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沈阳老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百科] 教你识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48:48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玉器造型对现代玉雕的影响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亦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玉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延续时间最悠久的一种,据史料记载,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各个时代的玉器反映出各个朝代政治思想、艺术风格,也反映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地位。每件产品均有其特色的环境,玉的器型纹饰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据考古学家研究指出,我国在商朝时代,已将玉琢磨成各种器具,其中包括适用的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祭祀与宗教上的用品。而在商朝以前,虽然也有玉器具,但在雕刻切磨技术方面,都是自商代起才大有进步,这时不仅品种繁多,而且雕刻技术已进入新境界,技巧高妙的玉工,配合阴文阳文线条的应用,雕琢出无数难以比拟的旷世奇珍。
   
   
综观当今的玉雕作品,无论从题材、纹饰、造型等方面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下面我们就从玉雕的品种造型上来看一看现代玉雕的特点。


人物类
   一、人物类:
   
   
现在创作构思人物题材更加注重人体的结构比例、动态,不但有单个人物造型,还有群组人物的构图形式,仕女、孩童、佛像、仙人等整体造型各有特色,仕女面容秀丽动人,佛人的面目鼻正口方,垂帘倾视,两耳垂肩,大多是立体的人物造型,对面部、手部及衣纹的处理,强调了透视、明暗、转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人物陪衬物也讲究其在作品中的位置、角度,体现层次、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并和主题人物相协调。季节气候、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等都和人物的身份、性格、习惯爱好等相适应。
    特别是扬州的人物山子雕作品,在吸取清代山子造型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景物相结合的多层次作品。人物、动物、飞鸟、树木、流水、山石层次分明,各具形态,将中国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法运用到玉雕创作中,取景、布局、题词、落款、印章等都渗透着绘画的章法。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设计的碧玉《聚珍图》玉山子,它以中国著名的佛教石刻艺术为题材,集四川乐山大佛、大足石刻、河南洛阳龙门大佛和山西云冈石佛之精美,融奇峰秀水于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福地仙境,作品层次分明,具有高低远近的立体效果,其造型圆浑典雅,给人以美的享受。

器皿类
   二、器皿类:
   
   
当今器皿类玉雕作品在继承了传统杯、碗、洗、壶、炉、瓶、薰、鼎等器型基础上,造型比例得当,对称周正。同时在借鉴青铜器造型的基础上,结合玉雕技法的特点,标新立异,将传统的炉、薰、瓶同玲珑剔透的玉链相结合,《白玉五行塔》、《白玉宝塔炉》就是其代表。玉链条的工艺特点是小料大做,将一块玉料的高度在做成作品后达到翻倍的视觉效果,用行话来讲,也就是将产品做高、做大了,提高了作品的经济价值,也增强了炉瓶类产品的美感。既表现出动与静、虚与实、大与小、曲与直的对比,也增强了空间感。器皿的耳、盖、提头及两耳的面积分布合理,器皿的造型大多稳重、严谨、浑厚、古朴。

   
   
值得一提的是,链条类产品的提头造型,借鉴了古玉礼仪器的形制和图案加以变化。以古螭虎纹、龙凤纹为主,间以吸收八宝、植物等的造型,大胆应用“S”形结构,讲究古玉造型的线条美,线的曲直张驰有力,给人以无穷的动态美,在不大的面积上,采用阴线、镂空、双面透雕的手法,创作出了一件件不一样的作品。有的还在提头的中下部加雕一小吊坠来调节两根链条之间的空间,使链条产品的造型更趋完美。一身、一盖、一提头、一吊坠,这样的器皿类链条产品不但端庄厚重,而又透丽精致,有着另一种艺术风格。

花卉雀鸟类
    三、花卉雀鸟类:
   
   
玉雕花卉品种和雀鸟品种统称花鸟类产品。随着镂空技法的发展,在吸收古代花鸟题材写实的基础上,花鸟类产品从构图章法到细部刻划都有新的变化,穿枝过梗,疏密有致,作品中上鸟俯视、下鸟仰视、相互呼应。常用的花鸟有梅、兰、竹、菊、松、牡丹、月季、茶花、杜鹃;凤凰、仙鹤、绶带鸟等,师法自然,追求逼真。打破了传统花鸟类造型简单、技法单一的缺点。在产品设计的布局上不但讲究整体造型、对比关系,还注重产品的季节、习性,这样使情趣更生动,造型更准确。如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设计的、获首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金奖的白玉《福寿满堂》,将花、鸟、树木、孩童等玉雕常见的品种集于瓶体周围,布局合理,主体与配体协调自然,塑造了枝繁叶茂、生动活泼、欣欣向荣的人间景象。
   
   
而玉雕白菜作品更是将瓜果蔬菜品种的玉雕作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结合了牙雕白菜及故宫珍藏清代玉雕白菜的特点,创造了全新的造型和雕刻技法,一件件白菜作品风格各异,虽材质不同,技法要求不一样,但在造型上十分讲究空间的对比度、外轮廓线节奏感和整体的完美性。其梗叶的翻卷、昆虫的姿势,根须的处理等细节也非常逼真,是现代玉雕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动物类
  四、动物类:
   
   
动物类题材在现今的玉雕创作中,更多的是以把玩件、小件类产品作为表现的对象,特别是十二生肖及和其它吉祥物的组合是最多的。表达了设计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对人们幸福生活的祝愿。技法上既有平面浮雕,也有立体圆雕,镂空雕。用线流畅、生动自然。造型上大多圆浑、讲究线面的结合,注重表现玉的质感。既考虑到动物各部位的生长体态,又不拘泥于原型的比例关系,在运用夸张手法的同时,又注意动态的合理性。骨骼清楚,肌肉丰满健壮,五官形象特征明确。立、卧、行、走、奔等各种姿态合乎美的法则。黄玉《对狩》、胆青玛瑙《母子情》是当今动物类扬州玉雕的代表。
   
   
在这里虽然将现代玉雕品种和古玉的种类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在题材、技法、造型上都是一脉相承的。现代的玉雕作品更多的为装饰玉器,即陈设用玉,佩饰用玉两大类。大多用于自己欣赏或馈赠亲朋好友,玉雕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不仅成为装饰室内、美化自己的新时尚,而且也受到收藏人士的青睐,不少收藏家已涉足玉器精品的收藏。
   
   
千百年来,中国玉器与中国文化同时发展,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在发扬传统的同时,深入研究,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玉器的特殊魅力,体现在纷繁的造型上,体现在特殊的用途上,体现在精湛的琢磨工艺上,体现在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上。所以当今的玉雕事业还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无论在题材、品种、技法、造型上都会创造出新的特色来,它将日益丰富多采,与人类的文明同在,与时代精神共同发展。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50:06 | 只看该作者
和田玉雕刻艺术鉴赏

中国的玉石雕塑历史悠久,多少年来以其别具一格的装饰形式和特殊的蕴义而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玉雕和一般的雕刻有很大的不同点:材料的稀有与珍贵,再有就是雕刻上的不可随意性。毕竟,玉雕是先有材料,后有创作形体的,就是说人们往往是根据一块玉材的形体、颜色、硬度去联想创作形体的,这有点像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由于玉器的贵重,所以对其发生兴趣的多是各个社会里比较富有的阶层,这是一般人所享受不起的,但普通的手镯、戒指甚至项链什么的还是可以接受的。改革开放后,国家对玉雕市场的控制放开,逐渐发展到民间自营的形式,许多地方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运作方式,现代玉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样和其他领域一样,也有假冒伪劣的东西含在里面,比如把俄罗斯玉运到新疆冒充和田玉出售,用碎玉、差玉合成的人工玉冒充天然玉,用玻璃做成伪玉,还有运用各种方式改变玉的颜色、质地、花纹等做成的伪古玉等等。这反映了当前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阶段中出现的特殊的问题,是难免的。
    按照现代的看法,玉器作品向来对玉料的评估成分与技术评估成分基本上相当,但不是平分秋色。我个人认为玉料的成分要大于技艺的成分,这与一般的石雕、木雕不同。现在的问题是,精益求精,精上加精。以前的玉雕不是特别强调工艺性,往往由工人来*作,糙精难当,而目前的玉雕作品做得太细,只有恰到好处才是成功的,人为的破坏了这种平衡,即为不美。现在玉器厂强调工艺性,可以说是使玉的美的成分受到了破坏。那些技艺与玉材结合的好的作品,才是真正好的作品。比如,什么样的玉做的多厚,颜色怎么利用,图案怎么做,作为设计师和一般的制作人都要很熟悉地结合在一起。
    精雕细刻,难为大美,现在的玉器厂趋向于这种现象,追求雕刻技艺的精上加精,反而破坏了玉的美。作为玉器厂家而言也许有自己的苦衷,因为社会上的好多需求者喜欢的是精雕细刻,要求技术上的繁琐。所以,买家的审美习惯和标准要改变。人们为什么喜欢玉?有的为了玉本身的美,有的只是为了实用,诸如送礼、保值等。比如有名的《水上漂》,做的很薄,有空间,可谓精雕细刻,能在水上漂起来,这多用的是废料、差料,甚至是坏料。试想如果是一块名贵的羊脂白玉,做成了《水上漂》,这就不美了--黄金有价玉无价,羊脂白玉贵比黄金,这么大的一块玉被雕琢的七零八散,还有什么美可言。所以说,原则上玉是不能制作《水上漂》的,中国玉的审美观念里,宝石透明,玛瑙半透明,玉只能隐隐约约的透出一点光亮,这符合传统文化观念里的朦胧美。
    当然,有的玉是有着丰富的颜色的,这需要精雕细刻,充分挖掘玉材的本身美。我个人认为目前玉器市场上存在重技术、轻玉料的倾向,这是一种误区。毕竟玉料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跟木、石等其他材料不同。据我所知羊脂白玉市价25万元一公斤,这比黄金还贵了一倍多,能舍得随意磨损与剥离吗?赏玉,一是玉材,二是雕工,这是玉雕界的基本常识。
    社会要求不一样,技术制作就不一样,审美的标准也就不一样。就国家的体制而言,牙、骨、玉雕属于轻工业系统,雕塑则由美协来管,玉雕人才由轻工业院校来培养,美术人才是由美术院校来培养。
现代意义上的雕塑是移植过来的,作为国家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与传统意义上的牙、骨、玉雕一直是并行发展的。解放初,这种现象被人为的改观了,美协、城建搞一套,轻工业部又一套,两者再融合就很难了。一是部门分权的问题,再是观念上的问题。比如部分美术院校出来的人往往看不起轻工业部门出来搞工艺的人,认为他们是匠人,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据我所知,美术院校进入轻工业系统的很少,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的林家常做了《毛主席像》,用了传统的工艺制作手法,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不用说融合,即使沟通也很少。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就让他们各自沿着自己设定的的路线独立的发展,就像国画、油画一样,不必非要调和着搞不中不洋的东西。
    中西艺术结合的问题,艺术圈里谈了多少年。好多人老是说结合,结果是理论、实践都没能结合。就像面粉和白粉,各有各的用处,有什么联系?戏剧、文学、音乐乃至医疗,都存在着中西问题,我认为可以沟通参照,取长补短,却无法合为一体。毕竟,欧洲人成不了中国人,即使通婚,也得变异几十年才差不多,况且西方人的血统关系仍然会存在。我们已经走错了几十年,过早地进行了中西方的比较,基本上还是纸上谈兵。也许再过多少年,有些东西会自然而然的融合了,就如黄河的各个支流最终会汇合在一起。总体上来说,当前的玉雕技巧明显的高于过去,过去高凳、低凳都要自己*纵,还要磨石砂,效率很低,影响了工艺性。现代则容易多了,水流、机转,但是对于做工的专注性却差了。
    关于一件好作品,首先可以用美玉良材来概括。材料要好,这是作品成功的前提,而且很多人赏玉往往先看玉材,一件作品的玉材不好,再好的雕工也没用,至多是一件低俗的“花活”。其次是刻工,但不是精雕细琢,要恰如其分地将工艺、材料相结合,因材施艺,适合做扇子的,决不可做杯子,这有其特殊性在里边,就是材料的作用比重很大,必须尽可能地发挥玉的本身价值。第三是造型,这也很关键,因为优美的造型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在众多的艺术品中,首先跃入人们眼帘的恰恰是动人的造型。中国玉雕表达的多是与生活、思想、品德有关的吉祥、庄严的内容,题材有神话故事、十二生肖、梅兰竹菊等,也有生活用品。第四是寓意,中国人向来注重意蕴,书法里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诗词里讲究“意与神会”,绘画里表达的更是直白--写意。这种东方特有的美学理念在玉雕里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一件好的作品必须使作者的寓意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相吻合,达到一种精神理念上的教化、警戒、感惠作用。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51:04 | 只看该作者
和田玉加工

中国谚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美玉只有经过琢玉艺人的巧妙构思和鬼斧神工般的琢磨,才能面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中国琢玉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以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造型称著于世,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享有 " 东方艺术 " 之称,琢玉大师以自已的勤劳智慧,把玉质,玉色,工艺技术、艺术、民族特色融于一体,琢于一体,琢成的玉器是中国的瑰宝,是世界艺术之林宝贵葩。中国制玉工艺方法是起源于先祖的生产劳动,在中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就有琢玉技术的描绘,说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这说的是琢玉的工艺程序切,就是把玉料解开;磋就是对玉料进一步成型修冶;琢,就是雕琢花纹和成器;磨,就是抛光。这些技艺从石器时代 开始,经过各个时代的不断发展,使中国琢玉工艺大放异彩。古代琢玉是脚踏玉盘使其转动,并用解玉沙使玉切开然后用硬度高的铊钻之类工具雕琢。古老的琢玉机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其功能和*作方法基本相似,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所使用的琢玉机也基本相同。新中国成立以后,研制成功了新式琢玉机及许多专用设备,使用钻石粉工具,从而结束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玉雕艺术的表现能力,解决了以往难度大的技术问题。然而,琢玉*作技术主要手工劳动,现代化没有代替不了人的高超构思和技巧,因此,人的技艺仍起着主要作用,人使用琢玉设备,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才能制出绚丽多彩技艺精湛的玉器,才能涌现出世之珍宝。
  【 琢玉设备和工具 】琢玉主要设备为琢玉机,其次有开料,打孔,抛光等设备。雕琢工具按功能可分为铁工具和钻石粉工具两种。
  1 、铁工具的功能用于切削和研磨,主要有:
  ①铡铊:当于圆形锯,安装于磨玉机上,转起来带动金刚砂,用于铡去墨线以外的无用部分。工艺上又分 为摽、抠、划。摽是切棱挂角;抠是指两个角度歪线切割,剜取中间部分;划是切和抠的反复运用。这些均用于造型出坯工艺。
  ②錾铊:是小型铡铊或钻石粉錾铊,可用于出坯,以及根据凸凹深度进一步錾去无用部分。
  ③碗铊:用于旋碗。
  ④冲铊:用于冲磨大的平面。
  ⑤磨铊:用于大小不同的磨铊磨出大样,如手、人头等等,使作品出具较致细模样。
  ⑥轧铊:有平口轧铊、快口轧铊、膛铊等,主要用于造型进一步加细,有推搬、叠挖、顶撞等功能。
  ⑦勾铊:用于勾出更细致的文饰。
  ⑧钉铊:功能较多,它的快口既切割又碾轧,用平面还可以顶撞,向里面掏掖。
  ⑨擦条:用于磨孔眼不平处。
  2 、钻石粉工具,就是琢玉工具表层有钻石粉,其功能与铁工具相仿,有切铡用的,也有碾轧磨的,由于钻石硬度最大,用于琢玉,功率为提高。
   【 玉器的加工程序 】将一块玉石琢磨成器物,要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中国古代已有一套程序,清代的琢玉程序有捣砂,研浆、开玉、扎埚、冲埚、磨埚、掏堂、上花、打钻、透花、木埚、皮埚、等工序,反映了中国琢玉工艺的成熟。现代,玉器的加工程序,一般分为选料,设计,琢磨,抛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内容。
  1 、选料。
  这是第一道工序,目的是正确合理选用玉石原料,以达到物尽其美。玉石品种多,变化大,首先必须判断玉石的种类及其质量,这主要根据质地、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块度、形状等等指标来判断,从而确定作什么产品,力求优材优用,合理使用,必要时,还要进行去皮、去脏、切开等审查工艺,把玉料吃透,避免或减少玉料的缺点。选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富有经验的艺人,凭着一双慧眼,能认清玉石的本质,选用精确,巧妙用料,使产品效果突出,引人入胜。
  对和阗玉的选料,要对玉表面仔细观察,如果玉质量好、瑕疵少,可依靠颜色和块大小及形状确定选用,方形料宜于器皿造型,三角形料用于鸟造型,长条形料用于人物造型。如玉有性、瑕疵等,可切下阴阳面一端的表皮,进行观察,以确定选用。带有一些缺点的料只要有好玉存在,都在选用之中。
  2 、设计。
  玉器产品不是定型产品,每件都有变化,设计工作要贯穿玉器制作的始终,设计首先是造型设计,既根据玉料特点设计造型,使造型舒适、流畅和受人喜爱,为此,必须发挥原材料的特点与造型美相结合,突出料的不同特点,如质地、光泽、颜色、透明度等。质地美,发挥玉的温润特性;颜色美,注意表现艳美题材。造型设计还要从玉材特性出发,保证工艺技术可以制作,如脆性大的料,不可太玲珑剔透,韧性大的料,可作细工工艺。
  设计考虑周密后,要在玉料上画绘图形,有粗绘、细绘两道工序,粗绘是制作以前,把造形和纹样绘在玉石上;细绘是作出粗坯后,把局部细致的要求绘在坯上。在制作过程中如出现变化,要随时修改设计,设计者与制作者互相配合,使玉器精益求精。
  和阗玉的造型设计,要根据玉质和玉色等精心设计,有的一块玉料可以设计几件产品。有俏色的玉料在造型中巧用俏色,产品更加生动有趣。白玉产品重视洁白和润美,造型面要求圆润,多用于器皿造型,在人物造型中制作仕女,佛像,象征道德情*美,青玉色浅淡的,可取用薄胎造型,青玉色浅淡的,可取用薄胎造型,色浓重的,可制作动态较大的兽类造型。墨玉根据全墨,聚墨和点墨不同情况造型,全墨多用于器皿,聚墨用于俏色。
  3 、琢玉。
  设计完成之后,制作者利用磨玉机和工具、磨粉等,按设计意图加工成产品。技巧千变万化,归根到底是琢和磨,琢就是利用铡铊、錾铊等,将造型中的涂料切除,其手法有铡、摽、抠、划等。磨就是利用冲铊和磨铊等,将造型中的余料研磨掉,有冲和轧的不同方法。在基本造型完成后,为清晰西部,还要进行勾、撤、掖、顶撞等工艺。勾是勾线;撤是顺匀线去除小余料;掖是勾辙后的底部清理清楚;顶撞是把地纹平整。打孔、镂空、活环琏等工艺一般是琢磨时一起进行的。琢玉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创造性劳动,琢玉人员的水平是关键一环。中国的琢玉以高超精巧的技艺称誉世界,正如世界许多学者、艺术家所说那样,玉及其雕琢的特技,是中国人的天才创造和杰出贡献。现在中国的玉雕厂都拥有现代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精湛的琢玉艺人,在生产车间进行创造性劳动,艺人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碾出精美的玉器。
  和阗玉的韧性大,在制作产品中,仅可能施以细工工艺,使其形准、规矩、利落、流畅。细工是细部的精加工技术,难度较大,是精美玉器的一个重要标志。和阗玉用以制作薄胎,更能反映玉质之美,薄胎玉器是中国精美玉器的重要品种。其制作技术主要是串膛和做花,使造型薄厚均匀,色泽一致,产品以器皿类为主。在一些玉器中还勾槽压金银丝和嵌镶宝石,压丝嵌宝技术是很有特色的技术之一。此外,在制作中还要注意玉性处理,不能因有玉性把宝贵的玉废掉。
  4 、抛光。
  抛光是把玉器表面磨细,使之光滑明亮,具有美感。抛光首先是去粗磨细,即用抛光工具除去表面的糙面,把表面磨得很细;其次是罩亮,即用抛光粉磨亮;再次是清洗,即用溶液把产品上的污垢清洗掉;最后是过油、上蜡,以增加产品的亮度和光洁度。
  和阗玉玉器的抛光,要求使玉面平顺,以反映玉的润美,这就要把玉性压下去。如制作仿古玉器,要求过胶磨细的乌亮,不经照亮就过油、上蜡,以反映古玉特点的亮度。
  经过上述程序,把玉器制成后,还配上富丽的装潢,以美化和保护玉器,并提高身价。座是玉器的主要装潢,用木、石、金属等制作,其形状、高矮、厚薄和造型雕刻都应以玉器造型为依据,使之浑然一体。匣是放置玉器用的,大体反映了玉器的高贵程度,有专门的技术要求,以保持中国匣的风格。
  总之,一件玉器制成,从选料开始,到装进匣才算全部完成,凝结着琢玉艺人的心血。一件产品,少则一月,多则数年,稍不留意就是损坏的危险,琢玉艺人历经风险,费劲心机。所以,一件玉器不仅玉料宝贵,而琢磨之功更是难得可贵。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52:17 | 只看该作者
由雕工到鉴定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有专家学者说:中国玉文化造就的辉煌绝不亚于长城和秦兵马俑,甚至可以说玉文化的成就已远远超过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造就玉文化的要素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则是古玉器的加工要素。正由于中华古先民高超的加工技艺,才能有令人叹为观止古玉器瑰宝。在离不开使用机械加工玉器的今天,已经难以确切想象古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因此通过对手工机器工的区分可以辨别古玉和赝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古玉中加工玉器的工具是,而与金属物无关。《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汉字结构中的都明示了古玉器加工在此时与金属无关。其实在此时期铁的硬度与和阗玉的硬度还相差很多,因此说从战汉时期开始用铁来加工古玉是不能自圆其说的。除了现代采用钢材复合金刚砂制成工具并仰仗机械加工玉器之外,无论有金属或无金属的时代能加工古玉器的,非莫属,金属还当不了攻玉的主角!
  
  金刚石雕琢了高古玉
  
  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用普通的划玻璃刀刻划玉器后,在显微镜下比对了古玉的刻划痕,发现两者刻划痕迹基本共同;笔者还发现嵌在玉器槽中或眼中的小石子,用其划刻玉器本体也得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即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小石子,竟然超硬,能轻易刻划和阗玉,其划痕与古玉纹饰的刻划痕基本一致。同时这小石子又不会被钢锉、钢刀等所损伤。因此此小石子很有可能是金刚石的颗粒。
  
  观察玉工应使用显微镜
  
  在观察玉工的特征时笔者提倡使用显微镜,受目之所及的局限,除了少量的微痕以外,绝大部分微痕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几年前中国文物报就有一文讲道:对玉器纹饰要进行微痕研究。实践证明显微镜可使隐性的微痕变为显性,可使玄乎神秘的假想成为能够以量化和质化来彰显的依据。除了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看(20X160X乃至320X较为有效),甚至还要用显微照相计算机放大才能看清。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多见的显微镜作用有限以及相机的问题,也许不能达到相应的能见度。目前,许多专业人士已经渐渐认识到显微镜的作用,开始把其运用到鉴定过程中来。但掌握正确的*作方法和驾驭显微摄影技术,也需要一个过程,务必要避免造成没看见就以为不存在的误解。
  
  手工与机械工的刻划痕比较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手工琢刻不同的玉材,刻划痕会有不同:粗、细、深、浅、宽、窄等各不相同的纹线,痕迹有不同,直线的、曲线的、V字型的、U字型的、凹字型的,痕迹都有不同、这些痕迹只能是根据金刚石被敲击而迸裂形成的锋刃的形状而定,从而形成了古玉线槽形状的多样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手工使用工具在工作面上做两点一线式的重复运动,就使上述各种不同的线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纹线的沟槽里一定有比较均匀排列的并行长线且线条遒劲有力。而机械工轮式转动的性质使旋转的圆外周与被加工面的N次接触和游离,加上沿纹线移动速度的差异和轨迹掌控的偏离,就造成了刻痕的变化无常,可见到不规则的直线纹和斜行纹或散砂形纹。再因沟槽底相对沟槽两壁有水平差,转动的砣具同时接触槽底和接触槽壁不同水平面的部位,会产生不同的运行轨迹。为了清楚地理解沟底与沟壁的水平差,举例V字型外口砣具,如果不旋转砣具在工作面上刻划,V字型的顶端和两条边的水平差也就始终保持在相对不变的基准面上。可是,当砣具在旋转中做两点一线式运动时,V字型顶端和两条边的水平差在转动中留下的刻痕就不断地产生变化,也就是说,无论如何砣具不可能产生从沟底到沟壁两侧均匀的并行长线!为增加直观的印象,可以看切割瓷砖的痕迹图像,既可偶见到直行纹轨迹,又可清晰见到锯片自旋的斜行纹。
  
  手工与机械工的打磨痕比较
  
  手工加工玉器除了琢刻痕特征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打磨痕。迄今为止,只见到美国哈佛大学的陆述义先生和南京博物馆的两位专家联合,对古玉的打磨痕作过一定程度的介绍。陆先生以馆藏古玉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探微针,电子扫描等手段发现了中国古代的先民在6000年前就已经能利用金刚石和刚玉来加工玉器的依据。尤其可贵的是陆先生经过实验,把用现代先进手段打磨的玉器表面和古玉的打磨表面分别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得到的结论是:不管现代化手段如何,只有用金刚石打磨的玉器才能与古玉吻合,但是,打磨的质量远不及古玉精致。陆先生利用高科技手段的研究观点至今还未引起太大反响,也许是曲高和寡,也许是没有让人得到直观的印象。
  

  手工与机械工的外观表现比较
  
  玉器的打磨质量同其外观表现密切相关。古玉温润莹亮的美感,至今不能被任何以作伪手段加工的玉器替代,这是因为不同的打磨材料和不同的打磨方式决定了打磨质量的不同。即便同是金刚石粉,单说古与今的粉碎法的不同,效果肯定就不同。这可以借鉴在研究古瓷胎土与新瓷胎土区别时的感悟。当肉眼看古玉时可以感受到古玉的柔和光泽,看新玉时却要么是贼光要么是死光。什么原因,凭肉眼是难以言表的。而在高倍高清的显微镜下看到的许多直观现象,就不会难以言表了。
  笔者找了一些不同的玉器做对象观察,有手工打磨的新和阗玉,有机械抛光的玛瑙,有经过反复研究确认的古玉,等等。在微米级能见度的显微镜下,古玉的表面呈现布满大小不一的平面和大小不一的凹坑,平面处质地极为细腻,光泽极为亮丽,常伴有微米级的并行直线,条线非常刚直,凹坑处的毛糙地子上或多或少呈现均匀的微米级细小反光点。在同等条件的显微镜下,手工打磨的和阗玉新器粗看与古玉并无二致,但是细看就看到了本质上的区别。新手工打磨的器表是大小不一的拱形凸面,而非平面,凹处与凸面的明暗反差也不如古玉那么强烈,凹凸相互间的结合过渡是圆滑的,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喻来说,凸面犹如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面疙瘩。而古玉的平面则像未干的水泥被搪过了一样凸面与凹坑的结合过渡是锐利的。当然要准确无误地分清这些微痕特征,就不能坚持只信肉眼,而不信工具的成见。这些不同的特征所产生的不同光学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肉眼的感受。真古玉和仿品的泾渭之别所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其中还牵涉到复杂的光学原理。
  至于机械抛光的特征,很明显是既不同于老工的打磨,又不同于新工的手工打磨,不容易混淆。由于机械打磨的强度决定了机械抛光没有老工手工打磨那样的平面和凹坑的相对应形态,也完全不同于新工手工打磨那样的凹凸不平的形态,显微照片上可以见到机抛面是划一的平面,没有对应反差的光泽。甚至于用酸咬等拙劣的手段仿制古玉的问题等,也就暂不展开。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53:07 | 只看该作者
玉雕制品的加工工艺

玉雕制品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玉石之美的玉石产品,也是玉石文化的精髓所在。玉雕工艺,使得玉石材料成为区别于其它自然宝石资源的独特而自成体系的一族。雕工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成品的价值。
  玉雕制品的内容很广,通常是指玉石表面甚至内部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玉石制品。最主要的有玉雕摆件,如人物、花、鸟、兽、花卉、陈设器皿以及大的玉雕山子等;此外,还包括各种花件,如形形色色的挂牌、挂件或佩饰等;还有各种仿古玉件及实用器皿如文房器具、茶具、烟具、酒具等等;也包括需用玉雕工艺加工的首饰品等等。玉雕制品的加工与前述琢型有所不同,相对也复杂得多,通常需要专门的设备来完成。玉雕制品的加工工艺,通常分为选材、设计、琢磨、抛光和过蜡这五道工序,以设计和雕磨工序最为复杂。
  1、设计与选材
  对于玉雕工艺品来说,选材和设计的关系很难说谁先谁后,有时可能先有玉料,而后设计玉雕方案;有时也可能是先有玉雕方案再去选择玉石。通常都是因材施艺,即先有玉料,后行设计。选材要讲究玉料的质量和大小,不能有大的裂纹和瑕疵。若是应具体设计而选材,更要选择质地、颜色和特性,以便与设计的主题相和谐。
  一件完美的玉雕工艺品,应该是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而造型美则取决于仔细研究了原石之后的设计方案。因此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玉雕工艺品的设计人员不只懂得美术设计,更应了解各种玉石的各种特性如韧性或脆性、硬度、热敏性、化学稳定性、裂纹发育情况、瑕疵延伸情况等等,才可能真正保证其设计的最后实现,否则很可能半路夭折。设计工作并非只在开始琢磨前进行,往往贯穿制作过程的始终。设计人员要根据玉料在制作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制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随时改动设计稿,逐步引导完成制作。
  玉雕设计一般分为粗绘和细绘两道工序。粗绘是在开始琢磨之前,把造型和图样直接绘在玉石上;细绘是在制作中把局部细致的要求绘出来,以便于制作者领会设计意图。玉石上绘好设计稿后,就可以开始加工。
  2、琢磨
  琢磨是按设计要求出造型的一道大工序,*作时通常分为切割和雕磨两个分工序。
  切割工序较为简单,即用切割工具除去石皮(若有的话)及设计轮廓以外的边角余料。此外,也要挖去不能用的瑕疵或脏点,剔除有碍设计的"砂丁"或杂石等等。最后得到一块初具雏型的玉雕料坯。玉雕行业内在此道工序中的一些基本手法都有专门的名称,如铡、摽、扣等。铡即切削,切去不要的部分;摽是去棱角;扣就是挖去脏点或"砂丁"、杂石等。事实上,这此手法也用于雕磨过程。切割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起切削作用的铡钝,錾铊,丝子锯、开料锯、扣活机等等。
  雕磨则是出设计造型的工序,其基本手法和步骤是冲、磨、钝勾等。
  所谓冲,是指较大面积的磨削。用冲钝(直径3~4cm)或金刚石砂轮将高低不平的部分冲成玉器粗坯。
  所谓磨,是用大小不同的磨钝磨出大样,即磨出设计中的主要部分的轮廓形态,如人物的头、手和身体等等。
  所谓轧,是指深度磨削,即用轧钝轧出较细部分的立体感,如给人物头部开脸,轧出嘴、鼻、耳等。
  所胃勾,即是用勾拖铊勾出细部的细微花纹,如人物的头发以及鸟羽龙鳞等等。细部的雕磨还有撤、掖和顶撞等手法,因而使用的雕磨工具也应不同的作用而五花八门,除冲铊、磨铊、轧铊、勾铊外,还有串锤、钉子、棒挺、平口等等。上述这些工具都是传统玉雕工具的名称,过去都是用铁制成的,使用时带动金刚砂将玉器琢磨出来。现在多使用固着钻石粉的工具,效率提高很多。
  玉石雕磨,通常使用的是专门的玉雕设备。玉雕设备主要由电动机工作头、皮带传动装置、磨头、水槽及工具箱等组成。电动机与工作头用钢柱连结在一起,可同时升降。皮带传动装置在电动机的传动下,带动工作头左端的磨头转动。通过换用不同的磨头实现不同的琢磨目的。磨头即是各种形状的磨具。目前大多数是电镀钻粉磨头,因其磨削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价格也不贵。
  3、抛光
  琢磨好设计造型的玉器,还要迸行抛光。抛光的具体*作过程与琢磨类似,但使用的工具和磨料(即抛光剂)与琢磨时不同。
  4、过蜡与装漠
  抛光完成后的玉雕制品通常都需过蜡。过蜡方法与前面讲述的相似。只是从蜡液中提出时,需仔细将多余的蜡液,尤其是玉雕品的凹缝等处擦拭千净,从而使玉雕工艺品熠熠生辉。
  对于玉雕工艺品而言,过蜡并不算结束,还需配上适当的木座和锦盒,即完成玉器的装演,才算真正完结了。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4805

帖子

10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0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26#
发表于 2009-4-15 11:00: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人生目标:犀角的板凳玳瑁的床,象牙的桌子留青的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5636

帖子

820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820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幽默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

27#
发表于 2009-4-15 11:17:44 | 只看该作者
学会长知识!!!谢谢,
鸟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4 12:25 ,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