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历史文化名城~武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07:2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在城市形成的时序上汉阳略早于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东周至元

  
  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是东汉末年位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武昌蛇山的夏口城。东汉末三国初,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东吴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223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当时的武昌即现在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至今已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风貌。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江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另设江夏县管理武昌。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经过发掘,武汉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砖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宋代的武汉制瓷业发达,在江夏区梁子湖发现了宋瓷窑群100多座。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
  唐至明各代,在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长期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显示了武昌和汉阳正融为一体。
  
明清时期

   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因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以后的历代楚王都选择在今江夏区的龙泉山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墓群。历史上,汉口、汉阳有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到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中国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九省通衢”美誉。明崇侦八年(1635年)通判袁倡创筑长堤(上起硚口-汉正街,下迄堤口-四官殿)以障水患,此堤名曰“袁公堤”,即今长堤街。
  清乾隆年间,汉口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清嘉庆年间,汉口居民已达三万七千户,计十三万人,但汉口很长一段时间隶于汉阳县,因此,早期的“武汉”概念仍是武昌、汉阳双城的合称。清道光二年(1822年),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阳等府,汉口当时不是府郡。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其奏函中首次使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显然也是指武昌、汉阳(包括了汉口)两地。
  
晚清时期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广州,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一时间,汉口经济高度繁荣。
  1864年,汉口自西向东修建了一条城墙,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张之洞执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地的首要经济中心而名闻中外。
  1899年,改汉口同知为抚民同知,汉水以北的汉口地区(北至摄口,西至硚口)拨归同知管辖,立名曰“夏口厅”。
  1905年,为了解除汉口后湖的水患,保障芦汉铁路的安全,张之洞筹白银80万两,修筑了后湖长堤,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为纪念张之洞,后湖长堤被武汉人称作“张公堤”,这条堤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提供了广阔的扩建面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1907年,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第一条近代马路,是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展实业救国运动。1906年,宋炜臣等人在汉口创立了“暨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公用水电企业。1909年,该公司为调节供水修建了汉口水塔,成为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
  在清末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所著的《汉口—中央支那事情(1908年)》中,对汉口的崛起倍加赞誉:“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从此,“东方芝加哥”成为人们对武汉的流行印象。
  20世纪初叶的10年间,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始终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常居全国第二位,是当时唯一可与沿海口岸匹敌的内地口岸。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此时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鼎立,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魏尔·瓦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赞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当时作为美国钢铁冶炼业基地的芝加哥城市实力仅次于纽约。除了产业重点各有千秋外,当时的武汉与芝加哥确有相似之处。
  1922年,江岸火车站为京汉铁路大罢工总指挥部,2月7日二七大罢工遭反动派残酷镇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立像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改夏口县为汉口市,并辖汉阳县城 。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都至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京兆区’作为首都成立武汉特别市。故今天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3年。
  1927年4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四·一二事件,不久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决定中共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反对国民党的统治。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武汉市被水淹长达百日之久,仅武汉市区就死亡3619人,财产损失巨大。
  1938年6月至10月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10月25日,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分别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至此,武汉三镇解放。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成立,暂由中央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决定将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6月25日,武汉关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73米,为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1955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全面施工。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京广铁路就此贯通。
  1975年,将武昌县划归武汉市。
  1983年,将黄陂县和新洲县划归武汉市。
  1984年5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武汉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与计划单列城市。
  1986年,国务院公布武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1987年,以武汉为中心由长江沿岸17个地区组成“武汉经济协作区”。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第一站来到武昌。同年,武汉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199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享受沿海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1998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经全省军民抢护数月后,武汉转危为安。10月,法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
  2000年,武汉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11月20日,美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12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正式通车。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地理方位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因为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故而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地被俗称为武汉三镇。武汉周边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县、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仙桃市省辖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汉川市接壤,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武汉在湖北省的方位的蝴蝶形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内,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约1200公里。特快火车10小时左右都可到达。
  
地形地貌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沿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带,连同辐射到两翼的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凤凰山等构成了武汉地形上的龙脉。沿着这条龙脉,武汉的绝大部分重要机构分布两侧,构成了一条美丽的文化、经济长廊。这条龙脉的头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则是躺在月湖中的梅子山。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低山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平坦平原:39.25% 垄岗平原:42.56% 丘陵:12.32% 低山:5.85%。
  
气候环境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特点。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极端气温最高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武汉活动积温在5150℃左右,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左右。
  
水系

  位于武汉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汉江、东荆河、滠水河、界河、府河、朱家河、沙河、倒水河和举水河。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比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产生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淤积而成的沙洲。长江武汉城区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区,宽3880米。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湖泊

  武汉有“百湖之城”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66个,承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个。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为11.11%,居全国各大城市的首位。其中主城区湖泊41个,远城区湖泊129个,其中跨市、区湖泊9个。各区湖泊数量由多到少为:蔡甸49个,黄陂23个、东西湖20个、洪山17个、江夏17个、新洲14个、汉阳7个、江汉7个、汉南6个、武昌4个、江岸2个、硚口2个、青山2个。
  主城区湖泊名录
  江岸区:塔子湖、鲩子湖
  江汉区:西湖、北湖、鲩子湖、机器荡子、菱角湖、后襄湖、小南湖
  硚口区:张毕湖、竹叶海
  汉阳区:月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跨蔡甸区)
  武昌区:紫阳湖、四美塘、沙湖-外沙湖、沙湖-内沙湖、东湖-水果湖。
  青山区:戴家湖、杨春湖
  洪山区:南湖、晒湖、野芷湖、杨春湖、东湖(跨武昌区)、严西湖、严东湖、汤逊湖(跨江夏区)、野湖、王家湖、竹子湖、青潭湖、青菱湖、北湖、车墩湖、五加湖、黄家湖(跨江夏区)
  
自然资源

  武汉水资源充足,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中国大城市之首。全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武汉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武汉有汉南纱帽港、杨泗港、武汉港、阳逻港等港口。武汉新港扩建工程2008年11月开始建设,目标打造中国最大内港。近来,政府加大了对武汉港口的投资力度,武汉港口的硬件设施近年有了质的飞跃,新建了大型船只泊位(5000吨级)以及现代化的掉臂,方便了武汉大小企业的运输服务。
  
桥梁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四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长江八桥、武汉长江大桥夜景在建)、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隧道(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江七桥、在建)、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长江六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长江五桥)共五座公路长江大桥、两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和一座长江隧道,并正在建设一座过江通道。汉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外环汉水桥、沪汉蓉铁路桥(在建)、汉江三官大桥(拟建)、长丰桥、知音桥(江汉二桥)、铁路桥、月湖桥、江汉一桥、晴川桥共七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
  
公共交通

  武汉最早的公共汽车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发展至2010年,已经有公汽(普线、专线)线路266条,公共汽(电)车6976辆,平均线长19.9公里,其中,20公里以上的有114条[13]。近年来,武汉市了实行城郊公交一体化工程,开通了编号为4位数的郊区公交。2007年,武汉城郊公交一体化工程取得突破,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先后接手黄陂,新洲,江夏等郊区部分私营公交公司,为城郊公交一体化作出贡献。2002年,武汉市公共汽车公司、武汉市电车公司、武汉市轮渡公司、武汉市出租汽车公司、武汉市汽车轮渡管理所、武汉市公用客车厂组建成立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2003年正式挂牌。另外截至2008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拥有出租车12137辆。轮渡是武汉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至今武汉轮渡已走过了106年,现今往来于武汉三镇间的轮渡达十余条,有粤汉、汉阳门、南岸嘴等多处配套码头,其中中华路至武汉关轮渡线路是武汉使用率最高的轮渡线路。1995年二桥通车前,轮渡公司最高日载客量达武汉轮渡交通的传奇-轮渡五号30万人次。
  
轨道交通

   2000年,武汉轨道交通公司(现为武汉地铁集团)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12条线路构成。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11条线路都是地铁。2006年至2009年,一号线2期,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一期和二期)相继开建,一号线二期将于2010年7月28日完工通车,二号线将于2012年底完工,四号线一期2013年完工,四号线二期2014年完工,3号线2014年完工。目前八号线启动前期勘探设计等,并将在2010年开始全面建设计划于2015年建成,六号线和十号线已启动前期工程,武汉将在2017年之前还将建成6号线与7号线共7条轨道交通。
  
过江隧道

  1.公路过江隧道(已建成)
  2004年11月28日开工,于2008年12月28日调试运行通车。 武汉长江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
  2.地铁过江隧道(在建)
  1)我国首条地铁过江隧道于2009年10月16日动工,为汉口江汉路至武昌积玉桥,隧道长约3100米,过江段1300米,为双洞双线,供地铁列车一来一回,其中,隧道武昌风井是武汉主城区最深基坑,开挖深度46米,隧道在江底最深处为水面以下60米;隧道左右两线在江中距离约13米。计划于2012年底完工,与地铁2号线同步通车。
  2)武汉第二条地铁过江隧道,计划于2014年完工,为地铁4号线二期h工程,定址为武昌紫阳路穿越长江至汉阳腰路堤。
  3.公路地铁两用过江隧道(规划中)
  武汉首条公路地铁两用过江隧道初步定址为三阳路至秦园路,计划于2010年奠基,为公路和地铁8号线共用隧道。
  
市区著名道路 

        武昌地区
  雄楚大道、武珞路、珞喻路、珞狮路、中南路、中北路、八一路、中山路、紫阳路、解放路、东湖路、友谊大道、团结大道、沙湖大道、光谷大道、徐东大街、东湖环路、临江大道、大成路、中华路、四马路、和平大道、彭刘杨路、张之洞路、后长街、丁字桥路、石牌岭路、卓刀泉路、民主路、民院路、关山大道、南湖大道、秦园路、粮道街、胭脂路、首义路、巡司河街、公正路、静安路、洪山路、南湖路、复兴路、虎泉街、鲁磨路
  汉口地区
  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金山大道、汉飞大道、汉黄路、黄武汉已建成城区孝河路、解放公园路、沿河大道、江汉路、洞庭街、鄱阳街、胜利街、汉正街、花楼街、武胜路、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三民路、黄浦大街、黎黄陂路、车站路、山海关路、卢沟桥路、一元路、二耀路、三阳路、四唯路、二七路、百步亭花园路、唐家墩路、姑李路、金银潭大道、金桥大道、张公堤、崇仁路、堤角路、澳门路、香港路、台北路、高雄路、长丰大道、汉西路、古田路、常青路、青年路、新华路、友谊路、航空路
  汉阳地区
  汉阳大道、鹦鹉大道、洗马长街、马鹦路、马沧湖路、龟山北路、琴台大道、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东风大道、沌阳大道、拦江路、四新大道、江城大道、芳草路、三角湖北路、神龙大道、车城东路、车城南路、车城西路、车城北路、车城大道、朱山湖大道、后官湖大道、创业路、兴华路、莲湖路
[编辑本段]文化休闲
  
文化

  
  主要宗教场所 
  佛教:归元寺、宝通寺(前二者为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庙)、莲溪寺、龙华寺、古德寺、卓刀泉寺等。
  道教:长春观(道教龙门派道观)、楼隐寺等。
  基督教:荣光堂(原格非堂)、救世堂、崇真堂、武昌堂等。
  天主教:圣若瑟堂、圣家堂、圣高隆庞堂、汉阳显正街等。(汉口、汉阳、武昌曾经分别隶属于意大利方济各会、美国方济各会和爱尔兰高隆庞传教会)。
  伊斯兰教:起义门清真寺、原广益桥清真寺、民权路清真寺、江岸清真寺、二七街清真寺等。
  节日
  有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武汉国际渡江挑战赛暨武汉渡江节等。
  城市纪念日
  10月25日 武汉市耻日(为抗日战争时1938年武汉沦陷日。自2004年起,每年10月25日试鸣防空警报) 
  
媒体

  报纸: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所属: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出版集团所属:长江商报。
  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湖北电视经济频道(该台“经视直播”在武汉影响极大)、武汉教育电视台。
  广播电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楚天广播电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
  杂志:知音、特别关注、前卫、可乐、今古传奇、大武汉。
  
方言

   武汉地处中部地区,各种方言交汇形成了特别的武汉话。武汉话是武汉城区居民的母语,也通行于整个武汉市乃至武汉城市圈,武汉郊区通用与城区不同的方言如黄陂话和新洲话。武汉话在方言学的分类系谱上,属于官话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与川渝黔等地的方言同属一个系谱,也是西南官话地理分布上的最东端。武汉艺术家夏雨田用“办事脑子灵,说话喉咙喳”来形容武汉话。同时,武汉还有“弯管子普通话”,这种语言通常是调侃而用。现在武汉部分电视台开辟了方言节目,比如“经视故事会”和“都市茶座”“阿星笑长开讲”等。
 提及武汉饮食,可谓一早一晚,武汉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把吃早饭称为“过早”。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热干面是武汉一大特色。晚则是夜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三大火炉之首的武汉,晚饭后,便有乘凉的习惯,支起小桌子,卖点凉菜及自制卤菜补贴家用,此后小贩们则干脆租起门面,做起“靠杯酒”生意,到1993年左右形成了以吉庆街为中心,包括邻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内的大排档市场。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其中洪山菜薹为武汉特有菜种,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便是因为1958年毛泽东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著名武汉名小吃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小桃园-瓦罐鸡汤(前四者为武汉四大名小吃)、谈炎记--水饺、顺香居--烧梅、厚生里-什锦豆腐脑、五芳斋-麻蓉汤圆、同兴里-油香、民众甜食-汰汁酒、福庆和--牛肉米粉、五芳斋--汤圆、老谦记--牛肉豆丝、面窝、田启恒--糊汤粉、新农特色牛骨头、民生全科小汤圆、楚宝桂花赤豆汤、宝庆牛肉面 、一品香大包、老会宾五叶梅炒良乡栗子、鱼汁糊粉、欢喜坨、精武路鸭脖子、周黑鸭、糯米包油条、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鱼香肉丝、汪集鸡汤等。 
  
自然及人文景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有1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6处、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著名的景观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佛教圣地归元寺、亚洲民主之门红楼、百年老街江汉路等。自从明朝汉水改道形成汉口镇后,位于汉水和长江交汇处的汉口陆续出现了大小码头。在这些码头的附近形成了汉正街商品集散地,武汉黄鹤楼从而成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之一。东西南北人流如织,码头文化从此在武汉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有市井气息的城市之一。
  主要城区休闲及娱乐景观
  东湖风景区[8](听涛景区-九女墩-行吟阁-寓言雕塑园-梨园、磨山景区-楚天台-梅园、落雁景区、白马景区、吹笛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珞洪景区、东湖鸟语林、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九峰山森林公园、关公卓刀泉、放鹰台、东湖海洋世界、东湖梅岭)
  琴台周围景点(琴台大剧院、龟山-龟山电视塔-龟山三国城、月湖-古琴台、晴川饭店、归元寺、墨水湖-武汉动物园、晴川阁、琴台大剧院)
  黄鹤楼周围景点(蛇山、黄鹤楼、首义广场-首义园、“武汉名小吃街”户部巷、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起义门、黄兴拜将台、紫阳湖公园、武昌江滩、武汉长江大桥、)
  汉口城市景点(解放公园、中山公园、武汉市博物馆、龙王庙观江台、汉正街、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汉口江滩、武汉美术馆、八七会议会址、堤角公园、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武汉二七纪念馆、上海路天主教堂)
  其他景点(万里长江第一隧道、长春观、古德寺、张公堤、莲溪寺、洪山公园-施洋烈士陵园、宝通禅寺、洪山广场、光谷广场、汉阳江滩、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青山公园、中山舰博物馆)
  主要郊区休闲及娱乐景观
  龙泉山、道观河风景区、盘龙城遗址、木兰山风景区(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清凉寨、木兰草原、云雾山、大余湾)、汤逊湖度假区、清凉寨风景区、龙阳湖度假区
  非物质文化
  汉剧、楚剧、湖北大鼓、独角戏、武汉码头文化、武汉市井文化、武汉特色方言-武汉话
  主要城区特色一条街
  汉正街小商品一条街、江汉路消费一条街、司门口购物一条街、吉庆街小吃一条街、精武路饮食一条街、户部巷小吃一条街、首义园小吃街、徐东购物消费街、香港路餐饮街、硚口路美食一条街、万松园餐饮街、台北路风情餐厅街、前进路电子产品一条街、广阜屯电脑一条街、汉阳法国风情街、武汉光谷商贸街、大智路手机产品一条街、武广商业街、昙华林历史街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0-2-19 08:55: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了解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7841

帖子

1016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1016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0-2-19 12:59: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介绍,分享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0-2-21 13:53:2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670

帖子

261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61
5#
发表于 2010-2-21 19:01:51 | 只看该作者
登黄鶴楼赏武汉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9-12 06:41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