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闻趣事] 科考名人堂:百岁老人考试也疯狂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隋朝科举建制后,经过千余年的运行,科举已成为一部结构精细复杂的制度机器,其整体运作设想之周延已达至相当惊人的地步。科举是普通知识分子获取政治特权、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的最佳乃至唯一渠道,对士子的利诱力非常大,科举选拔出来的各级官员一般都对朝廷忠心不二,从而使封建统治机器运行达千年之久。千年之间关于科举的话题不断,科举造就了一个个“明星”,也造成了一个个悲喜故事。

  第一名状元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2)朝廷命考功员外郎申世宁主持贡举,取进士四名,第一名叫孙伏伽。这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一名状元。

  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武德四年,孙伏伽已是颇受李渊器重的官员了。这年十二月举行的科举考试,孙伏伽在角逐的30名举子中名列第一,成为了有名可考的第一个状元。孙伏伽后来担任过御史、谏议大夫,大理寺卿、,陕州刺史等职务,死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

  最年轻的状元

  丁显(1368~1398),福建建阳人,明洪武十八年状元,时年十七岁。不知是否因为太过年轻,人们对这位少年状元看来有点看低,有记载就认为他的高中纯属偶然。

  据说,明洪武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殿试前夕,梦见宫中有一巨大的钉子钉缀着几缕白丝。几日后,朱元璋审阅考卷,突然发现一赴试者名叫“丁显”,这姓名恰与梦中那巨大的钉子相符。尽管丁显的考绩平平,朱元璋仍大笔一挥,点了丁显的头名状元。

  科举历经千百年,酸溜溜的文人总不在少数,因为“名字偶然合乎君主心意而高中状元”的故事一个接一个。顺治十六年的徐文元,乾隆五十四年的胡长龄,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的王寿彭,光绪三十年三月(1904年4月)甲辰恩科会试的刘春霖,都是这种情况。

  最后一名科举状元

  清光绪三十年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直隶考生刘春霖在殿试中名列第十,考生朱汝珍名居第一。但因慈禧太后忌恨珍妃而见“珍”不乐,刘春霖之名有“春雨降临”之意,当时正值大旱,举国上下求雨心切,慈禧太后便大笔一圈,使刘春霖成了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当然,因为名字而失掉本该到手的的功名的,也不在少数。大明永乐二十一年秋闱的孙日恭(日恭为暴,仁君不取),同治七年的王国钧(亡国之君,非祥瑞之兆,不取),光绪三十年的朱汝珍(朱、珍二字老佛爷不喜欢,屈居第二),其中最惨的要数湖北武昌的范鸣琼了。

   清道光年间,湖北武昌的范鸣琼,殿试已列一甲前十名,唱名时,北音读“范”为“万”,读“琼”为“穷”,高唱范鸣琼为“万民穷”,道光蹙眉,谕将此卷移置三甲,乃点中书。当降甲时,道光曰:四海困穷,天禄允终。他就只好名落孙山了,亏得后来学乖了,改名字叫范鸣和才重新考上。

  科考中最幸运的事

  毫无疑问非“连中三元”莫属。古代科考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三试中连续都获第一名者,即被称为“连中三元”。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者至少有十六人。

  科举取士对读书人有极大的吸引力。唐代初行科举,已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赚得英雄尽白头”非常形象地表明,科举制度更像一根魔棍,紧紧缠住了那些渴望仕进的读书人。

  唐光化四年(公元901年),经皇上特批,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年过七十的五位老人一同登第,号称“五老榜”。宋代沿袭,为笼络士人,采取了特奏名制度,又称“老榜”,意指所取者均为老人,这无疑给了久困场屋者以更大的诱惑力。

  最老的考生

  明代以前,世人对久困场屋者多表示同情,且老而不第者亦自感辛酸,至清代,世人对这些坚守科场的老者则表示赞赏,这些老人家自己也以“奋志科名”而得意。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科广东乡试,佛山有一位102岁的老生员黄章应试,入场时,大书“百岁观场”四字于灯,令其曾孙为之先导,自言:“吾今科且未中,来科百五岁亦未中,至百八岁始当获隽,尚有许多事业,出为国家效力耳。”

  黄章,祖籍顺德,十四岁时入籍新宁(台山)开始读书。黄章从二十岁起就参加三年一次的考试,到六十岁才考取禀生(由县学宫按月发给学米的秀才),八十三岁时考取贡生(由朝廷发给生活费,入国子监或省贡院读书的生员)。

  黄章到底还是落榜了。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省长)很嘉许黄老先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召见了他,并赠给他钱和布匹作为奖励。

  人们真不知对这位百岁老人的痴心应该钦佩还是可怜,是感到欣慰还是痛心。像这样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应试者在不乏其人。

  蒲松龄就是一位一生与科举制打交道,屡屡落弟的失意人。蒲松龄多次参加考试,对科场积弊有了透彻了解,在他眼内科举是对士子腐蚀、毒害,他在《聊斋志异》中以辛辣的笔法将科举批判,他笔下的考官都是不学无术、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人物,风头火势上,他顺便还批判了科举制度下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儒生,真是怨气冲天。

  惟一的女状元

  清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吸引更多有文化的妇女参加政权管理,专门开设了女性参加的科考,试题为“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天京女子傅善祥,在答卷中列举了古往今来贤女之功,深刻批驳了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主张。她斥责千古圣人的勇气颇得洪秀全的赏识,洪秀全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选派她到东王府担任女簿书。科举诞生了最早也是惟一的女状元,只怕太平天国政权的状元让人不太信服就是了。

  最后的科举

  统治者为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又不惜代价精心保养和维护着科举这部精细繁复的人才筛选机器。到了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中国科举史最后一次考试终于在喧嚣中落幕。随着清末近代学校教育的兴起,全面推行新学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4-9 06:38:28 | 只看该作者
科举造就了一个个“明星”,也造成了一个个悲喜故事!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3 22:29 ,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