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0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图说东周(下篇) 1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7:3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彩绘木雕鸭形漆豆



  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战国中晚期。此豆为木胎,深盘,短柄、喇叭座。盖与盘合成一只卷伏的鸭子。器表髹黑漆,用朱红、金黄等色漆彩绘。器内髹朱漆。鸭尾两侧绘两只对称的金凤,作回首站立状。柄部和座部绘三角云纹和卷云纹。

  彩绘漆盒



  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战国中晚期。此盒为厚木胎。盖、身以子母口扣合。盖较矮,口略大于底,盖顶正中有一套环鼻形铜钮,矮圈足。器表描绘花纹的部位髹黑漆,无纹饰的部位髹朱漆。用朱红、金黄色漆彩绘。盖顶四周绘两组对称的卷云纹,盖边缘和器身上部绘勾连卷云纹。

  彩绘漆耳杯



  湖北江陵望山出土。战国中晚期。此杯的平面呈椭圆形,弧形壁、平底,口沿外有对称的凹字形耳。杯为厚木胎,以挖制为主的方法制成。杯内髹朱漆,杯外髹黑漆。在黑漆地上用朱漆描绘花纹,两耳上与口沿外绘勾连云纹,两耳外侧为圆卷纹。

  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



  湖北荆门包山出土。战国晚期。奁为圆盒形,直壁、平底,夹纻胎。整器由盖、身两部分组成,子母口扣合。内壁髹红漆,外壁髹黑漆之后又以红黄、蓝等色漆彩绘。盖顶绘两组凤鸟纹图案。盖壁绘一幅出行图。整幅画面由二十六个人物、两辆骖乘、两辆骈车、九只大雁、两只狗、一只猪和五棵大树构成。腹壁绘几何形云纹图案。腹底外围绘一组以连续“Y”形为主,内填云纹的图案。各组彩绘交相辉映,使漆奁显得既光彩夺目,又曲雅庄重。尤为难得的是盖壁上的出行图,构图紧密,布局合理,画法生动,堪称战国漆画中的瑰宝。

  黑漆朱绘回旋纹几



  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战国早期。家具。由三块木板榫接而成。竖立的两块木板,上端向内侧圆卷,下端平齐,中部偏上向内凸出,在凸出的部位凿有榫槽,槽中还有榫眼。面板两端有榫头,插入立板的榫槽和榫眼内。遍髹黑漆,面板和立板的侧面朱绘云纹;立板外壁朱绘回旋纹;面板边缘及当中绘朱纹带。

  黑漆朱绘扶桑木制衣箱



  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战国早期。衣箱。木质,剜制。长方盒形,拱盖,盖与身子母口扣合,四角各设一把手。表里髹黑漆,朱绘图象。盖面一端绘两条背向缠绕的蛇,每个蛇有两个人面的头和五爪状的尾。盖中和一边绘蘑菇状云,另一边两侧各绘两树,应是扶桑,高者有十一枝,矮者有九枝,每树顶端有一个太阳纹;高树上立两鸟,矮树上立两兽,其中一侧的两树之间有一个夹谷,有一人持弓从树上射下一鸟,应是日中金鸟;射日者,应是后羿,说明它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后羿射日”。

  彩绘透雕漆座屏



  湖北江陵望山出土。战国中晚期。漆座屏为木质,两端着地,中部悬空,底座浮雕蛇、蟒,座上的长方形外框内透雕各种动物。整座漆屏共雕刻五十一个动物,其中有大蟒二十条,小蛇十一条,蛙两只,鹿、凤、雀四只。座屏周身髹黑漆,并用朱红、灰绿、金银等色漆彩绘凤纹等图案。这件漆座屏髹制精美,动物形态逼真,构图生动,堪称战国漆器中的精品。

  彩绘木雕蟠蛇漆卮



  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战国中晚期。此卮为厚木胎,圆筒形,子口承盖,盖顶略凸,平底。盖上雕八条蟠蛇,四条红蛇头向盖顶正中,四条黄蛇头向盖缘四周。卮身四周雕十二条蟠蛇,其中有四条对称的长形黄蛇和长形红蛇,八条短粗的蛇相蟠其间。器表满髹黑漆,器内髹朱漆。蛇的头、身和鳞片以朱、黄漆绘出。

  彩绘龙纹皮胎漆盾



  湖南长沙五里牌出土。战国中期。此盾近似葫芦形,下边两角为方形,中间起棱。把手已失,但把手上的嵌银铜鼻尚存。盾为皮胎,两面均施黑漆。正面边缘绘赭红色云纹,中间用黄、红色漆绘蟠曲龙纹。背面边缘云纹为黄、红色,中间为红色蟠龙纹。这件漆盾制作极精,不似实用的防御武器。古代文献中有关于“万舞”的记载,“万舞”即是模拟作战的舞蹈。在这种舞蹈中,用盾、戚、戈为舞器。因此,这件漆盾可能是此类舞蹈的舞器,也可能用作仪仗或其它装饰品。顶部还阴刻“紫锦之衣”四字。

  彩绘几何纹笭床



  湖南长沙仰天湖出土。战国。葬具。用整块木料雕成,采用透雕、浮雕技法,上用朱、黑、金三色漆绘,鲜艳美观。花纹分为五组,一、三、五组为两种折勾纹组合的对称图案,二、四组为“十”形图案。在黑漆地上绘金色凤头、凤足等纹饰,边沿在黑地上绘朱色和金色菱形纹。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7:32:44 | 只看该作者
黑漆朱绘卧鹿



  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战国早期。整木雕成。头插真鹿角,平首匍匐,前腿跪曲,后腿侧弯,作少憩状,神态安祥。后腿上部有一方孔,背上原应装有一物,可能是鼓。鹿身以黑漆为地,朱绘花瓣纹和星点纹。形象真实,情态生动。

  彩漆虎子



  湖南长沙五里牌出土。战国中期。溺器。用一整木雕成,形状似虎,昂首匍匐,双眼圆睁,张口,四肢粗壮,臀部肥圆,尾反卷至头部形成提梁。器内外髹黑漆,器身用黄、褐两色绘云凤纹,线条流畅,眼、耳、臀部用褐线衬托,形态生动,是国内所见最早的虎子之一。

  黑漆朱绘狩猎纹卮



  湖南长沙颜家岭35号楚墓出土。战国。食器。木胎,部件为铜质。作圆筒状。下有三只铜蹄形足,一侧有一圆形铜鋬。器壁以黑漆为地,绘朱色花纹。纹饰分五圈。第一、三、五圈为鸟头变体云纹。第二圈为狩猎纹,一猎人正张弓待发,在追赶一头野牛;野牛前有一持戟猎人追逐刺杀,随后一猎犬正追赶一兽。第四圈为一驯兽者牵着一猴,面向两支奔跑而来的兽,还有两只鹤在争食,另一长尾鸟正快步赶来欲夺。构图想像丰富,笔法简练,神情生动。

  黑漆双耳对杯



  四川荥经曾家沟20号墓出土。战国。酒器。木胎,剜制。椭圆形,分盖、底两部分。其大小形状均相同。器身为直口,浅腹,圆底。腹部饰两道凹弦纹,盖、底上均有半圆形圈足一对,上下相等,其间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的两组子母口扣合,浑然一体。内外均髹黑漆,未施彩绘,古朴而端庄。器底刻“番阳



  ”三字,字体近似金文,又略带隶书意。“番阳”为县名,秦置,治所在江西波阳县东北。“



  ”即馆驿为“馆”,是地方管理机构之一。

  彩漆雕龙盖豆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战国。盛食器。木胎。椭圆形,隆盖,两旁挖有新月形缺,以嵌器耳。盘,厚胎,浅腹,两侧附加方形大耳。柄上粗下细,喇叭形座。盖钮与双耳作仿铜浮雕龙形装饰:盖顶雕三龙,耳面内侧为龙形鼻、嘴的兽面,耳面外侧饰两龙,耳的两旁各饰一大龙,耳顶面作一首双身龙。以黑漆为地,浮雕部位施鳞纹并间以金点,其他部位朱绘云纹、菱形带纹、变形凤纹。雕刻精致,彩绘艳丽,如同新作。

  丝织篇 

  丝织技术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鼓励发展蚕桑和丝绸的生产,加上铁器的推广使用促进了手工业机具的不断革新,丝织技术迅速提高,丝绸的品种也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中国丝绸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古代总称丝绸为帛或缯。考古发掘所见的东周丝绸大致有绢、纱、绨、缣、绉、罗、组、绦、绮、锦、绣等品种。目前考古发现的丝织品多属战国时期。丝织品主要出土于楚墓,这是由于南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有利于丝织品的保存。实际上,根据文献记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东周时期也很发达。春秋丝绸迄今见于报道的考古发现尚不多。有关战国丝绸的考古资料比较丰富,见于报道的出土地点主要在湖南和湖北。1982年发掘的湖北江陵马山1号战国中晚期楚墓,出土大量完整的丝织品,种类繁多,色彩斑斓,几乎包括东周时期丝织品的全部品种,是东周丝织品的一次最集中的重要发现。出自棺内的衣衾共19件,此外还有巾、镜衣、囊、枕套、棺套,以及木俑身着的衣裙等。丝织品的种类有绢、绨、纱、罗、绮、锦、绦、组、绣等。丝织技术水平之高,令人惊叹。绢在战国丝绸中用量最大,其织造技术不断提高。马山1号墓的绢,经纬密度最大的达到每平方厘米158×70根,比春秋时期的绢更为细密。染色绢的品种较以前也有所增加。马山1号墓绢的颜色多达6种。锦是楚国丝绸最富特色的种类之一。马山1号墓的锦种类很多,二色锦有塔形纹锦等6种,三色锦有舞人、动物、纹锦等3种。舞人、动物、纹锦的纹样横贯全幅,织造时使用143个提花综,充分反映当时已有相当先进的提花织机和娴熟的织造技术。绨、组、绦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丝绸新品种。纬线起花绦和针织绦是战国丝织技术的重要创新。马山1号墓中出土的绦数量较多。针织绦带结构复杂,除横向连接组织外,还应用提花技术,编织方法巧妙,把我国针织技术起源的历史提前到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楚国的刺绣绚丽多彩,代表了楚国丝绸的最高水平。刺绣多以绢为地,以罗为地者也偶有所见。马山1号墓的21件绣品,花纹各不相同。针法虽比较单一,但锁扣十分均匀、整齐、线条流畅。较多地运用改变线条方向、排列方式、稀疏密度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禽兽的细部,突破了单调、呆板的传统,给人以生动、多变之感。刺绣纹样的构图讲究对称平衡,动静结合,色彩搭配适当。图案的内容充满神话色彩,鲜明反映了楚文化浪漫主义的特色,对后世刺绣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蚕桑纹尊



  湖南衡山霞流出土。春秋。侈口,鼓腹。口沿上饰翘首蚕纹,缘以点状纹。颈有以点状纹界画的三角纹,填充斜角云纹。腹饰桑叶形纹,以浮雕的蚕纹为地,上下夹以点状纹及云纹带。尊的纹饰以蚕桑为主题,极为珍异。其口沿上各蚕,首皆昂起,半如立雕,铸作技艺尤为超绝。

  玉蚕



  河南三门峡上村令出土。春秋。玉料呈白色,纯洁莹润,器表光亮。上圆粗而下细尖,躯体弯曲,呈家蚕形。头部有外突的双目。从头部起向下逐渐收缩。躯体雕琢七条周线纹,愈往尾部阴线纹愈密。此器上部有一个两面对钻的小孔,可供佩系。

  绵袍、绣衾



  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中晚期墓棺,所有的衣袍和衾都出自棺内。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7:33:16 | 只看该作者
素纱绵袍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素纱绵袍。后领下凹,两袖斜向外收杀,袖筒最宽处在腋下,小袖口。灰白绢里领缘和袖缘均为藕色绢;袍面已腐朽。

  小菱形纹锦面绵袍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小菱形纹锦面绵袍,上衣八片,其中正身二片,袖六片。下裳五片。领缘用六边形绦。袖缘用大菱形纹锦,大襟和下摆的缘部用几何纹锦。深黄绢里。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三角形领。上衣四片,其中正身两片,两袖各一片,上衣下部拼有一块三角形面料;下裳九片。裁制时把整幅的绣面剪开,每片大致照顾到刺绣图案的主题不被破坏。深黄色绢里。领缘多用纬线起花绦,外缘用田猎纹绦,内缘中部和大襟上部内侧用龙凤纹绦,内缘两侧用凤鸟菱形纹锦。袖和下摆缘均用大菱形纹锦。

  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绵袍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绵袍,上衣四片,其中正身两片,两袖各一片。下裳六片。灰白绢里。领部和袖缘皆用条纹锦。襟和下摆均用大菱形纹锦。

  条纹锦和动物纹复合组织绦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

  舞人动物纹锦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纹样横向布局,即完整花纹循环是由纬向排列的上下七组不同的小图案组成,横贯全幅。各类小图案以拱形宽条纹隔开。拱形宽条中填以龙纹和几何纹。小图案以对称的舞人动物纹为母题,旁饰各类几何纹。这种锦主要用作面和一些衣物的缘部。

  田猎纹绦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见于凤鸟花卉绣浅黄绢面锦袍和舞凤飞龙纹绣土黄绢面锦袍的领外侧。地组织经纬线为深棕色,花纬可见土黄、钴兰、深棕三色。花纹由四个菱形组成,排列为上下两行。上行的两个菱形内的图案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右上方的图案是二人乘一辆田车正在向前追逐猎物的侧视图。田车有畸、箱、轮,轮作六边形,八幅,有毂。车上二人,外侧后部为御者,跽坐,着钴兰色衣,系红棕色腰带,头部似戴兜鍪,手前伸,作驾车状。内侧一八位于前部,似为射猎的贵族,立乘,着土黄色衣,似戴兜鍪,右手持弓,左手作放箭状。车后立有旗杆,上挂向后飘动的旌旗。左上方图案中部有象征为山丘的菱形纹。山前有一只奔鹿仓惶逃命,箭矢从身旁掠过;奔鹿后面的一兽已被射中,倒卧在地。下行两个菱形图案都是武士搏兽图。右下方的图案是武士搏虎图。武士头戴长尾兜鍪,一手执盾,一手执长剑,正与一只斑斓猛虎搏斗。左下方的图案是手执长剑的武士与一只猛虎搏斗。各个大菱形之间多填以S形等几何纹。上下两行图案相互呼应,组成一幅气氛热烈紧张,场面广阔的古代田猎图。

  龙凤纹绦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上图见于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领内侧。龙凤纹绦的经线和地纬为深棕色,花纹可见土黄、红棕、钴兰三色。花纹由三个菱形连接组成。右起第一个菱形内的图案是对龙,各自作回首状,足下践一动物。第二个菱形内的图案是长尾对龙和一些小几何纹。第三个菱形内的图案是弯体对以。各菱形的空隙间,分别填以三角形纹、小菱形纹等,也有矮小的人形图案和展翅的鸟形图案。

  下图见于舞凤飞龙纹绣土黄绢面绵袍领中部。所用经纬线与前者相同。在相邻的两个花纹循环中,龙的颜色交替使用钴兰和红棕两色,实际上每一个花纹循环中只使用两种颜色的花纬。花纹顺经向布置,左右对称。花纹图案的上部是连尾对龙,张牙舞爪。龙的下面各有一只独角兽。两龙间有一高台,上有一作双手叉腰的人形。龙的下部是对凤,凤的一侧有兽。

  一凤二龙相蟠纹绣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见于单衣缘部。浅黄色绢绣地,绘朱稿。绣线可见红棕、土黄、浅黄色。菱形内填一凤二龙共身相蟠纹,凤鸟居中,两侧各有一龙。头部均向前,外侧是展开的凤翅。菱形的四边饰有连续的几何形云纹,四角各有一个圆环。

  飞凤纹绣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见于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衾内缘。浅黄绢绣地。绘墨稿。绣线可见棕、土黄、浅黄色。花纹主题是一只展翅而飞的凤鸟的俯视图。凤鸟头上有一对凤冠,向两侧弯曲。双翅向左右展开,双脚外张。凤尾的中部向后分支,与下排凤鸟的花冠相交。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7:33:48 | 只看该作者
凤鸟花卉纹绣



  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见于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袍面。浅黄绢绣地。绘墨稿。绣线可见深红、土黄、深棕、黄缘、深蓝色。图案作长方形,由怪鸟和花枝组成,对角布置。怪鸟张翅作站立状,长颈大腹,头有四束花冠,垂于左右两边。三束花缨,垂于怪鸟一侧。

  绵袍、绣衾



  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中晚期墓棺,所有的衣袍和衾都出自棺内。

  凤鸟凫几何纹锦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

  蟠龙飞以纹绣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见于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衾面。单元图案为长方形。乡地为浅黄色绢,绘墨稿。绣线可见棕、深红、土黄、浅黄色。图案上部是一条作反S形盘旋状的大龙口衔一条小龙的尾部,小龙作S形,与大龙回首相顾。图案的下部是一只高冠、展翅而飞的凤鸟,嘴部与图案上部大龙的尾部相衔。凤鸟下部是一条卷曲的小龙。中间有花枝和十字形作为对称轴。除凤冠、凤翅用稀疏的单行锁绣线填充外,其它部件均为满绣。图案构思紧凑、充实,绣线颜色配置协调,给人以华丽之感。

  凤鸟花卉纹绣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见于凤鸟花卉纹绣红棕绢面绵面。红棕绢绣地。绣线可见土黄、红棕色。花纹以凤为主,间以草叶。凤有高冠,作行走状,双翅下张,尾高卷。

  龙凤虎纹



  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见于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衣面。灰白色罗绣地。绣线可见红棕、棕、黄绿、土黄、桔红、黑、灰色。图案由龙、凤、虎三种动物组成。一侧为凤鸟,双翅张开,有花冠,脚踏小龙。另一侧是满布红黑(或灰)色条纹的斑斓猛虎,张牙舞爪朝前方奔逐大龙。大龙作抵御状。图案色彩鲜艳,绣工精细。

  建筑篇

  建筑业





  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瓦当即瓦挡,是中国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东周瓦当一般为泥质,烧制温度较高,质地坚硬,呈青灰色,有半圆(简称“半瓦当”)和圆形的两种。半瓦当

  最早为西周遗存,圆瓦当是从半瓦当发展而来的。圆瓦当始见于战国早期遗址。东周瓦当的图案有动植物图案、云纹以及动植物变形图案等。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兽面纹半瓦当,双兽相背,张口吐舌,首尾蟠曲,即为变体动物纹图案。河北平山三汲出土的北域图铜版,展示出陵园的平面布局,并有文字说明和各部分的名称、长度,是研究东周建筑史的珍贵资料。河北易县燕下都东贯城出土的楼阙形饰件,不仅使我们得以直观东周的楼阙结构,也进一步了解到当时权贵的实际生活情景。

  鸟纹瓦当



  陕西西安出土。战国。泥质灰色。圆形,边轮内饰鸟纹。圆眼特大,喙细长,颈弯曲,身躯瘦削,翅尾上翘,勾形爪前伸有力。从长喙修腿看似食鱼鸟类。

  云纹瓦当范



  陕西咸阳出土。战国。泥质灰色。圆形,边轮较宽,中心饰漩涡纹,周有细波纹,四区分布流云。纹饰雕刻而成,其中云朵线条纤细,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为模制瓦当工具。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7:34:16 | 只看该作者
兽面纹半瓦当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战国。夹砂灰色。半圆形,接筒瓦。当面浅浮雕兽面纹和勾云纹。双目方形微鼓,中间一凸线作鼻梁,鼻端及口均以勾云纹组成。额部及双眉饰变形兽纹。线条粗细不等,图像富于变化。

  虎头形陶水道管口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战国。泥质灰色,胎质坚硬。管道前端作虎头形,立耳瞪目,口部大张,部分前躯与头部相连,两腿平伸,足各四爪。后端作子口,稍细,以便套接。此水道管是燕国都城建筑物下水道的排水口。

  树木双马纹瓦当



  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战国。泥质灰色。圆形,边轮内有两周凸线,中间由两条平行线分成上下两个半圆形,当中各有一树,由弧形线与轴射线相交组成树冠,枝叶茂盛,树下各系两马,昂首相对。上下纹饰完全对称,皆为阳纹。题材新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齐国流行的瓦当装饰题材。

  兆域图铜版



  河北平山三汲出土。战国中晚期。系厚约一厘米的长方形铜板,背面有铺首一对,正面为金银嵌成的兆域图。图示陵墓平面,中为王堂,两边为哀后堂、王后堂、大夫人堂等,有官垣环绕。图间有文字说明,详注各部分名称、长度,共四百四十三字。此器当即古书所谓“金版”。铬文中言“其一从,其一藏府”,可知版原有两件,一件从葬,一件藏于府库,此即从葬之物,在青铜器中是仅存孤例,对研究建筑史、制图史也极有价值。

  蟠螭纹曲尺形建筑饰件



  陕西凤翔姚家岗出土。春秋中期。系建筑物梁枋所用饰件,准备露出的两面饰蟠螭纹,一端作尖齿形,一面上有二小钉孔。饰件发现于秦国都雍城遗址窖穴中,纹饰与当时青铜礼器相似。同类饰件以前也发现过,形状各不相同。

  蟠螭纹长方形建筑饰件



  陕西凤翔姚家岗出土。春秋中期。饰件呈长方形,面饰蟠螭纹。较宽两面有相对穿孔。

  蟠螭纹斗拱



  江苏沙洲鹿苑出土。战国早期。斗拱后端有齿。身饰蟠螭纹,有圆形钉孔。前端作方斗形,饰镂空蟠螭纹。铜质斗拱仅此一见,甚为珍异。

  云纹铜屋



  浙江绍兴狮子山出土。战国早期。形为三开间屋。屋顶有棱柱,上饰伏鸟。柱及屋顶均饰勾连形云纹。屋前有柱,左右壁镂空,后壁中央有窗,底缘也饰以勾连形云纹。屋内跽坐六人,有的抚琴,有的吹笙,击鼓。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4805

帖子

10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0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6#
发表于 2009-4-7 08:26:0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学习
人生目标:犀角的板凳玳瑁的床,象牙的桌子留青的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3 07:10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