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路坐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 中药趣谈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474

帖子

477

积分

骑士

积分
47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6:20:45 | 只看该作者
牡丹

  牡丹的故事总离不开帝王、妃子、花神或仙女,逼人的皇家富贵气与“牡丹仙子”美艳神通的浪漫,共同构筑了人们对花王牡丹的遐想。

  李白醉写清平调

  唐玄宗在位时,长安牡丹空前繁盛。

  一年暮春,唐玄宗来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前观赏牡丹。有大臣说,有一棵牡丹一天四色,早上深红,中午深青,晚上深黄,半夜又成了粉白色。唐玄宗听罢,留宿看牡丹,叹道:真乃奇花。过了几天,唐玄宗又带杨贵妃前来赏牡丹,让乐师李龟年助兴。唱了几曲,玄宗听了全是旧词,不悦:“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词?”令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烂醉的李白被带进沉香亭,唐玄宗即要他作诗助兴。李白看了看牡丹与贵妃,出口成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疑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淮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三首诗一气呵成,花即人,人即花。

  唐玄宗细细品味,觉得把杨贵妃写得比牡丹还美,很是满意。

     武则天怒贬牡丹

  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写了这样一段故事:一年腊月天,武则天同太平公主在暖阁饮酒赏雪,忽觉阵阵清香扑鼻,原来梅花开了。武则天高兴,吩咐到群芳圃、上林苑赏花。可到群芳圃,除腊梅、水仙、天竺、迎春之外,尽是一派枯枝,要去上林苑,却有小太监奏知,与群芳圃相同。于是武则天写下一首绝句:

  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毕让太监拿去上林苑张挂以报知花神。次晨,果然两处百花齐放。武则天大喜,并一一赏花。武则天素爱牡丹,平日尤加爱护,今日惟独牡丹无花。武则天大怒,遂吩咐将牡丹连根拔起,即刻烧毁,又下旨将4000株牡丹贬去洛阳。自此,天下牡丹惟洛阳最盛。

     《牡丹亭》与药名诗

  汤显祖的《牡丹亭》据说是花香疗出的成果。

  汤显祖因日夜勤于写作,用脑过度,经常头痛。一位名医诊断后,告之:“汤大人不必服药,只要常到敝舍百草园走走,自会痊愈。”一日,汤显祖写作又感头痛,便径自去了百草园。当他在牡丹亭边见到四周盛开的牡丹,一片芳馨,顿感头脑松弛,一会儿,竟依栏睡去,做起梦来。

  汤显祖醒后,感到头脑清新,把梦中的事一一讲给YS听。YS大笑:“你的头痛病就是我园中的药草花香治好的啊h”遂将汤显祖梦中事写了一首药名诗赠汤显祖:“牡丹亭边,槟榔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芍药丛中两钟情,白头翁为媒,金银花牵线,八月兰开时成佳伴。芙蓉帐中,结并蒂连,合欢十月,大腹皮便便。生大力子,奋远志,持大戟,平木贼,更洙草寇。当归期,封大将军于金銮殿。”诗中共有18种药名。汤显祖受此诗启发,创作了《牡丹亭》。

  秋翁遇仙记

  冯梦龙《醒世恒言》中有一篇灌园叟晚逢牡丹仙女的故事。

  大宋年间,一个老者叫秋先,自小酷爱花木,建成一所大花园,50余年,自得其乐,人称“花痴”。城中有位宦家子弟,名叫张委,为霸一方。一天,张委等人来到花园。园中牡丹正盛,张委起了吞占之心。秋公不允。张委一伙耍泼,把花打得个只蕊不留。秋公见满园狼藉,不禁痛哭。却见一美貌女子前来告诉他,她有祖传法术,能让花上枝头。次日,秋公园上落花不仅上了枝头,比原先更为鲜艳,还变做五色了。张委听说又生恶念,状告秋公以妖术惑众,将秋公捆到公堂。张委等又到花园,放怀恣饮,直到日色西下。忽地一阵大风,把落花吹得直竖起来,一个个成了姿容美丽的女子。内中一红衣女子说道:“吾姐妹居此数十余年,深蒙秋公珍重护惜,何故蓦遭狂奴欲气熏炽,毒手摧残,复又诬陷秋公,谋吞此地,今仇在目前,吾姐妹何不戮力击之?”众女一齐举袖打来……张委死后,众乡亲前往公堂,诉说秋公平日惜花善行,并非妖人,张委设谋陷害,神道报应。秋公立刻得以释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474

帖子

477

积分

骑士

积分
47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6:20:56 | 只看该作者
白头翁
  相传,秦朝有个农夫突然腹痛下痢,捂着肚子远处求医。途中突然昏倒在地,正巧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拄着拐杖路过,问明原因后,用拐杖指着路旁的一种野草说:“这种草的根茎能治你的病。”说完,便飘然而去。那位农夫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采食那种野草,果然,很快腹痛减轻,下痢次数也减少了,几天之后病便痊愈了。

  第二年,村里很多人闹痢疾,那位农夫扛着锄头来到原来的地方,挖回几大捆自己曾服食过的那种野草,煎汤给乡亲们喝,果然疗效都很好。当乡亲们问起这药草的来历时,农夫便述说了巧遇老翁的往事。此后,为了纪念那位白头老翁,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为“白头翁”。

  中药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白头翁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等疾病。现代研究发现,白头翁含白头翁素、三萜类皂甙等成分,可抗阿米巴原虫,对痢疾杆菌等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白头翁成为治疗阿米巴痢疾的要药,也可治疗细菌性痢疾。所以有这样的传说就不足为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474

帖子

477

积分

骑士

积分
47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6:21:06 | 只看该作者
鸬鹚

  有一次,华佗被王爷请去,为其三岁的小公子治病。小公子经诸医诊治无效,汤药难下咽。但查脉搏正常,脸色无异。这是何种疑难病呢?华佗百思不得其解。
  华佗命王爷的侍从将食物送入小公子嘴里,只见小公子勉强动嘴,却咽不下,吐不出,顿见脸部胀得通红,甚为痛苦。
     
  经反复观察,华佗确定小公子喉内一定有异物。经过仔细询问,方知侍从带小公子在荷塘边游玩时,小公子忽然吞进了一颗荷叶上的螺蛳,并卡在喉里了。
     
  华佗弄清病因后,考虑诸医汤药未效,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绝招,即叫王爷吩咐侍从速去设法购回100只鸬鹚来,华佗把鸬鹚口涎徐徐灌进小公子口里,第二天早晨,侍从急告华佗,称小公子能咽进食物了。
     
  王爷设宴感谢华佗搭救儿子之恩。席间,王爷问华佗,此秘方从何而得?华佗说,我在江边采药时,发现鸬鹚专门觅田螺为食,心想鸬鹚定能化解田螺,而小公子是被田螺所梗,用此药之术,定能取得神效。王爷听罢,不断感叹:神医果真是名不虚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3 00:41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