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木雕鸭形漆豆
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战国中晚期。此豆为木胎,深盘,短柄、喇叭座。盖与盘合成一只卷伏的鸭子。器表髹黑漆,用朱红、金黄等色漆彩绘。器内髹朱漆。鸭尾两侧绘两只对称的金凤,作回首站立状。柄部和座部绘三角云纹和卷云纹。
彩绘漆盒
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战国中晚期。此盒为厚木胎。盖、身以子母口扣合。盖较矮,口略大于底,盖顶正中有一套环鼻形铜钮,矮圈足。器表描绘花纹的部位髹黑漆,无纹饰的部位髹朱漆。用朱红、金黄色漆彩绘。盖顶四周绘两组对称的卷云纹,盖边缘和器身上部绘勾连卷云纹。
彩绘漆耳杯
湖北江陵望山出土。战国中晚期。此杯的平面呈椭圆形,弧形壁、平底,口沿外有对称的凹字形耳。杯为厚木胎,以挖制为主的方法制成。杯内髹朱漆,杯外髹黑漆。在黑漆地上用朱漆描绘花纹,两耳上与口沿外绘勾连云纹,两耳外侧为圆卷纹。
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
湖北荆门包山出土。战国晚期。奁为圆盒形,直壁、平底,夹纻胎。整器由盖、身两部分组成,子母口扣合。内壁髹红漆,外壁髹黑漆之后又以红黄、蓝等色漆彩绘。盖顶绘两组凤鸟纹图案。盖壁绘一幅出行图。整幅画面由二十六个人物、两辆骖乘、两辆骈车、九只大雁、两只狗、一只猪和五棵大树构成。腹壁绘几何形云纹图案。腹底外围绘一组以连续“Y”形为主,内填云纹的图案。各组彩绘交相辉映,使漆奁显得既光彩夺目,又曲雅庄重。尤为难得的是盖壁上的出行图,构图紧密,布局合理,画法生动,堪称战国漆画中的瑰宝。
黑漆朱绘回旋纹几
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战国早期。家具。由三块木板榫接而成。竖立的两块木板,上端向内侧圆卷,下端平齐,中部偏上向内凸出,在凸出的部位凿有榫槽,槽中还有榫眼。面板两端有榫头,插入立板的榫槽和榫眼内。遍髹黑漆,面板和立板的侧面朱绘云纹;立板外壁朱绘回旋纹;面板边缘及当中绘朱纹带。
黑漆朱绘扶桑木制衣箱
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战国早期。衣箱。木质,剜制。长方盒形,拱盖,盖与身子母口扣合,四角各设一把手。表里髹黑漆,朱绘图象。盖面一端绘两条背向缠绕的蛇,每个蛇有两个人面的头和五爪状的尾。盖中和一边绘蘑菇状云,另一边两侧各绘两树,应是扶桑,高者有十一枝,矮者有九枝,每树顶端有一个太阳纹;高树上立两鸟,矮树上立两兽,其中一侧的两树之间有一个夹谷,有一人持弓从树上射下一鸟,应是日中金鸟;射日者,应是后羿,说明它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后羿射日”。
彩绘透雕漆座屏
湖北江陵望山出土。战国中晚期。漆座屏为木质,两端着地,中部悬空,底座浮雕蛇、蟒,座上的长方形外框内透雕各种动物。整座漆屏共雕刻五十一个动物,其中有大蟒二十条,小蛇十一条,蛙两只,鹿、凤、雀四只。座屏周身髹黑漆,并用朱红、灰绿、金银等色漆彩绘凤纹等图案。这件漆座屏髹制精美,动物形态逼真,构图生动,堪称战国漆器中的精品。
彩绘木雕蟠蛇漆卮
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战国中晚期。此卮为厚木胎,圆筒形,子口承盖,盖顶略凸,平底。盖上雕八条蟠蛇,四条红蛇头向盖顶正中,四条黄蛇头向盖缘四周。卮身四周雕十二条蟠蛇,其中有四条对称的长形黄蛇和长形红蛇,八条短粗的蛇相蟠其间。器表满髹黑漆,器内髹朱漆。蛇的头、身和鳞片以朱、黄漆绘出。
彩绘龙纹皮胎漆盾
湖南长沙五里牌出土。战国中期。此盾近似葫芦形,下边两角为方形,中间起棱。把手已失,但把手上的嵌银铜鼻尚存。盾为皮胎,两面均施黑漆。正面边缘绘赭红色云纹,中间用黄、红色漆绘蟠曲龙纹。背面边缘云纹为黄、红色,中间为红色蟠龙纹。这件漆盾制作极精,不似实用的防御武器。古代文献中有关于“万舞”的记载,“万舞”即是模拟作战的舞蹈。在这种舞蹈中,用盾、戚、戈为舞器。因此,这件漆盾可能是此类舞蹈的舞器,也可能用作仪仗或其它装饰品。顶部还阴刻“紫锦之衣”四字。
彩绘几何纹笭床
湖南长沙仰天湖出土。战国。葬具。用整块木料雕成,采用透雕、浮雕技法,上用朱、黑、金三色漆绘,鲜艳美观。花纹分为五组,一、三、五组为两种折勾纹组合的对称图案,二、四组为“十”形图案。在黑漆地上绘金色凤头、凤足等纹饰,边沿在黑地上绘朱色和金色菱形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