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画艺术市场有哪三大新误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5:4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居图(局部3) 钱选 卷纸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11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山居图(局部4) 钱选 卷纸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11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状况和新误区。

  头衔与作品价位不等同

  日前某省书法家协会公布了一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润格表”,按照会员在书协里的级别,从高到低地排列作品价位,最高的是书法家协会主席。这种由头衔决定作品报价的做法,引起了轩然大波。职位高,书法艺术造诣也一定高吗?他认为,书画的定价和其在官场的职位毫无关系。虽然书法收藏者在收藏作品时,会考虑书法家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但书法作品的价值不一定随职位高低而增减。

  出现这种“价目表”的原因是社会上有不少新入门的书画收藏者,对书画艺术没有鉴别力,只能依据职务的高低来判断作品的优劣,从而形成了职务越高、价钱越贵的状况。有的地方甚至按照官衔标价,市级领导、县级领导的题词都有一定的价码,他们的字甚至比书法家还要贵得多。

  鉴与赏两者不能混淆

  鉴定是一门科学,“鉴”与“赏”是不同的。“鉴”是指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作品,客观地分析作品的书、画、章、纸、装裱、题跋等多方面的知识,目的在于分辨作品的真伪。“赏”是对作品的判断与主观理解,更多的是评判作品的艺术水准与作者的艺术造诣,两者不能混淆。

  但有些书画家常常在鉴定过程中,把自己对书画的主观判断带入到辨别真伪中去,认为画得好的作品是真迹,画得差的就是赝品。其实不然,作伪者通常会将书画家的代表作作为底稿,所造的赝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如果仅凭画得好坏来认定真伪,是不科学的。也有的鉴定专家采用著录法及标准件法,把需鉴定的作品与公认的真迹作比较,如果风格一致即为真迹,风格有差异则为赝品。这种鉴定方法也存在局限性。书画家一生中作品多达几万件,少则数千件,而真正成熟期的作品不到十分之一。如果仅用成熟期的作品作为标杆来对照,必然会造成“冤假错案”。

  同件拍品频现有炒作之嫌

  同一件作品频频出现在不同拍卖会上,这是短线炒作的缘故。常去参加艺术品拍卖会的人会发觉,同一件作品,春季拍卖时出现在这家拍卖会,秋季马上就会出现在另一个拍卖场;也有的今年买进,明年卖出,而且价格会明显攀升,给人一个假象:此件作品升值空间大、升值快。这种价格其实是不可信的,有些人就是靠拍卖来不断炒作、抬高自己的身价。买者要有独立的思考和辨别能力,不要盲目地被所谓的市场价所蒙蔽。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19 01:14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