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回眸鸦片战争的经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0:3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正义的禁烟斗争

  围绕着禁烟问题,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一派以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主张“重治吸食”、“法当从严”,坚决禁绝;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主张坚决抵抗,又叫抵抗派。另一派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和直隶总督琦善为代表的弛禁派,始则反对峻法严刑,主张取消禁烟令;后又反对抵抗,力主投降,又称投降派。抵抗派的立足点,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利益,但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主张消灭烟毒,抗击侵略,在这一点上是有远见的,是和人民的愿望与利益一致的。一八三八年十月,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说鸦片为害极大,非严禁不可。他在奏折中大声疾呼,如果再马虎下去,只怕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皇帝知道,兵、饷是他维持统治的命根子,威胁到命根子当然不行,因而决定禁烟。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一八一一年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先后在浙江、江苏、陕西、湖北等省任地方官,还在河南督修过堤工,比较了解社会的情况和民间的疾苦,是一个立志改革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八三九年一月八日,他奉命离开北京,前往广州。临行前,他向朋友们表示:“祸福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决心清除鸦片祸害。三月十日,林则徐一到广州,立即开展禁烟运动。原来对禁烟不太积极的两广总督邓廷桢,在形势推动下,也转变为禁烟派中的积极人物。他向林则徐表示,一定要“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林则徐在广州不断和官员会见,交换禁烟意见,召集书院学生数百人,要他们开列贩毒地点和毒贩子的姓名。他还化装成百姓,到船家、渔户和一般群众中去亲自调查。在充分掌握情况以后,林则徐采取果断措施:一,勒令中外烟贩,全部交出现存鸦片;二,要求外国商人一律写出不再偷运鸦片的保证,“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三月十八日,林则徐通知外国毒贩,详细报明存烟实数,并限三天全部交完。三月二十二日,三天期限已满,毒贩们只交出一个零头(一千零三十七箱)。在抗拒交烟中,有一个英国毒贩颠地,是在中国多年贩毒的老手,大批鸦片走私,多半由他经手。他手头鸦片最多,不但自己不交,还阻拦别人全交。林则徐掌握了这一情况以后,立即下令逮捕颠地。这时,英国商务监督义律偷偷从澳门赶到广州,企图保护颠地逃跑,并且命令停泊在珠江口外的英国鸦片船作好战争准备。但当义律手持凶器带颠地等人从商馆逃跑时,商馆已被愤怒的中国人民所包围。颠地等鸦片贩子终于被逮捕了。为了狠狠打击义律的破坏活动,林则徐立即下令派兵封锁商馆,停止中英贸易,断绝商馆与鸦片船之间的交往,并撤退商馆中的中国雇员。义律无计可施,只得命令交出全部鸦片。林则徐会同邓廷桢亲自验收。从四月十二日到五月二十一日验收完毕,共收缴鸦片二万多箱,约二百三十多万斤,值白银八百万两。

  虎门销烟

  为了不让鸦片毒害人民,林则徐决定将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广阔的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下午两点钟,连续几声炮响,林则徐宣布销烟开始。士兵们向挖好的池子里放满海水,投进鸦片,再撒上石灰。刹时间,池水翻滾,烟雾冲天,万众欢腾。满池鸦片很快化为渣沫。这时正是退潮的时候,林则徐命令打开闸门,满池废渣随滾滾潮水卷入大海。就这样,从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起,花了二十三天时间,终于把二万多箱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后,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铭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收缴鸦片取得胜利后,林则徐继续坚持斗争。他要外国鸦片商人立下文书,保证永不夹带鸦片到中国来。但是英国政府坚持其侵略立场,指使英国商人拒立文书,并积极准备战争。林则徐予料侵略者早晚要武装报复。因此,他在禁烟的同时,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水师提督关天培,整顿部队,认真*练,招募渔民,组织水勇,加紧战备。

  果然,虎门销烟过后三个月(一八三九年九月),义律带着兵舰和武装商船,向九龙发动进攻,遭到了中国水师和海岸炮台的英勇还击。英国的一艘双桅船被击沉,水兵被打死十几个,义律只得带领军舰向海口退去。但他并不死心,从十一月起,继续带领兵舰到广州附近挑衅。林则徐组织军民坚决还击,先后取得七战七捷的胜利。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反抗英国强盗的斗争,表明了他不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杰出政治家。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资产阶级立即叫嚷:中国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并诬蔑中国禁烟是对英国的“侵略行为”。一八三九年十月,英国政府决定向中国出兵。一八四○年二月,任命懿律为侵略军总司令和全权代表,义律为副代表。组成一支拥有军舰十六艘,运输舰二十八艘,武装汽船四艘,载炮五百四十门,士兵四千人的“东方远征军”。于同年六月初向我广东、澳门进犯。6月28日英舰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这次战争从一八四○年六月到一八四二年八月,持续两年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英国舰船到达澳门海面以后,按原定侵略步骤,封锁珠江口。林则徐立即调整布署,积极备战,并张贴告示,号召民众奋勇杀敌。在林则徐的号召下,广东军民群情激昂,随时准备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

  英国侵略军因不熟悉中国航道,必须雇用中国人引水领航。林则徐根据引水的报告,经常以水师和渔民配合,出其不意地闯进敌船队,开展火攻,烧毁敌船,侵略军被烧死、淹死的很多。懿律看到广东戒备森严,占不到便宜,便于七月北犯福建厦门。这时原两广总督邓廷桢已调任闽浙总督。他见英军来犯,迅速组织水师进行火攻,英军又被打败。接着,英军北犯浙江。可惜,那时除了广东、福建以外,从浙江到天津,各海口大都没有防备。七月五日,英军攻陷浙江定海,进行疯狂的屠杀和掠夺。英军把定海洗劫一空后,继续北犯。尽管沿途人民英勇抗击,杀死很多英军,但由于清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英军很快窜到天津大沽口。当时大沽口的清军只有两百多名,天津也不过八百。英国侵略者按照予定计划,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提出包括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等一系列无理要求。本来对禁烟就不坚决的道光皇帝,这时慌了手脚,急忙派琦善去天津海口与英军谈判。奴颜婢膝的琦善,在谈判中将一切推为林则徐的“罪过”,保证要重治其“罪”,还私下向懿律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广州谈判中获得满意解决。于是,从九月开始,英军由天津海口南撤。昏庸的道光皇帝,竟认为琦善退敌“有功”,九月十七日,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继续和英军谈判。十月三日,又将林则徐、邓廷桢撤职查办。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夭折了。十一月末,琦善赶到广州。他为了取得侵略者的欢心,一反林则徐在广州的作法,把海防工事完全拆毁,把组织起来的民团、乡勇统统解散,对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活动严加禁止。英国侵略者看到琦善已经自动解除武装,便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琦善几乎全部接受。只是对割让香港表示不敢作主,答应向道光皇帝代为“请求”。可是,侵略者却没有这份耐心。琦善想和,义律(这时懿律已生病回国)就越要打。一八四一年一月七日,义律派兵突然袭击大角、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等力战牺牲。接着侵略者直扑虎门,关天培发炮抵抗,并派专人到广州求援。卖国贼琦善置之不理,偷偷派人去穿鼻洋向义律求降。一月二十日琦善和义律秘密签订了《穿鼻草约》,私许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等。草约签订以后,英军退出虎门,占领了香港。至此,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原以为惩办林、邓,开放烟禁,英国就会交还定海,终兵息战。然而事态的发展,远出他意料之外。一月二十七日,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的消息传到北京,道光皇帝大为恼火,感到既失地又赔款,严重损伤了“天朝皇威”,决定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调集各省兵士一万七千名,前往广州作战。二月,琦善私订《穿鼻草约》被揭露后,气得道光大骂琦善“辜恩误国”,下令立即逮捕,并没收其全部家产;同时令奕山迅速“意进剿”。

  道光皇帝对英宣战,目的仅在“示以声威”。义律一知情况有变,便先下手为强。二月下旬,他率领军舰十八艘进攻虎门炮台。水师提督关天培身先士卒,率兵死战,多次击退英军。战斗持续到第二天下午,关天培负伤多处,血流如注,仍然镇定指挥。士兵们奋不顾身,同敌人血战到底。但是,琦善却一直不发救兵,终因寡不敌众,关天培和官兵四百余人,全部壮烈牺牲。虎门陷落后,英军乘胜闯入内河,广州的门户完全敞开了。

  在虎门陷落两个月后,奕山才带兵到达广州。到广州后,他不思军务,不整顿军备,反认为“防民甚于防寇”。为了开销军费和报功领赏,五月二十一日,他草率决定,分兵三路冒险夜袭英军,企图侥幸取胜。结果被英国侵略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慌乱逃回城内。城郊重要据点四方炮台不战而陷。英军居高临下,由四方炮台炮轰广州城,昼夜不息。二十六日,集中炮火猛轰城南奕山一伙的住所。奕山等人吓得失魂落魄,急忙在城头竖起白旗,派人向义律乞降。一八四一年五月二十七日,奕山接受义律提出的五项条件,签订了可耻的《广州和约》。和约规定:一周内交付英军赎城费六百万元,商馆损失三十万元,奕山率清军退驻广州城外六十里的地方。这一仗,前后打了七天,奕山莽莽撞撞出战,最后以失败投降告终。

  投降派跪倒在侵略者脚下,人民却举起了抗英的大旗。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当英国侵略军占领四方炮台、炮击广州后,四方炮台附近的三元里人民怒不可遏。五月二十九日,英军闯入三元里肆虐,当地人民奋起反击,打得英军抱头鼠窜。为了防备敌人的报复,群众乘胜在三元古庙中集合,推举菜农韦绍光为领袖,以庙中三星旗作“指挥旗”。对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表示了誓死抵抗的决心。随后,又联络附近一百零三乡的群众,商定了诱敌牛栏冈聚歼的战法。三十日清晨,由几千人组成的群众队伍,向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挺进。正在吃早饭的英军,听到杀声震天,伸头一望,见是手执大刀、长矛的群众,立即倾巢出动,直扑过来。群众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当英军进入丘陵起伏的牛栏冈时,早已埋伏好的近万名武装群众一跃而起,展开肉搏。附近一百零三乡的群众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呐喊助威。杀得英军胆战心惊,狼狈逃窜,“乞命之声震山岳”。这一仗刺死英军校官一名,俘虏十余名,打死二百余名,伤敌无数。迫使英军慌乱逃回四方炮台。群众队伍又将四方炮台层层围住。三十一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四百余乡的数万群众也赶来参加战斗,其中除农民外,还有当地的练织工人和打石工人,可见当时人民的初步觉醒和斗争力量的深厚。英国侵略军在人民群众包围之中,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派出奸细,混过重围,向清朝官府求援。此时,卖国贼奕山为讨好洋人,立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等出城,为英军解围。这场斗争最后终于被卖国的清朝官员和动摇的地主士绅破坏了。从此,民间流传着“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歌谣。它真实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三元里人民的自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个光辉范例。它揭示了“鬼子不足怕,敢斗能胜利”的真理。

  第三阶段:英军的扩大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侵略者的野心是无止境的。当义律将《草约》送到英国后,英国政府大为不满,认为义律在战胜的条件下,勒索到的东西太少了。因此,决定召回义律,改派在印度干了四十年侵略勾当的殖民老手璞鼎查为侵华全权代表,决定扩大战争,用大炮从清政府手里夺得更大的权益。

  一八四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璞鼎查率军舰二十六艘、陆军三千五百人突然袭击厦门。二十六日,鼓浪屿、厦门相继失陷。九月二十五日,英军再攻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率五千守军英勇抵抗,与英国侵略军血战六昼夜,最后英勇牺牲。史称“定海三总兵”。十月一日定海再陷。接着镇海、宁波也先后被英军占领。英军占领这些地方后,到处烧杀抢掠,仅在宁波府库中,就抢走十二万元现金和纹银,可供侵略军两年食用。还有大量絲绸和瓷器。此外,还向市民勒索一百二十万元“犒军费”。由于侵略战争进展顺利,璞鼎查竟狂妄地向英国政府建议:“女王陛下可以宣布,中国的某些港口、或者某些沿海地区,将并入英国的版图”。

  浙东连失定海、镇海、宁波三城,道光皇帝指望的“靖逆”已成泡影。十月十八日,又任命另一个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前往浙江收复失地。这个所谓的“扬威将军”,也是一个沉溺酒色的纨袴子弟,一路游山玩水,对百姓耀武“扬威”,根本不做收复失地的准备。次年一月二十五日,奕经做梦,忽见洋人偷偷上船,窜出大洋,以为吉兆,便盲目下令,分兵三路,进袭定海、镇海、宁波,结果大败,狼狈逃往杭州,不敢再战。

  道光皇帝听到战败的消息,十分惊慌,立即派耆英和伊里布赶到浙江去向英国侵略者求和。清政府越是磕头乞降,侵略者越是气焰嚣张。英军为了进行更大的军事讹诈,决定入侵长江,切断运河,直扑南京,掐住清政府税粮和税银两大要道,胁迫清政府接受全部侵略要求。六月,英国从印度派来增援的大小船只百余艘,陆军士兵万余人,陆续开到中国。璞鼎查有了这支援军,侵略气焰更加嚣张,立即向长江进犯。六月十六日,英军进攻长江门户吴淞口。守卫吴淞口的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将陈化成。他亲自登炮台,手执红旗,指挥士兵发炮轰击,打沉打伤好几艘敌舰。陈化成虽然身负重伤,鲜血浸染了战袍,但他还是奋勇抵抗。最后由于孤军作战,吴淞口炮台终于失守,陈化成和守卫炮台士兵全部英勇牺牲。吴淞口一失,上海、宝山跟着失守。接着英军沿江西上。七月十五日,英军舰队开到镇江,副都统海龄(满族)率官兵奋勇抵抗,经过激烈的巷战,直打到最后一人,镇江失守。恩格斯在赞扬镇江守军的英勇战斗时指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①八月,英军舰队抵达南京江面,侵略军耀武扬威地摆开阵势,架起大炮,宣称要开炮攻城。这时,清政府完全屈服了,派耆英、伊里布赶到南京议和。至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一八五六年,正当太平军同清军激烈争斗时,英国和法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又发动了一次“海盗式”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实质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历史上称作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侵略军蓄意策划一场可耻的战争

  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清政府与法、美分别签定的《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先后期满,法、美为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权益,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清政府与英国订立的《南京条约》里,根本没有修约之说,但英政府也蛮横地提出了修约的要求。要点是:(1)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长江自由通航;(2)鸦片贸易合法化;(3)废除进出口货的内地税;(4)外国使节常驻北京。显然,它们要求的所谓“修约”,实质上是要签定一个比《南京条约》更具有掠夺性和奴役性的条约。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侵略者看到修约阴谋没有得逞,立即凶相毕露地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和强迫,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改善的。”为了诉诸武力,强迫清政府就范,英国蓄意制造了一起所谓“亚罗”号事件。

  一八五六年十月,广东水师检查了停泊在黄埔港附近的一艘名叫“亚罗”号的中国走私船,逮捕了船上的两名海盗和十名中国水手。这条船的船主是中国人,为了便于走私,曾向香港当局领取了一张为期一年的执照,但在检查时已经过期。因此,广东水师搜捕一事,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可是,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并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了英国的国旗。十月二十三日,英军突袭广州,悍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侵略军攻占了珠江沿岸的一系列炮台,并一度攻入广州城。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十二月,广州人民愤怒地烧毁了侵略者盘踞的十三洋行,迫使侵略者退出广州。

  “亚罗”号事件传到伦敦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喉舌《泰晤士报》立即赤裸裸地叫嚣:“要用暴力对付中国”。一八五七年,英国政府派遣老殖民主义者额尔金为全权专使,率领侵略军到中国进行战争讹诈。并且照会法、美、俄三国,提议联合出兵。

  法国为了参加侵华战争,也制造了一起所谓“马神甫事件”。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行凶作恶三年多,一八五六年被当地官厅处死。法国打起“保护圣教”的旗号,派遣葛罗为全权专使,率领一支侵略军,继英军之后来到中国。美国和俄国为达到共同分赃的目的,也分别派遣公使列卫廉和普提雅廷到中国,与英、法策划“联合行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持续了近四年时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一八五六年十月战争爆发,到一八五八年六月《天津条约》签订,前后近两年时间。英国侵略者在一八五六年入侵广州被击退后,于第二年底,英、法两国又纠集了五、六千人,再次进犯广州。两广总督叶铭琛,昏愦自矜,玩忽轻敌,既不做应敌的准备,也不准广州军民抵抗,并自欺欺人的断言“必无事,日暮自必走”,结果广州被占。侵略军入城后,烧杀抢掠,仅从布政使衙门抢走白银一项,就达二十二万七千两。叶铭琛也成了俘虏。群众讥讽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英、法侵略军攻占广州后,小部分留守,大部分乘军舰北犯。一八五八年四月,到达大沽口外,五月二十日,侵略军突然闯进大沽口,炮轰大沽炮台。驻守炮台的官兵奋起抵抗,与侵略军炮战两小时,由于直隶总督谭廷骧等文武官员带头逃跑,使得大沽炮台很快失陷。侵略军占据大沽炮台后,直犯天津,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急忙派遣全权大臣桂良和花沙纳,赶往天津向侵略者求和。六月,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第一阶段的战争至此结束。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入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外国商船可在长江自由航行;鸦片贸易合法化;外货入内地只准征收2.5%的子口税;分别向英、法赔款白银四百万两、二百万两。

  第二阶段:从一八五九年六月侵略战争再起,到一八六○年十月《北京条约》签订,共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天津条约》签定后,马克思就断言:“从政治观点看来,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①事实正是如此。英、法侵略者远不满足于已经攫取的权益,说什么“条约中有关商务条款不能令人满意”。为向中国勒索更多的特权,他们又在寻找借口,准备重新发动战争。

  一八五九年六月,英法公使借换约之机,率领一支舰队气势汹汹地来到大沽口外。他们蓄意挑衅,拒绝走清政府指定的由北塘登陆进京的路线,硬要把军舰沿白河开到天津,武装护送公使进京。二十四日,他们炸断了白河上两根拦河大铁链,拔毁了河上的铁戗。二十五日,突然炮轰大沽炮台。守卫炮台的爱国将士忍无可忍,奋起自卫还击,击伤击沉敌舰十余艘,打死打伤侵略军近五百人,英国海军司令受重伤,副司令伤重而死,其余侥幸活下来的都夹着尾巴逃出了大沽口。

  当时伦敦、巴黎报纸叫嚣要“大规模报复”,而清政府却无心抵抗,幻想求和。一八六○年春,英、法两国调集了两万多兵力,二百多艘舰船,杀向中国。四月占领舟山。五、六月进犯烟台和大连。七月底闯到大沽口外。八月攻占天津。各地人民和爱国官兵自动奋起抵抗。但腐败无能的清军,却望风而逃,一触即溃。当侵略军逼近北京时,咸丰皇帝带着后妃,仓皇逃往热河,留下其弟恭亲王奕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11-14 10:40:07 | 只看该作者
回眸鸦片战争的经过,了解历史,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723

帖子

604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604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11-14 11:00:53 | 只看该作者
了解历史了,谢谢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7 06:55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