31个字。
如果算“羽望见良麾盖”和“遂解白马围”也是前因后果,我可以再次妥协,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所以我再退一步,只说在战场上的正面描写,“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20个字。
我们再来拿陈寿对曹魏五子良将斩将的原文来对比:
先看张辽:
“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在战场上的正面描写,是 8个字。
但是云长斩杀颜良的正面描写里没有“单于”这些身份职位介绍的词眼,而且对颜良只简称“良”,也没说全名,为公平起见,所以实际上就是“斩顿”,2个字,加上“大破之”3字,5字。(我这么评判够公平了吧,如果有羽黑还认为我在偏袒云长,那我也实在无话可说了。)
“辽督张郃、牛盖等讨兰。……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
   
同上,4字。既然是“山下安营”肯定是军队的集体行动,“尽虏其众”也是与大家一起干的。当然,你如果硬要算到张辽一个人头上也行,6字。
再看乐进:
“从击袁绍於官渡,力战,斩绍将淳于琼”
      
     4字。               
     
     “从击谭、尚於黎阳,斩其大将严敬,行游击将军。“
     
     2字。
为节省篇幅,其他的我就不举了。大家一对比就会发现,陈寿其实是个惜墨如金的人,凡是斩将他大多都用寥寥几个字就结束了。但是云长却享受了不一样的“待遇”,整部三国志里独一无二的“待遇”,用了足足20个字。这难道是陈寿对云长的格外偏爱?
由此可见,云长的斩将行动一定是不同凡响的,所以才值得陈寿大书特书。如果云长是在如张辽等人的混战中的表现,你们认为陈寿会花这么多的笔墨吗?
以上是在下的第一个理由。
当然,在很多朋友看来,一人单挑千军万马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其实,云长的目标很明确,他就是要擒贼先擒王,单取颜良首级,不是以一个人去杀上万的敌人。如果陈寿说云长一个人杀光了颜良的一万军队,大家当然不用相信,我也不相信。


另外,南北朝的名将都自比关张。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云长的阵前斩将记录是很可怜的,和五子良将(张合除外)都不成正比。只有一个斩颜良而已。但是南北朝的名将为什么不自比五子良将,而要自比关羽张飞呢?
我还有一条三国以后不久的南北朝的确切史实为证。
“(南北朝名将安都)跃马大呼,直往剌之,应手倒……(敌将全名鲁爽)爽世枭猛,咸云万人敌,安都单独直入斩之而返,时人云关羽斩颜良不是过也。”
这段古文很浅,相信大家都读得懂。文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万军之阵”这样的字眼,但“单独”“直入”这两个词却是间接的说明。最后一句更证实了云长斩杀颜良确实不同凡响。
如果此刻看文的你连这一段短文都看不明白,那我认为你还是个没读过高中的孩子,根本没有资格参与到这场争论中来。
这是在下的第二个理由。
为了更具有说服力。我再举两个很相似的例子。
南宋的文武全才辛弃疾,就是那个有名的词人。年轻时曾是农民起义军首领,作战十分勇敢,当时有一个义军同僚将领叛变投降金国。辛弃疾大怒,只带了十几个骑兵长驱直入冲进金国万军大营,硬是把这个叛徒活生生地从万人军营里擒拿住了,然后把叛徒绑在马上,面对上万金军的围追堵截,十几个人照样全身而退。
以下这个例子我在以前的帖子里说过了,这里再重复一遍。
明朝末年,吴三桂为了解救被万人清军围困的父亲吴湘,自己只带了20个骑兵冲进敌阵,依然好端端地将父亲救出。所有人都平安无事。
虽然这两个人都有10人以上的帮手,但做的事情也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他们是救人和劫人,不是云长的杀人,某些方面难度更大。所以尽管有帮手,应该说可以与云长扯平。这些都是一般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奇迹,却都在历史上真实出现了。
以上是在下的第三个理由。
当然,这里还存在着我之前提出的第二个小问题,就是颜良是不是有招降关羽的可能?是不是因为颜良想招降关羽,所以才放关羽安然进来?或者更是关羽打着投奔的幌子,骗取颜良的信任,然后趁其不备暗杀之?
这个问题很重要。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以前的帖子《义愤填膺说云长》里论述过。这个问题比较特殊,与羽黑们反对演义中颜良被云长斩杀的理由相同。就是颜良想要招降云长才放云长安然进来,所以云长才轻易得手。我在《义愤》一文中论述的时候,很多朋友因此认为我将演义与正史混为一谈,有些羽黑还就此讽刺我逻辑不清,思维混乱。实际上并非我思维混乱,而是这些朋友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好了,现在来分析上面的问题,究竟有无可能发生。
如果以上可能会发生,必须全部满足下面2个前提。
1)颜良必须绝对信任云长,才能没有防备,才有可能被云长在一旁暗杀。
   
2)云长对刘备已经没有感情,即使知道刘备如今就在袁绍帐下从事,对于他暗杀颜良以后,完全可能会发生袁绍迁怒到刘备头上并杀之的严重后果,云长根本无所谓。
这2个前提,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我们来看看这2个前提究竟能不能全部成立呢?
    第一个前提实在难以成立。因为——首先,颜良不认识云长,不了解云长是什么样的为人。两军就要开仗的前夕,颜良突然看到对面有个陌生人跑过来,说自己现在特地来投奔,颜良会轻易相信这个陌生人吗?要他轻易放松戒备是不可能的!他不会轻易地让陌生人近身,给对方刺杀自己的机会。他更加不可能对一个陌生人绝对信任。阵前的士兵也肯定会挡住云长。即使颜良要接见云长,起码也要远远地喊话,问“来者何人”之类的。起码也要要求云长下马,解下身上的所有武器才能允许进见,甚至会让士兵严格地搜身,防止夹带藏匿。否则颜良岂不是傻瓜?
第二个前提也不能成立,因为云长后来又脱离了曹*,冒着被曹*怒而追杀的危险,千里走单骑投奔了刘备。云长的忠心其实是不需要论证的,他对刘备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所以,他杀颜良肯定是在不知情的条件下干的。如果颜良在这个时候告诉他刘备的处境,云长就更加不可能杀了颜良,否则置兄长刘备于何种境地?

所以,颜良因为想要招降才让云长得手的说法,实在难以成立。
(在这里说几句题外话,上次有人发帖子讽刺我说“千里走单骑”中的“千里”是在吹捧云长,从许都到古城根本没有千里,还要我在地图上量量看。对此我想说,这里的“千里”实际上是一种四舍五入的概数。就象千里马一定要日行千里才算得上千里马吗?万里长城是不是一定要不多不少刚好一万里?其实就是个说法,何必斤斤计较呢?)
看到现在,大家对关羽单枪匹马刺颜良还有异议吗?
在这里我不得不批评一部分羽黑。通过吧里的帖子我发现,这部分羽黑都是铁杆的云迷,因为演义中赵云单骑救阿斗的神勇表现在正史上破产,而云长斩颜良却是铁一般的史实。于是这些云迷容不得有人比偶像更强,便千方百计地诋毁云长,造一些“不可能”之类的谣言,企图混淆视听,以此维护赵云的光辉形象。此刻在看文的你们这部分羽黑,在下说的对不对?
好了,关于云长单枪匹马斩颜良的论证到此结束。下面再来说一说别的。
第二个、为什么正史上记载的云长战绩,看上去是败多胜少?
老是有羽黑攻击云长是个“常败将军”,与曹魏的五子良将比起来差远了,五子良将就很少打败仗,甚至有云迷说云长还比不上赵云,因为正史上记载的赵云就是个常胜将军。除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作战时失利,其余都是以胜利收场。
对于这部分羽黑的说法,我只能说其实你们读书还不够认真,不够仔细,思维还停留在表面,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曹魏的五子良将投奔曹*的时候,他们的主帅曹*已经是个势力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的军阀了。而曹*本人又是个军事天才,指挥是非常英明的。
相比之下,关羽的主帅刘备虽然在知人善任的眼光方面与曹*不相上下以外,军事才能与曹*确实不是一个档次。
虽然五子良将也有完全是发挥自己能力,不是靠曹*的指挥而得来的辉煌战绩。但是大家会发现,他们的对手都是草寇极的垃圾。很多对手的名字都不被我们熟知。譬如张辽独当一面破敌的孙轻,柳毅这两个人,大家有几个知道他们的?
而云长跟着刘备混就很不幸了。刘备在平原的时候,势力之弱小就甭提了。到了徐州以后,实力也不乍地,还没怎么发展呢,就要对抗曹*,吕布,袁术这样的巨无霸,夹缝里求生存,自保还来不及呢,谈什么打败别人?云长根本没有什么太弱的对手来供他表现。后来刘备在汝南,在新野,都是惨西西弱小的得很可怜。
其实云长也有一些与草寇的交手,而且都是胜绩。但是不知道陈寿为什么不记载在三国志里,也许比起他威震华夏的表现太微不足道了所以才没有记载吧。譬如刘备在做县令的时候,孔融被黄巾军围困北海,刘备就是带着两个兄弟云长和张飞去援救的,很快就解了围。还有后来的刘备配合曹*攻袁术,都有一些胜绩。
另外,刘备斩杀车胄,斩杀蔡阳,击败曹*部下王忠,刘岱,火烧博望败夏侯敦,虽然正史上都归功刘备了,但是云长可能没有参与其中吗?怎么着起码也得象五子良将的很多记载一样说“从先主出征,先后破黄巾,救孔融,援陶谦,攻袁术,杀车胄,蔡阳,退王刘二将,败夏侯敦,数有战功……”但是陈寿就是没有记载。
其实五子良将难道就没有打过败仗吗,或者败仗只有记载的那一点?非也!只是三国志是纪传体,是人物传记,为了塑造英雄形象的需要,往往只记载胜绩,败绩因为会破坏英雄形象,能不提的就不提,除非绕不开必须提起。譬如五子良将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五个人都只字未提。其实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都是败绩。
而云长就非常不幸了。《关羽传》记载的云长第一件极其“光辉”的战绩,就是被曹*生擒。为什么陈寿会提起来呢?因为这件败绩根本无法饶开。因为陈寿若不交代云长被曹*生擒,就根本没办法让读者知道云长是为什么会有斩杀颜良的机会。
就因为陈寿的“偷懒”,害得云长在某些羽黑眼里背负了“常败将军”恶名。
至于云长后来被个名不见经传的李通击败,其实大家深入地想一想也就明白了:他是故意拖联军周瑜的后腿。为刘备攻打荆州南方四郡赢得时间。当时周瑜正在攻打南郡,邀请刘备出兵帮忙。而刘备为了自身的利益,急需取荆州南方四郡,不能让周瑜也有机会染指。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碍于友军的面子而不得不出兵的云长当然要搞搞“破坏”了。后来的结果是周瑜攻打了差不多一年才得手。


至于有些羽黑兼云迷的人用赵云来比云长,说赵云是常胜将军就更没有什么道理了。刘备在汝南,在新野的时候,赵云也在啊,为什么败绩都要算在云长的头上,赵云却脱离了关系。
再有我要说的是,蜀国没有史官也害了云长的英名,大家看看曹魏五子良将的战绩记载就很详细,而蜀汉四虎大将的记载都很可怜。还有,由于陈寿是良史,有些不晓得具体情况的胜利战绩,他统统都算在了刘备头上。就好象我们提起抗美援朝的战功具体是谁谁谁得的我们可能不知道,但我们都笼统地归结到彭得怀身上的说法就一定没错。人家是总司令嘛!所以演义中罗贯中把斩杀车胄归功到云长身上,虽然只是臆测,但也不无可能。
我们再来看看云长的对手们对云长的评价。
郭嘉说:“……万人之敌……”   
程昱说:“……万人敌……”   
吕蒙说:“……关羽实熊虎……”  
周瑜说:“……熊虎之将……”
陆逊说:“……当世雄杰……”
    温恢说:“……关羽骁锐……”   
刘晔说:“……勇冠三军……”
这些评价,可基本都是在云长威震华夏之前说的,如果云长真是某些羽黑眼里的常败将军,这些赫赫有名的对手会这么评价吗?而且翻遍三国志,我也找不到还有别的人享受这么多俊杰的大好评价。
曹*擒拿云长归来,却是“待之甚厚”,如果云长只是一个普通地被俘虏的将军,能得到曹*如此的待遇吗?
羽黑们为什么都不肯好好想想呢?我知道你们要维护你们偶像的光辉形象,可是用得着踩着云长把偶像往上捧吗?
综上所述, 云长在正史上的战绩记载败多胜少,原因有——
1.  刘备事业初期对手太强。
2.  有些小战功陈寿没有记载
3.  蜀国没有史官,有遗珠之憾。
在刘备还没有真正发家,兵微将寡的时候,云长就算打败仗也没什么可丢脸的。云长毕竟不是韩信(即使是韩信,也要麾下至少能指挥几万大军才能有所作为,韩信在拜为大将之前毫无建树,在项羽手下从事时,韩信不过是一个执戟郎中。可以说韩信是一个天生的帅才,不是将才,这样的人如果只是受人管辖的将军,回扼杀他的才华,可能会无用武之地。)
更何况在刘备的势力每况愈下的期间,还有许多陈寿漏记的战功。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916

帖子

469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69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2-26 11:18:41 | 只看该作者
关羽的忠义名声,在大受追捧的明清以前,就已经传遍天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2-26 17:09:20 | 只看该作者
赫赫关云长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5 04:42 , Processed in 0.1540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