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金蒙战史——成吉思汗伐金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9: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木华黎追击会河川
  别哲的南下仅是一次军事骚扰,蒙古大规模征服金国的行动是发生同一年的秋天。春去秋来,1211年七月,蒙古大将别哲再次麾师南下。
  
  当时乌沙堡工事还未修筑完成,没了乌沙堡的防御,金军哪敢抵挡蒙古,平章政事独吉千家奴带着金军南逃,蒙古兵不血刃的拿下乌沙堡。
  
  独吉千家奴败逃或许有他的打算,认为蒙古会像前次一样不久就回去,逃跑只是暂时避开蒙军的锋芒,等蒙古回去后再来修建乌沙堡也不迟。可是,这次独吉千家奴打算错了,前次别哲南下是三月暮春,夏天将近,炎热天气使蒙古军望而生畏,因此,别哲才会匆匆南下又匆匆北去。如今是七月秋天,天气转凉,正是蒙古侵犯中原的最佳季节。前次别哲是试探式的扫荡,而这次是成吉思汗自己率领中央大军殿后,浩浩荡荡南下征讨金国。
  
  独吉千家奴一逃,东面的完颜胡沙也不敢拒战,他退至宣平县 (今河北万全)界。金军不战而逃,宣平县的土豪和土兵们实在看不去,他们满怀爱国热情,向胡沙请示,只要金军为他们声援,土兵们愿意充当前锋,与蒙古军决一胜负。这时土豪义兵仅把蒙古当成侵略者,还没有领略到蒙古军的厉害。可完颜胡沙却畏怯不敢接受,对土豪义兵的一腔热情满不在乎,反而向土豪们询问前往宣德的小路怎么走。胡沙的怯懦使土豪们非常失望,他们嘲弄完颜承裕说:“此地溪涧道路曲折,惟我辈谙知,大人不知以地利力战,乃谋走耳。”完颜承裕只盘算如何逃跑,顾不得那么多前面,管他土豪们的嘲弄。
  
  土豪义兵的热情可嘉,但在完颜承裕眼里,他们要跟蒙古军决一胜负,纯粹是拿生命开玩笑,愚蠢糊涂!当夜,完颜胡沙率军从宣平县向宣德府南逃。
  
  完颜承裕虽是善逃,可蒙古军却是敢追。木华黎率领蒙古军连夜追击,至会河堡 (怀安东南)终于追上金兵。蒙古兵半夜里突然降临,金兵更加恐慌万状,四处溃逃,蒙兵乘势追杀,杀得金兵狼哭鬼嚎。完颜承裕仓皇逃跑,只身逃入宣德(河北宣化县)。
  
  
  成吉思汗兵攻西京
  蒙古大军攻陷乌沙堡后,成吉思汗中军则长驱南下,攻下白登城,包围西京(山西大同)。蒙古军如猛虎下山,一路势如破竹,从攻下乌沙堡至包围西京,仅七天的时间。
  
  成吉思汗围攻西京,金西京主帅纥石烈胡沙虎率领七千精锐迎战蒙古军,两军相遇于定安之北,胡沙虎看到蒙古军阵容和气势,开始胆怯畏惧。当夜,他率领百余骑兵偷偷逃回中都。胡沙虎一逃,那七千劲卒就一哄而散。成吉思汗即派三千骑追击,追至翠屏山没有追上而回。胡沙虎终于逃得一命。
  
  与贪生怕死的胡沙虎不同,金国元帅鄂屯襄却率军支援西京,可鄂屯襄有勇无谋,被蒙古兵诱骗到密谷口,军队中了埋伏。鄂屯襄还算幸运,在重围中逃跑出来,拣回一条生命。
  
  胡沙虎的骑兵逃跑了,鄂屯襄的援军被歼灭,西京已经内无劲旅、外绝援助。成吉思汗麾军再次围攻西京,这次他不幸被流箭射中,幸好只是受伤,无害于生命。成吉思汗一受伤,蒙古军不得不解围而去。蒙古第二次南犯金国因成吉思汗受伤而结束。
  
  为防止金军趁蒙古军北回时偷袭,成吉思汗派使者前往金国请和,金国开始不理不睬,后来才同意议和,但和议又久久不能确实。和议仅是成吉思汗的缓兵之计,当他安全北回时,就完全丧失意义。
  成吉思汗在北回的路上,顺便夺取抚州(今张北) 、昌州(今沽源)、桓州(今内蒙正蓝旗) 三州,三州素称富庶,它们被蒙古占领,标志着金国西北防御彻底崩溃,从此,金帝国的防御圈大大萎缩。
  
  徒单镒曾请迁移桓、昌、抚三州百姓入内地,却被卫绍王责备为“是自蹙境土也”,那时,卫绍王还比较自大,无畏于蒙古。现在三州沦失,卫绍王后悔莫及。
  
  别哲计取居庸关
  蒙古大军从乌沙堡侵入后,兵分三路:一路是木华黎追击完颜承裕,一路是成吉思汗围攻西京,另一路则是别哲率领蒙古先锋军直指居庸关。
  
  十月,别哲先锋军抵达居庸关。居庸关是中都的屏障,守御非常坚固。别哲不敢强攻,就军诈退。金军误以为蒙古军虚弱可以吞噬,就倾巢而出空壁来追,直至宣德府鸡鸣山,突然,别哲麾军翻身迎击,将陆续赶来的金兵杀得人仰马翻,直追杀至居庸关前,一路上金军被砍杀得如烂木般堆着,居庸关守将完颜福寿惊慌逃遁,就这样,者别轻易夺下居庸关,并越过居庸关直闯至中都城下,别哲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蒙古军逼近中都,卫绍王更是惊恐,看着不断败回的金军,他非常紧张,准备逃往南京(河南开封),正调集五千糺军做好护卫。糺军是来自边境各部族的防守军,以前常跟蒙古军交战,保存着一腔血气,看到金军如此不堪一击,其中五百名糺军互相激厉,誓死迎战抗敌。
  五百名糺军英勇的作战,蒙古兵第一次受到金军有力的打击。据说糺军的战斗力让别哲很是吃惊,他询问金军俘虏:“此军有多少?”俘虏夸大说:“有二十万。”别哲听后十分恐惧,立即退出居庸关,临走前袭击金国的牧场,将马匹掠夺出关,扬长而去。
  
  1211年蒙古军突破乌沙堡,如入无人之境,纵横驰骋于长城内外。除了蒙古英勇善战外,主要还是金军逃跑主义的作怪。不管是士兵还是将领,甚至皇帝完颜允济,都是遇敌畏怯,不战而逃。他们可是金国的正规军啊,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我们知道,金国的正规军是由猛安谋克军户建立起来的,他们属于世袭的职业军人,其上一辈在完颜阿骨打时代是那么英勇善战,100年后,猛安谋克军户的孙子们已沧为纨绔子弟,除了练就一套游手好闲、钻营奉迎的本领外,其他方面已经一无所能。他们当战士没有英勇作战的本领,当将领没有临阵指挥的韬略,当统帅没有运筹帷屋的智慧。只有镇压人民时则飞扬跋扈,讨伐弱小时则扬威耀武,取得点滴胜利时则趾高气扬,养成了虚骄狂妄的恶劣作风,丧失了坚韧卓绝的战斗毅力。
  
  以前,金军的的对手是弱小的力量,掩盖了猛安谋克的劣根性,现在,遇上像蒙古这样强大的敌人,猛安谋克的劣根性就暴露出来,他们不是临阵逃命,就是稍为抵抗就逃之夭夭,并且相互仿效,逃跑主义弥漫整个金军。从乌沙堡的独吉千家奴、会河堡的完颜承裕、到西京的纥石烈胡沙虎、居庸关的完颜福寿,都是未战而逃,结果被蒙古打得七零八落。
  
  
  别哲袭取东京
  别哲的军队来到居庸关前,他并不想攻打居庸关,回军向辽东挺进。可金军却误以为蒙古军虚弱害怕,就倾巢追击,蒙古军也想不到金兵是如此豆腐渣,竟然一战而溃。别哲于是就顺手牵羊,痛击金军,夺取居庸关、游弋中都。
  
  攻打居庸关、游弋中都并非他的军事任务,于是他没有在关内停留,经过一阵抢掠后就走出居庸关。别哲所以不敢在关内逗留太久,并非因为五百糺军的有力痛击。想想五百糺军能有多大的战斗力,他们能让蒙古军恐惧丧胆呢?其实,若没有五百糺军的狙击,别哲也会离开中都出关。当然,也不能否认五百糺军的狙击一定程度上驱逐了蒙古军。
  
  别哲为什么不敢在关内逗留太久?原因就在于辽东的威胁。若是辽东援军此时来援,并将居庸关扼住,再配合中都守军内外夹攻,那么,别哲的蒙古军不就要被关门挨打吗?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别哲入关后才不敢逗留。
  
  别哲出关后就向辽东挺进,1211年十二月抵达东京。
  
  契丹降人石抹也先曾向成吉思汗献策——夺取东京以定中原,他说:“东京为金开基之地,荡其根本,中原可传檄而定。”金国大臣徒单镒也向卫绍王提出:“辽东国家根本,距中都数千里,万一受兵,州府顾望,必须报可,误事多矣。可遣大臣行省以镇之。”足见东京的重要性。
  辽东是中都的左臂,正如河东则是中都的右臂一样。成吉思汗围攻西京,平定昌、桓、抚三州,在战略切断中都右臂。别哲的东进主要是攻下东京,配合成吉思汗的西线战场,控制辽东,切断中都左臂,从而孤立中都。
  
  东京既是金国的根本,其城肯定是坚固无比,蒙古草原骑士的弱点就是不善攻城,一遇到坚城就束手无策,甚至深感头痛。十二月别哲先锋军抵达东京,初攻即遇不利。其大将槊直腯鲁华说:“东京,金旧都,备严而守固,攻之未易下,以计破之可也。”槊直腯鲁华的计策很简单,就是“诈和”, 以诈和缓解东京守军的警备,待其城门打开,然后乘机袭击。虽说兵不厌诈,但槊直腯鲁华“诈和”之计也反映出蒙古本质上背信弃义。
  
  别哲派使者向东京提出和解,然后就撤离东京。金人认为蒙古军已退,城守渐渐松懈,城门大开,城里城外人来人往。当时刚好是大年三十,东京正陶醉在新春的欢庆之中,以为可以过一个太平之年。可是,东京太平欢度没几天,者别的蒙古军在北去的半途中急速折回,率领其蒙古精骑倍道疾趋,趁金人来不及晃过神就突入东京,将东京夺下。
  
  此时成吉思汗在西京已受伤北回,别哲也没在东京驻守,只是肆意破坏东京的军事防御,并抢杀俘掠一番后扬长而去。
  
  成吉思汗第二次伐金
  
  野狐岭大败金军
  1211年秋冬那次南侵,蒙古军从乌沙堡突破,进入抚州,成吉思汗则南下围攻西京,别哲向东进趋辽东,切断中都东西两臂,从东西两边钳制中都。成吉思汗在围攻西京时被流箭射伤,蒙古北回,征服中断。在北回的路上,蒙古军征服了抚(今张北)、昌(今沽源)、桓(今内蒙正蓝旗)三州,为征服中都扫清长城以北的障碍。
  
  1212年(太祖七年)成吉思汗再次伐金,这次他直指中都。蒙古军从昌(今沽源)、桓(今内蒙正蓝旗),沿着燕山山脉,大马群山北麓,将越过野狐岭进入洋河流域,进逼中都。
  
  野狐岭位于张北县城南10公里(今河北万全西北),西边是阴山山脉,东边则是燕山山脉,它们在野狐岭交汇,向北望去,两支山脉群峦起伏,绵延不断,就像野狐岭伸出的双臂,将锡林郭勒大草原环抱在怀里。
  古诗云:“野狐圣地古今传,路险山高云汉边,莫怪兵家争此地,长驱直捣控幽燕。”自古塞外进入中原,不管从东边的燕山山脉还是从西边的阴山山脉,都必须穿越几百里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可是,若经野狐岭则不足十里,就可以从塞外进入洋河流域。因此,野狐岭是通往蒙古草原和华北平原的最短隘口,是华北内地连接塞外蒙古的咽喉地段。
  
  成吉思汗从塞外而来,金主完颜允济命招讨使完颜九斤、监军完颜万奴率军四十万,以完颜承裕为后援,扼守野狐岭,阻挡蒙古军的南下。成吉思汗派大将察罕侦察金军虚实,察罕向成吉思汗报告说:“彼马足动,不足畏。”成吉思汗听后就鼓行而进。
  有人向金统帅完颜九斤建议:“闻蒙古破抚州,正纵兵大掠。我若掩其不备,必获大胜。”九斤听后不以为然,说:“彼之形势不易聚破,明日宜马步俱进,方为万全之计。”完颜九斤不敢冒险偷袭,而是采取稳健的战略。
  
  次日,完颜九斤率领四十万马步军而来,当时成吉思汗正吃早餐,一听金军到来,即投箸而起,麾军迎击。蒙金两军相遇于野狐岭北口之獾儿觜。金兵号称四十万,而蒙古全军才十万,敌我力量悬殊,蒙古元帅木华黎向成吉思汗说:“彼众我寡,若不死战,就难以破敌。”成吉思汗微微点头。木华黎心领神会,立即率领敢死队,大呼陷阵,冲进金军。成吉思汗紧跟着指挥各路军进击。在敢死队勇气的激励下,蒙古全军人人成了敢死战士,如雷霆万钧,将四十万金军冲垮。金军猝不及防,抵挡不住,四十万军就像洪水决堤一样迅速溃败。蒙古军穷追不舍,直追击至三洋河合流处的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杀得金军一路伏尸遍野,血流漂橹。拉施德《史集》形容说:“金兵被杀戮之多,致使尸体到后来还使草原散发出很大的臭气。”
  
  四十万军队集结了金军的精兵猛将,结果,四十万金军就像豆腐渣一样不堪一击。蒙古军虽才十万,而十万蒙古军却精锐无比,终于以少胜多,沉重打垮金军的元气。野狐岭一败,金军精锐消耗殆尽,从此,金国一蹶不振,走向颓势。
  
  九月,成吉思汗乘胜进攻宣德州,逼近德兴府。蒙古军野战则雷霆万钧,会河堡、野狐岭等野外战役如秋风扫落叶,可是,其攻城技术还不成熟,每兵临城下,成吉思汗只能望城兴叹。在德兴城下,成吉思汗只好率军而回,留下皇子拖雷、附马赤苦率军攻取德兴境内各处戍堡,破坏金国的防御工事。
  
  至此,蒙古军在攻城上很难有成功的壮举。
  
  成吉思汗第二次伐金围绕野狐岭战役而展开,至德兴府攻城不利而结束。从此,蒙金战争塞外推向洋河流域,逼近中都北面的长城。
  
  完颜纲缙山之败
  1213年(太祖八年)秋七月,成吉思汗第三次率军伐金,第一目标即攻克德兴府。去年成吉思汗在德兴府受阻北回,留下皇子拖雷和附马赤古扫荡,此次围攻德兴府,拖雷和赤古的军队就率先登城,成功地拿下德兴府。德兴府围城胜利,标志着蒙古军首次以强攻方式胜利占领一座城池。
  
  德兴府一失,宣德府相继失陷。蒙古连续拿下两座城池,士气百倍,征服的气焰特别高涨。
  
  德兴、宣德连续失陷,中都北方直面威胁,金尚书左丞完颜纲决定统率十万金军前往缙山(北京市延庆县),亲临前线抗击蒙古军,阻挡蒙古向中都逼近。完颜纲此行正满怀豪情,誓为国家效力。
  
  可是,大臣徒单镒听后叫人劝告他:“高琪(缙山的守将)已驻兵缙山,甚得人心,士皆思奋,与其行省亲往,不若益兵为便。”徒单镒这番泼冷水的话完颜纲没有理睬,徒单镒又劝阻:“高琪措画已定,彼之功即行省之功。”徒单镒竟把完颜纲的豪情壮志理解为跟高琪争功,言下之意叫他不要为此而白白找死。
  
  徒单镒的话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认为缙山是术虎高琪的责任,完颜纲何必*这份心呢?二是叫完颜纲与其亲往,不如向缙山增派兵力。亲临前线得承担直接责任,若增派兵力,既可免亲临战场,又能表明自己高度重视缙山。第三,如果术虎高琪打胜仗,完颜纲同样立功,若术虎高琪失败,那与完颜纲无关,完颜纲甚至可以居高临下,向术虎高琪追究失败的责任。
  
  徒单镒此计真够圆滑,典型的不倒翁。可完颜纲却拒绝其劝告,表现出一位大臣对国家和民族应有的责任感。或许在徒单镒看来,完颜纲实在愚不可及。然而,徒单镒这种抛弃国家责任,萎缩为个人得失的智慧,实是人类理性世界的耻辱。
  
  缙山离中都只有一百八十里。八月,蒙古兵向缙山进攻,完颜纲、术虎高琪率军抵抗,结果可想而知,野狐四十万金军尚且不堪一击,何况缙山十万金军,只能一败涂地。蒙古乘胜追至居庸关之北口。
  
  完颜纲缙山之战以失败结束,但是,完颜纲虽败犹荣!
  
  与缙山之战同时,者别率军进犯怀来。金怀来守将王檝与蒙古军鏖战三日,最后城破被执。蒙古每攻下一座城池,就血腥屠城,对胆敢跟蒙古军抗拒的将领、士兵甚至平民百姓全部杀害。王檝临刑气宇昂然,神色不变。成吉思汗看到王檝临死不屈,非常赏识,质问他:“你怎么敢跟我军对抗,难道不怕死吗?”王檝曰:“我本是一个普通百姓,蒙受国家的恩惠,曾发誓要捐躯报国。今天既然兵败,而我能为国家效死,实为庆幸!死有什么可怕呢?”捐躯报国是军人的天职,是理性世界的光辉,其精神不分国界、敌我,永远被世人推崇。成吉思汗听后深受感动,即刻赦免他,并授予官职,令他招集金国的流寇溃卒。
  
  在蒙古南下征服的初期,逃跑主义弥漫金国朝野,将领们遇到敌人立即寻找机会逃跑,而大臣也临战推诿,一推百了,上下都不敢积极抗敌。而完颜纲和王檝等将领大臣,在强敌压境的艰难时期,满怀豪情誓死抗敌,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实属难能可贵。虽然王檝归顺蒙古,其捐躯报国的精神永远值得敬佩。
  
  紫荆关偷袭居庸关
  缙山一败,居庸关就暴露在蒙古军的铁骑下。居庸关乃中都的西北屏障,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北口”,两侧是崇山峻岭,中间一条长约20公里的沟谷——关沟,居庸关雄踞在关沟之上,地形极为险要。
  
  以前,蒙古草原的骚动离中都尚遥远,金国在防御上主要凭借长城外的戍堡,对居庸关的防御并不怎么重视,因此,乌沙堡一旦被蒙古军突破,哲别就能长驱直入,甚至攻占居庸关,游弋中都。野狐岭之战后,蒙古军已逼近中都,居庸关暴露在蒙古铁骑之下。于是,金国才开始加强居庸关的防御。
  
  凭据居庸关天险,金军增派精锐,严兵守隘,并熔铁封死关门,关外布满百多里的铁蒺藜,铁蒺藜一种军事障碍物,就如现代埋地雷一样。居庸关犹如一扇铁门挡住蒙古军去路。蒙古军在关前寸步难进,只能在百多里外遥望居庸关。
  
  一般的城池尚且让蒙古军束手,何况防御得如此严密的居庸前,更让成吉思汗头痛。明智的成吉思汗认识到,任何强攻都等于徒然,要飞越居庸关只能另辟蹊径。几天后,他向阿剌浅请教,阿剌浅回答说:“从居庸关向西行进,在黑树丛中有一条叫紫荆口的小道,仅够一骑走过。我军若能调动一支队伍前往,连夜便可到达。”阿剌浅是蒙古使节,曾多次出使金国,虽然出使没有多大成效,但来来往往之间,阿剌浅却专心识记住沿途的山川形势,并对金军各处的驻军情况以及道路的险易了如指掌。蒙古军南征金国,他成了成吉思汗的活地图。
  
  成吉思汗听到荆紫口,如沙漠旅行者看到绿洲,顿时精神百倍。事不宜迟,成吉思汗马上部署,留下喀台布札镇守居庸关北口,与金军相持,再命阿刺浅为前导,并亲自率领精锐与别哲快速向紫荆口挺进。傍晚,军队进入山谷,黎明,蒙古军长驱进入紫荆口。
  
  紫荆口有一队金军驻守,黎明时分他们还在梦乡中,突然听到蒙古军,他们仓皇惊醒,除了逃命外,没有其他选择。同时,金军也得知蒙古要偷袭紫荆口,就派完颜鄂屯襄(援助西京时中蒙古埋伏侥幸逃得一命的鄂屯襄)率军抗击,至五回岭,遇到紫荆口逃亡的士兵,完颜鄂屯襄就在五回岭整顿军队,与追来的蒙古军接战,结果金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成吉思汗乘胜夺取涿、易二州,从西北对中都形成包围之势。
  
  成吉思汗再派哲别、速不台抄小路从背后偷袭居庸关南关口。居庸关北口如铜墙铁壁,而南关口则脆弱不堪一击,蒙古顺利夺取南口,不久,北口的金守将讹鲁不儿投降,南、北口的蒙古军会师,蒙古全面占领居庸关,断绝中都的北面援路。
  
  紫荆口因长满紫荆树而命名,深藏茂林峻谷之中,是一条名不见经传,仅够一骑经过的小路,日常一直被金人忽略,结果却成了金军长城防御的缺口。正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长城犹如一条千里长堤,而紫荆口则如一口蚁穴。金国在防御上能对居庸关加以放大,却对紫荆口形成盲点,让蒙古军从紫荆口突破而飞越长城。历史真的开了金国的玩笑。
  
  历史或许要痛骂金军竟然对紫荆口熟视无睹,并以此谴责金国的深层体制和军队作风。而我并不想责备金军的疏忽,倒欣赏阿剌浅的精明。阿剌浅乃蒙古一个普通的使节,却能在出使的来来往往中摸清沿途的山川形势,并亲身探险,独骑闯越紫荆口。最重要的是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他能记忆起来,启发成吉思汗的战争智慧。如果没有阿剌浅紫荆口的启发,蒙古征服金国的战争格局或将重写。紫荆口是蒙金战争的闪亮点,成吉思汗得意之笔。后来,成吉思汗进入中都,登高纵览中都的山川形势,不由感慨万分,对身边的将领说:“朕得至此者,阿刺浅之功也。”又对阿刺浅说:“汝引弓四射,随箭所落,悉以地封汝。”以后,留阿剌浅与石抹明安等守中都,并授阿剌浅黄河以北铁门以南天下都达鲁花赤,赠予阿剌浅最大的奖赏和荣誉。
  
  阿剌浅紫荆口之计确实是具体而微的启示,其如此精明缘于蒙古民族积淀的战争意识,一个沉浸在战斗中,充满战争意识的民族,永远是精明和勇敢的。当时的蒙古就是这样,百多年来蒙古草原经历了部落之间大大小小的纷争与吞并,渐渐养成深厚的战争意识。因此,当阿剌浅独闯紫荆口时,他的意识就对紫荆口产生战争价值的评估,并储藏于记忆之中,当成吉思汗询问他时,就唤起了他的记忆,激活他脑中具有战争价值的素材,紫荆口的战争意义就凸现出来,并与成吉思汗产生强烈的共鸣。
  
  而金国缺乏战争意识,这个老大帝国的精力集中在对外防御、对内镇压之中,自然缺乏那种战争应有的精明,自然对蒙古的南伐茫然迷惘,自然对紫荆口熟视无睹。
  
  我们也不能否定金人也有精明之处,可是,在专制体制下,金人在为人处事上养成了缄默、推诿的不倒翁精神,培养了一种趋吉避凶、自我保护的灵敏嗅觉。这种精明在你虞我诈政治斗争中能占上风,而在国家危难时却是祸国殃民。
  若看看徒单镒劝说完颜纲别往缙山之策,就知道他是一个老狐狸,其老谋深算,就非朴质的蒙古人所能比拟。可惜这种精明用在政治上的窝里斗,运用于根深蒂固的自我保护和对社会责任的推卸。
  
  蒙古三路军扫荡河北
  铲除了胡沙虎,完颜询的皇帝位坐稳了,可是,蒙古军却逼近中都,扫荡中原。
  
  蒙古军奇袭居庸关后,十月,成吉思汗率领军队攻克涿、易二州,对中都形成包围之势。蒙古没有直接进逼中都,只命奇尔台、哈台两将驻扎在中都城北,然后以汉人降军为向导,分蒙古军为三路扫荡中原:
  
  成吉思汗与皇子拖雷为中军,沿渤海湾东岸至山东半岛,扫荡今河北、山东的雄、霸、莫、安、河间、沧、景、献、深、祁、蠡、冀、恩、濮、开、滑、博、济、泰安、济南、滨、棣、益都、淄、潍、登、莱、沂等州。另派遣木华黎攻山东半岛东南部的密州(今诸城),木华黎对密州大开杀戒屠城,还军霸州,史天倪等来降。
  
  右军是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循太行而南,扫荡今的河北、河南、山西,路线是:保、遂、中山、邢、洛、磁、相、卫辉、怀、孟诸郡,径抵黄河,掠泽、潞、平阳、太原之间。
  
  左军是皇弟合撒儿、斡陈那颜、布札,沿着渤海湾北岸东进,扫荡滦、蓟及辽西诸郡。
  
  这次扫荡以中都为据点,共扫荡九十余城,长城以南,黄河南北,太行山东西数千里之地望风瓦解,惟中都及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十一城坚守不下。通过这次扫荡,北方的大部分军事基地和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河朔成为废墟,中都孤立无援。
  
  蒙古三路军仅一个月的时间,行军有如摧枯拉朽,扫荡范围包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河南、辽宁五省,蹂躏广大农村、破坏中小城市,中原兵火连天。
  
  蒙古军不善攻城,可三路军并不攻城,他们听从汉降人的建议,采取非常狡猾的手段,先到处捉拿乡民,再驱赶这些乡民攻城。当时金的主力军被调往前线防守,中原腹地的城邑则由民兵防守。蒙古兵驱逐乡民来到城下,城上的民兵他们都是自己父老兄弟,于是,城下与城上的亲人遥相呼唤,这怎么打仗啊!哪有亲人打亲人的啊?
  
  蒙古驱逐乡民攻城,城上的民兵难以下手,于是,他们纷纷投降。就这样,蒙古不费一枪一箭,中原的城邑一个一个被攻破。这种狡猾的战术不能不让我们叹绝啊!
  
  初入中原的蒙古很残暴,那里敢抵抗,那里就被斩尽杀绝,木华黎在密州就采取屠城政策。屠城仅仅是蒙古人泄愤的残暴行径,而其军事目的是破坏金国的军事基地和防御设施。攻城是蒙古人最头痛的,他们对城堡恨之入骨,每攻下一个城池,就肆意毁坏,然后将金帛、子女、羊畜牛马席卷而去。蒙古军所到之处,满目疮痍,一路屋庐焚毁,城郭变成丘墟,乡村一遍狼藉。
  
  1213年(太祖八年)十月,三道兵从各路回来,在大口会师,然后进逼中都。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724

帖子

44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4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居民

沙发
发表于 2009-3-5 09:14:31 | 只看该作者
强中自有强中手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须悟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4 15:06 , Processed in 0.1500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