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发现] 探寻毕昇身世之谜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8:2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众多热心人士的研究和发现,有力佐证了中国是活字印刷起源国——下图分别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表演、毕昇铜像以及关于毕昇的研究动态(资料图片)。


    提要

    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魔幻般的立体活字印刷表演,不仅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汉字的魅力,也形象展示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有的国家一直在争抢印刷术的发明权,因此,作为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对毕昇的宣传及其生平籍贯的考证,就具有了相当重要的意义。

    奥运开幕式“活字”表演     毕昇故里备受关注     

    完整的巨幅画卷中间,魔幻般出现了立体活字印刷字模,那凹凸起伏的方块汉字,忽而如微风拂过水面一般轻盈,忽而方圆变换,组成不同形状……今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开幕式上那壮观的立体活字印刷表演,不仅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汉字的魅力,也形象展示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那一刻,国人备感骄傲,而我国古代平民发明家毕昇的名字,也再次在国人的记忆中唤醒。

    就在开幕式播出的当晚,在鄂东大别山区的英山县,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段“活字印刷术”的表演,内心激动不已。他就是英山县原文联主席、民间文艺家马民权。
    在马民权面前的茶几上,摊放着厚厚一本4个月前刚刚创作完成的36集电视剧《传奇毕昇》剧本,上面画满了修改的痕迹。“18年来,我一直在研究毕昇。看到开幕式上对活字印刷术的展示,我就按耐不住激动,仿佛感觉毕昇又‘活’了。”

    无独有偶。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前的8月2日至3日,央视的一个拍摄团队来到英山拍摄大型专题纪录片《布衣毕昇》。这已是央视今年第二次来英山拍摄毕昇了。今年5月份,央视在英山拍摄的外宣片《毕昇》已在中央四套播出。这次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央视再次来到英山拍摄毕昇专题片。“毕昇是英山的,更是中国的。活字印刷的起源在中国。这些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马民权的激动不是偶然的,目前,有些国家竭力宣称自己才是活字印刷的起源国,这无法不让他为之忧心。
   

    水洼中发现古代墓碑    毕昇身世成关注热点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虽然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有关他的历史记载却十分简略。有限的记载仅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庆历中(即公元1041-1048年)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从原文短短200多字的记载中,仅知道毕昇为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个平民,关于毕昇的生平如籍贯、家世、经历、生卒年月等均无记述,而其他“稗官野史”也未发现任何线索。由于历史记载不详,后世人多从沈括是杭州人而杭州又是当时雕版印刷较为发达的地区,判断毕昇可能也是杭州人。

    然而,18年前在英山离奇发现的一块墓碑,在史学界引起了巨大震动,也逐渐揭开了毕昇的身世之谜。
    对当时的情景,马民权至今记忆犹新。“那是1990年7月的一天,一位在县城工作的通讯员突然打来电话:‘马老师,有重大新闻,我发现毕昇的墓碑了!’”“毕昇?墓碑?”马民权的脑海中立刻电光火石般闪过“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等名词。

    原来,这名通讯员当天到农村采访,路过英山草盘镇五桂村在田边休息时,无意中在睡狮山东边看到一块圆形石板横于田缺处的水洼中,上有“神主”二字。通讯员感到惊奇,仔细辨认又看出“毕昇”二字,不禁大吃一惊,从石板周边花纹以及上刻字迹看,断定石板是一块古墓碑。“这会不会是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墓碑呢?”

    回到县里,这位通讯员立即向县领导和当时的黄冈地区博物馆报告了发现墓碑的情况,同时向县里的知名文化人士马民权作了报告。“如果真是北宋发明家毕昇的墓碑,那么毕昇的籍贯问题很可能就有定论,这可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发现呀。”马民权闻讯后立刻赶到现场进行考察,考察的结果令他十分兴奋。他迅速向县领导汇报,并组织县里的文物部门、县史志办、档案部门等到现场再次进行考察。在考察和研究史料的基础上,马民权等人发表了一篇题为《毕昇就是英山人》的文章,很快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此后,北大、清华等一大批专家和学者纷至沓来,围绕毕昇墓碑展开了一场对毕昇籍贯的大争论。  
   
    两次召开专家研讨会    毕昇籍贯终有定论     

    1993年10月16日至20日,英山县组织召开毕昇研讨会,邀请湖北文物界、史学界专家教授对毕昇墓碑进行鉴定。杨宝成、孙启康、谭维四、王劲等六位专家一致认为:根据毕昇墓碑的形制、花纹、结构及碑文内容考证,确认此碑是北宋皇祐四年(1052)所立。墓主即是我国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毕昇后人毕文忠墓碑及其墓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该地即是毕氏家族的故里和墓地所在。

    那么,墓碑上年号为何不写“皇祐”而写成“白祐”?专家们进一步考证后认定,原来在历代的王朝中,百姓痛恨这个王朝时,常常是用白字来代替年号的,故此,毕昇后人在为其立碑时,故意将“皇”字下面的“王”字去掉,以示对朝庭的不满。

    至于墓碑上方的“日月双轮”,马民权考证后认为,这并非就代表是“明教”标志,他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毕昇信道教,其妻李氏妙音信佛教,日月双轮代表“日月之合”;二是毕昇与妻合葬,男为阳,女为阴,日月代表阴阳;三是为了称颂毕昇的发明“功昭日月”……他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赞同。

    不过,以中国印刷史学权威张秀民、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任眆为代表的一些专家,仍持质疑态度。
    为进一步推动毕昇研究工作,1995年12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编辑学会、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英山县人民政府等六家联合,在英山再次召开毕昇研讨会,来自全国文物界、考古界、印刷界、史学界的20多位专家教授对毕昇墓碑及相关出土文物作了深入考证和讨论。最后,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先生以诗代论,再次确认毕昇故里在英山:“名姓昭昭见梦溪,千年行迹至今遗。英山考古有新获,识得淮南老布衣。”

    此次研讨会使毕昇墓碑获得国家级认定。不久,毕昇墓碑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墓碑仿制品陈列在中国印刷博物馆。
   
   英山草盘难寻毕姓人
    毕氏后人去向成谜
   

   尽管毕昇的籍贯问题有了国家级专家权威认定,但争议却并没有完全烟消云散。
    当时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既然毕昇是英山草盘人,草盘也有不少叫毕家坳、毕家铺、毕家畈的地名,可是为什么却难以找到毕姓的后人呢?毕氏后人的去向成了千百年来的一个“谜”。

    为了解开这个“谜”,马民权等人四处搜集和走访有关毕昇的文史资料和历史变迁的情况。研究、了解的结果,让马民权等人有了惊人的发现。
    马民权和萧浪平、陈凯文、段茂畅等人合写的《毕昇身世及其后裔初探》一文中,披露了他们的考证结果:毕昇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官方的肯定与推广,其子孙后裔不甘心祖上的心血付之东流,于是继承了毕昇的印刷技艺,未经官方批准在商业发达的华东地区擅自大兴印刷业而获罪,招致满门抄斩。此后,毕氏后裔在宋元明三个朝代历尽坎坷,几遭杀戮,侥幸活着的或逃亡他乡,或隐姓埋名。

    据史料记载,英山草盘镇现在的萧家河,就是当年的毕家河,后来当地毕姓人丁稀少后,李姓人成了望族,于是将毕家河更名为李家河。但到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失败,李姓也遭受毕氏同样厄运,于是在“李”字头上加一撇,改姓“季”了。这以后萧姓成为当地望族,于是李家河又变成了萧家河。这也就是英山草盘一带有毕家寨、毕家坳等地名,却难找毕姓人的原因。
  
    毕昇只是一个传奇?
    活字印刷发明权之争     

    围绕毕昇的争议,不仅是国内关于毕昇籍贯的争论,还有国外对“活字印刷”发明权的争议。
    马民权告诉记者,在国际上,韩国一直声称是他们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中国毕昇的发明表示怀疑,其怀疑的理由就是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术仅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的简略记载,并没有胶泥活字实物和印刷物流传下来。故此,一些韩国学者认为,毕昇活字印刷术很可能是一个“传奇故事”,最多只是处在一个理论阶段,没有在实践中应用。韩国学者宣称自己是活字印刷的“起源国”,并争取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2001年6月,韩国流传下来的古代印刷物《直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2005年9月,韩国政府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清州为《直指》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

    提出异议的不只是韩国。就在今年夏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播出后,荷兰小城哈勒姆市的市长施奈德斯就对“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一说提出了抗议。今年8月11日,施奈德斯给北京市长写了一封抗议信,他在信中说,虽然开幕式很精彩,但也存在瑕疵,“印刷术是由哈勒姆市市民科斯特于公元1400年前发明的。”信中,施奈德斯还附了一张科斯特雕像的照片。

    事实上,荷兰人的主张在欧洲并非主流说法,西方人普遍认为德国人古登堡是“印刷之父”。德国政府还专门斥巨资建了一座大型印刷城。
    对韩国、德国等国家大张旗鼓的宣传,马民权感到忧心忡忡。他说,作为影响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伟大发明家,毕昇是英山的,也是中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遗憾的是,前几年国内对这项研究缺乏更清晰有力的学术回应。”马民权介绍,我国不仅在这方面投入少,国内印刷博物馆的陈列及相关宣传也比不上德国和韩国。

    作为毕昇故里的一位民间文艺家,自己能为毕昇做点什么呢?马民权与文化策划人张渐秋、现任英山县文联主席涂耀坤等人经过反复酝酿,决定合作写一部关于毕昇的电视剧剧本。今年3月12日,马民权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足不出户,经过20个日夜的伏案煎熬,终于创作完成了36集电视剧《传奇毕昇》初稿。随后,马民权等人对剧本又几次修改。

    记者获悉,目前36集电视剧《传奇毕昇》剧本正由省委宣传部进行审稿。湖北电影制片厂已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立项,由湖北拍摄此剧。
    令马民权感到欣慰的是,央视先后两次来英山拍摄毕昇专题片。北京印刷学院课题组也在2002年完成了胶泥活字的实物还原工作。而比韩国《直指》要早得多的印刷本,近年也在宁夏发现。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0

主题

1万

帖子

237万

积分

认证会员

以后带儿子一起养花玩鸟喝茶

积分
2377473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 08:4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 03:03 , Processed in 0.1050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