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鲁周公旦之中国茶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08:3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上第一位“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人物是“鲁周公旦”,也就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名旦,封国于鲁。

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至于为何“闻于鲁周公”,陆羽没有给予太多的解释,只是在《七之事》中录有:“周公《尔雅》:‘槚,苦荼’。”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对古代词汇进行官方规范解释的语义分类词典。唐朝以后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为儒生读经的重要工具书。关于它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孔子的门人,有人认为是周公,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定为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增益,在西汉时整理加工完成。但是很明显,在陆羽看来,《尔雅》的作者就是鲁周公旦。应该说陆羽所以认为饮茶“闻于鲁周公”,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尔雅》上有“周公《尔雅》:‘槚,苦荼’”的记载 。其中的“槚”,陆羽在《茶经》一开头就给予了解释:槚是茶的别称。

然而,史书上并没有鲁周公本人饮茶的记载。陆羽仅仅凭借假托周公名字而成的《尔雅》就说饮茶“闻于鲁周公”是否有些不严谨呢?如果单从科学角度来说,这种说法确实有些牵强。那么,为什么陆羽会如此不认真?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鲁周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记》里是这样记载的:“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仁孝的周公,在文王的诸子中显得非常突出;到了武王执政,他又是武王的一个得力助手,为政勤勉。武王在攻克殷商后第二年,就生了大病,奄奄一息,而这个时候周室还尚未平定天下。于是周公设坛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祭文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王发(发是周武王的名字)现在生病了,我希望自己能替代他遭受这场灾病。我姬旦巧能、多才多艺,能够忽悠鬼神,这一点王发不如我,所以请你们让我来代他来受难吧。”祷告完毕后,周公就将这个文策藏在了金縢匮中,并且警告周围的人不要把文策的内容说出去。

可是,没多久,武王还是死了。这个时候武王的儿子成王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天下趁此大乱,于是代成王摄政。这时候,管叔兄弟一帮人开始造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对此,周公解释说:“我这样做是担心天下叛乱,将来没法跟三位先王交代,武王死得早,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天下成为成王的天下。”于是,他就留下来辅佐成王,而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他去鲁国就封。临行前还告诫儿子:“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地位身份可以说已经很高了,但是,我洗澡的时候还会好几次握住头发停下来,吃饭的时候也常常会把饭粒从嘴里吐出,起身接待贤能的人,担心自己因为迟慢而错失贤能之人。你到了鲁国,千万不要骄傲自大,一定要谦虚谨慎!”

后来江淮地区的管、蔡、武庚果然率众造反。于是,周公奉成王之命,兴师东伐,杀了管叔和武庚,放逐了蔡叔,收降了殷的遗民。两年之后,江淮地区平定了,天下也都顺服于周室了。在成王还小的时候,有一天突然病了,周公就写了封笺书放到河底,笺书是这样写的:“成王年少并不懂事,那些违反神灵意志的事情都是我旦做的,请神灵不要惩罚成王,惩罚我吧!”祈祷完毕后,就把这封祷书藏在了自己的府内。

成王长大了,周公就还政于他,“北面就臣位,躬躬如畏然。”有人却在成王面前诋毁周公,周公只好逃到楚国。成王就派人去抄他家,然而竟然发现了那封替他代病的祷书,于是痛哭流涕,立即将周公召回。

周公回来后,继续尽忠尽职地辅佐成王,并作了《多士》和《毋逸》提醒年轻气盛的成王要勤勤恳恳地治理天下。同时,还为成王订立了周的官制和政制。在周公死之前,还告诉家人:“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此表明我不敢叛离成王。”等到他死后,成王却让他随从文王葬在了毕,“以表明我不敢视周公为臣子。”

也许,以后的考古发现能够证明饮茶“闻于鲁周公”确有其事,或者从现有古籍中也能找到饮茶“闻于鲁周公”的新发现;也许以后的所有新发现都将证明饮茶并非闻于鲁周公。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茶为何能成为中国的举国之饮,闻于天下。因为,从以上鲁周公的这些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仁孝忠义的人,一个道德的典范。我们再来看看《茶经·一之源》的一句话:“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鲁周公正是一个典型的“精行俭德之人”。可见,陆羽说饮茶“闻于鲁周公”更主要的还是要表明,饮茶闻名于世是从人们需要借茶来立身正德开始的。这也恰好符合中国人利用新事物的一般规律,就是先“正德”然后再“利用”和“厚生”。从这一点上来看,“茶道”这个看似时尚又含混不清的词汇,乃是从华夏民族正式以茶为饮的一开始就已经确立了,那就是“以茶载道”。饮“茶”只是手段,求“道”才是目的,在以后茶与儒、道、佛的结合过程中无不体现了这一点。饮茶的精神追求是高于物质追求的。《茶经》中提到的人物也多半都是得“道”之人。

因此,茶之为饮“闻于鲁周公”,就是闻于人们开始以“茶”求“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

沙发
发表于 2010-3-29 08:49:01 | 只看该作者
鲁周公旦之中国茶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3

主题

2048

帖子

641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641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0-3-29 09:00:32 | 只看该作者
饮茶的精神追求是高于物质追求的。   
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0-3-29 11:22:1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茶道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9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人生是一次没有准备的旅行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5#
发表于 2010-4-9 23:57:05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
[fly] [glow=255,red,1]自在养鸟,自由表达,自己成长[/glow] [/fly][flash=260,120]http://www.75one.cn/bbsxp/images/upfile/2006-5/200652010246.gif[/fla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9-2 19:55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