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民俗] 中华56民族之三十二:怒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2:2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怒族标徽







[url=http://pop.pcpop.com/p060804/0001539552.html][/url]怒族简介

    怒族自称“怒苏”、“阿 怒”和“阿龙”。人口27123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自 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 坪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 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 等地。与傈僳族、独龙族、藏 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 族交错杂居。







    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 字。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方言之间差别很大,几乎不能 通话。由于与傈僳族长期共处, 怒族人民普遍会讲傈僳语。

    怒族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怒族地区山 峦重叠、江河汇聚。从旅游观光的角度来看,这里数不 尽、望不完的奇峰怪石、飞泉瀑布、激流险滩、古树龙 竹,确实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然而,从生活的角 度讲,这里贫瘠的土地、闭塞的交通却给怒族人民的生 活造成了重重困难,致使其社会发展相当的迟缓。直到 新中国成立前,以花木枯荣为时序、靠结绳刻木传递信 息、以刀耕火种为耕作方式等许多人类远古的生活图景 在这里仍能时时映现。尽管如此,勤劳勇敢的怒族人民 始终与大自然搏斗和抗争,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不断改 变着历史,创造着新的明天。  

千脚落地房

    “怒人居山巅”、“覆竹为屋,编竹为垣”,这是 古人对怒族居住生活的描述。   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木板房 和竹篾房两种。贡山地区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墙半 木房。这种房子比较宽大,一般是垛圆木为墙,屋顶覆 盖薄石板。石板约0 . 5 公尺见方,由屋檐铺起,第一 块平铺,第二块压着第一块的上边,第三块压着第二块 的上边……一直覆盖到屋脊;福贡和泸水地区的怒族住 竹篾房。这种房子较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墙和隔墙, 用木板或石板覆顶。这两种房屋一般都为两层,楼上又 多分成两间,外间待客,并设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铁三 角架或石三角架,供炊事之用。内间为卧室兼储藏室; 楼下存放农具杂物或关牲畜。楼板用木板或竹篾席制成 ,铺设在架在斜坡地上的许多木桩上即可。这些木桩和 房柱,如同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人 们常常将这种房屋称为“千脚落地的房子”。

    怒族的这种千脚落地竹木房,结构简单,既易搭建 ,也易于拆迁,又适合山区多雨多雾的特点。按传统习 俗,一家建房,全村都来帮忙,一天之内就可以把房子 建成。   

峡谷溜索

    怒江大峡谷及其两岸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层峦叠 嶂、危岩耸立、悬崖陡峭,谷中水流湍急、汹涌澎湃。 自古以来,这里的交通就十分不便,正所谓“岩羊无路 走,猴子也发愁”。整个怒江只有几处水势稍缓的渡口 可以用木船摆渡,除此而外,其它地方既无法架桥,又 不能涉渡,两岸的怒族人民只有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渡 江工具往来飞渡,保持着彼此间的交往与联系。

    溜索是怒族人民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设施。溜索的 制作方法,是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 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即成溜 索。人们用溜板(溜梆)作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 过。溜板是长4 公分,宽约2 公分的槽形硬木,背面凿 有两个对称的用以拴绳的长孔。使用时将溜板的凹槽卡 在溜索上,用麻绳或皮条穿过长孔,牢系于腰间,然后 以仰卧的姿势手握溜板,即可以顺势滑下。溜索有平溜 和陡溜两种。平溜只有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没有斜 度,来往都可以溜。但这种方法比较吃力,因为溜索中 段会自然下垂,所以人溜滑至中段以后,还要借助四肢 的力量,半攀半爬地向对岸滑行。陡溜需要一来一往两 根溜索,它一头高,一头低,有一定的倾斜度。这种方 法溜渡速度快,省力,但容易撞伤,需格外小心。

    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而且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 等。

    怒族人民发明和使用溜索,据说最早是看见蜘蛛在 树间织网、来回爬行而受到启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如今怒江上已建起了几座现代化的桥梁,但溜索这种传 统交通工具仍然横亘于怒江之上,不过,危险易断的篾 索已被坚固而且带有滑轮的铁索所取代了。

“同心酒”   

    怒族同胞喜欢饮酒,也擅酿酒。怒族的酒主要有“ 咕嘟酒”、“浊酒”和高粱酒等。

    “咕嘟酒”用“咕嘟饭”(用玉米面和荞麦面制成 ,似年糕)酿制。其做法是将咕嘟饭晾凉,拌上酒曲装 入竹篾箩里捂好,几天后发出酒味,或渗出酒液装在罐 子里,密封十几天就成了。吃时先用笊篱过滤,再兑上 一点冷开水,加一点蜂蜜或甜味剂,略酝酿几分钟,既 可饮用。这种酒香甜醇厚,是怒族酒中的上品,即可解 渴,又有滋补健身之功效。

    酒是怒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饮料,更是他们待客的必 需品,贵客光临,必以酒相待。他们的饮酒方式一般是 边饮边聊。在比较欢快热闹的场合,不论男女老少,如 果将某人视为知已时,便要与他喝“同心酒”,即两人 腮贴腮,嘴挨嘴,一手搂肩,一手同端酒碗,仰面同饮 ,一饮而尽。置身于这种情深意浓的场景,即使是平日 滴酒不沾的人,也难以推脱。因为只有喝了这同心酒, 你才算怒家人的真正朋友!

“鲜花节”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贡山怒族群众都要欢度盛 大的传统节日——鲜花节(又称“仙女节”)。

    节日这天一早,怒族群众穿上盛装,带上早已准备 好的祭品和野餐,手捧一束束鲜花,前往村寨附近的溶 洞去祭祀,朝拜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仙女”——阿 茸,并举行聚餐和各种娱乐活动。人们边吃边喝、边唱 边跳,整个山谷都沉浸在古朴而隆重的节日气氛中。

    关于鲜花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 以前,怒家山寨有一个勤劳、聪明而又美丽的姑娘阿茸 ,她不辞艰辛,劈开了高黎贡山,引来了泉水,使常年 干旱、荒芜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浇灌,使两岸的岩石变成 了沃土,荒山变成了绿野,可是她却被可恶的头人烧死 在高黎贡山的山洞里。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十五日,时值 阳春三月,怒江两岸鲜花怒放,怒族人民为了纪念阿茸 ,便将这一天定为鲜花节,以此来纪念他们崇敬、热爱 的阿茸。







“鲜花节”是怒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届时,人们手持鲜花,围着花丛欢歌

起舞,预祝生活美满幸福。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2:29:02 | 只看该作者
怒族地区饮食

石板粑粑







    是贡山县独龙族、怒族的古老食品。古就古在石板当锅,摊入面浆烙制成。成品香甜适口,风味独具,营养丰富。

    在贡山县丙中洛乡青拉筒附近出一种石板,这种石板火烧不坏,水浇不裂。把它当作锅,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烙粑粑吃,不用放油,粑粑也不会粘在石锅上,烙出来的粑粑特别泡,味道也特别香。

香甜醇厚的怒族同心酒







    怒族同胞喜欢饮酒,也擅酿酒。怒族的酒主要有“咕嘟酒”、“浊酒”和高粱酒等。

    “咕嘟酒”用“咕嘟饭”(用玉米面和养麦面制成,似年糕)酿制。其做法是将咕嘟饭晾凉,拌上酒曲装入竹篾箩里捂好,几天后发出酒味,或渗出酒液装在罐子里,密封十几天就成了。吃时先用笊篱过滤,再兑上一点冷开水,加一点蜂蜜或甜味剂,略酝酿几分钟,既可饮用。这种酒香甜醇厚,是怒族酒中的上品,即可解渴,又有滋补健身之功效。  

      酒是怒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饮料,更是他们待客的必需品,贵客光临,必以酒相待。他们的饮酒方式一般是边饮边聊。在比较欢快热闹的场合,不论男女老少,如果将某人视为知己时,便要与他喝“同心酒”,即两人腮贴腮、嘴挨嘴,一手搂肩,一手同端酒碗,仰面同饮,一饮而尽。置身于这种情深意浓的场景.即使是平日滴酒不沾的人,也难以推脱。因为只有喝了这同心酒,你才算怒家人的真正朋友!

怒族饮食







    从食品种类来看,各地怒族均以玉米为主食,此外还有部分稻米、荞、麦、青稞(主要是北部怒族地区)、高粱、小米等谷物。肉类食品除猎获物外,主要有猪、鸡、牛、羊。过去怒族极少种植蔬菜,现在已有较大的改变。蔬菜种类主要有青菜、白菜、南瓜、洋丝瓜、黄瓜、豌豆、四季豆、马铃薯、萝卜、蔓菁、辣椒、葱、蒜等。此外,各地怒族均有以漆树籽榨油食用的习惯。

    玉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粥,加工和食用方法较为考究。先用木制脚碓将风干的玉米粒适量泼水后舂成去皮的玉米瓣,吃时将玉米瓣加上豆类和肉食在土锅中熬成粥,可稠可稀。虽然这种加工烹饪方法费工费时,但因去了玉米表皮,吃时清香爽口,故至今这种方法仍是各地怒族的传统食俗。此外还有爆玉米花,烤青玉米棒,或与大米、荞麦等其他谷物共煮的食法。

    面食加工方法中以阿龙支系的石板煎饼最具本民族特色。这是用当地所产的石板做平底煎锅所摊烤的薄饼。石板质地细腻平滑,火烧不裂,烤制煎饼不糊不粘,色、香、味俱佳,食者赞不绝口。

    对于孕妇和病人来说,漆油炖鸡是必不可少的滋补食品。其方法是先炒后煮,特点是香味浓郁。而招待贵宾的佳肴则是“侠拉”,在阿龙语中意为“酒焖鸡”。方法是将鸡肉用漆油或酥油炒至肉色变白,水干流油时加入水酒,再炖煮。特点是酒中有肉,肉中有酒,酒肉合一,味道鲜美,香甜中带辣,妙不可言。而在逢年过节、亲友团聚之时,则吃油煎小米饼(俗称“仙米粑粑”)和肉拌饭。肉拌饭在怒苏语中称“其考一”,即大家把各自带来的饭和肉、菜放在大簸箕中拌匀,席地而坐共同分享。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2:30:06 | 只看该作者

怒族地区文艺

陶器

    陶器:怒族的陶器是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怒族用来进行交易的特殊商品。怒族制作的陶器历史时间较长,怒族的陶器不仅美观,而且种类也多,有土罐、土盆、土碗、土锅等。大者用以储藏粮食等,小者作器皿盛物品。大的如储粮罐、背水用的桶、装水的水罐、煮饭的饭锅;小的如烧水罐、酥油茶壶、灯盏、晋炉、泗杯等。这些罐形的陶器除长桶形甑子和水桶外,一般特征是粗而矮,平口,而且有盖子,陶制品皮薄也是它的特点。

鲜花祭英雄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贡山怒族群众都要欢度盛大的传统节日──鲜花节(又称“仙女节”)。  

  节日这天一早,怒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祭品和野餐所需的各种食物,手捧一束束鲜花,前往村寨附近的溶洞去祭祀、朝拜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仙女”阿茸,并举行聚餐和各种娱乐活动。人们边吃边喝,边唱边跳,整个山谷都沉浸在古朴而隆重的节日气氛中。

    关于鲜花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怒家山寨有一个勤劳、聪明而又美丽的姑娘阿茸。她不辞艰辛,劈开了高黎贡山,引来了泉水,使常年干旱、荒芜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浇灌,使两岸的岩石变成了沃土,荒山变成了绿野。可是她却被可恶的头人烧死在高黎贡山的山洞里。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十五日,时值阳春三月,怒江两岸鲜花怒放。怒族人民为了纪念阿茸,便将这一天定为节日──鲜花节,以此来纪念他们崇敬、热爱的阿茸。

怒族舞蹈






    怒族酷爱舞蹈,舞蹈之内容也很丰富,其中大部分是摹拟动物的活动形象,如猴抓虱舞、鸡喝水舞、喜鹊吃食舞、乌王舞、狞猎舞;有些舞蹈是表现生活习性的,如洗衣舞、唤狗舞、摇篮舞、婚礼舞等;反映生产的有秋收舞、割小麦舞、收包谷舞等。此外还有琵琶舞、脚跟舞等。



怒族地区土特产

腰饰






    阿龙和若柔支系的女装均有腰饰。其中,若柔支系因长期和白族共处杂居,故服饰基本上和兰坪白族相同。阿龙支系则由于受藏文化影响较深,其女性服饰和藏族女装有部分相似之处。阿龙妇女一般内穿长及小腿的浅色上衣,外着长及臀部的深色领褂,腰系几乎拖地的竖条彩花围腰,而宽约3寸的腰带则为彩色横条花纹,在整个服饰浓淡深浅的色彩对比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胸饰一般采用彩色串珠项链,头饰则为红白相间的缨穗。

怒族地区旅游

怒族的娱乐

溜索:






    过去是怒族人山谷间、江河上特有的交通工具,现已退居次要地位,并已成为人们的一项娱乐活动,有平溜、陡溜两种方式。

跳竹:用一根长约5米的竹竿,将两头插入地下,人们从其隆起的弓背跳过,随着竹竿两头距离接近,弓背越来越高,比谁跳得高。

怒球:球用麻绳缠破布或草制成,比赛双方以线为界,互相掷球击打对方,打不中对方或球未过界为输。

虎熊抱石头:一人蹲着,两手撑地,护着身下几块石头,旁边的人伺机从其身下抢石头,守护者用脚触人,被脚触中者要替换守护人,如石头被抢光 ,守护者脚还未触中人,则守护者要表演节目,然后重玩。

滑草:在长满草的山坡上,人们坐在木板上往坡下滑。

划猪槽船:即划独木舟,人们在过“仙女节”时,举行划船比赛。

踢脚(脚斗):用脚踢对方腰腹以下部位,将对方踢倒为胜。

仙女节

    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节日这天一早,怒族群众穿上盛装,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祭品和野餐,手捧一束束鲜花,前往村寨附近的溶洞去祭祀,朝拜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仙女”——阿茸,并举行聚餐和各种娱乐活动。人们边吃边喝、边唱边跳,整个山谷都沉浸在古朴而隆重的节日气氛中。

怒族旅游

    怒族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怒族地区山峦重叠、江河汇聚。从旅游观光的角度来看,这里数不尽、望不完的奇峰怪石、飞泉瀑布、激流险滩、古树龙竹,确实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然而,从生活的角度讲,这里贫脊的土地、闭塞的交通却给怒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重困难,致使其社会发展相当的迟缓。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以花木枯荣为时序、靠结绳刻木传递信息、以刀耕火种为耕作方式等许多人类远古的生活图景在这里仍能时时映现。尽管如此,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怒族人民始终都未停止与大自然的搏斗和抗争,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不断改变着历史,谱写着时代的新篇章。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09-3-20 14:13:42 | 只看该作者
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不断改变着历史,谱写着时代的新篇章。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1 23:28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