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发现] 西汉巨量黄金缘何突然消失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09:2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秦汉时,黄金为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动辄赏赐、馈赠以千万计论,秦汉黄金之多令后世惊奇,但到东汉年间,黄金突然消失,退出流通领域,不仅在商品交换中以物物交换,而且以黄金赏赐也极少见。那么,西汉时巨量黄金到哪去了呢?后世学者作了种种推猜和考证。

  一种认为是用于佛事。“后世黄金日少,金价亦日贵。盖由中土产金之地,已发掘凈尽,而自佛教入中国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穷乡僻壤,无不有佛寺,无不用金涂。以天下计之,无虑几千万万。加以风俗侈靡,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积少成多,日消月耗。泥金涂金则不复还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一种认为东汉黄金数量减少,“是由于黄金的外流(赏赐外人)”,通过对外贸易,大量输出国外。

  一种说法是埋葬于地下。唐任伍在《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一文中指出,西汉巨量黄金入东汉后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惟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则以金币形式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战国至西汉,商人以贱买贵卖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黄金,而封建统治者则运用国家机器攫取占有了国家大部分黄金,人们纷纷贮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这批人呆滞窖藏,如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汉末王莽时,“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匾,尚有六十匾,黄门、钩盾、藏府、中尚书、处处各有数匾”。

  东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筑坞于眉,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宝之量大确实惊人。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一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黄金以备用,二是西汉未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其窖藏的黄金如纳粹德国隐藏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可考。

  一种认为文书上所说的西汉巨量黄金其实并非真正的金,而是黄铜,因为从历史上看,从秦汉黄金开采量上看,从对外贸易看,西汉不可能冒出那么多黄金。人们惯以“金”称呼钱财,有可能把当时流通的铜称作“黄金”。

  上述四说,各有道理和根据,究竟怎样来理解这个问题呢?说是东汉黄金用于佛寺塑像涂金,当然有道理,佛事用金的确惊人。但问题是,佛事勃兴并不是在东汉,东汉时佛教传入不久,还不存在大兴寺庙、塑像涂金问题,即使有一些使用黄金,量也微乎其微。如果说是对外贸易入超导致黄金流失,也缺乏根据,因当时中国是商品输出国,只有少量黄金流向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并不常见,而且常常是使用军事胁迫,逼使外国称臣纳贡而得。至于说西汉黄金是黄铜,也缺乏有力的根据。因汉代时金、铜区别极明显,汉人从没有把金称作铜,也从无“黄铜”之称。而且黄金与铜币的重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战国、秦朝以“锰”为黄金单位,汉改锰为斤,而铜钱则称“铢”或直接称“钱”。

  在西汉,金与铜区分是很明确的,如管理金矿的称“金官”,而管理铜矿的称“铜官”。有说西汉黄金被深埋或遗忘于地下,的确中国人有窖藏金银珍宝的习惯,但说一部分黄金消失地下可以理解,而绝大多数黄金都说是随葬和遗忘于地下则难以说得通,因为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贮存巨量黄金的金库总是留有线索的,决不会一场战争过后,所有的黄金拥有者都死去或忘记自己的财宝所在。

  至于说因厚葬而随葬了大量黄金,但事实上,许多厚葬的墓自埋葬日起就已成了盗墓者的目标,总会被掘墓贼发掘出来的。另外还须注意的是,埋葬于地下的并不限黄金,有银有铜有种种珍宝,为何单单黄金奇迹般地没有了呢?而黄金本身是不会风化或氧化的。看来,这仍是个谜。
-----------------------------
学者其实从史料上基本弄清楚所谓“黄金消失之谜”,也就是其实黄金根本没有消失,依然存在。

秦汉时期,尤其是东汉之前,政府规定的很清楚,黄金属于“上币”,基本上在上层社会流通,帝王们都是用于赏赐,民间百姓基本上没有机会使用到“上币”。各种黄金的使用的人物,史书中记载,都是在上层人物之间。

但是这种情况到了西汉末年出现的变化,由于西域贸易的发展,“上币”的黄金通过交易,开始流入到商人等下层人物手中,朝廷因为货币本质的流通,黄金逐渐流入百姓手中,因此最后导致王莽收天下黄金的举动,遭到天下百姓的怨恨。东汉开始,史书中记录黄金次数中,已经出现大量是平民百姓接触黄金的记录了。黄金从此不在是帝王将相的专属之物。本来不是少部分上层人物使用的黄金,现在却成了五六千万人使用的物品,平当下来,黄金到了个人手中就变的“少量”了。

但这还不是全部原因,还要从黄金的用途这一方面说起。黄金有两种主要用途,就是“货币用途”和“首饰保存用途”,而东方人,都极其偏重“首饰保存用途”,而不是将黄金作为“货币用途”而大量流通。中国的百姓得到黄金后,都基本上将黄金作为首饰或者保存,首饰制作中大量消耗黄金,而百姓分散保存黄金,实际上使黄金几乎彻底从流通领域消失。这种现象,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吸金万事如意”,流入东方的黄金,从此就从流通领域大量消失,即便是现在社会,中国和印度依然存在这种现象。今天的印度民间藏金量,估计在一万吨以上,连美国的黄金储备亮都比上,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使这些黄金重新回到流通领域。

另外,其实即便是西方社会,黄金也从来不是主要的货币手段。古罗马帝国在后期,金币就不再是主要货币,白银才是,中世纪更不用说,即便在贵族中,黄金也稀缺的东西。阿拉伯帝国,金币和银币也是同时使用,波斯萨珊王朝根本没有没有发行过金币。法国大革命前使用的是银本位,之后的法国、美国、英国仍是金银复本位。俄罗斯的黄金大量使用,也是近代西伯利亚的黄金发现才开始。而 近代的金本位是,是南非金矿的发现和新冶炼手段发明,才确定了金本位。之前,在西方,也从来没有黄金大量使用的现象。同样,其实中国也不存在大量黄金使用的现象,如果真说大量使用,也不过是在少量统治阶级中大量流通过。

-------------------------------------
有什么不解的?

秦汉时期,黄金属于“上币”,即基本在上层统治者手中流通。王莽搜罗天下黄金,搞的天下百姓怨声载道,也不过五十万金左右,折合为125吨。要知道同时期的古罗马帝国,举国流通的黄金为200吨左右,要知道古罗马当时正因为丝绸贸易,使黄金大规模流向东方,举国上下苦恼不己。

因此汉帝国仅仅有125吨黄金左右,根本算不上“巨量”,平均到6000万汉朝百姓手中,125吨其实也变成了2克多一点。

而清末,中国大规模流失白银的情况下,市面上仍流通十亿多两白银,人均2两以上,清人是不是更要诧异?!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4-3 09:27:29 | 只看该作者
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相识是缘分,共事做朋友! 我喜欢养鸟,爱收藏鸟笼! 开旅游客车,诚交天下朋友! 电话;13801263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5100

帖子

86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866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4-3 11:15:32 | 只看该作者
羸弱的晚清政府。。。。。。。。。。扼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4 06:52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