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让道光憋气的银库大案:“省下”银子却被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3:4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之鼹鼠,监守自盗

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道光二十三年,道光帝已62岁高龄。多年劳心*持,使他苍
老得异常快,此时他疲惫至极,寝食难安。他大概知道大清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内忧
外患使清政府岌岌可危。鸦片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沿海各地复归平静,但举目所及之
处无一不是乱麻一团。


此时,道光帝面临的最大内忧来自财政方面,严峻的经济形势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
过气来。持续两年之久的鸦片战争用尽了3000万两白银,战后赔款对大清的财政状况更
是雪上加霜。谚语说,屋漏偏逢连阴雨,真是如此。就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同时,黄河连
年决口,堵决口,救灾民,两千三百多万两白银又打了水漂。


总之,这两三年间,用于战争、赔款、治河的支出合计将近七千万两白银,而当时国家
每年的总收入仅有四千多万两。银子花得像流水似的,道光帝,这个以节俭闻名遐迩的
皇帝,心疼得要命啊。但是没办法,咬牙跺脚也得花。当时户部银库存银仅一千万两多
一点儿,这已经是大清开国以来的最低值了。无论如何,这点儿钱不能再动了,如若再
用,就突破道光帝的心理防线了,这么大个国家,总得留点儿备用金吧。


然而,道光皇帝做梦也没想到,国库是空的,一千万两存银仅仅是账面数字!真不知真
相大白于天下之时,贵为一国之君的道光又将如何面对这个严酷的现实呢?


道光二十三年(公历1843年)初,户部银库的库兵张诚保的侄儿捐了个官(买官,美其
名曰捐官,把钱捐给国家,国家给个官衔。)钱捐到了户部,叔叔张诚保负责过秤收钱
,最后钱没收,但是开了收据。这事儿瞒上不瞒下,由于牵涉到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利益
分配,结果被捅了出去。于是,黑幕越揭越大,最终揭发出户部银库巨大的黑幕来。史
称“(道光)二十三年,库吏分银不均,内自攻讦,其事不能复蔽,达于天庭。”


道光帝闻讯后惊骇不已,迅速命刑部尚书前去查验,这一查非同小可,发现账面上的数
字与实际库存银两相差925.2万两之多。本以为国家还有一千万的国库余存,一查验就成
了泡影,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众所周知,道光皇帝是个节俭得出了格的主儿,大臣到北京述职,赶上吃饭时间,都舍
不得留大臣吃顿饭,这回一下子丢了925万两白银,可以想见节俭得近乎吝啬的道光帝该
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三月二十六(公历4月25日),道光帝痛责诸臣说:“竟亏空银至九百二十五万二千余两
之多,实属从来未有之事,览奏曷胜忿恨。以国家正项钱粮,胆敢通同作弊,任意攫取
,似此丧心昧良,行同偝国盗贼……历次管库及历次派出查库王大臣,皆系亲信大员,
亦复相率因循,毫无觉察,并无一人能发其奸,甚负委任,不知诸王大臣有愧于心否!
朕自咎无知人之明!”同时,他指示刑部、吏部、步军统领衙门迅即介入调查,一查到
底。


黑幕解开。

大批库兵被抓下狱,大批官员被停职审查,刑部官员忙得不分昼夜。经初步研究,刑侦
专家得出了一致的意见:925万两白银非一人所偷,也非短期作案;至于案犯基本上可以
断定是银库的库兵。


这不是废话吗!925万两白银要是用现代载重四吨的中型卡车运,能装满一百车,一个人
敢从戒备森严的银库运走如此多银子吗?就是能偷走,他往哪儿藏?至于说库兵是嫌疑
人,也不是有价值的观点,因为除了库兵,谁也接触不到银子。


这么多银子放在哪里?又是怎么被偷出去的呢?

当时,北京共有十个大库,有装粮的、装钱的,还有装布匹绸缎的。其中装钱的共有三
库:第一个是紫禁城内库。此库存白银120万两,是给皇帝备用的“过河钱”,就是皇帝
走投无路时用来流亡的路费,到目前为止还没用过,而且都是50两一个的大银锭,不易
被盗,所以封条一封,上级官员基本不查库;


第二个是内务府银库。虽名曰银库,但不藏银,专藏金玉珠宝,库房不大,管理也很方
便。第三个是户部银库,即国库。国库里面藏着白花花的银子,差不多每天都在收支。
库兵每日都在搬进搬出,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保证国家资金的安全,清朝银库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管库大臣一员,由户部
侍郎兼任,下面设郎中等职,再下有库书数人,这些人都没有权力进入银库,能进入银
库的只有库兵。


库兵如要进入银库,即使严冬,也必须脱去衣裤,进库后再换穿库内的衣裤;干完活儿
出库时,再脱光衣服,库门口有一个板凳,库兵光着身子跨过板凳,两手往上一拍,大
喊一声“出来”,然后就可以穿上来时的衣服,下班回家了。跨板凳、举手、拍手、高
喊,是为了表明自己体内、腋下、嘴里、手中没有夹带银子。


由此看来,国库监管制度十分严密,库兵貌似也无机可乘,其实不然。库兵守着白花花
的银子,怎么会不费尽心机搞一点花花呢。


据说库兵偷银子的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是“以谷道藏银”。库兵把银子通过肛门塞入体内,塞入时,用猪脂肪将银子包
上,同时还得用点儿松骨的药,一次最多能塞80两,能忍受30分钟。这招是要勤学苦练
的,不过也有两个局限:首先,年纪稍大点儿的人难以夹带;其次,只能夏天用,冬天不
能用。


那么在严冬,库兵怎么往外偷银子呢?

第二个办法是用茶壶往外带银子。壶里有水,把银子放在茶壶里,出库时打开茶壶盖,
将茶壶往下一倒就过去了。实际上,银子冻在茶壶里,自然倒不出来。


这是最主要的两个办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这样一来,天长日久,积少成多,银库的
银子不知不觉间就被盗了很多。


调查组调查出答案,可问题又来了。既然不是一天所为,也不是一人所偷,为什么时至
今日才发现呢?


此时,距清政府上次大规模、彻底地清查银库已整整43年了。从嘉庆五年(公历1800年
)彻底清查国库以来,每年只是例行公事般地查库,查库大臣翻翻账,看看门窗,检查
一下管理制度,煞有介事地叮嘱库兵几句,走完过场就作罢。要说他们对库兵监守自盗
一丁点儿察觉也没有,谁也不信,但是,一句话,惹不起啊。


这不仅牵涉部门利益、复杂的官场博弈,就是那帮库兵,也都不简单,水很深,有的甚
至黑白两道通吃。开库之日,户部银库门外一群群全副武装的保镖,聚在树下乘凉,那
份威风,户部一般官员也比不上。这些都是库兵的私人保镖,其实不是库兵摆谱,他们
时常会面临着被绑架、抢劫的危险,因为巨大的利益很容易让歹人见财起意。另外,补
一名库兵的缺要六七千两白银的活动费,在这种情况下,谁砸他的饭碗,他不跟谁拼命
才怪呢?


东窗事发,有些库兵闻讯之后,迅速逃离。怒不可遏的道光帝严令步军统领衙门、顺天
府(今北京市)严拿务获。最后,大部分库兵被控制,不少库兵被拘捕,但如何处理也
是一大难题,不仅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取证也很困难。另外,这是几十年间的群体性
作案,各级官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是他们稍微负责一点儿,也不会酿成此等奇案
,若是现在追究官员责任,又面临着法不责众的问题,而且还涉及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所以,道光帝懵了,真不知该找谁算账了。


经过大臣劝解与开导,道光帝也逐渐从激愤万分中平静下来。道光帝愤怒地表示“本应
立置重典,以肃法纪,惟事阅多年,官非一任,即书吏丁役等亦人数众多”,要想查个
水落石出已不可能。除了个别证据确凿、情节恶劣的库兵被处以死刑、流刑、徒刑外,
基本上没有追究官员们的刑事责任,这并不是对他们的宽大处理,而是道光帝此举别有
用心,国家当下急需用钱,对于本应承担责任的官员,除了给予行政处分外,关键是责
令他们分赔国库损失,尽可能挽回损失。


四月初七(公历5月6日),道光决定追究嘉庆五年以来历任银库负责者的经济责任,责
令按任期长短,分摊损失。其中库官、查库御史任期中每月赔1200两;管库王大臣每月
赔500两;查库王大臣每查库一次赔6000两。那些已故官员的赔偿标准减半,由子孙代赔



不久,道光帝还制定了缴纳赔款的详细时间表。这一期间有些官员拒绝赔偿,按道光之
意,拒绝缴纳赔款者将被“监追”,即投入监狱,不赔钱就不放人;超过一定时间还不
赔,就按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道光帝追缴的结果如何呢?

很不理想。

款项数额如此巨大,当时国家机器运转效能也很低下,这些因素决定了追缴结果不理想
,而这也在道光的预料之中。在追缴过程中,有些官员或者子孙无力赔偿,即使“监追
”也赔不出,所以,道光帝不得不调整赔偿标准,譬如延长赔款期限或者适当降低赔偿
标准等。同时,道光也同意一些特殊官员免于赔偿,如官员本人去世而子孙尚未成年时
,就不要他赔了。银库大案对道光的打击很大,不仅925万两雪花花的白银不翼而飞,让
崇尚节俭的道光心疼不已,更憋气的是此等大案竟然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其中几个长年
作案的库兵至今逍遥法外。


道光帝怒斥道:“奉旨饬拿,乃经年累月,置若罔闻,迄未就获。该衙门等所司何事,玩
泄已极!仍著步军统领、顺天府五城各衙门一体严拿务获,归案究办,毋许再有延宕!
”尽管道光大发雷霆,在逃的库兵依然杳无音讯。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道光帝君临天下二十多年,虽励精图治,但鲜有作为;他几
经努力,但终究无法力挽狂澜。前有鸦片战争失败重创,后有银库大案垂直打击,挫折
接二连三,政事更是雪上加霜;加上此时年过六十,体力精力逐渐不济,雄心壮志消磨
殆尽的道光帝表现出明显的懈怠与倦意,他开始回避矛盾重重的现实,慢慢地心灰意冷
,终于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大清王朝没落的现实。


本文来源:环球网读书频道 摘自《道光皇帝》 作者:喻大华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3-16 14:35:53 | 只看该作者
国之鼹鼠,监守自盗 。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0 09:40 ,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