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民俗] 中华56民族之七:东乡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09:1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乡族简介



    东乡族,有人口3 7 3 8 7 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 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 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乡族,历史上被称为“东 乡回回”、“东乡蒙古”、“东 乡土人”等。泛指古代中亚一带 的穆斯林。新中国成立后,正式 定名为东乡族。

    东乡族语基本上同蒙古语相 同,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无文字。通晓汉语、汉文。

    东乡族地区位于甘肃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 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境内山峦沟壑,星罗棋布。这里 盛产的农作物马铃薯,以沙而甜,含淀粉高而闻名。唐 汪川的桃杏,有白兰瓜的醇香。

    东乡族在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基本和西北回 族相似。人人喜唱“花儿”民歌,曲调高亢嘹亮,自由 奔放。东乡族民间还流传很多叙事诗和故事,其中著名 的有长诗《梅拉尕黑和马成龙小妲》以及故事《白羽飞 衣》等。每年秋天,村民们常举行各种文艺、竞技活动  

饶有风趣的婚礼

    东乡族婚礼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基本上由父母决定 ,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大多由“找赤”(媒人)中 间传话。一般先由男方请“找赤”到女家说亲,女方应 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做见面礼。“订茶”一般是 几斤细茶和几件衣服。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婚手续,即 “麦赫勒库和”(送彩礼)。届时,由男方及其父亲, 叔伯、媒人、陪客共携彩礼赴女家。彩礼分两种:一种 是茶叶、红糖、糕点等,一是经媒人事先议订的衣服, 现金及耳坠、手镯等。东乡族有些山区还有订婚送馒头 的习俗。男方家将当年收下的小麦磨成白面蒸成馒头, 每个约1 公斤,顶部预先抹点姜黄,用刀稍稍切开,蒸 熟后,雪白的馒头顶部如开黄花,预示亲家来年五谷丰 登。

    婚礼当天,新郎与娶亲队伍来到女方家。请阿訇念 “尼卡哈”(结婚证词)。如此婚姻才被社会所承认。 在念“尼卡哈”时,先要举行“哈卡毕尼”(纳聘金) 仪式。一般根据男方经济条件,双方评议,讨价还价, 最后由阿訇决定。这笔聘金是留作将来夫妻感情不合离 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赔偿费。念完“尼卡哈”后,阿訇 把摆在桌前的核桃、枣儿撒向院子里围观的人们。

    到新郎家门前,新娘要由送亲的兄弟抱下马车进院 子。亲朋好友欢聚一起唱“哈利”,表示祝贺。宾客中 一人带头呼“哈利”,众人(多是少年)和之,并按拍 节击掌或拍手臂,腿弯曲成骑马的姿势,左右转圈。唱 词由宾客即兴编唱,内容大多为新郎英俊,新娘美丽, 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等赞美之词。婚礼高潮期间,人们 还戏谑性地将新郎的父亲或叔伯等长辈脸上抹锅黑,翻 穿羊皮袄,腰系铃铛,头顶破帽,手脚象征性地捆住, 或是使之倒骑毛驴“亮相”,人们称之为“戏公公”。

    闹洞房的“砸枕头”十分有趣。在洞房中,戏闹的 小伙子们手持早已准备好的枕头,朝炕角上蒙着面纱的 新娘砸去,护卫新娘的女友们则组成一道防线,将砸过 来的枕头反砸过去,哄笑呼叫,场面十分热闹。然后, 女友们揭去新娘面纱向众人“亮相”,并打开箱笼,出 示珍贵的嫁妆。至此,夜深人静,新郎、新娘便进入洞 房花烛的梦乡。   “吃鸡尖”和“端全羊”

    东乡族热情好客,以鸡待客是东乡人的传统礼节。 东乡人在宴席上吃鸡十分讲究,通常把鸡的各个部位分 成1 3 个等级,按辈份吃相应等级的部位。在1 3 个部 位中,鸡尖(鸡尾部)最为尊贵,一般只有席间主客和 年长者才有资格享用。

    “端全羊”是东乡人招待贵客的隆重礼节。东乡人 的“端全羊”,并不是将煮熟的全羊端在席上,而是按 全羊的部位,脖子、肋条、前腿、后腿、尾巴渐次用碟 子送上,较讲究的人家待客,有时还先把肺肝炒熟上菜 ,民间称为“客巴布”。“前头的客巴布比后头的肉香 ”,这是东乡族民间流传的俗话。

    另外,雪天农闲时节,十几个情投意合的小伙子聚 集一起,宰羊炖肉,吃“平伙”。大家边吃边聊。海阔 天空,其乐融融。据说,这是东乡族先民们早期狩猎时 的一种吃肉习俗,流传至今,相沿成俗。  

“咕咕杜”与耍火把

    东乡族有许多流传的民间文娱体育活动,在冬季和 初春农闲时期,尤为活跃。

    玩“咕咕杜”是青少年的一项主要活动。“咕咕杜 ”实际上是用树枝削制的。像鸡蛋大小的椭圆木球。届 时人们各自手持5 厘米的木棒击打,因此又称“打咕咕 杜”。比赛时,按参加的人数分攻方和守方。场地多在 打麦场或靠墙、靠山崖的平坦地方。其规则是:守方在 划定的方框内将球击出,攻方则从得球之地,无论远近 ,尽力将球击入方框内,入则交换发球权。打“咕咕杜 ”场面气氛热烈,十分普及。

    “耍火把”是东乡人于农历正月十五的重要娱乐活 动。天色将黑,就可以看见村寨里的青少年手持麦草扎 的火把,跑出山庄,奔向田野。一支支火把在茫茫夜色 中排成一字形的长龙,旋舞飞腾,极为壮观。东乡族“ 耍火把”没有歌舞场面,而是突出一个“跑”字。青少 年高擎火把,跑向山头、地垄,老人、妇女站在村头观 望,民间传说火色愈红,则预示着来年人安粮丰。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09:16:01 | 只看该作者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饮食上喜吃饭菜合一的食品,家家都有小石磨。东乡族每日三餐不离洋芋。洋芋既可当菜,又可当饭。煮、烧、烤、炒均可,特别是冬春二季。东乡族还喜把青稞面,大麦面做成“锅塌”或“琼锅馍”作为主食。

    东乡族制作“栈羊”肉,独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锅上蒸“发子”,屠宰栈羊吃发子是东乡族改善生活的一种形式,当地有句谚语说:“先来的发子比后来的肉香”。东乡族还善于把栈羊肉制成清汤羊肉,美味可口,滋补营养,老少皆宜。

    东乡族人喜欢喝紫阳茶和细毛尖茶,一般每餐离不开茶,多数用盖碗泡茶,也有用小茶壶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即由茶盖、茶碗和底盘座组成。

    每逢节庆,都要摆“古隆伊杰”筵,意为“吃面食”。主要面食品有油香、麻贴(一种笼屉里蒸的油花小馒头)、酥馓(油炸的大麻花)、馓子等。其中大部分都属油炸面食。东乡族善于制作油炸食品,所做的油炸食品不仅在节日宴请客人时必备,而且还常做为礼品相互馈赠。在开斋节或平时请阿訇诵经也要制作油炸食品;妇女坐月子,娘家人去看望除要带一种名为仲布拉的面食外,也要带一些油炸食品。

    东乡族在伺客吃鸡时,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礼让鸡尖。“鸡尖”是东乡族土语,意为鸡的尾巴骨。一只鸡炖熟后要剁成11块,即两个大腿、两块勺勺肉、四块翅膀、两块胸部岔子肉、一个鸡尖。当把鸡肉端上桌后,主人视客人的年龄大小喝尊贵程度,用一双洁净的筷子夹鸡肉敬来宾,通常是贵客、长辈吃大块,晚辈吃小块,而“鸡尖”只能敬奉给席面上最尊贵的一位客人受用。得到主人所敬“鸡尖”的那位客人,不能立即吃掉“鸡尖”,而是要待大家迟到最后时,再夹起“鸡尖”,礼让给自己认为有威望的人或同辈人。一般席间客人互相礼让“鸡尖”是常规客套程序,谁也不能随便接受。在东乡人的席面上,要是那一位客人吃了“鸡尖”,则象征他代表大家吃了席上的鸡,说明他是主客,今天的鸡是专为他的光临而宰的,感到十分荣幸、自豪。东乡人对“伺客”习俗非常看重,他们认为待客不“伺客”是一件极不礼帽的事,主人家因而也不算是一个有礼帽的好家庭。

    东乡族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骡肉、驴肉和自死动物及动物血。

米面窝窝







    米面窝窝。用沸腾的开水将米面搅拌成团块,装在琼锅里,放进炕洞里烧熟即成。若窝窝里再放些枣,则味道更加甜美。

搅团

    搅团。比撒饭(放有酸菜的面糊糊)要搅得稠,用筷子可以切成团状,盛在以油炝的葱花浆水汤中,拌以辣子、蒜泥、韭菜、胡萝卜和咸菜,清爽可口。

端全羊

    端全羊。亦称全羊宴。并不是把煮熟的全羊端在席上,而是羊宰后先把肝肺即时炒煎上菜,这叫“客巴布”,然后,将羊烤熟,按部位分成十个骨头:肥肋、瘦肋各一个,前腿、后腿各两个,脖子、胸岔、背子、尾巴各一个,按全羊的部位渐次上碟,或全放在盘里端上。过去,“端全羊”是富裕人家招待贵宾的席宴,吃时,按客人的尊卑,亲戚的远近,年龄的大小,辈份的高低,依次分别食用。



东乡族地区文艺

东乡族怎样过春节?

    东乡族过春节,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节前家家户户彻底打扫卫生,窗明几净,每家每户宰牛宰羊,一派节日景象。打“咭咕嘟”是少年儿童春节期间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十几个人分成两组对峙,每个队员手执一根木棒,敲击用硬木削成的椭圆形木球,双方在对打时,还要用东乡语唱传统的儿歌,极富乐趣。农历大年初一,同村的东乡族青壮年喜玩“当嘎哒”,即用手互掷土块(似打垒球),其意思是一年的头一天玩得好,全年都快乐。“土块仗”是相邻村寨的人互相邀请,双方在沟边、地角或山上追逐,用土块“袭击”对方。六、七十岁的老人童心不减当年,也在游戏的行列之中。

东乡族――文学







东乡族文学主要为民间口头文学,有民歌、叙事诗、传说、故事等。民歌中的东乡“花儿”是东乡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大多数东乡族人都会编唱。他们常常用花儿这种形式抒发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长诗,反映了东乡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代表性作品有《米拉尕黑》、《葡萄娥儿》、《略略调》等。《米拉尕黑》有韵文体叙事诗和散文体故事流传,内容有许多变异。

    散文体故事讲东乡族青年米拉尕黑与美丽善良的海迪亚姑娘相爱,当自己的民族受到外族侵略时,他毅然奔赴战场。功成之后,不图荣华富贵,回到故乡与海迪亚团聚。长篇叙事诗《米拉尕黑和玛芝璐姑娘》是写青年猎人米拉尕黑与美丽勤劳的姑娘玛芝璐热恋,不料战事爆发,米拉尕黑应征去康图巴乍作战。临行时二人互换记首,姑娘送给米拉尕黑一把白豆子和一把竹筷子;米拉尕黑拿出风月宝镜,掰成两半,各存一半作信物。战事平息后,米拉尕黑得到一位智者相助,赶回家乡,在强盗抢亲时,救出玛芝璐,结成终身伴侣。故事《璐妇人斩蟒》反映东乡族婚礼习俗,表现东乡族妇女的勇敢、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玉哈斯的故事》是流传在东乡族人民中的机智人物故事,它嘲讽了富人阔佬的贪婪、愚昧,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机智聪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乡族的作家文学发展起来,有了自己的作家和诗人。诗人汪玉良根据民间文学题材,先后创作了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米拉尕黑》等。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09:16:55 | 只看该作者
东乡族地区土特产

擀毡







擀毡:东乡族的传统手工艺,也是其生产习俗。东乡地区山大沟深,是高寒地带,毛毡为高寒地带所必须之物。擀毡是东乡比较普遍的手工活,村庄的男人一般都会擀毡,且手艺精湛。东乡毛毡的种类较多,有春毛毡,沙毡和绵毡,其中以秋毛毡和绵毛毡为佳。以大小分,通常有四六毡(宽四尺,长六尺)、五七毡、单人毡、拜毡;以颜色分,有白毡、花毡、红毡、瓦青毡等。还可以用毡制成毡帽、毡鞋。东乡毛毡以柔软、舒适、匀称、洁净,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而驰誉西北各地。



东乡族旅游







   东乡族地区位于甘肃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境内山峦沟壑,星罗棋布。这里盛产的农作物马铃薯,以沙而甜,含淀粉高而闻名。唐汪川的桃杏,有白兰瓜的醇香。

    东乡族在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基本和西北回族相似。人人喜唱“花儿”民歌,曲调高亢嘹亮,自由奔放。东乡族民间还流传很多叙事诗和故事,其中著名的有长诗《梅拉尕黑和马成龙小妲》以及故事《白羽飞衣》等。每年秋天,村民们常举行各种文艺、竞技活动。

踢毛牙

    踢毛牙:用一撮山羊毛和两枚麻钱缝制的键子,可用脚尖、脚侧、脚背踢出16种花样如“出”、“趄”、“歪”、“侧歪”、“盘”、“跶”、“宾”、“隔”、“跛”、“占悁”、“占脚背”等,一般两人对赛,也可多人分组对赛。赛法有“十席”、“五席”两种,即每个花样踢十下或五下,以连续先踢够所有的花样者为羸,输方必须给羸方“丢毛牙”,做服役性跑腿,即在羸方前面,附身拾键子。

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多用山羊皮制作,将羊宰后,完整剥下皮张,在水中浸泡三四天后捞出曝晒一天,拨毛净皮 ,灌入适量食盐、胡麻油和水,再曝晒至外皮逞红褐色,皮口袋即告制成。组筏时,对皮囊用口吹充气扎紧,一只只皮囊组为一体,小者十余只,大者数十只或数百只连成一筏。

交通

东乡族生活的地区三面环水,黄河、洮河、大夏河在其周围绕流,因此渡口颇多。据历史记载,黄河渡口有:黑城渡、盐场渡、红崖渡等;洮河渡口有:马巷渡口、红柳滩渡口、野松达板渡口等。过去桥很少,行人全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渡河。不少东乡族人以撑筏子为营生。







东乡族工艺画美女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18 19:16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