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 公孙赞VS袁绍 对抗当量:6.5
这两个人可以说也是渊源颇深,袁绍为什么夺得了河北?公孙赞还真出了一把子力气呢。袁绍打董卓失败后,没地方安身,就来到了冀州,当时冀州牧韩复并没有准备接纳他,袁绍就想了个办法,给公孙赞写信:“咱们俩一块进攻冀州,到手后平分怎么样?”公孙赞当然同意了,于是就进兵。
这个姓韩的州牧一下子谎了,手下一个被袁绍收买的谋士趁机说:“袁绍的名气天下都知道,他现在就在这里,为什么不找他来帮忙呢?”韩复一听就赶快把袁绍找来,袁绍趁机夺得了冀州。可是过后又反悔,压根不跟公孙赞提平分的事儿了。 公孙赞被耍了,那他哪儿干啊,立刻纠集幽州兵,讨伐袁绍。前面提过,幽州兵是相当凶猛善战的,而且公孙赞还训练了精锐的骑兵,都骑白马,人称公孙赞“白马将军”。特别的厉害,公孙赞在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敌人一看到白马来了,就立刻逃跑。袁绍当时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胜利,一次战役中,被公孙赞逼迫的逃到土墙里蹲坑。袁绍也实在给气的不行了,豁出去了,从坑里跳出来把帽子往地上一扔,破口大骂:“我今天不抓住这小子,我就不是人!”结果两个人拉拉扯扯在北方打了好几年,后来袁绍逐渐占据了上风,把公孙赞给灭了。
袁绍的实力一直很一般,得到幽州以后,他的军力成倍的增长,这个时候才成为了诸侯。
NO7 孙坚VS董卓 对抗当量:7
孙坚这个人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讨伐董卓的时候那么卖力气,董卓跟袁氏一门有仇,关孙坚个屁事儿啊。后来查了查《后汉书》才明白,原来孙坚和董卓还一起共事过呢。
东汉灵帝后期,关西的边章、韩遂造反,东汉派大臣张温去讨伐,张温手下有两员猛将:董卓和孙坚。当时董卓比较有名气,张温事事都依赖他,孙坚有点儿不高兴,暗地里对张温说:“董卓算个什么东西,您是真正的主将,代表天子来讨伐叛逆,应该拿出自己的威风来,不要在董卓面前低三下四的。”张温不听,这个缺心眼儿还一不留神把这话让董卓知道了,董卓恨死了孙坚,拼命的排挤他。
后来董卓发达了,孙坚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报名跟随诸侯讨伐董卓,诸侯来是来了,都不卖力气,怕自己吃亏。孙坚不怕,仗仗往前冲,董卓被他搞的都没有办法,跟李儒说:“关东诸侯都有个小算盘,就是孙坚,太憨了,拼了老本跟我打。”孙坚呢,还老吃自己人的亏,袁术不给他粮食,他去袁术的大营嚷嚷:“您的叔叔一家都让董卓杀了,我说不好听点的,这么卖力气是为了你报仇,你还有没有良心啊?”袁术一听很羞愧,立刻把押粮官杀了安抚孙坚。
后来孙坚被刘表杀了,董卓高兴坏了,一个劲儿的放鞭炮。
NO6 刘璋VS张鲁 对抗当量:6
刘璋的爹叫刘焉,当时很有名气,他很早就做过冀州的刺史,是汉朝一大堆宗亲里相当有出息的一个。汉朝末年,黄巾变乱,他也纠集了队伍。部下有个谋士说:“西川这个地方不错,您应该占据,当年汉高祖不就是得到这个地方才赢得了天下吗?”刘焉于是就开始谋划这个事儿,他利用自己宗亲的身份请求讨伐西川,领得了益州牧。后来平定了叛乱,他不想走,就扶持手下一个叫张鲁的人,让他到汉中去,干什么呢?招安当时流行于汉中的“五斗米”道,专门负责暗杀往来于长安和成都的汉朝使者。
刘焉就借口说地方上不安静,自己走不开,安心的开始当他的西川之主。后来他死了,把位子留给了儿子刘璋,刘璋非常的暗弱,弹压不了下属,张鲁这个时候成了气候,想摆脱他。刘璋呢,一气之下,把张鲁的母亲给杀了。从此两个人开始了长达十来年的互相撕杀,张鲁军队是用宗教洗过脑的,战斗力比较强。刘璋不是对手,老吃亏,于是就想找人帮忙,先是找曹*,曹*没理他,还羞辱了使者张松,最后张松没办法,只好去荆州跟刘备商量……
NO5 关羽VS吕蒙 对抗当量:8
这两个人真的是拆不开的冤家,解不开的对头。罗贯中恨吕蒙恨得要死,给他设计了一个最悲惨、最痛苦的死法——关羽的灵魂附体,罗贯中气他气得都昏了头了,一点儿也不考虑历史的逻辑。
周鱼死后,鲁肃代替了他的职位,鲁肃一直主张跟刘备搞和好。吕蒙不这样看,有一次他跟鲁肃谈到了西边的军事,吕蒙说:“关羽这个人啊,是熊虎一样的臣子,睡在国家的身边,真的不能掉以轻心。我思考了一些策略,专门对付他的,我跟您好好谈谈……”
后来的吕蒙就多次撺掇孙权讨伐关羽,孙权说:“其实有关羽这样的人在荆州也不错,他替咱们去阻挡曹*嘛。”吕蒙一听急了:“难道我们东吴的大将都是吃素的?拿下荆州以后,您派潘彰守白帝城,甘宁守江陵,派蒋钦带领一万水军在长江巡视,我带兵为国家进取镶阳。这样安排还用得着关羽?”孙权答应了,于是就派吕蒙谋划。
三国演义说刘备自己割让了桂阳、长沙等地方给了孙权,其实不是,是孙权派吕蒙攻下来的!!!刘备拿下西川后,孙权要求他还荆州,刘备说:“等我打下汉中再说。”孙权气坏了:“这是借口不还,打。”于是派鲁肃在益阳阻挡关羽,派吕蒙进攻零陵。刘备一听也火了,带着马超、张飞就顺长江下来了,一直到了GA。吕蒙这个时候已经攻克了零陵,北上和鲁肃汇合,大战一触即发。这个时候曹*又来捣乱,派夏侯渊等人进攻巴西,刘备没办法,只好顺水推舟,把三个郡让给了孙权。
后来关羽北上讨伐曹仁,在江陵留了不少人,就是怕吕蒙再来。吕蒙于是假装生病,回去了,关羽也放松了警惕,结果吕蒙白衣渡江……
NO4 孙权VS张辽 对抗当量:8
曹*阵营里猛将不少,可是真正有全才的大将不多,张辽算一个(还有个人是徐晃,能让关羽看得上眼的恰恰就是这两个人。
合肥之战中,演义里有精彩的描述,其实史书上要更精彩,可惜罗贯中不愿意过分美化。当时孙权带领十万人来进攻合肥,张辽呢,兵非常少,就选择了八百骑兵作为敢死队,出城跟孙权玩命。张辽一出城就向孙权猛冲,孙权一时给打蒙了,吓得逃到土坡上提枪自卫。张辽左突右冲,边打边喊:“孙权,你过来,我跟你过两招。”打了好几个时辰,张辽看差不多了,收队!这个时候吴兵也缓过来了,围住了几十个张辽的骑兵,那几十个人边打边喊:“张将军,你不要我们了?”张辽气冲牛斗,翻身杀进去把那几十个人救了,大模大样的回去了。这一战可不得了,魏军士气高涨,虽然人少,还是利用城郭打败了好几次孙权的进攻。后来孙权没办法,撤军了,没有想到张辽那么点儿人还敢出来追,吴军没有准备,吃了大亏,孙权也差点让人家俘虏。张辽这一仗打出了养老的本钱,立刻被任命为对付孙权的方面军大将。
后来曹*巡视张辽战斗过的地方,叹息了很久;曹丕继承了皇帝位后,下诏书表扬张辽:“你和李典打的那场仗太漂亮了,用八百人击败了吴军十万,让敌人至今士气都振作不起来。”
再后来曹丕带兵讨伐东吴,当时张辽病了,走路都困难。曹丕下令:“抬也要把他抬过去,你不用打仗,露个面让孙权知道就成了。”结果孙权果然还心有余悸:“张辽即使病了,也不能小看。”
NO3 魏延VS杨仪 对抗当量:6
笔者一直认为魏延是个人才,没得到重用,在诸葛亮手下受杨仪这种低级别人物的气,真为他很不平。
杨仪这个人,没什么大才华,有点儿小聪明。擅长干琐碎的事儿,调集点儿粮草啊,管理管理钱财啊,是个好手,偏偏诸葛亮就喜欢这样的,给了他一个长史的小官。这家伙还抱着鸡毛当令箭,牛比上了。除了拍诸葛亮的马屁外谁的帐也不买,偏偏魏延也是个要强的主儿,事事都要拔尖。两个人就干上了,诸葛亮生前为了调和两个人的关系没少费劲。两个人不和的事儿连孙权都知道了,孙权对蜀汉的使者说:“我看这两个人够戗,如果你家丞相不在了,这两个家伙肯定要闯祸。”
后来果然,诸葛亮死了以后,杨仪和魏延为了争兵权,打了起来,魏延这个人得罪的人比较多,谁都不给他说好话。杨仪就借机会使劲儿的诋毁他,后来派马代杀了魏延,把脑袋拿给了杨仪。杨仪居然踩着魏延的头颅,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狗奴才,你倒是起来跟我斗啊?”
后来杨仪又开始嫉妒蒋碗,蒋碗可不跟他客气,狠狠的奏了他一本,弄死他了。这个小人终于得到了应得的下场,也算是给魏延出了口恶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