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铁血恩仇——桂系军阀往事之杂牌中的王者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09:2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完了凤凰卫视播出的《铁血恩仇——桂系军阀往事》,报销了一个周末写这第二篇桂系的文章。桂系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年代能够成为各军阀中撑的最久也是后来实力最强的一支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相比之下的张少帅的“牢狱”生活和阎老西的“山西王”也就逊色不少。桂系可谓是杂牌中的王者,李白则是诸侯中的枭雄,桂系之所以能和老蒋抗衡长期站在民国历史舞台的中央我写了以下六点来说明。

第一,桂系有自己的娘家,广西是桂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经营这块地盘,桂系真是煞费苦心,多有筹划,先后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1)重视领导干部的配置。桂系首脑十分重视留守广西的干部队伍建设,前期由颇具行政工作经验的黄绍竑越坐镇广西主持工作。黄绍竑经营广西,首先从发展交通着手,以此促进全面发展,李宗仁曾盛赞:“黄绍竑治下的广西,行政效率已为全国各省之冠”。黄旭初主持桂省工作后,建树也很突出。中外人士多有赞誉,认为广西是“模范省区”。

(2)制定并实施了“三自”(即自卫、自治、自给)“三寓”(即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等政策和《广西建设纲领》,并把它们作为行新政、用新人和“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具体措施。自卫就是为保障广西的建设争得一个生存发展的地位;自治是指地方政治团体受政府委托,在法令许可范围内,办理地方一切事宜;自给就是靠自己的生产来维持,不依靠别人。寓兵于团是指把军事组织寄寓于政治组织里面,军政合一,兵源来自于现有编组的民团常备队和预备队,做到全民皆兵;寓将于学是指从学校中甄选。推荐优秀分子充任各县、乡民团的基层干部;寓征于募是指广西全省民众都有眼兵役的义务,入仅两年后可退役,三年退休。用兵时直接从退休者中抽签选调,以募的形式,达到征的效果。民团是实行三自、三寓政策的基本组织与载体。白崇禧曾指出:“民团本来是广西原有的东西,不过从前的民团,没有组织,没有训练,没有目标。现在我们把它改良,充实内容,在军事上求自卫,在政治上求自治,在经济上求自给。所以广西的民团绝不是单纯的军事组织。”又说:寓兵于团的目的,是想普及军事教育于国民,恢复古时兵民合一的制度;寓将于学的目的,是想造就大量的军事干部人才,恢复古代文武不分的风气;寓征干募的目的,在兼取征募之长,逐渐改革军制,以达到国民义务兵役。这三种政策,都是“三自政策中自卫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为了使广西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建设能有计划地进行,1934年3月,广西省党政军联席会议通过《广西建设纲领》,具体规定广西省建设的方针。次年8月,加以修订,通称为“广西宪法”。《纲领》宣称:发展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与力求生产社会化之途径,以达民生主义之理想。循此途径.根据本省之特殊环境,现阶段经济建设之特征,在于抵制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救济农村,发展生产,改良劳苦民众之生活,防止私人*纵独占之弊害,向自给之目标前进。桂系始终坚持“三民主义是三自政策的理想,三自政策是三民主义的实践”。“欲实现民族主义,必须先能自卫;欲实现民权主义,必须先能自治;欲实现民生主义,必须先能自给”。桂系认为,只要能切实地贯彻三自政策,就构筑起了“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理论体系”。

(3)成立多种政治、学术团体,秘密组织,联络各方面有用之士,建设广西。1930年9月,李、白接受张定居建议,成立了一个超越党政军的秘密核心组织——革命同志会,李、白被推选为中央常务干事。桂系以此来巩固内部的团结,对付蒋介石的分化、收买。1932年初,李、白将其改为“三民主义革命同志会”,奉三民主义为最高原则,确认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其任务是争取民族解放。李、白分任正副会长,所有会员都必须宣誓效忠领袖。该组织成为凌驾于广西党政军之上的秘密核心领导组织。1934年11月,李、白又将其改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会”,与以蒋控制的“国民党忠实同志会”相抗衡。桂系还建立秘密的特务组织。1931年,李、白开办“广西党政研究所”,其学员毕业后,充任各县党部秘书;1932年恢复南宁军校,桂系第四号人物王公度在学员中秘密组织“青年读书会”,以“倒蒋救国”为旗号,收集情报,监视各地军政官员。王公度还在南宁公开组织“乐群社”,收集蒋方情报。该社内部还设有一个核心小组,专门从事祖国万岁、防蓝衣社的特务活动,为桂系的团体利益提供情报服务。1937年10月,桂系决定成立名为“学术机关”的“广西建设研究会”以代替原来的特务组织,罗致各方人士,集思广益,共建广西,为桂系的统治出谋划策。

(4)举办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干部。1934年2月,桂系设立了临时任用县长训练班。5月复设行政研究院,吸收行政工作人员,进行训练。1936年3月,改行政研究院为县政公务员政治训练班,训练县长和县政公务员。此外,还设立广西民团干部学校、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及各种训练班,培训民团干部、乡镇村街长等基层干部。这些经过多种渠道训练出来的干部大都能胜任“抗战建国中所需要的各项工作。”通过以上举措,桂系获得了一个比较巩固的后方基地。

其次,桂系集团有一个相对巩固、稳定的领导集体和一批通晓军政事务的文臣武将。在这个集体中,为首的李宗仁(字德邻),为人宽厚,待人诚恳,处事公道,“既德且仁”;白崇禧善辞令,好谋略,处事严谨果断,有“小诸葛”之称,但性多疑;黄绍竑黄旭初均长于政事。他们均受过新式的军事文化教育,在合作过程中,虽也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大都能从团体的利益出发,精诚合作,同心协力,一致对外。在起家过程中,1922年4月,黄绍竑率部到玉林后,开始了李、黄的首次合作。1923年2月,黄决定向梧州方向发展,李宗仁虽不乐意,但思付“黄氏是个不受羁摩的干才,挽留不易,不如成全他向外发展的志向,异日或能收到表里为用之功。”不仅如此,黄率部离开时,还带走了原国李宗仁部下的两营人马.几乎把玉林的局面搞垮。对此,李宗仁再次表现得极为宽厚.并答应黄:在未取得梧州前,一切费用仍由李照发;万一前进梧州失败,请李仍予收容。由是,黄绍竑十分感动,认为“李气量宽宏,能忍人所不能忍”。1923年6月,白崇禧受黄绍竑派遣,到玉林请求李宗仁出兵助黄袭击梧州,李、白首次相见。经过多次商谈,双方均感十分投机,由此相约患难与共,使得日后的合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李曾回忆说:“以后我和白共事20余年,推心置腹、患难与共。虽有人屡次企图离间,我二人只是一笑置之。世人多有因此形容李、白实为一人,私衷亦觉当之无情”。1924年6月,黄绍竑的讨贼军和李宗仁的定桂军联合进占南宁后,为争权夺利,时生冲突.气氛日趋紧张。白即对黄晓以利害:“洪扬之失败,非曾左之功也。洪杨内江,自毁其事业也,若以占领南宁即起内江.我不欲见失败之日,愿卸职他去”。黄当即表示:“决不这样做,一切以团结为重,倡守前约,推李为首”。

李宗仁坐上第一把交椅后,更加注意以新作风统军治政。“不念以往之瑕疵,力求事后之改进”.尤其禁用私人,“对自己原部下之陈旧落伍分子尽力淘汰,毫不徇枉”,赢得了部属的尊重与拥护。1930年底,黄绍竑力主罢战言和,决定离桂附蒋。在钱别宴会上,李、白希望黄今后“仍为团体而努力,务使团体的精神,水生而不断的发展”。白崇禧特别强调:“所谓为团体而努力的意思,就是在不投降的原则之下,使团体的力量,更大更强更坚固。”黄则表示:要以不破坏团体利益作为“以后行动的原则”和“为人故事的最高准绳”。确如说的那样,黄附蒋后,仍继续为桂系的团体利益积极活动、多方调解蒋桂矛盾,并于1948年负责李宗仁的副总统竞选事宜,再次发挥了他精力旺盛,头脑清晰,果敢能断,精于政事的特长,为李宗仁的当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黄绍竑离桂后,黄旭初于1931年7月就任省府主席,主持桂省政事。时人评论各“广西是李、白、黄三人合作。李以宽仁胜,涵量最大;白以精于胜,办事能力强;黄则绵密而果毅,处分政务极有条理。要拿军事地位来比,李当然是位总司令,白可称前敌总司令,黄则坐镇后方,保持着能进能退的坚实地位,这是广西最大的特色”。

桂系骨干之一的黄纫秩在回忆中也说:“在国民党执政时候,据地自雄的军人是数不胜数。因此,蒋介石除了祖国万岁的外患之外,最令他寝食不安的是那些环伺四周与他一样靠革命起家的各路英雄了。其中最使他头痛的是吞不下、嚼不动的贫穷的广西省,最害得他心劳力拙,魂梦不安!因其他各省都有机可乘,威吓利诱,挑拨离间,都有不同的功效,有许多也确实被他整得如愿以偿,如东北、西北、四川、广东、湖南等等。唯有这死硬派的广西、穷得官位与土兵,每人仅有四角小洋一天的俸薪,上下均无怨言。那时侯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反蒋!这种众志成城的意志,是蒋介石的银元无能为力的……但真正的功劳还是李、白、黄三人的精诚合作,领导有方”。可谓一语中的。除了上述领袖人物外,桂系集团还有许多精干军政事务者如李品仙、夏威、廖磊、程思远、刘斐、胡宗译、陶均、叶淇等一大批骨干人物。他们或襄助政务,或效命军旅,都为桂系的发展壮大出了大力。
     
第三,桂系制订并执行了一套比较适宜于团体生存和发展的灵活政策。这种灵活性在其起家过程中就充分地运用于对陆荣廷、沈鸿英的策略上,其后则主要表现在对中共、对蒋介石的关系上。李宗仁割据玉林五属时,先是接受粤军陈炯明的收编,任“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后又接受马君武的任命,任玉林警备司令。马君武走后,陆荣廷又任命他为“广西陆军第五旅”旅长。李宗仁对这一任命虽未正式接受(因部下谦旅长太小,不如司令风光)、也没有当面拒绝,他的宗旨是:顺应形势,和缓各方,守境自保,待机而动。当陆沈混战发生时,李宗仁等采取了联沈倒陆的策略,一起打败了陆荣廷。广西由三难鼎立变成二雄争霸。最后击败沈鸿英,一统广西。李宗仁的这些策略实属明智之举。后人回忆说:“李宗仁的力量在当时并不大,但没有受到侵扰,实与李的随机应变,改名称,换旗号有关”。

对祖国万岁,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期,桂系便力主“清共”: 这一方面是由桂系所代实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孙中山晚年所确定的“联做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国民党内从一开始就存在分裂的潜流。右翼势力始终是持强烈反对态度的。孙中山健在时,其祖国万岁气焰尚能有所收敛.孙中山病重、逝世后,右翼分子的祖国万岁气焰就日益嚣张了。桂系集团从保存自身生存的小团体利益出发.对国共合作始终持消极态度。北伐各军均仿苏联红军建制,唯桂系的第七军例外,“军以下各级部队皆不设党代表”。“保持一贯纯洁无染的作风”。及至北伐军占领南京、上海等要地后,李。白等力主清党祖国万岁,成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祖国万岁政变的主谋与帮凶。李、白首先向蒋建议:“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清党,把越轨的左倾幼稚分子镇压下去”。“此时蒋总司令只是一意倾听我和白崇禧的策划,自己未说出任何主张来”。

1927年3月底开始,蒋即与李、白等在上海龙华等地进行多次密谈,周密部署祖国万岁行动:李宗仁率领第七军从芜湖开往南京,“监视沪宁路上不稳的部队,使其不敢异动。”并防止武汉政府的部队东进侵扰南京。白崇禧黄绍竑坐镇上海指挥“清党”。黄旭初在老家广西负责清党,提出“宁可错杀一百个,不要放错一个”的反动口号。桂系力主祖国万岁并积极行动,表明在根本立场上,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无二致,也使得各反桂派系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攻击借口。这对于桂系与蒋争权、联汪联胡、与西山派合作,割据广西,争霸一方是有利的。但由于连年与蒋争战,围剿红军,桂系的实力渐趋削弱,于是,逐渐改变了对祖国万岁和红军的政策。在对红军的围剿作战中,并不特别积极卖力。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西向长征。蒋介石采纳政学系杨永泰建议,决定乘红军西进,广西兵力不敷应付时,派部队随后跟进,以收一石三鸟之效。面对如此危局,李、白不得不调整军事部署,作出了既要防共,又要拒蒋的决策。对红军仅作侧击和尾追,催其尽快过境。同时向蒋力陈桂军能独自担当围堵红军的重任,阻其入桂。红军主力遂能顺利越桂而未有大的损失。抗战前期,李、白为表示团结抗日的诚意,有意为中共在广西的活动提供方便。八路军在桂林等地设立了办事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桂系的态度又有反复。1940年底至 1941年初,与蒋介石一起策划了第二次祖国万岁高潮,参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桂系的这些反复举措都是以保存和发展自己为出发点的。

对于蒋介石,桂系也是采取两手政策。在蒋桂合作初期,蒋有意拉拢桂系以壮声势,李宗仁等也乐于与之周旋。北伐途中,李曾与蒋互换兰谱,结为异姓兄弟。然而,不过数月,桂系即退蒋下野,继而兵戎相见。在一系列的武力斗争失败后,桂系以反蒋而不反中央的姿态割据广西。抗战爆发后,桂系支持蒋介石领导全国的抗战行动,并在战场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为了与蒋争权,桂系有意倾向进步,联络各派势力和进步力量,大张旗鼓地搞“桂林文化城”,吸纳众多民主人士聚集桂林,以抵制重庆的影响。桂系并且表示:广西政府是国民政府阵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应作小团体谋生存的错误打算,”既不能消极退缩,也不能起来“革国民党中央的命”,而应“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做好工作。”抗战胜利后,桂系虽仍牢牢地控制广西等省,但其首脑人物均已置身中央政府,与蒋介石进行和平的夺权斗争。

    第四,桂系手中始终握有一定数量的军队,作为展开政争的武力后盾。毛***曾指出:“辛亥革命后,一切军阀都爱兵如命,他们看重了‘有枪则有权’的原则”。并以谭延阎为例如,说他“是一个聪明的官僚,他在湖南几起几覆,从来不做寡头省长,要做督军兼省长。他后来做了广东和武汉的国民政府王席,还是兼了第二军军长。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军阀,他们都债得中国的特点。”桂系也是这样。李、白等虽都接受过近代先进的军事教育,且有爱国思、想,并均具杰出的指挥才能,但他们生长在一个唯力是视,武人争雄的时代。长期置身军旅,旧军中兵为将有,拉帮结派,有枪便是王的信条在他们的头脑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匹夫陆荣廷“以武功鸣于天下”,从一打家劫舍的草莽英雄而一跃成为“南中国第一人”的传奇经历,对同样出身低微,信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渴望“鹏程万里,前途无量”的李宗仁来说、真是心驰神往畅。李宗仁原是护国桂军林虎部下、1919年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21年6月升为团长。随后利用粤桂战争中桂军失败,各部自谋出路的混乱形势,以休整为名,变所部1000多人进入六万大山,静待世变。李部开入山中不久,粤军随即源源进入广西。为防被人兼并,李道使与粤军接洽,表示愿意接受改编,但有两条件:一不受任何单位部队的统编,要直属于粤军总部,为一独立单位;二要一职兼两衔,不愿直属于任何一省。结果,竟然应允,从而保存了所部兵力。1922年4~5月间,粤军高桂,李宗仁宣布就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并以玉林五属为根据地,采取“团结军校同学,壮大自己力量”的方针,招兵买马,广泛接纳受到旧桂系排挤的陆军大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广西陆军小学、广西陆军速成学校和广西干部学堂的毕业生约三四百人。他还创办“第五独立旅教练所”,李自兼所长,抽调行伍出身的下级军官前往受训,并招收中学毕业生参加学习,毕业后充任下级军官。李宗仁还设立了一个“教导大队”,抽调班长及足以充任班长的上等兵前来受训,充实基层骨干。经过整顿和训练,李部素质与实力大为提高。1922年4月,黄绍竑率所部数百人前来投奔,李部实力更为增强。此后不久,黄绍竑出兵梧州,与李部成犄角之势。1924年7月,李、黄两部复编为“广西走桂讨贼联军”。李、黄、白分任总指挥、副总指挥、总参谋长。桂系的领导体制由此奠定。1926年5月,经过与广东国民政府商谈,定桂讨贼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白等坚持广东方面不能插手广西的军队事务,第七军建制也不限于三个师,“军以下编制由李、黄、白自行决定”。第七军成立时,李宗仁在对将士的训话中说:“你们对我们这几个忠实的长官,应该绝对地信仰,绝对地服从。”其后,李宗仁等一直牢牢地控制着军队,须臾不稍放松。在军事指挥方面,李宗仁等亦颇有谋略和才干,北伐战争中,第七军屡破顽敌,连陷重镇,长驱北进,获“钢军”称号。抗战时期,台儿庄一役,勇歼日寇,首战告捷,大快人心,声誉隆起。正因为桂系手握重兵,颇有战绩,蒋介石虽严加防范,颇多刁难,然而却又始终不能轻易成功。

第五,桂系始终与某些国外势力保持一定的联系,前期与日本过往甚密,后期则得到美国的支特。广西原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但进入20世纪后,其影响渐趋式微。新兴的日本在东方崛起。桂系与日本的交往始于20年代后期。1929年桂系在蒋桂战争中一败涂地。白崇禧乘兵轮南逃,因得到日本驻沪总领事的营救,而未被蒋介石搜捕,始得幸免于难。此后,日本与桂系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广西的军火和军事技术主要来自日本。日方要员土肥原、同村宁次等多次拜会过李、白等人。李宗仁曾回忆说:“九•一八以后二三年内,日本军、政、商、学各界要员访粤,并来我私邪访问的,多至百余人。”1934年,广西派两批飞行员到日本飞行学校学习空中战斗技术。同年又派军事教育长刘上毅等赴日本参观秋*,并订购军火及战斗机9架,同时延聘日本军官作教官和军事顾问。桂系的这些举措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借他人的拳头来打他人的嘴巴”,但在半殖民地的时代大背景下,与外国势力保持不断的联系,未尝不可视作为寻求庇护之举,至少在客观上能起到拉大旗作虎皮、震慑竞争对手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随着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日益腐败以及军事形势的迅速逆转,美国政府在扶蒋祖国万岁的同时,采取了“压蒋改革”和“弃蒋换马”的方针,美国政府希望蒋介石政府能吸收自由分子,扩大统治基础,实行政治改革,加强其“生存能力”。魏德迈的结束其来华使命的告别宴会上公开指责蒋介石政府“贪婪无能”,并表示:“中国的复兴、惟有待于富于感召力的领袖”。有“民主将军”美誉的李宗仁很快为美国朝野所瞩目,被视为国民党中央的民主革新派。于是在1948年的副总统竞选中支持李宗仁当选,司徒雷登大使在给华府的报告中更称“象征国民党统治的蒋介石,其资望已日趋式微,甚至被视为过去的人物”,而“李宗仁的资望日高”。甚至向国务卿建议:“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应给李宗仁或者国民党其他较有前途的政治领袖”。杜鲁门再次当选总统后,下后了“弃蒋扶李”的决心。干是,李宗仁于1949年l月24日登上代总统宝座,后来还被接纳前往美国“就医”。

第六,动荡不定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是桂系得以生存并能施展权术的时代背景。这种动荡多变的时代特征常常以看似偶然的事件得到充分的表现。改组后的国民党虽然加强了集权制度,待别是在蒋介石掌握了国民政府的党政军大权后,专制色彩更趋浓厚,有着“蒋即是党、党即是蒋,蒋外无党”的说法;但从另一方面看,国民党终究是一个由各派系组合拼凑起来的政治联盟,内部派系倾轧,矛盾尖锐激烈,嫡庶之间,嫡系内部,元老与新贵之间常生矛盾。而且,作为国民党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显得十分庞杂,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做出解释。所有这全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各实力派系维护集团利益,展开政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这在桂系与蒋系中央的斗争中是时常可见的。

    1929年的蒋桂战争,本已使桂系几近全军覆灭,李、白也被迫亡命海外。但时隔不久,为争权夺利而分赃不均,中原大战乃告发生,桂系遂借此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并兵出湖南,但结果仍劳而无功,且与邻省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境况急转直下,前景黯然。未几,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因约法问题而矛盾日深,蒋以匹夫之勇囚胡于汤山,一时舆论哗然,客观上促使两广重释前嫌,合力抗蒋,桂系又一次逃脱厄运。此后,桂系称雄广西,闭门整治。1936年8月,因胡汉民突然去世,蒋又欲乘机解决西南问题,干是有“两广事变”的发主。在蒋介石分化、收买和武力压迫下,广东随即归附中央。蒋大有趁势一举而武力解决的雄心壮志,终因日寇加紧侵华,国人一致反对实力内耗的亲痛仇快之举,而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抗战爆发后,桂系的实力虽然受到了重大损失,但由于李、白等都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战场上先后取得了一些战役战斗的胜利,因而为桂系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同时也使桂系的政治影响逐步从偏僻的广西一隅发展到全国,势力也扩展到安徽、两湖地区。李宗仁等人的形象也由此引起了美国人的注目,所有这些都为日后决意参加副总统竞选,并成功地逼蒋下野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11-26 09:37: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花鸟鱼虫,就不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9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人生是一次没有准备的旅行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11-26 12:25: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总版主分享,辛苦了学习了
[fly] [glow=255,red,1]自在养鸟,自由表达,自己成长[/glow] [/fly][flash=260,120]http://www.75one.cn/bbsxp/images/upfile/2006-5/200652010246.gif[/fla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1-26 12:51:44 | 只看该作者
桂系军阀往事之杂牌中的王者,了解一下历史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09-11-26 16:44: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1-27 09:13:45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矛盾重重,是蒋介石败北的主要原因。
相识是缘分,共事做朋友! 我喜欢养鸟,爱收藏鸟笼! 开旅游客车,诚交天下朋友! 电话;13801263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4 00:48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