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黄埔军校的历史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9:0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埔军校(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陆军军官学校(R.O.C. Military Academy)
  1924 年,在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作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46年之后中国国民党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到现在。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黄埔军校(中国陆军军官学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一说战前世界四大军校为美国西点、英国皇家、中国黄埔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三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中正、张太雷、沈定一三人组成“孙逸仙博士考察团”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祖国万岁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校庆日即定为6月16日)。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是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成为后来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校长蒋中正以国民政府名义,改称学校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在南京,1927年底,由蒋中正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7年8月迁至成都。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结束后,实行军校改制,于1946年元旦后改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中正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徵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校。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蒋中正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1949年12月国民政府迁往台北,1950年10月,黄埔军校在台湾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以“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现任校长是陈良沛将军。另外,中国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府迁台后二十二座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主要分校有:潮州分校 长沙分校 洛阳分校(中央军校第一分校) 武汉分校(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后迁移至湖南武冈) 江西分校(中央军校第三分校) 广州分校(中央军校第四分校) 昆明分校(中央军校第五分校) 南宁分校(中央军校第六分校) 西安分校(中央军校第七分校) 湖北分校(中央军校第八分校) 迪化(现在的乌鲁木齐)分校(中央军校第九分校) 凤山分校(中央军校第十分校)
  历任校长
  第一任 1924年5月—1947年10月 蒋中正
  第二任 1947年10月—1949年9月 关麟征
  第三任 1949年9月— 1949年12月 张耀明
  第四任 1950年8月—1954年8月 罗友伦
  第五任 1954年9月—1957年3月 谢肇齐
  第六任 1957年4月—1960年12月 徐汝诚
  第七任 1961年1月—1965年3月 艾叆
  第八任 1965年3月—1970年3月 张立夫
  第九任 1970年4月—1973年2月 林初耀
  第十任 1973年2月—1976年3月 秦祖熙
  第十一任 1976年4月—1977年12月 言百谦
  第十二任 1977年12月—1979年12月 许历农
  第十三任 1979年12月—1981年6月 朱致远
  第十四任 1981年7月—1983年6月 卢光义
  第十五任 1983年7月—1985年6月 黄幸强
  第十六任 1985年7月—1986年12月 黄耀羽
  第十七任 1986年12月—1989年6月 汤元普
  第十八任 1989年7月—1991年6月 胡家麒
  第十九任 1991年7月—1993年9月 杨德智
  第二十任 1993年9月—1996年7月 马登鹤
  第廿一任 1996年7月—1997年7月 童兆阳
  第廿二任 1997年7月—1998年1月 丁渝洲
  第廿三任 1998年1月—2002年2月 张岳衡
  第廿四任 2002年3月—2005年6月 杨国强
  第廿五任 2005年7月—? 王根林
  第廿六任 ?—至今 陈良沛
       著名校友:
       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 胡宗南 张灵甫 郑洞国 宋希濂 毛人凤 关麟征 贺衷寒 邓文仪 李仙洲 李默庵 陈明仁 康泽 郑介民 李延年 李弥 胡琏 唐生明 俞济时 黄维 戴笠 郝柏村 蒋仲苓 王升 黄珍吾 彭孟缉 桂永清 谢晋元 范汉杰 邱清泉 蔡文治 李桂丹 廖耀湘 郑作民 刘璠 王竣 黄翔 曾泽生 徐会之 赵子立 陈颐鼎 李以劻 肖赞育 戴安澜 萧作霖 唐生智 林伟俦 吕旃蒙 覃异之 贾伯涛 胡靖安 郑庭笈 陈修和 文强 杨伯涛 侯镜如 王耀武
       祖国万岁指挥官:左权 陈赓 周逸群 萧克 徐向前 林彪 蒋先云 刘志丹 罗瑞卿 周士第 王尔琢 王良 陶铸 许光达 陈伯钧 宋时轮 杨至成 郭天民 陈奇涵 聂荣臻 陈浩 陶铸 程子华 廖运周 张学思 冯达飞 蔡申熙 曾中生 许继慎 赵一曼 赵尚志 宣侠父 阮山(越南籍) 李运昌 段德昌 阎揆要 郭化若 陈毅安 王诤 谭希林 彭明治 曹渊 唐天际 张宗逊 刘畴西 卢德铭 李之龙 张子清 余洒度 徐彦刚 曾士峨 朱云卿 陈东日 曹福昌 邓萍 贺国中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6-10 17:55:0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14 05:30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