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花八门] 红楼笔谈: 《红楼梦》里的“法国货”,骄傲与宽容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4:5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她是中国人和中国生活方式的思想宝库。在欧洲,第一个欧洲语言译本的《红楼梦》,不是德文,法文,也不是英文,而是俄文,世界第一部外国人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是俄罗斯的《中国文学史纲》,在这本书里,俄国汉学家瓦西里耶夫,就注意到《红楼梦》所承载的中国人的价值观,他说:“你可以(从《红楼梦》里)了解到平淡而和平的生活,以及熟人如何聚会,如何交谈或者饮食,如何迎接初雪。同时,父亲对宝玉的惩罚场面,可以令整个家族震撼,知道祖母出现才可平息,愤怒的儿子在母亲面前也感到窘迫。你还可以看到对于接待原不过是宝玉的姐姐,而现在是皇帝的一个妃子的描绘。为此,需要专门建造宫殿花园,就连他的父亲也须跪拜。如此这般情节很难从脑海中遗忘。”

    这段话,我们不要片面理解成外国人对《红楼梦》的溢美之词,或是文人学者的片面认识,《红楼梦》在欧洲的最初传播,正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

  《红楼梦》与法国的世纪病

    确切地说,19世纪中期,法国读者读到了《红楼梦》,在当时的《法国大百科全书》里,已经涉及到了《红楼梦》。而那个时期的欧洲,是怎样一个形势呢?缪塞说得很客观,“凡是经历了1793年和1814年的人,心灵遭受了两次重创。”“目前这个世纪的所以病态”都是因为这种“心灵创伤”,缪塞形容成欧洲的“世纪病”,原来,拿破仑曾经在欧洲广阔的土地上,推行法国大革命的原则,打碎了欧洲的旧秩序,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可是,滑铁卢一战,拿破仑大败亏输,拿破仑和他带来的欧洲新秩序,全部被消灭,但是胜利者们并没有胜利的轻松感,因为,即便是最反动的人也不相信欧洲的秩序还能倒退到1789年以前的旧秩序里,大革命埋葬了旧欧洲,但是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倒退是不可能的了,那么人们的新的前途又是什么呢?从雅各宾派的恐怖专治,到拿破仑的帝国体制,再到连年的对外扩张,最后一败涂地,法国大革命无论是道义,还是实力较量,都一一失败,法国人需要的是静静地思考,欧洲新的航线在哪里。但是,思考的同时,缪塞的“世纪病”也深深折磨着人们的心灵,那是一个尴尬、痛惜、悲愤和困惑的欧洲……

   《红楼梦》在法国的传播

   《红楼梦》此时传入法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人文背景,到了法国《大百科全书》(1885一1902年)出版之后,《红楼梦》的传播更加扩大,《红楼梦》在法国的流传,主要脉络是这样的:

    1933年,德拉格拉夫图书公司出版的巴黎版《现代中国文学选集》(巴拉丛书),连载了徐颂年译《梦在红楼》(贾宝玉与林黛玉之戏剧性恋爱的故事)。这个译本是节译《红楼梦》原书第十七、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二回中的部分故事。这就是我们迄今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法文《红楼梦》了。

    1957年,翻译家ArmelGuerne出版了法文新版《红楼梦》第一卷,这是德国翻译家库恩的德文版《红楼梦》转译之作,在库恩的德文本上节略而成。

    1964年,翻译家ArmelGuerne的法文《红楼梦》第二卷出版。同年,ArmelGuerne1957年的法文译本《红楼梦》第一卷再版。

    1965年,ArmelGuerne的两卷法文本《红楼梦》同时出版。

    1981年,翻译家李治华出版自己的法文《红楼梦》全译本。

    法国人研究《红楼梦》突出“阶级斗争”

    法国对《红楼梦》的研究,不及俄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相对比较晚,ArmelGuerne出版的法文译著,还是从库恩的德文版转译的,不是直接从中文《红楼梦》直译过去的。但是,《红楼梦》研究中的“法国货”,也有自己的特点。

    1.中国人推动了法国红学的研究

    中国的留法学生,华侨学者主导了法国对红楼梦的研究,比如,1934年,巴黎大学博士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1935年,吴益泰的《爱情小说--红楼梦--曹雪芹生平》,1936年,里昂大学郭麟博士的《红楼梦--18世纪中国著名小说》,1936年,巴黎大学卢月化博士的《红楼梦派的中国少女》,这些论著在法国公开出版,极大推动了法国对《红楼梦》的研究。

     2.“法国货”的特点

    法国的红学研究,虽然后起,但是却有“后起优势”,具有自己的特点。1964年,法国的《大拉罗斯百科全书》第三卷中写到《红楼梦》,这样记载:"18世纪下半叶,(中国)出版了一部极为成功的小说《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内容广泛,意趣横生,语言纯洁,充满诗情画意,心理描写也十分深刻。"

    在这里,法国人注意到了《红楼梦》最特别的艺术特色,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认识到是“十分深刻”的。

    1970年代,法国《通用百科全书》出版,这样评价《红楼梦》,"(《红楼梦》)既不是一部描写真人真事的小说,也不是一部神怪小说或自传体小说,这是一部反映18世纪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现实主义古典作品。"作者认为,曹雪芹"并不想宣扬厌世的观念,而是在歌颂建立在双方自愿和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崇高爱情。他深刻而细腻地剖析了这种爱情,因此,《红楼梦》成了第一流描写爱情的作品。""但是,小说并不仅仅局限于描写爱情。曹雪芹根据自己对千年传统的亲身感受,通过贾家兴衰,说明剥削人民的封建阶级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一方面,他以荣府和宁府为缩影,描绘了特权阶层的骄奢淫逸……另一方面,她巧妙和婉转地揭露了传统制度的虚伪,揭露了建立在奴役他人伪善基础上的人剥削人制度。《红楼梦》是18世纪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贫富不均,提示了隐藏在表面繁荣背后的种种弊病,所以它是世界文坛上的一座丰碑。"

    这里有几个非常独到的见解:1.否定了《红楼梦》是悲观厌世的作品;2.肯定了《红楼梦》是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不是很多西方人以为的“浪漫主义作品”;3.很有趣的是,法国研究者们也意识到了《红楼梦》的阶级斗争的一面,“通过贾家兴衰,说明剥削人民的封建阶级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一方面,他以荣府和宁府为缩影,描绘了特权阶层的骄奢淫逸……另一方面,她巧妙和婉转地揭露了传统制度的虚伪,揭露了建立在奴役他人伪善基础上的人剥削人制度。”对意识形态和哲学情有独钟的法国人,在这里似乎被《红楼梦》触动了100多年前的那场“世纪病”。所以,法国人研究《红楼梦》也有自己的“法国特色”。

    我们观察法国人对《红楼梦》的态度、研究和思考,实际上,也是给我们自己打开一扇宽容的窗,中国与法国,中国与西方,东方与西方,这些是文化概念的对比,我们就会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文明的融合是长久的。

    自古以来,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都在力求融合和互通,《红楼梦》是不同文明之间融合与互通不可多得的一个桥梁,不同文明、不同民族的仇恨、战争,乃至偏见、纠葛,都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我坚信文化的融合能够超越政治偏见、隔阂,乃至地理的距离,因为这些才是久长的,代代传承。从对《红楼梦》的认知和研究里,我们感受到了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意大利人、荷兰人……,他们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欣赏、尊重和传播,不同文明之间的善意、接受、爱与沟通,才是我们值得珍惜与呵护的。今天,我们能够超越偏见、隔阂、误解与距离,因为我们应该有文化的骄傲和信心,在过去,现在,未来,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从来不是弱者、支流、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全世界对《红楼梦》的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要有足够的骄傲,足够的信心。这份骄傲和信心,决定了我们的文化胸怀和态度——宽容、大度、从容、不偏激、不情绪化。

    让外国人发晕的《红楼梦》人名、物名

    红楼梦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还是属于世界的。红楼梦早在1830年,就有了英文译本,当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JohnDavis翻译了《红楼梦》第3回的片段,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英文节译本。《红楼梦》的国外传播也从此拉开序幕。

   在外国人眼里,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红楼梦》德文译本作者,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弗朗茨库恩这么评价:

  “一百年来,《红楼梦》这个名字就像一座陌生的雄伟山岳从虚无缥缈的淡蓝色远方,进入欧洲智慧的视野,同时吸引着人们,使他们感到吃惊。人们私下里传说议论着这座高山不可征服的岩石裂隙和悬崖绝壁。内行们暗地里充满惊异,悄悄地说,这真是小说的庞然大物啊!竟有一百多个出场人物!有谁敢于走进它呢?……即使我的翻译不够完整,我也要作为第一位欧洲人去征服《红楼梦》的顶峰……”

   《红楼梦》是我们民族文学的顶峰,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而外国人通过翻译《红楼梦》,也在力图摘取这颗中华民族文化的明珠。他们是真诚的,不过,由于中西文化的冲突和隔阂,无论是英文译本,还是德文译本,俄文译本,都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所以,当我们中国人为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而艰苦努力的时候,外国人也在为翻译《红楼梦》而奋斗,都是为了这部人类文学的奇特作品。下面,我点评一些《红楼梦》的英文译本,从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隔阂,还有我们《红楼梦》独特的语言魅力,既温习了祖国语文,又能提高一点英文,这是两全其美的有意义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里的人名,有着独特的学问,一方面,凝聚着祖国语言的魅力,另一方面,又寄托着深刻的含义,外国人翻译《红楼梦》,首先就遇到了翻译人物姓名的障碍,其中,有翻译得不错的,也有翻译的离题万里,甚至相当搞笑。

    一,啼笑皆非的英文译名

    1.袭人,袭击男人?
    袭人,在英文译本(杨宪益译本)中,是这样翻译的:Hsi-jen,(assailsmen),"Hsi-jen"是音译,问题出在()里的注释,本来译者是为了给英文读者解释这个人名的意思。可是,解释大大错了,assailsmen是“袭击男人”的意思。这就完全曲解了“袭人”这个词的本意,袭人之名是取自“花气袭人知昼暖”这句诗,可不是袭击男人的意思。也有英文译本中,袭人被翻译做“Aroma”,芳香的意思,这位英文翻译者就抓住了“花气袭人”这个点,就比较好。

     2.司棋,是国际象棋?
    书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女孩有四个丫头,抱琴,司棋,侍书,入画,丫头的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而英译本中,对司棋的翻译是“Chess”,是国际象棋的意思,而司棋的棋,是围棋的意思,这显然没有理解,作者曹雪芹的本意。

     3.绮霞,变成了一条鱼?

     比较让人感到无法理解的,还是这个人名的翻译:绮霞,Mackerel。Mackerel,是鲭鱼的意思,这和绮霞这个名字的本来意义差的太远,而且,不可思议。

    4.鸳鸯,变成了鹅?

    在早期英文译本中,鸳鸯被翻译成:FaithfulGoose,忠诚的鹅,鸳鸯并不是鹅。

    5.黛玉,成了放荡的女人?

    对红楼梦里的人名,最糟糕的莫过于这个了,黛玉(BlackJade,黑色的玉),从中文字面意义上来讲,黛玉,也有黑色的玉之意,不过,问题出在英文本身,Jade的引申义,有两个,一个是loosewoman 放荡的女人,另一个是horse,马,Black Jade的引申义就是a loosewoman of dark skin,或者blackhorse,这两个涵义都与《红楼梦》里的黛玉,差得太远!

     6.兴儿,成了“大鬼”?

     由于理解的歧义,翻译人名有时会变得相当怪异,比如奴才“兴儿”,本意是兴旺的意思,但是在英文译本中,被翻译成为“Joke”,也就是我们玩的扑克牌中的大毛,大鬼的意思。这就让人哭笑不得了。

    二,翻译的比较好的人名

    只要正确地理解了中文原意,并且对人物性格有了准确的理解,那么对《红楼梦》里的人名还是可以翻译得比较好的。

    比如,霍启,谐音“祸起”,英译本翻译成Calamity,灾祸,这就是很准确了。

    妙玉,是Adamantina,金刚石,钻石的意思,这和妙玉出家脱俗,心灵冷峻,颇为吻合。

    晴雯的英译名,很有趣,叫做“Skybright(天晴)”,颇有点美国大片名字的感觉,呵呵。

    最好的是,林黛玉的丫头紫鹃,Nightinggale,夜莺,有人会说,紫鹃的直译不应该是“cuckoo杜鹃”吗?这不是英译本翻译错了吗?不是,因为,在英文中,杜鹃的引申义,是“出轨的女人”意思,在西方文化里,每当奸夫到来的时候,杜鹃都会鸣叫,cuckold,就是我们理解的“带绿帽子的男人”,这是非常不雅的称呼,所以,伟大的英国翻译家霍克斯,在他的译本中,把紫鹃曲译成“Nightinggale”,实在是一个传神之笔,令人赞叹!

    三、特殊名称的翻译法

    红楼梦里有很多颇有民族语言色彩的名词,翻译成英文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不妨看看下面,也算提高自己的汉译英的水平。

    怡红公子(Green Boy,绿公子)

    潇湘妃子(River Queen 江河王后)

    枕霞旧友(Cloud Maiden 云少女)

    菱洲(Amaryllis Islander 孤挺花岛民)

    蕉下客(Plantain Lover 爱蕉客)

    藕榭(Lotus Dweller 莲花居士)

    以上的名称,具有中文无穷的魅力,以“枕霞旧友”为例,每个汉字都有一个独立的意思,而翻译成英文,显然是平淡了很多,变了味道。这不是翻译者的错,的确是中英文两种语言文字巨大的差别,这也提醒我们,要好好爱惜我们的祖国文字,中文的魅力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让外国人崩溃的“红楼梦”忌讳文化

  “忌讳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在《红楼梦》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众多外国翻译家们,对于《红楼梦》里的忌讳文化,处理得都普遍不是非常理想。

    1.疾病忌讳

  《红楼梦》里有一段,是让所有外国人感到崩溃的,就是21回“谁知凤姐之女大姐儿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

    在这里,曹雪芹就是使用了中国人传统的忌讳方式,对待疾病不明言,甚至是逆向思维。在这句话里,有两处“忌讳”,一个是“道喜”,一个是“见喜”,前者纯粹就是曲解,反语的方式,后者是对天花的讳称。

    可对于这句话的翻译,却非常困难。我们来看两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英文译本:

    I am happy toinform Her ladyship and Madam Lien that the little girl'sfever is simply to smallpox.(杨宪益译本)
译者用了“be happyto”(真高兴……),这个句式在英语中,必定后面接着的是高兴的事情,而天花是恶疾,用这样的喜悦表达方式,西方读者一定觉得不可思议。所以,译者对“道喜”仅仅是字面理解了。

    再看第二种翻译,Conveymy congratulation to Her Ladyship andMadam.在霍克斯译本中,用了“congratulation”这个词,更是祝贺的意思,显然,比happy更加热烈,这些都是从字面上理解了。翻译过后,会造成西方读者极大的误解,其实,中国文化再不好理解,中国人也不至于给得病的人及其家属道贺。

     2.性事忌讳

    中国人对性事极其忌讳,比如,妻子对丈夫会说在外不要采“野花”,这是提醒老公在外要洁身自好,“野花”是指婚外的性行为,可是,几乎所有的妻子都会选择“野花”这个词,而不会直接说:不要在外面有婚外性行为。《红楼梦》里,这种对性事的忌讳有很多,英文译本往往处理得不是很好。

    比如:68回“(凤姐)口内忙说:“皆因我也年轻,向来总是妇人的见识,一味的只劝二爷保重,别再外边眠花宿柳,恐怕叫太爷、太太担心……”

    其中的“眠花宿柳”,说的是嫖娼,但是,王熙凤,作为妻子,同着外人讲,不可能说出“嫖娼”这样的直接话语。而英文译书里,对“眠花宿柳”翻译成:“keepaway frombrothels”,远离妓女,这样说很直接,不会造成任何歧义,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太不委婉了。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的忌讳文化,是非常复杂的,外国翻译家必须透过表面含义,去把握内在的真实意义,并且,了解说话的具体环境和语境,这就是《红楼梦》这部著作的伟大之处,因为,她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

    当然,我们也是要指出,国外的翻译家们的确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由于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不同,所以,在忌讳文化上,他们没有做到令我们满意,也是有情可原。

    下面是一个翻译相对比较成功的例子,翻译者比较好的处理了忌讳问题。

    第64回,“是夜,贾琏和她颠鸾倒风,百般恩爱,不消细说。

    The bride was helpedinto the bridal chamber,where that night she and Chia Lien enjoyedthe transports of love.

    颠鸾倒风,大家都知道,是婉指男女之欢。译文中用“transports oflove”,其中,transports 是由此到彼,或由彼到此,而用了transports的复数形式,表示强烈的情怀,比如transports of joy,是狂喜的意思,在词语所带的感情色彩方面,和原文非常吻合,因此,transportsoflove,这个翻译是传神之笔,既生动准确,而且也很符合委婉的要求,并且,特别符合原著的情景和人物感情,这是英文译本对应中国的忌讳文化之中,不可多得的成功案例。

  《红楼梦》的“酒文化”弄醉老外

  《红楼梦》最早的外文译本,就是英文译本,我们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独特魅力,而且,我也发现现在普及红学,很少对译介《红楼梦》做介绍的,于是,我就写了多篇,帮助大家既温故知新,又能提高一些英译汉的技巧,一举两得。

    我们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在《红楼梦》尤其得以展现,在大观园里,男人喝酒,女人喝酒,十二钗也个个能喝善饮,巾帼不让须眉,当外国人翻译《红楼梦》的时候,酒文化就成了衡量他们译文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忌讳文化一样,酒文化也醉倒一大批外国翻译家。

    1.中国人对酒的谦称:

    水酒,其实里面没掺水

    第16回,“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说,近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可赐光谬领否?”

  “Yourhandmaid,bearing yesterday that your exalted carriage would returntoday,prerared some watery wine by way ofwelcome.Will the Imperial Kinsman deign accept it?”

    在英文译本中,水酒被翻译成“watery wine”,这是错误的。水酒是谦称,谦虚的说法,类似的还有薄酒、小酌,都是中国酒文化中邀请他人做客的谦称,可不是说自己的酒质量不好,往里面掺水。但是,英文译者大多没有明白“谦称”,反而直接翻译成waterywine,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既然来宾是“大驾”,中国人历来是重客薄己,自己宁可吃差的酒饭,也得让客人吃好喝好。

    2.中国人对酒的俗称

    酒,能喝,也能吃。

    中国人喝酒不仅有谦称,水酒、薄酒和小酌,还有通俗的称呼,《红楼梦》里,“咱们奶奶万金之躯,劳乏了几日,黄汤辣水没吃。”其中的“黄汤辣水”就是酒的俗称,民间俗语。

    在英文译文中,Madam's health iswhat's important.Here she's been wearing herself out for days,andnot a bite to eat or a drop to drink has she hadyet.

    not a bite to eat or a dropto drink,意思是茶饭不进,把“黄汤辣水”翻译成吃的和喝的,这是不准确的,王熙凤就是再累再忙,也会吃饭,至于饮酒,倒是可能放下,因为喝酒误事。所以,原文说黄汤辣水不吃,指的是戒酒数日,并非不吃不喝。外国人显然是把黄汤理解为“汤”了。而且,吃酒,也是喝酒,不是吃饭的“吃”。

    3.中国人醉酒

    传统医学解释醉酒,可不会用西医的那一套,会从内热外寒的角度来说,《红楼梦》有一段:

  “那刘姥姥因喝了些酒,他脾气不与黄酒相宜,且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发渴多喝了几碗茶,不免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及出厕来,酒被风禁,且年迈之人,蹲了半天,忽一起身,只觉得眼花头眩,辨不出路径。”

    其中,酒被风禁,说的是传统医学认为的醉酒原因,酒性属热,遇冷风,酒热就不易散发,使人感到酒力上头。英文版中是这样翻译的:

   “Now the yellow wine which GrannyLiu had been drinking did not agree with her;and to quench herthirst after eating all that rich food she had drunk so muchtea that her stomach was upset.She remaindesquatting for some time in the party. Whenshe emerged the wine had gone to her head.”

    用When she emerged the wine had goneto herhead,来翻译酒被风禁,其实,只翻译了一半,酒力上头翻译出来了,可是“酒被风禁”,却没有完整地翻译出来。这是英文译本中的一个有关中国酒文化的最大盲点。

    当然,由于东西方文化隔阂,《红楼梦》里的酒文化,在英文译本中大多只能翻译出四五成的风采,我们还是需要倍加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啊!

    附上一些有关酒的翻译名词:

    交杯酒,drink the bridal cup

    琼浆 nectar

    玉液 ambrosia

    对《红楼梦》走火入魔的外国超级红迷

  《红楼梦》这本书,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你要么不喜欢,要么你就特别特别喜欢。在我看来,《红楼梦》的魔力,其实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魅力,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现代化,但是,中国人的心灵却永远是“中国的”。中国人,从这本书中,品到了美、幸福和浪漫,永远是现世生活里的精神栖息地。

  《红楼梦》引领了代代中国人,也吸引着众多外国人,不少外国人因为痴迷《红楼梦》,也留下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很多趣闻佳话。

    1.被猴子撒尿淋到的法国人

    数学里有个概率学,一个人中彩票500万大奖的几率应该说极小极小,可是,一个人在猴子撒尿的时候,被猴尿淋到了脑袋,这个几率肯定比中彩票500万要小得多。可是,法国人包罗德米艾维尔就在猴子撒尿的时候,被淋到了一脑袋。

    原来,包罗是瑞士裔的法国汉学家,他对中国文化,特别是《红楼梦》非常喜欢,可以说到了忘情的程度。一次,他到越南河内,夜深人静,他读着《红楼梦》,心神很快就被大观园里的故事吸引了。

    他的宠物是一只猴子,他非常喜欢。河内的天气很热,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床上挂着蚊帐,猴子活泼爱动,一下子爬到包罗头顶上的蚊帐上面。包罗此时已经一心一意地专注看《红楼梦》,哪里会注意到猴子已经爬上了蚊帐。

    可巧,孙大圣一时尿急,不知礼仪,就在蚊帐上解决了,顿时,淅淅沥沥,从天而降,包罗此时还没醒悟。直到感觉脸上水凉水凉的,书上也点点水迹,仰头一看,大悟,囫囵而起,一派忙乱自不必多讲了……

    后来,包罗德米艾维尔对这个糗事,津津乐道,告诉了美国著名汉学家霍克尔,从此,一代汉学大师因为痴迷《红楼梦》被猴子尿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成为一段佳话。

    还是这个红迷包罗,通晓中文,读了原本的《红楼梦》,还为了读原版的《战争与和平》,竟然又自学通晓了俄文。结果,包罗说《红楼梦》比《战争与和平》“更加伟大”,这是一个法国人,在研究中文原版《红楼梦》和俄文原版《战争与和平》之后,所得出一个文化论断。

    2.德国有个“贾宝玉”

    德国人,弗朗茨库恩,1884-1961,他是《红楼梦》第一个德文版的翻译者,1952年,德国政府授予库恩“总统十字勋章”,表彰他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红楼梦》的成功翻译,无疑是他最杰出的文化成就,非常难得的是,这个德国人在翻译中,把《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创造性的进行“德语的融合与改造”,德国作家埃贡菲塔评价他这一点,说“库恩还创造了一种自己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把中国的惯用语适当地保存在德语之中。由此,伟大的中国小说文学赢得了文学的德国意识,由此,我们能够把《红楼梦》纳入到我们的精神财富。”

    翻译家莫妮卡说库恩,他用《红楼梦》“充实了德语”,并说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月老”,他的德文版《红楼梦》“第一次激起了人们对中国语言的热情。”

    库恩翻译《红楼梦》的时候,非常关注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这个德国人,终生未娶,拒绝了6次女人的求婚,6次放弃了成家的机会,他说”我不被任何德国的女性所影响,选取了我独特的方式,我固执地、坚定不移地追随着我心中的那颗星。”那颗星,到底是什么,到底是谁?这是库恩的一个谜。

    库恩一生穷困潦倒,没有妻子,没有房子,没有汽车,没有子女,只有自己随身带的几件衣服、一台电唱机、一些唱片,还有他写作用的打字机,以及一些藏书和信函。1961年1月22日,77岁的库恩,寂寞地死去。《红楼梦》里说贾宝玉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库恩,经济潦倒,不娶不婚,够偏僻,无房无车,性格也足够乖张,但是,他不管“世人诽谤”,他的一生印证了这样的境界,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3.俄罗斯有个超级红迷

    现在,喜欢《红楼梦》的人相遇,总会问“你读了多少遍《红楼梦》?”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过,下面还有一个红迷的问题,“你读过多少本《红楼梦》的续作?”不仅细读曹雪芹的前八十回,还要读过高鹗的后四十回,更要把《红楼梦》的续作一一读过,这个标准恐怕让人感到头大发晕!不过,这还没什么,还有一个让很多人崩溃的红迷问题,“你手里有多少本《红楼梦》的续作?”

    能够回答第三个问题的人,恐怕就是“超级红迷”了,很多人都达不到,不过,有个俄罗斯人,达到了这第三种境界。他就是俄罗斯人瓦西里耶夫,1840年,他来到中国,在中国居住了10年,他很快就喜欢上了《红楼梦》,他评价《红楼梦》“这部小说情节优美,叙述引人入胜,说真的,就是在欧洲也难以找到一部作品可以与之媲美。”

    他不仅品读红楼梦,而且,是最早研究《红楼梦》不同版本的外国人,他收藏了《红楼梦》所有的版本,脂本、庚辰本、甲戌本……,这些让很多中国人都弄不清的版本,瓦西里耶夫都细细研究,不仅如此,他还竭尽全力地收集《红楼梦》的续作,那个时代,共有10部《红楼梦》的续作,散落在中国境内,这位俄罗斯老兄,千辛万苦,竟然弄到了6部!

    现在,红学家们总会提到“列本”,其实就是“列宁格勒版本”,有一种《红楼梦》版本珍藏在俄罗斯的列宁格勒图书馆,这个版本和国内所有版本都有所不同,是红学研究的珍贵典籍。有人会问:怎么红楼梦的版本会藏在俄罗斯呢?就是因为,俄罗斯有一些瓦西里耶夫这样的“超级红迷”,他们向清朝的书商们购买了大量红楼梦的抄本、刻本,连后人的续作和仿作,也通通收集,一共有60多种!

    日本收藏的汉语典籍在世界是最多的,可是,对于《红楼梦》,在截止到2005年,根据已经出版的目录看,日本却没有程甲本和程乙本,但俄罗斯却有,不仅有,竟有10部之多!

    法国人,包罗德米艾维尔,德国人,弗朗茨库恩,俄国人,瓦西里耶夫,他们对《红楼梦》已经不能用“喜欢”“热爱”来形容了,确实是“走火入魔”了,趣味十足,又让人感慨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德国人弗朗茨库恩的侄子,哈特库恩专程来到中国,在北京图书馆举办了一次库恩“汉学译著展览”,我们才发现,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被库恩带上了德国的歌剧舞台,话剧舞台,甚至出现在德国电台的“小说连播”节目里,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刚一制作完成,德国的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就来洽购此片。陈晓旭版的林黛玉说着德语,出现在欧洲电视荧屏上。

    说不尽的大观园,说不尽的红楼梦,这些对《红楼梦》走火入魔的外国人,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3-2 17:02:55 | 只看该作者
外国人把《红楼梦》翻译的支离破碎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4 23:38 , Processed in 0.1710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