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民俗] 中华56民族之二十七:独龙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1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独龙族标徽







独龙族简介

    独龙族,有人口5 8 1 7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 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 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 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







    过去,独龙人没有统一 的族称,往往以其居住的地区或河流作为自己的名称, 如“独龙”、“迪麻”等。“俅人”、“俅曲”、“曲 人”是汉族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独龙人 民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正式定名独龙族。

独龙族地区北接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东倚海拔5 0 0 0 米的高黎贡雪山,西南与缅甸接壤。曲折延绵的 独龙江水奔腾呼啸在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冬季大雪封山 ,夏季多雨而潮湿,南北走向的地形以及受印度洋热带 季风的影响,使当地的植物生长和气候变化都呈现出垂 直分布的显著特性。  

    千百年来,独龙河谷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的封闭状态 ,保留着较浓厚的原始社会末期特征。独龙人从事刀耕 火种的粗放农业,采集和狩猎在家庭副业中占有相当大 的比重。

    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 系藏缅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部分通晓汉语。

    独龙族勤劳、勇敢,有着优良淳朴的道德观念。重 信用,尊诺言,是独龙人的传统美德。他们的住房从不 加锁;粮仓门上仅横竖插上几根树枝作记号,从不担心 被盗。独龙族还十分好客重友,一家有事,全村来帮, 相互馈赠,毫不吝啬。如今,现代生活虽然改变着独龙 人的面貌,但这些优良传统却依然保存。

神秘的河谷

    独龙河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唯河谷两岸土质肥沃 、气候适中。盛产贝母、黄连、雪莲、虫草、当归、茯 苓、麝香、熊胆等名贵药材。珍稀的红杉、铁杉、云杉 和乔松则劲而挺拔,遍布于群山雪岭。原始森林中野牛 出没,飞鼠成群,各种珍禽奇兽栖息。被人称为祖国西 南边陲一颗美丽、富饶、神奇的宝珠。

    每年1 0 月份,这里被大雪掩埋通道,曲折幽深的 河谷成为一条与世隔绝的“死胡同”,一直延续至次年 的6 月份,冰雪消融之时才能进出独龙江流域。即便此 时,欲达河谷也并非易事,需要登天梯,翻越冬年积雪 的高黎贡山茉莉王隘口;过溜索,横跨喧啸湍急的澜沧 江和怒江;最后向西穿过深山老林中的马帮栈道方能下 达河谷。历史上由于旅途的艰辛,就连那些贪婪而又敢 于冒险的商贾,面对着独龙河谷也常常生畏而驻足。成 为人们心中“神秘的河谷”。  







在独龙河畔捕鱼

“太古之民”

    世世代代的独龙人生息、繁衍在独龙河两岸,独龙 河水陶冶了他们淳朴、机智的精神文化与道德观。每个 成年的独龙男子都是身怀绝技的好猎手。原始的弩弓、 竹签和扣索到了独龙人的手中能够制服凶猛的野兽。他 们还善于使用一种有毒的植物汁液,把它涂在箭镞上让 击中的巨兽即刻身亡。打渔和捕获的猎物带回村中,一 定会按照传统的民族习惯平均分配。独龙人认为,有了 食物仅由自己享用这是可耻的事情。分得鱼肉的人家还 常把自己的一份转送给村中的孤儿或病人。

    独龙族家庭尊老爱幼,男女老少和睦相处。遇到婚 丧嫁娶不请自到,而且一定会带着礼物。客人进门先送 上一捧玉米豆,让你在火塘旁边爆玉米花吃“点心”。 接着便煮茶或筛米酒,摆上一碗碗的烤粑粑、鱼和野味 ,甚至端出一大盘香喷喷的“夏拉”(醉鸡)或“吉咪 ”(臭竹笋)来招待贵宾。

    独龙人讲究信用。主人离家外出不锁屋门,只是用 一根木棍将大门别住。秋天在山里收下的玉米和山芋也 从不运回,堆成一垛就地存放。一个大家族的粮仓常常 建在离家很远的山坡之上,由管仓的主妇一人取用并且 分食。如出远门,为减轻长途跋涉的负担。把返回路上 的干粮袋系在沿途的树枝上,其它过往行人却不会擅自 动用。“物各有主,路不拾遗”,这是独龙地域人人恪 守的优良传统。

遗弃的黥面

    独龙村寨倚山傍水,一座座木屋大多轻巧地构筑在 陡峻的山坡地上。为使山洪从屋下流走,临江一面都是 悬空的。勤劳的独龙人民有的用竹篾编织成地板和墙壁 ,也有的在石基上垒垛整段的圆木,盖成结实的小木屋 。走进独龙人的家里,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那披在身上 、摆在床上或是铺在柜子上面作为装饰品的独龙毯。这 种毯子以棉麻为原料,用五彩线手工织成。质地柔软、 古朴典雅,是独龙人民引以自豪的民族工艺品。

    独龙毯用途很多,白天可当衣服穿,晚上又可作被 子盖,远方的朋友来访,它是最好的纪念品。青年男女 们还把那精心编织的独龙毯作为情物互相馈赠。一床讲 究的独龙毯从剥麻皮、纺线到按照图案纹线拴综,以至 提综、引纬、打纬等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使用多种不同 的器具。如今,身披精美的独龙毯已成为独龙人民特有 的传统服饰。一般男女上身用一幅独龙毯斜披并从腋下 拉向前胸,前后的布片任其自然垂落。下身穿麻布短裤 。左肩一角用草绳或竹针拴结,右肩右臂穿衬衣或完全 袒露。腰间佩带弩弓、箭包和砍刀,浑身焕发出一种粗 犷的野性。独龙男女均喜爱装饰品,尤其是青年女子常 常披挂的五颜六色,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 币常挂在颈上和耳下。同时妇女出门要身背精致的篾箩 。既美观又实用,为独龙女子装饰自己的组成部分。

    为了表示成年,过去独龙女孩到了十二、三岁便进 行黥面。届时女孩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由纹面师用削 尖的竹签,沾着锅烟水在脸上画出纹样,然后用荆棘依 图案刺戳脸庞。拭去血水之后,再用锅烟灰或者一种深 色的草汁反复揉擦刺纹,使之渗入皮下。一周之后刺划 的面孔红肿结痂,痂落愈合肉皮上便呈现出黑色或青靛 色的花纹。

    至于独龙女子纹面究竟是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美 观,也许是家族的标志,也许是为了避邪或防止外族的 抢掠。不过,随着独龙族河谷社会的变迁,黥面这一习 俗已经很不流行了。

剽牛舞会

    “卡雀哇”是独龙族传统的年节。这天清晨,人们 在木屋前挂上旗幡,燃起松枝,敲起(钅芒)锣,欢庆 一年一度的卡雀哇。独龙人民过年没有固定的日子,一 般由各村寨长老在一年最后一月择吉日选定。节前,家 家户户就用“结绳”的方式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

    独龙族过年,常举行祭山神、射面兽、走亲访友和 歌舞会等多种娱乐活动,其中最隆重、最欢乐的是“剽 牛宴”。宴会由村中的长老将牛带入广场中央开始,青 年妇女争先恐后跑去为牛披毯挂珠。此时大小(钅芒) 锣响彻云霄,两名勇敢的剽牛士每人喝三碗米酒,雄纠 纠地走出人群,他们手持长矛猛地向牛的两肋刺去。牛 大跌大撞,群众围成一个大圆圈为勇士呐喊助威,并作 出驱赶野兽的舞蹈动作。牛愈是跌跌撞撞,场上的情绪 愈是激烈,几刺之后牛扑倒在地,人群中发出胜利的欢 呼。两位剽牛者割去牛头当场解剖煮肉,分给在场的每 一位观众。大家边吃边喝,载歌载舞,使剽牛宴达到高 潮。剽牛舞会是古代狩猎生活的缩影,也是捕获归来, 庆祝胜利仪式的再现。







卡雀哇”是独龙族传统的年节。这天,人们敲起(钅芒)锣,进行剽牛舞会。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19:36 | 只看该作者

独龙族地区饮食

民族饮食文化—独龙族

    独龙族和怒族都有一道奇小吃石板粑粑。

  独龙族有的居住在独龙江边,靠江吃鱼便自然成俗。他们用麻织成网或用镶有铁尖的鱼叉捕鱼。独龙江水流湍湍,鱼儿皆鳞细而皮厚,肉鲜嫩可口。捕到鱼后,用火烤吃或熔于后煎吃,饮着自制的水酒,吃得津津有味。比之城里小孩嚷着要的“鱼干片”不知鲜美多少倍。住在山腰谷地或山顶上的独龙人,则在种植洋芋、苦养、小米、黄豆、瓜类、辣椒、大蒜等农作物之外,必以狩猎、采集野菜、养蜂来补充和丰富食源。因此,成千上万的岩燕所产的蛋,还有燕窝、蛙类、蜂蛹等,就是他们创制天然营养补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原料。所以,独龙人虽只半年粮蔬可得,但体质甚佳,常有百岁老人,冬腊时节,“卡雀哇”节期间“剽牛祭天”时,勇敢的猎手持锋利的竹矛对准黄牛的腋下猛刺过去。这时,祭礼达到高潮,人群自动围成一圈,敲起 锣,挥刀舞弓,跳起牛锅庄舞。牛被剽倒后,大家伙以疱丁解牛的速度将牛分割成块,当即用大锅煮熟,见者有份,不分老幼,聚集一场,大快朵颐,饮水酒,唱颂歌,共祝人畜兴旺,来年丰收。可谓天养成就的了。

独龙族――饮食

    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也用各种野生植物的块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

    独龙族民间,仍然保留许多古朴的烹调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烙制石板粑粑时,多选用阿吞或董棕树淀粉,用鸟蛋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烧热的石板锅上,随烙随食,别具风味。

    独龙族日常菜肴有种植的洋芋、豆荚、瓜类,也有采集的竹笋、竹叶菜及各种菌类,食用时通常都是配上辣椒、野蒜、食盐后一锅煮熟而食。

    冬季是独龙族地区狩猎的旺季,猎获的野牛肉是冬季主要肉食。食用野牛肉时,都先把牛肉风干,然后微火烘烤,再捣成丝状,做成肉松或切成小块,密封在竹筒内保存或随身携带。

    独龙江还盛产各种鱼类,以鳞细皮厚的鱼居多。独龙族食用鱼时喜用明烤制或煎焙后蘸调料吃,并常把烤制的鱼作为下酒的小菜。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有说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

    独龙人的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头、烧酒焖鸡、吉咪等。

独龙人的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头、烧酒焖鸡、吉咪等。


独龙族地区文艺

民族婚俗文化—独龙族

    作为一定经济所反映的婚姻形式来说,独龙族的婚姻制度也代表着由原始的群婚、对偶婚到一夫多妻以及从妻姊妹婚到非等辈婚几种复杂的形态;这种复杂的婚姻关系也表明了家族公社解体时期的特点。

    独龙族盛行严格的氏族外婚制,在这种固定的氏族外婚集团中,甲氏族的几个弟兄与乙氏族的几个妹妹同时或先后结成配偶,这种婚姻关系,独龙语称为“伯惹”,意即“弟兄和姊妹的婚配。这种婚姻的特点,是在固定的婚姻环状连锁集团中,甲氏族的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可以成为乙氏族每一个姊妹的丈夫,但这个男子在诸姊妹中只能有一个是主妻。与此同时,乙氏族的每一个妨妹在甲氏族的诸弟兄中(诸夫中)有一个主夫。因此,独龙语称两个婚姻集团之间的一切男子为“楞拉”(丈夫),称一切女子为“仆玛”(妻子)。在孔当、丙当、学哇当三个家族公社的四十八对婚姻缔结关系中,有十八对是这种对偶形式。此外,妻姊妹婚在独龙族现存婚姻关系中,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按古老传统习惯,即凡属固定的婚姻集团,某一家所生的几个姊妹,必须先后共嫁给一个丈夫,独龙语称为“安尼南”,意即娶姊妹,他们认为几个姊妹共嫁一夫,可以和睦相处,可以亲上加亲,而且财产和劳动力都不会外溢。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沿袭着妻子作为内部财产不得转嫁给固定婚姻集团以外的氏族而保存下来的。

    独龙族的一夫多妻是伴随着父权制的发展而出现的,也可看作是妻婉妹婚的另一种转化形式。比如,诸兄弟中大哥去世,按习惯其妻转给二弟,二弟死了,诸嫂也一并转给三弟,甚至也有儿子死后如无弟兄可转,儿媳也可归公公所有。也出现当妻方没有更多的姊妹可娶为小妻时,允许在其他氏族成员中另娶小妻。这样一来,也就从传统上打破了妻姊妹婚这一古老的形式。有的多妻,主要是家族长或富裕户为购买劳动力而采用的另一种手段,独龙语称这种为服劳役的娶妻叫“仆玛旺”,即买女人。娶妻支付的聘礼叫“提被奢热”,意即价钱和东西,意思就是说,女人是物品,聘礼是价钱。这样一来,女子被当作一件物品,通过一定的价钱被男子买过来,而且被男子当作奴仆看待。从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在父权制已确立的年代,男子凭借着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和其他一些为习惯公认购特权,开始在家庭中占居支配地位,使妇女屈从在男子的权威之下,形成了男子对妇女的奴役。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一夫多妻,是随着父权制的确立而相应产生的一种婚姻形式。

习惯法

    按照独龙人的习惯法,如偷盗、杀人、婚姻纠纷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内容。调解纠纷的过程是:纠纷发生于村区域界线内则由本村头人出来解决,原告被告双方不是居住在同一个村子,则由其所在地的头人参加解决。一般的纠纷则由原告被告双方供给前来参加解决纠纷的人的茶水,不招待吃饭,重大的纠纷则由原被告双方以酒肉招待,并各出5角至1元钱。调解纠纷时所凭借的证据是人证、物证,若无人证物证的复杂疑难案件,则用神判捞水锅的方式来解决,依据神判作最后的定案。

    在习惯法中对偷盗案件的处理是很重的,特别是偷盗粮食,只要证据确实,一般是对偷盗犯判处死刑和抄查其全部财产。茂顶、戛木力两村在多年来发生过偷盗粮食的案件两起,一例是距今140年前,有一人偷茂爪捧的粮食,发现后跟踪追到途中,将小偷捕获,人证物证俱全,偷者也低头承认,讲理的结果,将其打死示众,并将其全部财产牛、猪、鸡、狗等查抄归失主所有。另一例是蓝旺度村的蓝旺度·捧罢,乘拂晓雾蒙蒙之际,窜入戛木力村将戛木力·阿克家粮仓内的包谷偷去,主妇入仓取粮煮饭,发现失盗,并发现附近的脚迹是刚走过的,顺脚迹追寻了十多里至蓝旺度·捧罢家,偷者拒绝承认。以其脚与脚迹相检的结果是脚之大小同,脚底之趾纹亦尽同,旋即抄查出赃物,据此定案,调解的结果,除追回失物之外,偷者将13岁之女给失主终身为奴,免除刑法和抄家处分。解放后此女已被释回家。

    关于婚姻案件的纠纷,主要是追赔财礼。独龙人的婚姻一般是买卖婚姻,订婚和结婚时,所收的财礼是牛和其他生活资料。订婚后女方病死或与姘夫私奔和结婚后与人私奔,按习惯法,女方父母要赔偿男方财礼。如茂顶村茂即之妹,名茂妮,嫁给蓝旺度村谪朗当阿克为妻,后与姘夫逃走,男方提出控告,双方所在地的头人参加解决,由女方之兄赔还财礼,牛二头,铁锅一口,铁三脚一座,猪三口。二年后女方之兄寻获其妹,将其带回另嫁别人,重收财礼。男方以木刻记载所付财礼发生婚姻关系后所送的东西,遇到纠纷时取出木刻作证。如蓝旺度即其内弟订婚时所付之财礼,由其负责刻木记载,旋即女方死去,男方持此木刻至头人处控告女家,调解纠纷的结果,由女家按木刻所记财礼如数赔出。

    打伤人的案件,轻伤出给伤者一瓶酒,五角钱,刀杀重伤出给伤者两元钱、一口猪、一只鸡,打死人财礼以牛三头、猪三口、鸡二只、大刀两把、砍刀两把、大铁锅一口、大铁三脚一座,以及麻布、背篮、藤蔑背带、黄连、贝母、兽皮等物作为人命钱赔给死者家属。

    悬而未决的复杂案件,以捞油锅、捞水锅的神判方法解决。办法是以大铁锅盛满油或水后燃火烧沸,置一小石头于锅中,若系水锅则放蜂蜡增加温度。由被告赤手取出锅内小石,被灼伤为输,不被灼伤为赢,输则由被告赔偿原告所失去的东西外,烧水的铁锅、铁三脚、归原告所有,赢则除烧水的铁锅、铁三脚归被告所有外,原告还要以实物赔还被告受诬的人格损失。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20:11 | 只看该作者

独龙族的文学

    独龙族的文学主要是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诗歌、故事等。神话以《创世纪》为主,有诗体及散文体两种形式,诗歌可分为劳动歌(包括打猎歌),习俗歌(如婚歌、剽牛歌等)、情歌、 苦歌等几类。故事以动物故事及人与鬼斗争的故事居多,近百年来,产生了一些历史传说。 这些与原始社会解体期相适应的文学样式,保留了原始创作的特征,如对劳动的直接依赖性,诗、歌、舞三位一体,以及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斗争等等。

    独龙族的民间故事和诗歌丰富多采,有《创世纪》、《洪水滔天》、《猎人射太阳》、《坛更朋》等神话,故事有《星星姑娘》、《姑娘与青娃》、《太阳山》、《孤儿龚干》等,现已编成《独龙族民间故事选》出版。民歌民谣以对调互唱形式抒发感情,非常动人。音乐舞蹈和乐器配合,其特点是边舞边跳边弹奏。

    解放后,独龙族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产生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文学――新民歌及新故事。

    独龙族人民又是一个喜歌乐舞曲民族,无论是生产、收获、狩猎、建房、求婚或节庆,他们都喜欢通过跳舞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述内心的喜怒哀乐。独龙语称歌谣为"曼珠",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情歌、习俗歌和生活歌等。仅以习俗歌一类而言,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是很广泛的。如反映婚姻习俗的就有劝嫁歌、配亲歌;反映宗教信仰的有猎神歌、剽牛歌;反映风土人情的有酒歌、建房歌和贺喜歌等。独龙族的民间口头文学也很丰富,按其体裁也包括神话、史诗、叙事诗、传说、故事和民歌等表现形式,这些口头文学此各种角度和侧面形象地记录了独龙族人民的思想感情、斗争生活和高尚的情*,表达了独龙族人民纯朴、善良的道德风尚和美好崇高的理想,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珍贵的科学价值,成为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独龙族的方言

    1942年罗常培先生发表的《贡山俅语初探》要算是迄今为止研究独龙语的很少的书中的一本了。在这之前,张琨先生曾经研究过独龙语,但是,调查的材料没有发表。1951年美国人穆尔斯之子尤比在缅甸窝河、可劳当一创造了一种格能日旺独龙族文字,据当地会这种文字的人说:“格能”就是所有中缅境内的独龙的总称,“日旺”就是“完全”的意思。在独龙江有少数基督教徒会这种文字,但由于它所记录的语言与独龙语相差较大,学习困难,所以会文字的人不多,流传不广。

    根据初步调查研究的情况来看,独龙语的方言差别不是很大,对第三村孔当和第四村茂佰两个点的调查了解,以100个词比较的结果,完全相同的有63个,占64.3%;完全不同的有19 个,占19.1%;有语音对应关系的有13个,占13.8%;部分相同的有14个,占1.4%;部分有语音对应关系的有6个;占0.6%;音节有增减的有8个,占0.8%。另外,以200句短句比较的结果,语法结构基本一致。所以独龙语的方言差别,主要在词汇与语音方面,但这种差别也不算大。

    由于对独龙语研究得不多,初步认为独龙语有以下的一些特点:复辅音较多,有15个;辅音分清浊;吐气很不发达,清塞辅音与清塞擦辅音的送气音与非送气音可以自由变读,但以读非送气的为主;元音分长短;辅音韵尾多至八个;有高、低两个声调,降调与平调可以自由变读,所以高调的调质可以是-135或-152;低调的调质可以是-122或-121。这种变读常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快读慢读而异,一般地说快读时是降调,慢读时是平调;双音节调的词头词尾,轻读现象很普遍。轻读时,音节发音的时间短促,元音变得不稳定,而成为弱化元音;声调也变成轻声调,短而且轻,第一音节与第二音的辅音不同,第一音节又轻读时,前后两个音节的辅音有一种复辅音趋向;语序是“主语+宾语+动词”;动词有表示人称、数、 陈述、命名、使动的形态变化,如表人称、数、第一、二人称用人称代词的缩减形式作词头、词尾来表示,第三人称现已变化;表示疑问的方法多用疑问借代词或用表示疑问的否定词May,用疑问语助词的很少;与不同的名词配合,有各种不同的量词;连词的运用很不多见。

    独龙语的系属问题,曾有人将它列入缅语支、傈僳么些支。罗常培先生在《贡山俅语初探》 里把独龙语列入藏缅语族西番语支;后来罗常培先生与傅懋勣先生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一文中,将它划列入藏语支,罗季光先生在云南日报介绍云南各民族语言时,把独龙语列为藏缅语族中独立的一支。根据上面谈到的一些特点来看,显然独龙语是独有其特点的

独龙族――情歌

同我心连心的只有一个  

灿烂的星星虽多,

离月亮最近的只一颗;

闪银光的雪峰虽多,

离蓝天最近的只一座;

旺盛的桃树虽多,

离我家最近的只一颗;

芬芳的牡丹花虽多,

离我家最近的只一朵;

清秀美丽的姑娘虽多,

同我心连心的只有一个。

水酒谣

想进山采笋子么?

不要老盯着竹梢的小鸟;

聪明的阿哥不要问了,

阿妈早已把水酒煮好。

想下河捉金鱼么?

不要老盯着河边的石头;

聪明的阿哥不要问了,

阿妈早已煮热了水酒。

想过箐采木耳么?

不要老盯着树枝的叶片;

聪明的阿哥不要问了,

阿妈早已把水酒煮甜。


独龙族地区土特产

藤篾桥







    在云南怒江自治州的独龙江上,有一种古老而奇特的吊桥。它完全是用打力卡山上的竹子和藤条编织而成的。因而当地群众称之为藤篾桥。

  这种桥一般建在江面狭窄,水流湍急的地方。它用两根粗大的藤篾条,拴在两岸的大树岩石上,作为桥梁兼扶手。然后用四、五根粗竹子并排捆在一起作为桥面。再在峡谷侧的失手上拴几根细藤篾,从桥面下楼过来作拦杆。

  这种桥建造简单,人走起来左右摇摆,很是惊险,特别是走到江心时,桥下大水奔流、波涛滚滚、吼声震耳,令人胆战心寒。过桥人必须紧紧抓着拦杆,双脚慢慢向前移动。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21:39 | 只看该作者
独龙族地区旅游

独龙族的娱乐

    独龙族的娱乐活动主要有过溜索、过藤蔑桥、射弩、游泳、摔跤、走独木桥等。  

射弩:是男人们的娱乐活动,灵活性很强,可以随时进行。小伙子们自行组合进行比赛,看谁的技艺高超。有时规定每个参赛者只能带一二支箭,带着弩去打鸟,看谁能打中。如果两只箭都打完,而没有射中者为输。而两发两中者为优胜者。如果鸟打中了,却找不出来者也算为输。  

过溜索:独龙族居住的地区山高路险,河流湍急,不便行舟。独龙族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了征服江河激流,危崖险隘的渡江交通工具──溜索。  

溜索有平溜、陡溜两种。平溜为一股蔑绳,两头稍高,中间倾凹;陡溜为两股,一来一往,一头高,一头低。平溜来往都能过,但较为费力,一般安在江面较窄的地方。陡溜较为省力,速度也较快,但雨天容易撞伤,一般安在江面较宽的地方。过溜索时用溜梆和麻布带子。溜梆用柴柚木砍制,形同带柄的半边茶杯。过溜时,把一丈多长的麻布带子从溜板孔中穿过,向腰部、臀部各绕一圈,最后一圈套在脖子上。系好麻布带子后,将溜索卡入溜梆的槽内,手扶溜梆,脚蹬系有溜索的木桩或岩石,这样就可以风驰电掣般霎时飞越江面。独龙人用溜索不仅渡人,还渡牲畜、货物。过去的竹篾溜索现在已为吊桥代替,有的一时不能修好的,也换上了钢丝溜索,硬木梆也改为铁滑轮。后来,人们将这一重要的交通工具当成了一种娱乐活动,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快,姿势优美。如今,过溜索已成为独龙族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每逢年节青年男女在溜索上进行比赛,1989年在昆明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新设过溜索比赛,独龙族选手参加表演,他们高超的技术,受到了观众的赞扬。  

过独木桥:独木桥也是独龙族人的过江交通工具。小伙子们为了证明勇敢,进行过独木桥比赛。这种独木桥一般两边有栏杆,但比赛时不允许手扶栏杆,如果谁违反,谁就会被判为输。从独木桥上过江,有时还要背负很重的东西,稍有不慎,就有落入江中身亡的可能。因此,这是一项十分危险,极富冒险和刺激的娱乐活动。  

过藤蔑桥:用藤蔑编成网状,用两根竹绳平吊于江面上的过江工具。走在上面有轻飘欲飞的感觉,因而也叫“飞桥”。独龙人,在农闲季节,几个村寨相约聚集在江两岸,观看过桥竞赛。比赛者有时在桥中间做各种惊险动作,以取乐大家。

雨后天晴的彩虹






    阿婻是我在独龙江遇到的一位19岁的少女。她告诉我:“我们独龙女孩子从13至14岁起,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纺麻织布,不会纺麻织布的女子被人瞧不起。到我家去吧,我织布给你看哟。”

    阿婻时织布的地方在自己家的晾台上。晾台木桩顶端悬挂着一个竹编篾箩,那里面摆放着纺织工具。“你看,织布就是这个样子”,她麻利地取下竹箩,拿出竹、木筒、木片共九件纺织工具和织布的经线,将经线一端挂在晾台的木桩上,另一端用“结布拉”(腰机带)牵挂系在自己的腰际,然后席地而坐,双手开始不断地穿梭纬线,随着她两只手不停地运作,一行行呈竖条状排列的彩布织出来了。阿(左“女”,右“南”)一边*作一边讲着:“别看这些工具简陋,但使用起来轻巧灵便,平时串门走亲戚可以随身携带,到别人家往树干或晾台木桩上一挂,照样可以织出布来。”

    阿婻放织布家什的竹箩里还有数十个绕好的白色线团。我问这是不是麻线?“对,这就是我们独龙人织布的唯一原料。想不到吧,我们女人的双手会让麻秆变成白线。”

    第二天晚上,我和阿婻在她屋里的火塘边对麻皮再做处理。阿婻灵巧的双手在一瞬间可将两根麻线结成一股,你找不出一丝打结的痕迹。她一边捻,我一边将线绕成团(独龙语称“一克亚”),之后,又拿来一个用木头削成的底部宽平、顶端尖细、中间有一铁钉穿过形似陀螺的物件(独龙语称“文切”),把绕成团的线拉开再绕在“文切”上,左手捏着线头。右手将“文切”往腿部用力一滚、放手、抽线,随着“文切”快速转动,阿婻的左、右手不停地捻着,转捻得更细的麻线则不断地绕在左手掌上,最后,把左手掌上的线缠绕在长宽各约66厘米左右的叫“文卡”的工具上。

    我们在次日又将呈束状的麻线放在阿婻买来的大铁锅里煮熬,我用木片翻动麻线,阿婻则将少许碱性的草柴灰烬放进锅里。麻线在沸水里煮了近四十分钟,其色泽开始转白。过了几分钟,阿婻用竹片将麻线挑出,我们到河边清水里漂洗,用木棒反复敲打,把附着在麻线上的残皮打掉漂净,麻线更显白色,然后提起抖甩,在阳光下挂晒,水气消失后再抱回家里绕成团。

    阿婻告诉我,现在是阴雨天较多的时节,染麻会受影响,要不然她可以教我染色。“一般在冬季染色最好”,她说着指指房前水沟边一排排种植的水冬瓜树,“你瞧,就是这些水冬瓜树的树皮,把它舂成碎片,放在铁锅里加水熬煮,即成红色颜料”。她还说把核桃树的老根舂成碎片,加水煮熬成黑色颜料;若需桃红色或蓝色的颜料,则去采撷长在山岩上的一种叫“温辛”的花,这种花在每年三、四月份开出红、蓝色的花朵,把采撷的花朵揉烂、舂碎,其汁水是桃红色或蓝色的颜料;要取绿色的颜料,就去山箐里割来一种叫“辛那那布”的草叶,把草叶放进锅里加水煮熬,熬出的水即成绿色颜料。染料做成后,将需要染色的麻线分别放入上述颜料的染液中搅匀、闷泡、煮沸,再投进清水中漂洗、晾干,即可着手纺线织布。

    阿婻床头的木箱里整齐地摆放着她织好的数床独龙毯,她舅舅的女儿要结婚,这是她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织出来的,要送给新娘作嫁妆的。阿婻说:“我妈妈那一辈人年轻时是没有被盖的,每个人身上披的麻布,白天为衣,夜晚作被。现在虽然都有衣服穿,但独龙女人仍喜欢披挂独龙毯,一为取暖,二为装饰。把一床独龙毯折合缝起来,可以当口袋用;以它兜裹孩子就成襁褓;送给情人是定情物;馈赠客人则表示其尊贵,值得信赖。”

    我与阿婻在她家的瓜地里告别,走出不远,回头望去,阿婻身上披挂的独龙毯就像雨后天晴的彩虹。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22:11 | 只看该作者
独龙族的狩猎











    独龙人狩猎有公共的猎场和私有的猎口。公共的猎场其范围是以村寨的区域界线四至为界,茂顶的猎场东以高黎贡山雪线为界,南以戛木力小河为界,西以担力卡山顶为界,北以巴坡底小河为界,东西宽约150里,南北长约5里。私人的猎口系私有观念形成后通过“号”的方式占有的,但只限于本家族或本村寨成员才能去“号”,不能越出村寨区域界线以外去“号”,反之其他家族或村寨成员亦不能越界去另一村寨的公有猎场内“号”猎。私人“号”猎口,是在公有猎场的原始森林内,选择野兽常经过的兽路上,以刀剥去大树的皮,砍以锯齿形符号,或在路口以两棵木桩架成交叉形(其法与地同),一经号定,此猎口即为私人占有,但这种占有只排斥其他个人不能在该猎口上打猎。若侵入私人猎口,被占有者发现,除追回猎获物外,还要受到习惯法的处分;但是若系村寨成员集体的狩猎,却不受限制。此外,甲村的成员不管是个人或集体,不能无端侵入乙村的公有猎场,若违反除没收其猎获物外, 并以习惯法制裁。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则例外,如甲村的成员不论其是个人或集体,在本村猎场追击一只鹿或野牛、山驴等,若猎物向着乙村猎场逃跑,可以越界至乙村猎场追击。若它继续逃跑,则跑到哪里追到哪里,可接连闯进丙、丁等村猎场,直至猎获为止。在谁村猎场猎获该兽,则将肉分送给该村一部分,这在习惯法上是承认的。也有一个村有两个公有猎场的,如丙当村的猎场,一在村区域界线内,一在村区域界线外,距村100里,后者系丙当家族聚资向狄子江独龙人买的,位于担当力卡雪山之西麓,因该场内有卤水,借每月望日野牛数十成群到此饮卤水之机会猎取。

狩猎季节一般是秋收后的十一月至次年的三月内进行,此时狩猎的有利条件是秋末降霜,山上的毒蛇转移至独龙江边冬眠,其次是山顶降雪,野兽因高山寒冷,转移至海拔1700公尺以下的地带。三月以后,野兽上山,毒蛇出洞,人和猎犬经常被毒蛇咬伤,此时即停止狩猎。

    狩猎的对象是鹿、野牛、麂、岩羊、山驴、野猪、虎、豹、熊、狐、水獭、獐、兔、飞鼠 、猴等。

    狩猎的工具为弩弓、刀、矛等,狩猎的方式可分三种,第一是在野兽经常过的路口,下地弩 、下索扣、挖陷坑、安竹签等物,只要野兽一触就不能脱。凡安好上述设备的,离村近者两天去看一次,远者三到五天去看一次。第二种是由家庭成员组成的单干狩猎,多是在私人占有的猎口或离村较近的河谷地带进行。一般是三人组成,一人带着猎犬去森林或草丛中追赶,二人看好地形,张弩伏于野兽必经的路口伏击。第三种是全村寨的男子集体出动狩猎,推选一个颇有狩猎经验的人率领,凡参加的成员都必须听从他的统一指挥,这样大的狩猎队伍一般是在探知有兽群出没时才组织的。出发前各人自己备数日的干粮、酒等物,并以包谷、荞等、面粉,做成虎、豹、熊、野牛、野猪、麂子等野兽的模型,到达猎场后,以竹杯盛满酒和上述诸物一起置于一棵大树前,献祭"且卜拉"山神,并将各人的衣服和毯子铺在地上,齐唱祷告的调子。

    祷告毕举行弩弓竞射,以占卜山神是否放他的野兽。其法是在50公尺外,砍开树皮,以木炭画成各种兽形,张弩射击,若射中图中的野牛,则认为是日可以猎获野牛,中什么就会猎获什么。

    狩猎在80年前独龙人生活资料中是占一定比重的。据茂斗老人说,在90多年前与其父茂爪棒一 年打到野牛、岩羊、麂子、山驴等70只以上,足够当时他家13口人吃5个月。贡明滴的父亲贡明及,一年猎获的野兽肉约60-70背,足够当时他家12口人吃6、7个月。茂斗老人说,有时两个人出去打猎,半天之内就能猎获3只麂子,有一次他们集体狩猎遇到成群的野牛去吃卤水,一次就猎获40多只,猎获的野兽平均分配,若个人去狩猎,猎获物必须分给邻居每家一块。猎获的兽肉多时将其煮过,储存在仓库里,可以用来交换粮食。

独龙族的家庭






    独龙族的家庭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家长制家族,儿孙结婚后不分居,紧接着原来的住宅加盖一间房子,下一代再依次加盖,排列成一行,最长的有十多间,分为两厢,中间留一条过道,大家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一切粮食财产都是公有,只有男子的弓箭长刀及妇女的首饰属于个人所有。辈分及年岁最长的男子是当然的家长,家长的职责是安排生产、管理粮食,对外交涉联系也由他出面,家长在家庭里很受尊重,但没有绝对的权力,有事全家族男子共同商量办理。煮饭由妇女轮流担任,吃饭不论大人小孩平均分配,如吃干饭, 担任煮饭的人用树叶包好,每人一份;如吃稀饭,则各人拿竹筒去领取,然后拿回自己房里吃。遇到吃肉的机会,也是按份平分,任何人不能多享。这样的大家族南部地区较多,一般是共同始祖的三、四代同居在一起,最多的有三、四十人。据说在三、四十年前有家庭蓄奴的现象。基督教传入以后,禁止蓄奴,现在已没有奴隶了。

    在北部独龙江沿岸的独龙族,大多数是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儿子结婚以后,即单独建立小家庭,但住宅仍与父母联在一起,同房居住,分锅吃饭,父母留小儿子共同生活。分家时作为财产分配的,一般只有一口锅及一些粮食,少数富有的人可分到一盘三脚架、一只小猪等 。土地不分,轮歇耕地仍保持公有,共同劳动所取得的粮食,弟兄们平均分配。副业生产各户单独进行,如挖虫草、贝母等药材,归个人所有。如分得的粮食不够吃,自己可以单独开种一部分土地,通过"瓦刷"来进行生产,也可以和其他人伙同开荒,以满足个体家庭的需要。也有一些是兄弟分家以后,因村寨内可耕土地不多,即搬到其他地方,单独建立村寨或加入其他地多人少的村寨,但仍与本家保持着联系,遇到杀牛祭鬼或婚丧等事,都要请本家的人来参加或送肉给他们。北部地区,由于与藏族及怒江区其他民族接触较多,生产比南部略为进步,促进了个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北部气候较冷,土地收获量比南部低,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必须依靠挖药材等副业生产来维持,而到山上挖药材,不一定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也可以单独地进行,社会分工虽然不发达,但由于外部的影响,生活中交换发展了,日益增长的交换,使财富的积累有了可能,个人对大家庭逐渐产生了离心倾向,要求摆脱原始经济的束缚,建立个体经济,但刀耕火种的生产力,又限制着他们不能完全脱离集体来单独进行生产,所以在土地关系上,仍普遍保持着伙有伙种的情况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0

主题

2932

帖子

3969

积分

版主

互相扶持 风雨同舟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69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

6#
发表于 2009-3-17 11:13:58 | 只看该作者
重 信用,尊诺言,是独龙人的传统美德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0 18:08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