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自然] [转]由“大悲寺现象”漫谈佛教和其他宗教

[复制链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1:2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网上热议“大悲寺现象”,笔者也不妨借此机会谈谈对佛教和其他宗教的认识。
  
  先说一下以前在《西游记》中看到的两个故事。一是唐僧师徒刚到天竺地盘时参观了祗园精舍,这个祗园精舍的来历可不小,据说是有家大富翁为了请佛祖来讲经,不惜用黄金铺地,才跟当地的王子化得这座园林献给佛祖,在佛教中被传为佳话。另一个是三藏到灵山求取经书时,佛祖的两个手下阿傩、伽叶问唐僧索取贿赂,被不懂事的孙猴子告到佛祖面前,于是佛祖亲自教育猴子说:“以前我让众僧到一户人家去念了一遍经,结果只讨回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说他们卖的太贱了,教人家的后代儿孙没钱花。”当时感觉那个叫汗,从此再也不敢去请大和尚讲经说法~
  
  后来又看了些敦煌壁画和佛教故事,佛祖高僧们讲经的时候,往往都是天花狂坠、天乐狂鸣、天女狂舞、天神狂欢,那个阵势不是一般的HIGH。还有什么东方净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等等佛国净土,都是金绳界道、七宝成阁、百味饮食、万种伎乐,真不是一个天上人间可以比拟的。
  
  顺便也说一下其他宗教的天堂,都说天堂无限好,但天堂到底是个啥模样儿,BIBLE中压根没提,让你去尽情发挥想象力。硬要根据经文上的线索推导的话,《旧约》中的天堂生活应该就是无数天使满天飞,到处吹着喇叭比赛高唱:“东方红,太阳升,天国出了个耶和华,他是宇宙的大救星,哈利路亚……”《新约》比较酷,好像是一老棒子圣子圣徒坐在宝座上面大玩斗私批修。还是《古兰经》比较诗情画意,给你许多葡萄园,还有丰满的少女陪伴,颇富小资情调。
  
  回头再看佛祖。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其父亲是释迦族的一位国王,“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释迦牟尼在做王子时享尽人间荣华美色,离家出走后又炼了一把苦行僧,终于大彻大悟得其正果,然后先去找回以前的仆人传教,再给当地商会会长的公子哥做心理辅导,并带上会长全家皈依,开始“初转法=轮”。以后教团越来越大,释迦牟尼所到之处,无论是王公显贵、强盗妓女、异教外道、贩夫走卒,无不心悦诚服皈依我佛,建立起庞大的教团。顺便八卦一下,佛教的第一位沙弥正是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罗睺罗,第一位尼姑则是曾经养育他的姨妈,当然他的结发妻子也没落下,跟着一起出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释迦牟尼虽然对教团制定了一批戒律,但是并不一味提倡苦行,倒是他的一个堂弟以神通变化和极端苦行的号召祸害僧团,罗织了一批极端分子与释迦牟尼争夺领导权,甚至还曾企图暗杀释迦牟尼。
  
  当然,佛经里的说法也不能太当真,印度文化的夸张程度向来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比如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的生父是国王,但是千万不要一听到“国王”这个称号就往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联想,也别拿印度的阿育王来比。释迦族的地盘只是在今天的印度和尼泊尔交界的一个小地区,而且释迦牟尼的父亲并不是唯一的“国王”(音译“罗阇”,其实是部族首领的意思)。古代共和制度的两个渊薮分别发端于古希腊和古印度,释迦族就是古印度历史上实行贵族共和制的样本。该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500释种”组成的部族议会,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和叔叔白米王、甘露王等等都是这个小小的部族国家中500个“国王”中的成员。这些“国王”的权力极其有限,大致也就相当于我们一个村镇干部的级别,看过《摩诃婆罗多》的人可能会对古印度的“国王”TOO SIMPLE有一点印象。
  
  释迦族的灭亡也很有点传奇色彩。释迦族的国力弱小,是另一个较大王国(真正的王权体制,并非和释迦族一样实行共和制)的附庸。众所周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十分严格,婚姻问题很讲究“门当户对”,比如释迦牟尼的妻子就是他的表妹。释迦牟尼成道以后突破种姓限制,宣扬众生平等,确实功德无量,可惜并没有成功教化他的族人。
  
  当时释迦族的“国王”们的种姓等级较高,而宗主国的国王是行伍出身,种姓较低,要求娶个释迦族的公主做王后提高点身价,但是释迦族的500个“国王”们没有一个愿意和“门不当户不对”的宗主国国王攀亲,又迫于无奈仰望人家保护,结果有个“国王”把女仆生的女儿算成公主嫁了。等到宗主国的王子长大后回娘家探亲时因为母亲的身世受到释迦族的侮辱,回国继承王位后发兵攻灭释迦族,把500“释种”几乎屠杀殆尽。当时释迦牟尼还在世,其弟子劝他施加影响力救助释迦族,但他却说那是释迦族命中注定的宿业而不予干涉。估计释迦牟尼如果不是早已出家多半也难逃此劫,倒是出家成佛以后在中国留下了无数改姓“释”的徒子徒孙,世事无常、因缘际会可见一斑。
  
  佛陀的真实生活肯定也没《西游记》上演的排场那么大,今天的蓝毗尼花园、竹林精舍、祗园精舍等等著名佛教圣地的遗址尚在,当然也不可能真的挖到金砖。原始的佛像和佛骨舍利塔也都很简单,而不像后来动辄大兴土木堆金砌玉,将佛法与财力、权力甚至武力相结合。佛陀传法的本来目的是让人心灵解脱,超越苦痛与迷惘,而绝不是要建千万庙堂,立像涂金。
  
  那么,倡导苦行清修好不好?在下结论之前还是要认真分析一下,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许多宗教的发展史上,极端主义往往要比腐化堕落更危险。
  
  这里且先说一下伊斯兰教,在近现代史上伊斯兰世界中发生过几次“正本清源”的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沙特的瓦哈比运动、苏丹的马赫迪运动和阿富汗的塔利班运动等。
  
  其中瓦哈比运动的开创者瓦哈卜正是由于极度憎恶当时伊斯兰教内腐-败邪乱,而大肆宣扬原教旨主义,结果在自己家乡混不下去跑到当时仅有一个小镇的沙特家族寻求支持,沙特族长深受其道德感化,但是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不许动摇他的统治权,瓦哈卜一口承诺:“为真主服务,真主必给你现在所有的万倍!”于是沙特族长心悦诚服,大力帮助瓦哈卜宣扬“正道”,并利用以瓦哈比精神武装起来的狂热信众大举扩张,到处烧杀侵略,攻占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随即砸毁大量的圣陵和建筑,甚至一度侵略伊拉克,大肆屠杀被他们视为“异端”的什叶派教徒,建立起庞大的沙特王国。当然现代的沙特早已今非昔比,统治者早已不复当年的狂热和节俭,但沙特仍然是瓦哈比主义的最大根据地。
  
  苏丹的马赫迪运动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得到很高的评价,但实际上纯系洪秀全式的起义。马赫迪运动的领袖阿赫迈德因痛见当时英国殖民者的残暴腐-败和人民的苦难,奋起宣布自己就是伊斯兰教传说中的救世主马赫迪,号召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正,高举“赶走异教徒”和“不交一分税”的口号,煽动民众发动起义,迅速组织起庞大的苦行僧式的军团。马赫迪的做法和洪秀全十分酷似,他仿照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发的传统,任命自己的四个亲友为哈里发(其中一个了解他根底的亲戚拒绝承认他为马赫迪,因此实际上只有三位哈里发),安排他们顺次接班。但马赫迪死后其亲密战友首席哈里发立马干掉其他哈里发,随即发动大清洗,建立起远远超过以前程度的极度荒淫的残暴统治,直到13年后才和太平天国一样归于失败。
  
  阿富汗的塔利班运动我们比较熟悉,这是由一群意志坚定的宗教学生发起的原教旨主义运动,塔利班所到之处贪--官污吏、声色犬马尽为扫荡一空,但大半个阿富汗都陷入“纯洁”宗教所带来的恐怖之中。
  
  同样的,基督教历史上的原教旨主义清教运动尤其是其代表人物加尔文的信仰坚贞和个人品行固然让人称道,但加尔文所营造的宗教恐怖也同样让人难忘。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加尔文的宗教恐怖统治比法国革命最坏的血洗还要可憎”。
  
  而另一类“返璞归真”的回归信仰本质的发展则不得不令人激赏。比如犹太教历史上著名的“大贤哲”阿吉巴拉比排除经书上充斥的禁忌、仇恨和诅咒,将整个犹太教思想的核心归纳为“爱人如已”,并为现代的犹太教改革派思想家们所继承和实践;现代天主教也一扫历史上的偏见和暴虐,将“上帝即爱”作为信仰的核心,宣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上帝的肖像,要用对上帝的爱去服务他人,尤其是在“梵二大”上决议颁布《信仰自由宣言》和《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可谓历史性的里程碑,这和部分所谓的“新教”仍然固守和宣扬“惟独圣经”的原教旨主义恰成对比。
  
  因此,作为一个宗教旁观者,在对宗教的价值和信仰者的个人做评定之时,并不能只看他/她的信仰是否虔诚,个人生活是否艰苦朴素,而要看他们所宣扬的教义,尤其是其行为究竟是否有益于社--会。
  
  当然,如果其个人生活艰苦同时又为社--会做出贡献,在道德上会显得更为崇高,比如和德兰修女站在一起的元首、富豪们,无不相形见绌;同时,象先教宗约翰-保罗二世那样,运用自己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力不懈促进世界和平,也让人由衷敬仰;此外如巴菲特、比尔盖茨这些人物,在享受自己合法财富的同时,积极从事慈善事业造福世界,也是值得尊敬的。
  
  回头再来看佛教,教规中虽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在基本五戒基础上再加上不追求打扮和观看歌舞表演、不睡高大床铺、不在午后进食等规定)、“十善戒”(在基本五戒基础上替换不饮酒之戒另增加六条要求,分别为:不搬弄是非、不恶言诅咒、不花言巧语、不贪求五欲、不动怒发火、不痴愚蒙昧)等诸多清规戒律,但佛教决非一味追求苦行,不食人间烟火。前面已经说过,释迦牟尼曾亲自度化其妻子、儿子和姨妈、堂弟等亲属,并曾教化妓女、强盗和异教外道,“身口意”三业中当是以意为根本。
  
  佛教中还有一位著名的维摩诘大菩萨,曾在中国佛教思想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影响(唐代大诗人王维字摩诘,即以此菩萨之名所取)。维摩诘是个居士,虽然有老婆孩子,衣着华贵饮食精美,而且有去赌场、妓院、酒楼等地,甚至和异教外道交往,也很会做生意赚钱,但是他老人家的精神境界特高,内心追求的是佛喜,到处传的是佛道,佛陀的一班大小出家弟子的水平都不能和他相比,“是真不二法门也”。维摩诘的诸多经典妙语被视为佛学的精髓,堪称是禅宗的始祖。“佛法无边”正在于其无限的包容和发展,佛教的真正价值正体现在服务社--会的追求,而不仅仅是恪守清规戒律。
  
  关于“大悲寺现象”,从目前的资料上看,仅仅见他们严守教规虔敬刻苦。作为一个“外道”,在没有看到多少他们服务社--会的事迹之前,我对他们的个人苦行没有评价的余地,但对其主持释妙祥先生宣扬的“修行容易受戒难,不受戒律魔一般”则不敢恭维。据说还有僧人燃指供佛,直烧到手指爆裂骨髓迸出,如果属实的话那么这种鼓励自残的迷信行为恐怕就要有所干预了。
  
  最后借用一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佛教大师的话总结一下对宗教的认识:“世上不必有寺庙或教堂,不必有清真寺或犹太会堂,不必有繁复的哲学、教义,或是信条。庙堂就在我们内心深处,同情心就是我们的教义。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当我们面对任何人,都能爱他(她),以及尊敬他(她)的权利和尊严。只要我们每天都奉行不逾,那不管我们识字与否,信的是佛祖、上帝、其他宗教的神,或是什么都不信,全都不再那么重要。”也许这才是所有宗教信仰的共同价值所在。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0

主题

1万

帖子

237万

积分

认证会员

以后带儿子一起养花玩鸟喝茶

积分
2377473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2-14 21:3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2-14 21:58:15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觉得,【西游记】里虽然描写的是神、佛、妖、仙、鬼、怪,它却有很深的含义,今听楼主一说,很受教育!
相识是缘分,共事做朋友! 我喜欢养鸟,爱收藏鸟笼! 开旅游客车,诚交天下朋友! 电话;13801263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876

帖子

23万

积分

元老

积分
239233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居民

地板
发表于 2009-2-14 22:13:32 | 只看该作者
“世上不必有寺庙或教堂,不必有清真寺或犹太会堂,不必有繁复的哲学、教义,或是信条。庙堂就在我们内心深处,同情心就是我们的教义。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当我们面对任何人,都能爱他(她),以及尊敬他(她)的权利和尊严。只要我们每天都奉行不逾,那不管我们识字与否,信的是佛祖、上帝、其他宗教的神,或是什么都不信,全都不再那么重要。”也许这才是所有宗教信仰的共同价值所在”


这才是人类信仰的真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5#
发表于 2009-2-16 08:08:48 | 只看该作者
“修行容易受戒难,不受戒律魔一般”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5 21:45 , Processed in 0.1610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