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轶事] 曹*观沧海想像奇特 四言绝唱骨劲气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0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踊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建安十二年(207),曹*采纳田畴的建议,佯作撤退,并以田畴为向导,出卢龙塞,经白檀、平冈,直指柳城。在白狼山大败乌桓,斩其王蹋顿。袁尚、袁熙出奔辽东,被太守公孙康斩首,辽西尽平。消灭与乌桓相勾结的袁绍集团的残余势力和解除北方边患,赢得了统一北方的重要战争。在征战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步出夏门行》又称《陇西行》朱乾说:“《陇西行》多忧国之词,古时以陇西实事寓夏门之忧思,故《陇西行》又曰《步出夏门行》。魏武征乌桓时,献帝已都许,而题曰《步出夏门行》者,京许犹京洛也。”(《乐府正义》卷8)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九月曹*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由此引起的联想。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人挥师北伐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大海有时波澜不惊,显得十分平静。

  在一碧万顷中,耸立着翠绿的峰峦。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虽序属三秋,但草木未凋,仍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作为统帅和诗人的曹*,在乘危蹈险、戎马倥偬之后,贮立山巅,极目远眺。但大海和心潮的宁静是短暂的,一阵秋风吹来,霎时浊浪排空,惊涛拍岸,诗人胸中也随之掀起了万丈波涛。

  他让想象飞翔起来,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 想象是那样的奇特,又是那样的逼真。

  月明之夜,参斗横斜,灿烂的银河像是出自大海的胸膛。这时候,诗人与大海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他希望自己真的像大海那样,囊括宇内,包罗万象,让天下豪俊如百川汇海,投入自己的怀抱。如果说他在《短歌行》中唱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直抒胸臆,那么,这里就是曲诉衷肠了。这首诗不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且神与物游,浑然一体,进入“物化”之境。至于气魄之宏大,境界之开阔,更是冠绝古今。

  曹*北征乌桓时53岁,就当时“人生七十古来稀”而言,已经接近“暮年”了。虽然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已被消灭,但马超、韩遂虎视于关西,刘表、刘备鹰扬于汉沔;刘璋占有天府,孙权割据江东,要实现全国的统一,还任重而道远。人生易老,创业艰难,这个矛盾是他深有感触。

  曹*认为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他确信“养怡之福,可以永年”。《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张华《博物志》说:“曹*好养性法,亦解方药……又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饮鸩酒”,说明他十分重视养生之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昂扬的斗志和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不甘消沉,希望建功立业之士从中受到鼓舞。

  用乐府而写时事,曹*在诗中独辟蹊径。这首诗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别开生面。正如陈祚明《采菽堂诗集》所云:“孟德能于《三百篇》外,独辟四言声调,故是绝唱。”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5100

帖子

86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866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4-1 11:10:5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3 00:31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