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高天流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清朝历史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7:04:37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清朝的争议

       有关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由于清朝自入关以来积极推行儒家思想,定国号大清,定都于中原的北京;同时清朝基本上保留了原先明朝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以儒家传统和中原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因此清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在近代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和公文中也往往以“中国”来指代清朝,并在国际上作为中国的代表。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这种观点认为,清朝(或称满清)是在代表中国正统的明朝灭亡后,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外国或外族政权,因此此时中国处于亡国时期。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中国”是代表汉族的中国,而“外族”是以汉族为本位称呼满族。支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对清朝持负面的看法,往往特别指出清朝初年发生的剃发易服等事件来支持这种观点。  
清帝王谱  
历史长河  
帝王  
帝王介绍  
期间历史事件  
公元1616年登基  
公元1626年去位  
太祖(努尔哈赤)8  
出生:公元1559年--去世: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自中称王”。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 包衣奴,萨尔浒之战,移宫案,红丸案,宁远之战,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3年去位  
太宗(皇太极)8  
出生:公元1592年--去世:公元1643年(在位16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袁崇焕之死,徐霞客游记,松锦之战,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7:07:42 | 只看该作者
清中后期乡绅的社会救济——苏州丰豫义庄研究

     清代是我国古代社会救济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其前期,国家荒政占有主导地位,到中后期,随着国家荒政的衰败和基层社会自治化倾向的加强,由乡绅倡率的民间社会救济活动不断兴起,并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苏州的丰豫义庄就是这一背景下由绅宦家族捐建的地方社会救济机构[1]。本文对丰豫义庄的个案研究,旨在探讨:清中后期乡绅领导的民间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乡绅的社会救济行为与宗族的关系;乡绅在社会救济活动乃至地方社会事务中的目的、地位及作用。疏陋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一、义庄的概况
  丰豫义庄是乡绅潘曾沂于道光七年(1827)在他的家乡苏州,“罄其田二十有五顷”建成的[2],以备里中荒年平粜及诸善举之用[3]。潘氏乃当时吴中望族,其祖上居于徽州歙县大阜村,明末清初,移居苏州,故称大阜潘氏。自乾隆中叶开始,该家族逐渐发达,科第昌盛,人才辈出,有清一代,共出进士8人,举人16位,其中有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尤以状元、乾嘉道咸四朝元老、大学士潘世恩声名最著[4]。曾沂即其冢子。曾沂,字功甫,号小浮山人,自幼丧母,小时候很长时间居于乡里,在其祖父母膝下长大。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中式,二十五年,其父在京为他报捐,得授内阁中书,次年离乡赴任。但他无意仕宦,不求闻达,“居辇下三载,多交布衣而避津要”[5]。道光四年(1824),以为其祖父祝阴寿为由,乞假南归,从此绝意宦途。又三年,请诸其父,捐建丰豫义庄。
  义庄建立后,曾沂“详定章程,悉心经理”,很快就使义庄的运营步入正轨。建庄次年开始推广区种法。道光十一年(1831)吴中大水,义庄于翌年春行平粜、赈济之举[6]。此后至少一直到曾沂去世,史籍中多有关于义庄行善举的记载。其社会救济举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荒年平粜、赈济。这是义庄最基本也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曾沂在他的《丰豫庄本书》[7]中明确说:“本庄义田积谷,专为将来就近地方减粜而设。”道光十一年吴中大水,次年“米价昂贵,本图有平粜之举。”以后遂为例举。并且由于义田租入有限,义庄还采买平粜,比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时吾吴米价昂贵,特采买籼米三千余石,平价出粜,以冀流通”。平粜之外,还对极贫者施赈并留养灾民。如道光十二年,在平粜之余,“又择城中极贫者六千余口,给以票据,按期在天后宫发钱”。道光十一年冬,“江北灾民踵至,首倡留养之议,独任四千余口”。二十八年(1848)秋,“资养江北灾民”[8]。
  2.弛免田租。丰豫义庄招佃租种,“岁小歉,辄弛佃租”[9]。首次于道光十三年(1833)“全免本年田租,自后十余年,统计免收之数不下四五万石”[10]。这与当时一些慈善机构追比佃租异常凶狠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救济邻里的同时,也能关心佃农的生计。这说明了曾沂真正关心并了解民间疾苦因而使义庄的救济宗旨贯彻得较为彻底。
  3.试行、推广区种法。曾沂有感于当时灾荒频仍,救不胜救的状况,觉得“荀为民备、曷若使民自备”?[11]“欲民之畜,莫如若善稼,稼之所由善,莫如行区田”[12]。区种法,最早见于《汜胜之书》,此后重要的农书多有记载,但由于其费功太多而一直未能推广。曾沂感到:当时吴中之地一年两熟,多种春花,但由于种春麦不得法和地不相宜,收获甚微还延误了春耕肥田,如果行区种之法,深耕培苗,有利于抗灾,可以熟少而收多[13]。故建庄后就致力于区种法的推广。道光八年(1828),“试种于娄郊”。第二年,又由庄属潘升在葑门外择田“再试再验”[14]。此外,据其年谱记载,义庄还于道光十四年和二十八年两次分别于尧峰山下和尹山试行区种。为此,曾沂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课农区种之年,常亲赴农田督种,“自春至秋,往返数十次”[15]。为了方便佃农试行,他用十分通俗易懂的文体写成了《诱种粮歌》、《课农区种法》、《课农区种法直讲三十二条》等著作以贻佃农[16],并“刊版流传他处”[17]。同时,利用自己的地位,调动多方面的力量给予支持。请求知府对首先佃种区田的查继昌等四名佃农亲予奖赏并示谕推广。又于道光十四年联合同道,创立“丰豫庄课耕会”,“凡若干人,平日皆有信实之行,相与成此根柢”[18]。使得义庄的课农区种一时成为地方盛事。林则徐赴任江苏巡抚后,尝题诗劝民区种:“此术尔不信,但看丰豫庄,中稻熟,千牛驮。”[19]并“颁教趋民务种早稻”[20]。
  义庄的这一举措,一方面表现了经营者的农本主义思想,即把发展农业生产当作社会救济的根本手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清代中后期,乡绅的社会救济行为,已不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慈善举措上,开始深入到生产经营领域,希望通过推广生产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达到“使民自备”的目的。相对于单纯的施赈,这显然是一种更为积极有效的救济手段。
  4.拟建义塾。曾沂认为当时民生日蹙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无耻且惰”,“常年亦歉,灾年亦歉;歉年亦穷,丰年亦穷。至于如此,非惰农自安,更何咎哉?”而欲改变现状,要在教化,“不再使其子若孙习惯也”。故劝官府设立村塾,认为“村塾不立,则佃农之恶习有过之耳。除此别图惩劝之,擅出章程,恐更无益”[21]。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首先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择里中贫家子弟可造者助以修脯,使其就近入塾读书”。又于咸丰元年(1851),“得小屋数椽,修葺之,拟为里中义塾,名曰西陀庵”[22]。
 5.收养弃婴。针对当时的溺婴之风,曾沂深以为忧,认为诸善举以济溺婴“最急也”。而要济溺,“以收养为最,收养必得经费”[23]。有感于此,他于道光十年为吴中新设济育局捐钱[24]。次年,于门外发现一弃婴,便收养之。“续来者甚众,皆悉心区置,或雇妪乳养,或寄育邻家,俾得生长成年人,始终不倦”。曾沂以丰豫义庄为后盾的“诸善举”还有兴水利、馈医药、凿义井等[25]。
  关于义庄的运营状况,由于无法从文献中得悉义庄章程的详细内容,因而只能从时人相关记载中略知一鳞半爪。《丰豫庄本书》中录有道光八年和九年丰豫庄属潘升给苏州知府的呈文,从中可知义庄的义田是招佃租种的,日常管理由庄属潘升执行,并设仓积贮租谷。全部收入“专备里中荒年平粜以及诸善举之用”。义庄所行的平粜之法,则从其友人彭蕴章的介绍中可略知一二。蕴章的从祖绍升尝举粜,“就所居仁一图之籴米为炊者先期给票,按家口多寡,一升至三升而止,其值较市减钱十文。邻人日持票籴米,门外收钱,门内发米,于票上印日期为记。”后经蕴章本人实践,认为此法最善。并称“后潘功甫建义仓,予以此语之,行亦无弊”[26]。曾沂的年谱中也提到以票据之法给城中极贫者发钱的事,大致可知这一方法曾为义庄所用。
  就文献所及,丰豫义庄的影响仅发生在曾沂在世之日,而且总是与其个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至其谢世,就几乎湮没不闻了。关于它的下落,根据零星的史料和情理推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由曾沂后代继续经营;第二、罢义庄,田产收归己有;第三、捐给更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机构;第四、义庄败落。冯桂芬在曾沂死后为他的文集作序时曾言,其子仪凤有乃父乐善好施之遗风[27],因此可知第二种可能性不大,况且作为豪门望族,一般也丢不起这份脸面。对于第三种可能,当时最有可能归并的机构当为丰备义仓,一者这两个机构功能相近;二者丰备义仓是晚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社会救济... ...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7:08:38 | 只看该作者
清朝历史大事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
-1644年入主中原
-开国之君为努尔哈赤
[嫡系]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一直居住在满洲,即今中国东北。明朝洪武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余势力,于是明朝在满洲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南迁后,建州部与中原地区来往密切,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经济繁荣,八旗制度随即建立,而此时正是努尔哈赤担任明朝建州部首领。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满洲地区的女真各部。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
-1618年(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公布名为“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
[建国]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伤,不久逝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清朝正式建立。1643年皇太极病死,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顺治元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在北京再次即位,并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军残余势力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在清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由于规定所有人必须剃发易服,曾在南方遭到了部分汉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装抵抗,发生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杀江南抗清军民事件。为了抗清,郑成功还在1661年攻下了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7:11:50 | 只看该作者
清帝王谱


1.太祖(努尔哈赤)
公元1559年--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自中称王”。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
  包衣奴,萨尔浒之战,移宫案,红丸案,宁远之战
公元1616年登基
公元1626年去位

2.太宗(皇太极)
公元1592年--公元1643年(在位16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袁崇焕之死,徐霞客游记,松锦之战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3年去位

3.世祖(福临)
公元1638年--公元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李自成败亡,
公元1643年登基
公元1661年去位

4.圣祖(玄烨)
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三藩,尼布楚条约,三征噶尔丹,聊斋志异,柳条边,迁海令
公元1661年登基
公元1722年去世

5.世宗(胤祯)
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恰克图条约
公元1722年登基
公元1735年去世

6.高宗(弘历)
公元1711年--公元1799年(在位60年)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四库全书,文字狱
公元1735年登基
公元1795年去位

7.仁宗(颙琰)
公元1760年--公元1820年(在位24年)
  嘉庆帝颙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
公元1796年登基
公元1820年去位

8.宣宗(旻宁)
公元1782年--公元1850年(在位29年)
  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公元1821年登基
公元1850年去位

9.文宗(奕詝)
公元1831年--公元1861年(在位11年)
  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太平天国起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辛酉政变,
公元1850年登基
公元1861年去位

10.穆宗(载淳)
公元1856年--公元1875年(在位14年)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辛酉政变,垂帘听政,
公元1861年登基
公元1875年去位

11.德宗(载湉)
公元1871年--公元1908年(在位34年)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
  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公元1874年登基
公元1908年去位
12.宣统帝(溥仪)
公元1906年--公元1967年(在位3年)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1岁。
  辛亥革命,
公元1908年登基
公元1911年去位

13.慈禧(叶赫那拉)
公元1835年--公元1908年
  慈禧并不是皇帝,但是她掌权48年,所以在这里列出.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14.隆裕(叶赫那拉)
公元1868年--公元1913年(掌权4年)
        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死去,她承慈禧旨意,奉溥仪为皇帝,自称太后,垂帘听政,以载沣为摄政王。辛亥革命后,1912年2月12日宣布清帝退位。因终日哀伤、抑郁,1913年死在紫禁城。
清朝名臣:
         鳌拜,清朝的开国元勋.
于成龙,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纳兰明珠,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刘墉,清朝名臣.
纪晓岚,“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
和珅,清朝名臣.
曾国藩,对晚清历史影响颇大的人物.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
刘铭传,台湾首任巡抚.
林则徐,清朝名官,民族英雄.
施士伦,清朝名臣.
左宗棠,中兴清朝的名臣.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7:12:52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清朝的争议


有关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由于清朝自入关以来积极推行儒家思想,同时清朝基本上保留了原先明朝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以儒家传统和中原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因此清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在近代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和公文中也往往以“中国”来指代清朝,并在国际上作为中国的代表。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这种观点认为,清朝(或称满清)是在代表中国正统的明朝灭亡后,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外国或外族政权,因此此时中国处于亡国时期。

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中国”是代表汉族的中国,而“外族”是以汉族为本位称呼满族。支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对清朝持负面的看法,往往特别指出清朝初年发生的剃发易服、迁界禁海以及清政府立法禁止汉满、汉蒙通婚等事件来支持这种观点。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7:14:29 | 只看该作者
清朝官职



正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 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总督 侍郎 内务府总管
从二品
内阁学士 翰林院掌管学士 巡抚 布政使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 宗人府府丞 通政使司通政 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 太常寺卿 顺天府尹 奉天府尹 按察使 外务部左右丞

从三品
光禄寺卿 太仆寺卿 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 大理寺少卿 詹事府少詹事 太常寺少卿 鸿胪寺卿 顺天府丞 奉天府丞 道员 外务部左右参议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 翰林院侍讲学士 内阁侍读学士 国子监祭酒 都转运运盐使司同知 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 通政使司参议 光禄寺少卿 六科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 郎中 顺天府治中 奉天府治中 钦天监监正
太医院院使 同知 直隶州知州
从五品
翰林院侍读 翰林院侍讲 司经局洗马 鸿胪寺少卿 监察御史 员外郎 知州 运盐司运副 盐课司提举
正六品
内阁侍读 左右春坊左右中允 国子监司业 部院主事 宗人府主事 寺衙门主事 起居注主事 都察院都事 都察院经历 大理寺左右丞
钦天监左右监副 太医院院判 京府通判 京县知县 兵马司指挥 钦天监春夏秋冬中五官正 太常寺丞 神乐署署正 府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坊左右赞善 翰林院修撰 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五官正 钦天监秋冬官正 布政司经历 布政司理问 运盐司运判
直隶州州同 州同 僧录司左右阐教 道录司左右演法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 通政使司知事 通政使司经历 大理寺左右评事 太常寺博士 太常寺满洲读祝官 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
京县县丞 兵马司副指挥 知县 太常寺典簿 按察司经历
皇史宬尉 太仆寺满主簿 部院寺内务府司库 京府儒学满汉教授京府儒学训导 外府教授 七品笔帖式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 銮仪卫经历 中书科掌印中书 内阁中书 办事中书 詹事府主簿 光禄寺典簿 京府经历 钦天监官五官灵台郎
祠祭署奉祀 布政司都事 运盐司经历 直隶州州判 州判 国子监博士 国子监助教 唐古忒学助教 古忒学中书
正八品
国子监学正 国子监学录 钦天监主簿 太医院御医 五经博士 八品笔帖式 四氏学学录 太常寺协律郎 布政司司库大使
运盐使库大使 道库大使 按察司知事 外府经历 外县县丞 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 州学正 县教谕 僧录司左右讲经 道录司左右至灵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 国子监典簿 鸿胪寺主簿 钦天监五官司挈壶正 太医院吏目 祠祭署祀丞 神乐署署正 布政司照磨 运盐司知事
府州县训导 僧录司左右觉义 道录司左右至义
正九品
钦天监五官监侯 钦天监五官司书 太常寺赞礼郎 九品笔帖式 按察司照磨 府知事 同知知事 通判知事 县主簿 和声署奉銮
从九品
翰林院待诏 工部制造库司匠 国子监典籍 钦天监博士 鸿胪寺鸣赞 鸿胪寺序班 会同馆序班 刑部司狱 府照磨 通判照磨
钦天监漏刻博士 太医院吏目 太常寺司乐 宣课司大使 州吏目
道库使 府税课司大使 按察使司狱 府司狱 同知司狱 巡检布政司仓大使 府库大使 同知仓大使 土司副巡检 都纲 都纪 正科 正术
未入流
翰林院孔目 礼部铸印局大使 县典史 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关大使 府检校 长官司吏目 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 
同知库大使 州库大使 税课司分司大使 州税课使大使 
县税课使大使 驿丞 河泊所所管各闸闸官 道仓大使州仓大使 典科 训科 典术 训术 副都纲 僧正 僧会 副都纪 道正 道会
武官

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 一二三等子 太尉
从一品
内大臣 八旗都统 外省驻防将军 乌鲁木齐热河察哈尔都统 提督
正二品
左右翼前锋统领 八旗护军统领 八旗副都统 左右翼总兵 外省驻防副都统 銮仪使 一二三等男 总兵
从二品
散秩大臣 副将
正三品
一等侍卫 冠军使 火器营翼长 步军翼尉 包衣护军统领 乌枪营总 圆明园总管 前锋参领 护军参领 乌枪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 城守尉
陵寝总管 圆场总管 黑龙江船駮水手总管 察哈尔总管 王府长史 参将  一二三等轻车都尉 指挥使
从三品
圆明园包衣营总 包衣护军参领 吉林参领 黑龙江参领 指挥同知 察哈尔参领 驻防协领 一等护卫 游击 宣慰使司宣慰使
正四品
二等侍卫 云麾使 前锋侍卫 副护军参领 乌枪护军参领 副前锋参领 副骁骑参领 佐领 步军协尉 信駮总管 南苑总管
陵寝副总管 陵寝司工匠 圆场翼长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
上都达布逊诺尔 达里岗爱总管 防守尉 黑龙江吉林管水手四品官司仪长 骑都尉 都司 宣慰使司同知 指挥佥事
从四品
城门领 包衣副骁骑参领 包衣佐领 察哈尔副参领 察哈尔佐领 四品典仪 二等护卫 宣慰使司副使 宣慰使司宣抚使
正五品
三等侍卫 治仪正 步军副将 步军校 监守信駮官 南苑门章京 陵寝防御 陵寝管理烧造砖瓦官 分管佐领 盖州牛庄满洲掌印防御
关口守御 黑龙江吉林管水手五品官 云骑尉 守备 宣慰使司佥事 宣抚使司同知 正千户
从五品
四等侍卫 委署前锋参领 委署护军参领 委署乌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 下五旗包衣参领 五品典仪 三等护卫 守御所千总
河营协办守备 宣抚使司副使 安抚使司安抚使 招讨使司招讨使 副千户
正六品
蓝翎侍卫 整仪尉 亲军使 前锋校 护军校 乌枪护军校 骁骑校 监造火药官 陵寝祭祀供应官 太仆寺马厂驼厂翼长
黑龙江吉林管水手六品官 门千总 营千总 宣抚使司佥事 安抚使司同知 招讨使司副招讨使 长官司长官 百户
从六品
委署步军校 内务府六品翎长 六品典仪 卫千总 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城门使 盛京游牧正尉 太仆寺马厂驼厂固山达 七品廕监生 恩骑尉 把总 安抚使司佥事 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七品典仪
正八品
盛京养息尉左右翼长 八品廕监生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八品典仪 委署亲军校 委署前锋校 委署护军校 委署骁骑校 圆明园副护军校
正九品
各营蓝翎长 外委把总

从九品
太仆寺委署固山达 额外外委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7:16:27 | 只看该作者
清朝十二帝


清太祖高(初谥武皇帝):努尔哈赤,年号天命,明嘉靖三十八年生,卒于天命十一年,终年68岁,葬于沈阳东陵之“福陵”。
清太宗文: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年号天聪,天聪十年改女真为满族,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明万历二十年出生,卒于崇德八年,享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
清世祖章:福临,皇太极的第九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崇德三年出生,卒于顺治十八年,享年24岁,葬于孝陵。
清圣祖仁:玄烨,顺治的第三子,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生于顺治十一年,卒于康熙六十一年,享年68岁,葬于景陵。
清世宗宪:胤禛,康熙的第四子,生于康熙十七年,卒于雍正十三年,享年58岁,葬于泰陵。
清高宗纯:弘历,雍正的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在位60年,终年89岁,葬于裕陵。
清仁宗睿:颙琰,乾隆的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终年61岁,葬于昌陵。
清宣宗成: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卒于道光三十年,在位30年,终年69岁,葬于慕陵。
清文宗显:奕詝,道光的第四子,生于道光十一年,咸丰十一年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在位11年,享年31岁 ,葬于定陵。
清穆宗毅:载淳,咸丰帝独子,生于咸丰六年,同治十三年卒,享年19岁,葬于惠陵。
清德宗景:载湉,醇贤亲王奕譞之子,同治十八年六月二十八 日生于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光绪三十四年崩,享年38岁 ,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清末帝:溥仪,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二年生于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在位三年,终年61岁,无皇陵。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57

帖子

521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21

灌水大师勋章

18#
发表于 2009-3-25 17: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2 00:58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