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巴拉圭政府赠中国政府。
瘤牛,因髻甲部的肌肉组织隆起如瘤而得名。这种牛原产于亚洲和非洲地区,南美间有之。其颈下垂皮较发达,皮毛也较细密,耐热,性格温顺。巴拉圭共和国,系南美洲中部内陆国,农林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牛居牲畜存栏数之首,且在当地被视为宠物,所以在文学美术方面,以牛为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这件陶塑牛便是其中之一。作者以凝重的构思,简洁的夸张手法,突出塑造了分外隆起的髻甲与垂皮,来托衬那绷劲的牛头,炯炯的牛眼与两只短促前倾的坚韧牛角,虽省略了牛后身和四肢的工夫,但却把一头矫健的雄牛活脱脱展现出来。至于作品上的斑斑纹饰,既丰富了装饰效果,也体现了作者对牛的偏爱
通高8.7、宽9厘米
1985年4月,澳大利亚政府赠**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
这件蛋雕是由澳大利亚特有的鸟鸸鹋蛋雕刻成的。鸸鹋蛋很大,蛋壳呈铁青色,且带一些白色斑纹。
作品刻画了天鹅湖畔宁静幽深的景象。前景下方是三只天鹅,长颈优美、娴雅雍容,宛若三个仙子亲密地聚在一起,喁喁私语;右边是争相舒展的树木,繁茂的枝叶从上方垂悬。一泓湖水,层层山峦,云雾氤氲,景物愈来愈远,方寸之间,表现了深邃幽远的意境。
长38厘米,宽25厘米,高20厘米。
1958年10月,波兰波中友好协会访问代表团赠中波友好协会。
这件玻璃与金属材料巧妙结合的实用艺术品,果盘由含铅晶质玻璃制成,
底足和托架为铜镀金。托架铸作葡萄藤蔓状,行枝趋叶,生动得体,累累硕果,
意态盎然。两耳为镀金铸铜羊头,犄角尖利高耸,羊毛、胡须茂密曲卷,具有洛可可艺术的装饰风格。
器物两面的托架正中,一面是枚波兰鹰纹国徽,另一面则为中“友好”,赋予这件艺术品特殊的纪念意义。
高12、口径29厘米。
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赠中国政府。
Presented by the Czechoslovak
Government to tile Chinese Government in the 1950s.
器物呈柔和素雅的墨绿色,清澄悦目,宁静怡情。造型巧妙别致。盘体刻磨叶状花纹,布局均匀,典雅端庄。
叶脉清晰逼真,线条简洁流畅,意趣盎然。盘沿起伏有致,生动得体,令人观之,韵味无穷。
1960年,尼泊尔加德满都市政委员会赠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Presented by Kathmandu Municipal
Counsil of Nepal to Premier Zhou Enlai in 1960
尼泊尔南部的蓝毗尼,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这尊铜像,面相丰满而不呆板,轮廓线条流畅,显示出高超的雕塑技艺。佛祖上身斜披一件百衲衣,下身穿裙,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他两足相互交叉置于左右股上,脚心向上,为跏趺而坐;其右手下垂,左手自然弯曲置于足上,掌心向上,发髻的上面雕刻出细密而卷曲的螺发,眉心正中有一白毫,眉眼细长,脸部表情柔和安祥,脖子下面隆起三条横纹,显得丰满富态。堪称佛像雕塑中的上乘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