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获悉,2007年开始,甘肃省文物局和甘肃省测绘局对甘肃省境内的战国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体调查,经过一年调查后,调查组新发现了多处长城遗址,并基本调查清了一直以来认为线路复杂的古浪县明长城的走向问题。
据介绍,调查组此次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市凉州区和甘肃省金塔县新发现明长城墙体及壕堑3段、城障6座、烽火台4座。在酒泉市肃州区新发现2座烽火台、2段壕堑和5座城障,5座城障中有4座在临水乡东北部边缘戈壁荒漠中,另外一座在临水乡鸳鸯池村发现。新发现的长城遗址都以所在地命名。
到目前为止,调查组已经完成了近1000公里长城的调查,其中,调查战国秦长城约80公里,汉长城约35公里,明长城800多公里,明长城已逾全省明长城总长度的63%。由于长城遗址大多在荒无人烟处,调查组通过航测资料和寻访当地村委会、年长的老人,来寻找以往的记载中没有提到的长城遗址。
从调查的情况看,古浪县和凉州区境内部分地段的长城保存相对较好,环县、华池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等地的长城有不同程度的塌陷消失。这次调查也基本摸清了进入古浪县明长城的走向问题。(完)
甘肃长城:为你骄傲为你流泪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陈宗立 狄春华
《长城保护条例》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国务院为保护一个具体的文化遗产发布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长城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甘肃省文物局局长苏国庆说,甘肃是秦、汉、明三大时期长城起点,也是全国长城最多的省份之一,可称为"长城大省"。但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多数长城遗址损毁严重,让人伤心流泪,他期望通过《条例》的实施,解决长期以来在长城保护上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古道千盘,仅甘肃一省就有"万里长城"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的文物工作者就根据文献记载所提供的线索,开始有计划地对甘肃古代长城进行实地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后几经调查,确认甘肃境内有战国秦昭王长城、秦始皇长城、汉长城、北凉长城和明长城等5个朝代的长城,总长度4000多公里;再加上河西走廊两侧属于长城的烽燧线和兰州到甘南的烽燧线,可以说,仅甘肃一省就有"万里长城"之称。
杨惠福,这位在嘉峪关长城脚下工作了20多年的北大考古专业的高才生,曾任嘉峪关市博物馆馆长,现任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说起长城,他如数家珍:
战国时期秦昭王43年(公元前275年),"筑长城以拒胡",自今甘肃临洮县新添镇三十里铺南坪望儿台起,修筑长城,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入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固原和彭阳,再进入甘肃镇原、环县和华池,最后进入陕北吴旗县,全长640公里。
秦长城其形制,由长城、烽火台、坞堡3部分组成。长城为主体,烽火台为接点,坞堡则在长城内侧,为驻营地。秦长城皆土筑,其筑法,先开地基而后筑墙。虽然已经过去2000多年,但秦长城的遗迹现在仍依稀可见。现保存比较好的有临洮新添长城岭、渭源北寨马家山、陇西福星乡、通渭榜罗镇等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