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趣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07:3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汉武帝灭自己三族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执政后期,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神经息息的直唱“失我祁连山,妇女无颜色”,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叹从此宇内竟无敌手,于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魔法诅咒事业当中,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征和二年的某一天,勤加修炼的汉武帝突然作了一个噩梦,梦见许多木头人拿棍子打自己,惊醒后便得了重病。病中的汉武帝认为自己道术功力深厚,区区木头人怎么会轻而易举的闯进梦中行凶呢,于是坚定的认为这是有人行使巫术造成的,于是派信任的大臣江充去调查。江充本着“谁敢影响皇帝一阵子,我便影响他一辈子”的方针,在宫中大肆搜捕恐怖组织,先后处死了为首的几个恐怖分子头目:丞相公孙贺、武帝内侄卫元、武帝女儿诸邑公主。后来江充为了进一步肃清恐怖主义影响,采取顺藤摸瓜战术,竟然不负众望的查出了原来隐藏在幕后的黑手竟然是皇后和太子!不甘屈辱的太子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发兵捕斩江充,武帝当时正在甘泉宫养病,闻讯大怒,立马派兵讨伐太子,结果太子兵败被杀,皇后上吊自缢,自己的皇孙也赔进去了三个,使得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肃杀景象之下。


      人们都说疏不间亲,又云虎毒不食子,但晚年神经错乱的汉武帝在奸臣江充的挑拨下,悍然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也的确算是六亲不认、心狠手辣,看来一个帝王统治时间过于长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都很难说是值得幸运的事情。


      二、晋武帝立白痴当太子


      西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在皇宫发了几条进兵的诏书后,吴主孙皓便自缚而降,统一大业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完成了。晋武帝在佩服完自己的英明神武后,便一头扎进后宫发展第三产业去了,一口气解决了一万多名青年女子在后宫就业的问题。在皇帝的带头垂范下,几乎整个晋王朝的统治阶层都沉醉在盛世大联欢的繁荣局面之中,争相奢侈——你用蜡烛当柴禾,我就用蜂蜜刷锅(这锅刷的,还不如不刷呢);你香料涂墙,我就用赤石脂涂墙(看来我们现在家居装修业落后人家1700年啊),一个比一个能拉动内需。晋武帝坐着羊车广施恩泽几年后,觉得应该选继承人了,于是大笔一挥,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情做的够荒唐,因为连大臣们都知道司马衷是个如假包换的智障青年,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太子呢。于是群臣上书劝谏的不少,更有一个大臣借着酒劲上殿,哭爹喊娘的指着皇帝宝座连说可惜。时间一长,晋武帝自己也就犯了嘀咕,难道我的儿子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为了验证真假,晋武帝有一天叫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叠公文,让他批复,结果第二天太子批复的公文送到案头,晋武帝看着上面写的头头是道,大放宽心,高兴的对群臣说,谁说太子傻,我看不比我差,就此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可是晋武帝哪里知道,太子的批复都是东宫里的人代写的,是典型的作弊,可笑的晋武帝搞了次免检考试,就断定太子不是痴呆,国家大事如此草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著名白痴皇帝就这样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历史舞台,结果表演的一塌糊涂,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甚至连舞台都被少数民族抢去一大半用来排练“五胡乱华”了,这恐怕是晋武帝永远不会想到的吧。


      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可是自己的孩子是先天痴呆却看不出来的,唯有晋武帝一人,不知道晋武帝本人脑子是不是也有问题呢,这只能等待历史学家们的严谨考证来回答了。


      三、或许不是人的刘宋前废帝刘子业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对古人进行人身攻击,我毕竟没说他不是人,


      “或许”这两个字的加盟至少可以保证他有50%的可能性是人,当然,这要建立在各位听完他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后还这样认为的基础上。


      刘子业即位只有十六岁,但登基当天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他在老爹的灵柩前接受传国玉玺时,表现的非常镇定,不但毫无悲凄之色,简直差一点就要眉开眼笑了,一个连父亲死了都无动于衷甚至兴高采烈的人,你说能不让人害怕吗。刘子业即位后,果然名不虚传,短短一年时间,在两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一是淫乱,二是嗜杀。


      先说淫乱吧。不能嫌人家小,懂得事情还真不少,为了交流经验,刘子业首先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招集王妃、公主等,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进行性交,轮流奸淫。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其中稍有不从者,立即打杀,毫不手软。这个游戏渐渐玩腻了,刘子业又决定投身于生物学,主攻基因杂交专业,他叫宫女们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洋洋自得的观察并不辞辛劳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实在让人感动和不寒而栗。看完了别人的表演,该轮到自己享受了,他找第一个对象便是山阴公主。山阴公主是刘子业的亲姐姐,已有丈夫,刘子业丝毫不在乎那束缚人性的万恶封建礼教,一个纸条把姐姐召入宫中,公然同宿,接着赐给山阴公主30个英俊男子,大家一起开心。刘子业的第二个对象是新蔡公主,新蔡公主是他的亲姑母,因为生得千娇百媚,刘子业借故召入宫后占为己有,并册封新蔡公主为贵嫔,改姓谢,人称谢娘娘。至于他的后宫,照例有万余名宫女充实着,实在是着实令后世敬仰一番。


      再说嗜杀吧。人家有的皇帝把人才当宝贝来看,刘子业却觉得有能耐的大臣不杀似乎就对不住祖宗的基业,于是大臣之中如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名臣宿将,或杀或鸩,一天死一个,两天亡一双,令朝臣惶惶不可终日。不但朝臣该杀,他觉得自己的叔伯大爷什么的更要杀,王公子弟动辄获咎,被戕杀者极多,他还将各镇藩王即他的叔叔们全部招回,赐号曰:猪王、杀王、贼王、驴王等,关在猪栏里,让他们裸体站在一个食槽前,用嘴去舔一些剩菜汤,当猪养着,准备随时处死。刘子业的母亲王太后病重欲死,派宫女去叫刘子业,刘子业一口拒绝道:“病人房中多鬼,我不能去。”气的王太后怒不可遏:“取刀剖我腹,看看为何生这样的儿子。


      刘子业在位不够一年变被政变杀死,他的淫暴荒唐却已是罄竹难书,环顾整个中国历史,像他这样不掺杂质,一心一意,登峰造极式的昏庸暴虐找不出第二人来,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进化完全的人。


      四、梁武帝萧衍和他的“五好家庭”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萧梁的建立者,在我的心目中,他一直是一个慈眉善目老爷爷的形象。原因有三点,第一、他活了86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人;第二、他崇尚佛道,天天吃素,肯定不是满脸横肉,而应该是慈爱无比的样子;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皇室家族的族长,他对皇室成员可谓是发自内心的关爱,以至到了不讲亲疏,不讲理由、不讲原则的“三不讲”式的地步。


      梁武帝是建立和谐皇族社会的提倡者和身体力行者,在他的理念中,那是只有落后的皇帝,没有落后的皇族。有一年,他的弟弟临川王萧宏率军攻魏,但是因为指挥不力,临阵怯敌,打了可耻的败仗,但他回朝后,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奇迹般的升了官,更令人叫绝的是,以后萧宏数次想谋害梁武帝,但梁武帝都宽恕了他,在中国历史上,这绝对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后来萧宏的儿子萧正德因为当不上太子(他曾经过继给当时无子的梁武帝),赌气投降了北魏,不久因北魏不重视(一个只会吃喝睡觉的人也只有梁武帝拿他当宝贝),又厚着脸皮逃归南朝,梁武帝哭哭啼啼的教训了他一顿,照旧信任。普通六年,梁武帝次子萧综在北魏来攻时投降,作了梁奸,导致重镇徐州失陷,兵士死伤惨重,但梁武帝照旧封萧综的儿子萧直为侯爵(感情是萧综是没回来,回来肯定还是没事,呵呵)。


      梁武帝苦心维持着皇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以为实行这样的骨肉恩爱,就能避免自相残杀。然而正好和他的初衷相反,这群被惯坏了的皇族已经把老皇帝当成了没牙的老虎。终于,候景之乱时,前面提到过的萧正德和候景互相勾结,让叛军长驱直入,最后活活的把 86高龄的梁武帝饿死在健康台城文德殿。


      梁武帝萧衍善待皇族没有错,错的是只赏不罚,而皇族一旦失去的制约,便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与之抗衡了,梁武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他的溺爱纵容政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五、享受才是我的第一生命——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了不辱没亡国之君这个名号(当亡国之君也不容易啊,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和功名赫赫的开国之君一样多,所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陈后主这个人荒淫腐败的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至少填补了陈朝的历史空白。


      陈后主并不想学前辈刘子业那么赤裸裸的淫乱,在他看来,那样的生活太没情调了。满腹经纶的他喜欢开盛大的宴会,一开始先上他一千个美女载歌载舞烘托一下气氛,然后他左拥右抱搂着自己宠爱的八个贵妃(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抱过来的)缓缓坐上主位,当然,为了体现自己的诗词功底,宰相江总、尚书孔范这样的文学老年是一定要陪坐的。宴会正式开始后,大家便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飞觞醉月,靡靡的曼词艳语雪片一样的飞出,然后交给那一千个美女现场演唱,余音绕梁绵绵不绝,整个朝廷真是歌舞升平、前途似紧。


      陈后主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却不想怎的就得罪了帝国主义的隋朝,隋文帝悍然下诏力数后主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陈后主接报后哭笑不得,心想我在我国内怎么花钱,怎么玩乐,关你什么事情,真是多管闲事,于是置之不理。过了一段时间,志在统一的隋文帝派出五十一万大军,兵分七路杀奔江南而来,陈后主得知后哈哈大笑,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唯物史观对群臣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后,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陈后主做人能沉着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所以陈朝如果不亡,那就实在是没天理了。两个月后,隋军攻入健康,陈后主终于做了阶下之囚。


      后来我每每读到这段陈亡的历史,都觉得头大如斗,匪夷所思,因为凭借自己的智力,实在是想不明白陈后主究竟拥有什么样智慧,在隋军大兵压境下依然泰然自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你说他是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吧,他还不把隋军放在眼里;说他是决心一战吧,他却对国内防务置之不理。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成语,终于解除了心中的困惑,原来陈叔宝所作的一切,根本就是——不可理喻!


      六、怎一个“炀”字了得--隋炀帝杨广


      杨广曾经是个风华正茂、根正苗红的有为青年,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他就被授予元帅军衔,统领 51万大军去南朝捉拿据说是犯了反人类罪的陈后主。虽然实际上杨广的具体工作仅仅是在隋军占领健康后去陈朝宫殿参观游览缅怀留念一番,但这平陈的大功可是不容抹煞的。后来杨广就留在江南工作学习了几年,也算是为江南的繁荣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假如杨广就怎么舒舒服服、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那么对自己对国家显然都是一个烧十八辈高香都求之不得的选择。然而生于帝王家而又精明强干、诡于伎俩的他,是否愿意坐看以后他大哥杨勇即位而自己只能当一个任人宰割的亲王呢,毫无疑问这是绝不可能的,于是杨广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施展了他那精湛的演技。他知道隋文帝对杨勇生活奢华很不满意,于是自己就装出一副三月不知肉味的节俭嘴脸;他知道独孤皇后奇妒,很不喜欢皇帝包二妃,于是就和自己元配萧氏在人前装出一副海誓山盟的肉麻模样;他还在独孤皇后面前装成非常孝顺的样子,每次拜见要离开的时候,表现的像是要生死离别般的泪流满面。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公元600年,被杨广蒙蔽的隋文帝下令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四年后,已经成为杨广即位绊脚石的隋文帝也在病中被杨广一刀结果了性命,杨广随后顺利登极,于是隋朝的灾难开始了。


      穷凶极恶的杨广即位后,立即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准备多快好费的建设封建主义的新隋朝。一时间隋朝上下成了巨大的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大生产景象。隋炀帝主持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有:洛阳西南规模宏大的显仁宫(所用的木料在江西砍伐,一根大木料需要两千人搬运);洛阳西郊方圆200多里的皇家花园(里面有人工湖,湖中堆起蓬莱、方丈、谶州三仙山,山还上面建有亭台楼阁);开凿五千里京航大运河;开通连接洛阳到长安的壤沟;筑长城千余里;修驰道几千里;修建大兴城等等。这些还不算什么,隋炀帝觉得大好河山不看可惜,所以热衷公费旅游:一会东巡扬州,一会西访青海,还三次发兵去讨伐看不顺眼的高丽,结果遭到惨败,导致士兵死伤无数。


      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在他统治的十多年间,前后服劳役、兵役的超过一千万人,而当时全国的人口仅为四千六百多万,结果导致农村的劳动力所剩无几,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反隋起义风起云涌,隋朝大厦将倾。公元618年,已经走头无路,众叛亲离的隋炀帝被部下绞死,繁盛一时的隋朝就这样灭亡了。


      谥法上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当年杨广在阶下囚陈后主病亡后,一本正经的把他谥为陈炀帝,万没想到的是,他自已死后被唐高祖李渊也毫不留情的追谥为隋炀帝。精明的隋炀帝为什么就不吸取近在眼前的教训而重蹈覆辙呢,历史光芒下照耀的人物总是让人无法揣测。



      七、中宗李显的窝囊生活


      唐中宗李显身世的确非常显贵,自己本身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母亲也是皇帝,这样的梦幻家庭组合在历史上绝对是独一无二,拥有专利权的。按照常理推测的话,李显那肯定是个四方来朝、八面威风、十分庄严的一个帝王,不过实际上却恰恰相反,身世显赫的李显一生都表现的平平庸庸,唯唯诺诺,甚至可以说是窝窝囊囊。其实他这种个性的养成,和他母亲武则天的严厉教育是分不开的。


      武则天教育儿子们的方式那绝对是独步中外、震烁古今,岂能是现在我们那些崇尚棍棒教育的家长们所能比拟的。现在家长们信奉棒下出孝子,看不惯孩子的行为便乱凑一顿出气;人家武则天信奉的是刀下出孝子,看不惯儿子的举止便乱砍一顿出气,李显的两个哥哥李弘和李贤就是这么死的,你说在这样的教育下,李显能不老老实实的做人吗。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李显在其灵柩前登上皇帝宝座。即位后的中宗觉得现在应该到了体现自己皇帝威严的时候了,于是脾气一天天见长。有一天,中宗想让讨老婆韦皇后的欢心,于是准备提拔自己的老泰山韦玄贞当宰相。诏书发出去后,另一个宰相裴炎却坚决的不予执行,固执对中宗说韦玄贞没有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所以暂时不能晋升。中宗一听,便气不打一处来,赌气对顽固的裴炎说道:“我让他当宰相怎么了,我一高兴就是把江山让给他又能怎么着!”


      裴炎听了面无人色,吓的赶紧把这句话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一听,心想这还了得,你就是让也得让给你妈呀。于是她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召集警卫部队戒严,并把所有大臣叫到乾元殿,当众宣布了废黜中宗的命令。李显委屈的质问母亲:‘我犯了什么罪? ‘武则天怒斥道:‘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这难道是小罪吗?‘可怜李显当了两个月皇帝,大臣都还没认全(不过对裴炎肯定印象最深),就被贬为庐陵王到房州喝茶去了。


      李显被废后,联想到两个哥哥的惨死和自己不幸的遭遇,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可怕,于是日夜忧惧,成天哭哭啼啼。而韦皇后的意志力却比较坚强,经常大声斥责李显没有出息,训斥完了,又温言劝解,给他分析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李显对她是又感激又害怕,在母亲和妻子的双重压力下,他终于在漫长的放逐岁月里完成了自己性格最后的塑造。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逼迫她重新迎回了李显,李显在十八年后,终于奇迹般的又一次登上了皇帝宝座,而韦皇后凭借对李显的控制理所当然的掌握了朝廷大权。掌权的韦皇后生活放荡,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勾搭成奸,败坏朝政。宰相张柬之知道情况后,便秘密觐见中宗,要求诛杀武三思。但窝囊的中宗不但不听,反而将事情全盘告诉了武三思,从而导致了张柬之的被杀。更难以置信的是,中宗对韦皇后和武三思的奸情不但毫不介意,而且还持放纵态度:武三思和自己的老婆在床上打情骂俏的玩赌博游戏时,他就坐在一边观看,还帮他们数钱!


      提前过上共产共妻生活的中宗,窝囊的可真是前无古人,难有来者。


      后来韦皇后一心想学武则天君临天下,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想当皇太女,母女俩一合计,干脆在公元710年6月的一天,给中宗送了一个有毒但美味的馅饼,中宗傻乎乎的吃完后,当天便毒发身亡,窝囊的死在了自己老婆和女儿的阴谋之下。


      李显一生是及其悲惨可怜的,先是有一个五千年来不世出的强悍母亲,后有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淫乱妻子,更有一个把自己视为皇位绊脚石的绝情女儿。母亲、妻子、女儿,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在他这里却成了冷血、恶毒、凶残的代名词。看来在封建社会的宫廷斗争中,是毫无亲情可言的。不知道李显在毒发痛苦倒地时心里做如何感想,也许结束这种生不如死的羞愤生活,才恰恰是他最大的心愿吧!


      八、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唐朝皇帝的求仙情结


      自从中华第一任皇帝秦始皇派出了五百童男童女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仙药,率先作出科幻探索以来,不少历朝历代帝王便把这项事业列入了朝廷的科技攻关计划,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唐朝自然也不例外,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五位皇帝为了研究长生不老的伟大事业,甚至不惜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听上去还是蛮矛盾的)。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戎马,身体强健。在盛年即位之后,励精图治,从善如流,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和贤惠的长孙皇后日子过的也是有滋有味。这时候的他,对求仙问道并不是很热衷,甚至是比较反感,还曾经嘲笑过秦皇汉武晚年追求长生不老的伪科学行为。但是到了他统治后期,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李世民也渐渐的迷上了炼丹延命之术,特别是贞观十九年时他亲征高句丽的时候不幸受了箭伤,导致自己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大吃特吃起道教丹药来,希望借此延长寿命。结果公元649年5月,李世民在艰难的吃完最后一粒由水银、硫磺、砒霜等物质炼成的长生药后,终因慢性中毒不治身亡,享年仅仅50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世民后世子孙在他牺牲精神的感召下,一个个前仆后继,为炼丹长生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唐宪宗晚年因服丹药致使脾气喜怒无常,左右侍侯的人动辄得咎,于是被心怀怨恨的宦官杀死;唐穆宗、唐武宗都在30几岁的年龄因服药导致元气大耗而亡;号称“小太宗”的晚唐最后一位英名君主唐宣宗也吃药吃的背上烂了一个大洞而死,至此唐朝的灭亡时间也成了一个纯粹的算术问题。


      在古代,人们认为金、水银等重金属不易腐烂变质,假如人体吸收了它们的精华,那肯定可以永垂不朽(没错,可那不就成了机器人了?汗);而权位愈高,欲望愈大的人,就越想长生不老。于是唐朝的皇帝们怀着美好的个人愿望,不惜以身涉险,大量吞服未经临床试验的药物,并最终个个因重金属中毒而英年早逝。在唐朝服药死亡的五个皇帝中,除了唐穆宗是个昏君外,其他的几个都是英明有为的杰出帝王,但是最终他们都未能战胜自己的权力欲,在追求永生的过程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几粒小小的丹药,实际上起到了加速唐朝的腐朽和灭亡的作用。而几位短命的唐朝皇帝们服丹药去世起到的唯一好处,就是唐朝以后的统治者们再也不吃这种沉甸甸的金属化合物了。


      九、演而优则仕——后唐庄宗李存勖用人心得


      公元907年,黄巢的叛将朱温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叛变了为之效力的唐朝,率领军队冲进长安废黜了唐哀帝,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梁,从而结束了唐高祖李渊近三百年来四时享受冷猪肉的历史。以朱温建立后梁为开端,中国由此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


      后梁建立的时候,北方还有幽州市长的刘仁恭和河东晋王李克用两个较大的割据势力,其中晋王李克用更是朱温的生死老冤家。李克用本是沙陀贵族,后来因在平定黄巢之乱时立有大功而被唐廷加封为河东节度使,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是这也引起了吃醋大王朱温的嫉恨。公元884年,李克用大败起义军后胜利回师,途径汴梁时,只见朱温亲自带鸡赶鸭放羊牵牛,手舞足蹈的来到李克用下榻的上源大酒店为他设宴洗尘。李克用大为感动,于是俩人酒酣耳热、称兄道弟的喝了个不亦乐乎,直到深夜才与朱温惜惜离别。朱温出来后,嘿嘿冷笑几声,马上召集埋伏在附近的部队把上源大酒店团团围住,然后四面纵火,万箭齐发,准备一举除掉自己日后的心腹大患。正当朱温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间风起云涌,雷声隆隆,刚才还皓月当空的天气,竟然下起了特大暴雨,把熊熊烈焰一会就浇成了星星之火。酒店里梦见自己在烤火时掉河里的李克用在将领和亲兵的保护下仓皇逃出,侥幸保住了性命,于是李克用便和朱温结下了解不开的深仇大恨。


      907年,李克用在得知朱温改朝换代的消息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讨伐良机,于是和契丹国主阿保机桃园两结义,约为兄弟,准备一起进兵。哪知道阿保机日后了解到朱温势力强大,大呼上当,马上撕悔了和李克用定下的兄弟之盟,转而向朱温伸出了友谊之手。李克用得知这个消息后,连气带累,竟至一病不起。公元908年,弥留之际的李克用把他的儿子李存勖招至床前,交代后事。他对李存勖说:“我一生有三件事情引以为恨,一是朱温害我之仇未报;二是契丹违约之耻未雪,三是幽州之地未取,你将来一定要达成我的心愿。李克用言毕而殁,享年53岁。


      李存勖即晋王位后,积极整军备战,处处以李克用的“三个遗愿”重要思想为指导,慢慢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沙陀部队,在兵精粮足,条件成熟之后,开始出兵替父报仇。公元911年,李存勖击败了朱温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致使朱温连气带怕下一命呜呼;接着,李存勖攻破幽州,活捉了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九年后,他又大败契丹军队,将不可一世的阿保机赶回没有暖气的北方老家过冬去了。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战,李存勖于公元923年终于攻灭后梁,一统北方,当年四月,在魏州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可惜李存勖是个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称帝后,他认为大功告成,于是不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开始迷上了看戏,还经常油头粉面的亲自登台表演,并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天,李存勖自我感觉良好的在戏台上吊嗓子,连喊两声“李天下”,还没被自己的优美嗓音陶醉完,就被一个伶人(演员)上去扇了他个耳光。莫名其妙的李存勖问伶人为什么打他,伶人大义凛然的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那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大为感动,觉得还是伶人真心为他着想,那些个文臣武将什么时候说过那么高水平的话啊。伶人从此受到皇帝宠幸,不但可以自由出入宫中(不知道包括不包括后宫)和皇帝称兄道弟,而且还能肆意侮辱戏弄大臣,弄得是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李存勖还把伶人当作特务,让他们借全国巡回演出之际去刺探群臣的言行。当官职有了空缺时,他也经常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补缺。在李存勖的纵容下,有一次伶人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军队上下怨声四起、离心离德。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三月,李嗣源在满怀怨恨将士们的拥戴下,宣布自立为帝,进兵洛阳。李存勖这时候才想起军队的重要性,连忙率军进攻李嗣源,结果走在路上,经常老婆被抢的士兵们就逃走了一半,李存勖知道形势危急,便回到洛阳准备据城固守。不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时候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从谦看出皇帝已穷途末路,没有了利用价值,于是趁他吃早饭时发动政变,把爱演戏的李存勖活活烧死在宫中,“李天下”就这样丧命在惊心动魄的特技效果中。不久,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来从废墟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谥为庄宗。


      文学大家欧阳修是这样评价庄宗的:“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后唐庄宗的用人之道,虽然独树一帜,实为不可理喻,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4

主题

6785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风云使者

追颠使者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财富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3-20 08:47:34 | 只看该作者
好皇帝也会做出糊涂事啊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1 04:39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