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6|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椋鸟

[复制链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1:3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椋鸟 所属分类: 动物 动物名称 各类动物名称 非洲动物 鸟名 鸟类
提问 添加摘要
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鸟科(Sturnidae)的大部分鸟类由大约107种分布於整个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洲的活

雀形目泼、好寻衅的鸟类构成。体长16.5∼42公分(6.5∼16.5吋)。嘴微下曲,翼长而尖,腿和脚粗壮。主要为黑色,有金属光泽。一些有冠或有供炫耀的垂肉,或皮肤裸斑。在飞行或栖息时喋喋不休,经常大群地聚集在一起。分布广泛的紫翅椋鸟(Sturnusvulgaris)捕食大量的昆虫,但也吃谷物和小果实,与其他鸣禽剧烈地争夺食物。自从1890年引进北美(纽约中央公园)以来,此鸟已成群地增加,在城效和市区普遍地被视为害鸟。亚洲鷯哥(Graculareligiosa)是著名的能学话的笼鸟。非洲牛椋鸟属(Buphagus)从大动物皮毛中啄食扁蝨。有几种椋鸟现已灭绝,其中最奇怪的当属辉椋鸟(Aplonismavornata),1774年在太平洋的某个地方采到一个标本,此後便未再见到。椋鸟科隶於燕雀亚目(Passeres)。

椋鸟是害虫的天敌,能捕捉许多害虫,一对正在喂养雏鸟的灰椋鸟,每天要捕捉400克害虫,很多国家都把人工制作的巢箱挂在树上,以便椋鸟前来安家,帮助人们消灭害虫。椋鸟还是“口技演员”,它们不仅能学其他鸟的叫声,还能模仿青蛙、小马以及汽车喇叭甚至人的声音。椋鸟非常讲究团结友爱,它们对有伤病的同伴会做出令人类都赞叹关爱举动。


椋鸟杂,善仿其他鸟的叫声,有些种类在饲养条件下可学人语。食物多变,有些种是吃昆虫的能手,巢常营于树洞中。
椋鸟的种类有灰头椋鸟、黑冠椋鸟、丝光椋鸟、北椋鸟、紫背椋鸟、灰背椋鸟、粉红椋鸟、紫翅椋鸟、灰椋鸟、斑椋鸟、黑领椋鸟、红嘴椋鸟、家八哥、灰背岸八哥等。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789 收起 理由
广一民 + 1900 好帖子
靛颏家乡人 + 1888 好帖子
平玉坊 + 1 好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1:35:54 | 只看该作者
灰头椋鸟        

灰头椋鸟
英文名称:Chestnut-tailedStarling

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PASSERIFORMES>Sturnidae>Sturnusmalabaric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melin,1789)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浅灰色椋鸟。头及后枕具丝状珍珠色羽,肩无白纹。与灰背椋鸟及丝光椋鸟的幼鸟的区别在外侧尾羽栗色,腰色深,两胁具些许棕色。

虹膜-白色;嘴-橄榄绿,嘴端黄色,基部钴蓝色;脚-棕黄色。

叫声:群鸟进食时发出吱吱的叫声。作高调的双音节叫声,单颤音、哨音及短而甜的鸣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缅甸、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亚种nemoricolus为四川南部、西藏东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广西西南部及香港低矮丘陵、开阔林地、农田及园林中的不常见鸟;在台湾也有出现。

习性:成群活动;常见取食于花期的Erythrina及Bombax植株。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1:36:35 | 只看该作者
椋鸟-黑冠椋鸟        
拉丁文学名:SturnusPagodarum

黑冠椋鸟
英文名称:BrahminyStarling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melin,1780)

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PASSERIFORMES>Sturnidae>Sturnuspagodarum

描述:中等体型(21厘米)的椋鸟。头顶及长冠羽黑色,下体栗黄,尾及初级飞羽近黑,上体余部浅灰褐色。全长约190毫米。额至枕,冠羽均呈有金属光泽的黑色,头侧、颈侧、背的两侧、颏、喉、胸及腹皮黄色,各羽均具淡色轴纹;上体余部、翅上覆羽、次级飞羽灰色,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黑色,肩羽边缘白色。中央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暗褐色,白色的端斑,愈至外侧尾羽愈大。尾下覆羽白色。各种环境均可见。以昆虫和植物种实为食。

虹膜-白色;嘴-基部石板蓝,尖端黄色;脚-棕黄。

叫声:咕咕高叫接常声和假声的变幻。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云南耿马

分布状况:偶见于云南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习性:常见于印度城镇、村庄及铁路沿线。群鸟共栖。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1:37:10 | 只看该作者
丝光椋鸟        
丝光椋鸟

丝光椋鸟
拉丁文名:Sturnussericeus

英文名:Silkystanling 种命名人及年代:Gmelin,1788
俗名:丝毛椋鸟
分类: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描述:体型略大(24厘米)的灰色及黑白色椋鸟。嘴红色,两翼及尾辉黑,飞行时初级飞羽的白斑明显,头具近白色丝状羽,上体余部灰色。
虹膜-黑色;嘴-红色,嘴端黑色;脚-暗橘黄。
叫声:尚无记录。
分布范围:中国、越南、菲律宾。
分布状况:留鸟于中国华南及东南的大部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岛,冬季分散至越南北部及菲律宾。于农田及果园并不罕见,高可至海拔800米。
习性:迁徙时成大群。
  丝光椋鸟是我国特产鸟类,在海南属于候鸟,也有部分留鸟。丝光椋鸟常在农田和村落等人类居住的区域活动和觅食,一方面易受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为捕捉,作为笼养观赏鸟出售。近年来,丝光椋鸟无论是分布区域还是种群数量,都呈现明显减少。目前丝光椋鸟已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列入世界受威胁鸟类名目。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1:38:29 | 只看该作者
北椋鸟        
文名:北椋鸟

北椋鸟(BěiLiánɡNiǎo)
「椋」,读音为「凉」,释义是「来」。   「北椋鸟」是学名,释义为「北方来的鸟」。
异名:GraculasturnicaPallas,1776
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776)
英文名:Purple-backedStarling
拉丁名:Sturnussturninus
科名:椋鸟科Sturnidae
目名: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PASSERIFORMES>Sturnidae>Sturnussturninus

鸟种描述:体型略小(18厘米)、背部深色的椋鸟。北椋鸟都属于候鸟。

形态特征:背部闪辉紫色;两翼闪辉绿黑色并具醒目的白色翼斑;头及胸灰色,颈背具黑色斑块;腹部白色。与紫背椋鸟的区别在颈背斑块黑色且颈侧无栗色。

雌鸟:上体烟灰,颈背具褐色点斑,两翼及尾黑。亚成鸟浅褐,下体具褐色斑驳。虹膜-褐色;嘴-近黑;脚-绿色。

叫声:典型的椋鸟沙哑哨音及嘶叫声。

区系:东洋界古北界

分布范围;繁殖于从外贝加尔至中国东北;冬季迁至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及北方;越冬迁徙经中国东南至华南及西南并海南岛。一般罕见,高可至中等海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1:39:04 | 只看该作者
紫背椋鸟        
紫背椋鸟

鸟种:

紫背椋鸟Chestnut-cheekedStarling

鸟种描述:描述:体型略小(17厘米)、背部深色的椋鸟。雄鸟头浅灰或皮黄,下体偏白,背闪辉深紫罗蓝色,两翼及尾黑色,具白色肩纹。与北椋鸟的区别在耳羽及颈侧栗色。雌鸟上体灰褐,下体偏白,两翼及尾黑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深绿。

叫声:响而尖的叫声及尖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日本的Kuril岛;冬季迁徙至菲律宾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迁徙时不常见于中国东部沿海。越冬在台湾及兰屿岛。

习性:结小群生活,栖于开阔原野。在树上取食,取食于沿海开阔区域的地面。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1:39:50 | 只看该作者
灰背椋鸟        

灰背椋鸟灰背椋鸟White-shoulderedStarling

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PASSERIFORMES>Sturnidae>Sturnussinens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melin,1788)

描述:体型略小(19厘米)的灰色椋鸟。雄鸟:与其他椋鸟的区别在整翼上覆羽及肩部白色,通体灰色,头顶及腹部偏白,飞羽黑,外侧尾羽羽端白色。雌鸟翼覆羽的白色较少。亚成鸟多褐色。

虹膜-蓝白;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沙哑和尖厉的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南方及越南北部;冬季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繁殖于华南及东南、台湾。部分性候鸟,在台湾及海南岛有越冬群体。

习性:吵嚷成群地在旷野及花园食无花果并取食于其他花期和结果期的树木。

俗名:白了哥番了哥噪林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1:40:27 | 只看该作者
粉红椋鸟        
粉红椋鸟(FěnHónɡLiánɡNiǎo

粉红椋鸟)

拉丁文学名:Sturnusroseus

英文名称:RosyStarling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PASSERIFORMES>Sturnidae

描述:中等体型(22厘米)的特异性粉色及黑色椋鸟。繁殖雄鸟亮黑,背、胸及两胁粉红。雌鸟图纹相似但较黯淡。幼鸟:上体皮黄,两翼及尾褐色,下体色浅,嘴黄色。

虹膜-黑色;嘴-粉褐;脚-粉褐。

叫声:飞行时发Ki-ki-ki的叫声,也有平淡的shrr声。群鸟进食时发出卷舌音chik-ik-ik-ik的叫声。

分布范围:欧洲东部至亚洲中部及西部,越冬至印度;迷鸟至泰国。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于中国西北的开阔地带,迁徙至甘肃及西藏西部。迷鸟有至上海及香港。

习性:结大群生活于干旱的开阔地。追随家畜捕食被惊起的昆虫。

俗名:绯椋鸟铁甲兵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1:40:57 | 只看该作者
紫翅椋鸟        
中文名:紫翅椋鸟 拉丁名:Sturnusvulgaris英文名:CommonStarling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紫翅椋鸟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分布范围: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

中国为新疆西北部夏候鸟,迁徙时可见,为台湾冬候鸟。

动物简介:全长约20cm。头、喉及前颈部呈辉亮的铜绿色;背、肩、腰及尾上复羽为紫铜色,而且淡黄白色羽端,略似白斑;腹部为沾绿色的铜黑色,翅黑褐色,缀以褐色宽边。夏羽和冬羽稍有变化。野外观察,通体黑色,闪有紫铜色和暗绿色的金属光泽。

栖息于荒漠绿洲的树丛中,多栖于村落附近的果园、耕地、或开阔多树的村庄内。数量多,平时结小群活动,迁徙时集大群。有时与粉红椋鸟(pastor)混群活动,往往分成小群,聚集在耕地上啄食,每遇骚扰,即飞到附近的树上。喜栖息于树梢或较高的树枝上,在阳光下沐浴、理毛和鸣叫。杂食性,以黄地老虎、蝗虫、草地暝等农田害虫和尺蠖、柳毒蛾、红松叶蜂等森林害虫为食,但在秋季也聚集在果园中窃食果子或在稻田中啄食稻谷。

4~6月繁殖,往往集群营巢,巢营在村内尾檐下,峭壁裂隙、塔内以及天然的树洞中。巢以稻草、树叶、草根、芦苇、羽毛等编成。每年繁殖一次,每产4~7枚卵,卵色变化很大,呈乳黄色、翠绿或纯浅绿蓝色。孵卵期12天,亲鸟每天育雏95~328次,且有时一次衔数条虫返巢育雏。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1:41:31 | 只看该作者
灰椋鸟        
灰椋(liáng)鸟

灰椋鸟
别名杜丽雀、高梁头、假画眉、竹雀、管连子等属雀形目,椋鸟科。体长约23-25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为橙色。
灰椋鸟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东北部和东南部,越冬或迁徙经过河南、河北等地。
灰椋鸟栖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性喜成群,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憩于电线和树枝上。
灰椋鸟以昆虫为食,如蚂蚁、蝗虫、金龟子,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灰椋鸟在我国较为常见,种群数量丰富,由于其嗜吃昆虫,在抑制害虫发生,保护植物方面具有很大意义。目前已被一些省区列为地方重点保护鸟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5-17 14:13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