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轶事] 孙膑的膝盖骨被剔掉了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7:5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多学术著作、辞书(商务版《辞海》等等),及各种普及读物,都记载着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膑,因庞涓陷害,受了膑刑,被剔去了膝盖骨,他名字中的“膑”字,就源于受膑刑。于是给人的印象是:膑刑,就是剔去膝盖骨,孙膑受刑后,膝盖骨没了;孙膑之名,说明他是个没了膝盖骨的人。  孙膑的膝盖骨果真被剔掉了吗?他受的刑,果真就是剔掉膝盖骨的膑刑吗?不是那么回事。
  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报任安书》云:“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孙子,即孙膑,“兵法”,指《孙膑兵法》。所云“膑脚”之“膑”,是刑罚之名,脚,当然是指双脚,“膑脚”,是指对脚施以刑罚。这里明明写的是“脚”,怎么会是剔掉膝盖骨呢?
  在《报任安书》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司马迁对“孙子膑脚”有明确说明。在《报任安书》里,他写道:“……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其中的“孙子断足”四字,明明白白地说明了孙膑受的不是剔掉膝盖骨的膑刑,而是断足之刑,亦即把脚砍掉。《孙子吴起列传》也有关于孙膑断足的明确记述:孙膜至魏国后,“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所云“断其两足”,也明白地说明了孙膑受的是断足之刑。
  司马迁的记述,足以证明孙膑并没有被剔去膝盖骨,他的膝盖骨还是好好的;他受的是断足之刑。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司马迁说得很明白的“孙子断足”的史实,被误认为是剔掉膝盖骨呢?
  从“膑”字的本义说,确实是可以释为膝盖骨的(也指胫骨)。膑刑,是周代以前的一种刑罚,也确实是剔掉膝盖骨。清代法学家沈家本说:“唐、虞、夏刑用膑,去其膝头骨也。周用跀,断足也。”(《历代刑法考·刑法分考六》)上古有五刑,膑、宫、劓、墨、死,膑为其中之一。但到了周代,膑刑便改成了跀刑。“跀”字又借作“别”;刖刑,即断足之刑。刖刑较膑刑为轻,施膑刑后,膝盖骨丧失,人不能行;受刖刑,则脚虽失去,但安上踊仍可行走。孙膑受的就是刖刑。
  东汉王符《潜夫论》云:“孙膑修能于楚,庞涓自魏诱以刖之。”“刖之”二字,准确地说明了孙膑受的是刖刑。别刑又分为单足刖和双足别,《孙子吴起列传》云“断其两足”,可知孙膑受的是双足刖刑。由于膑刑与刖刑有源流关系,所以古人提到刖刑时有时也沿用“膑”字。沈家本说:“周用跀,断足也。凡于周言膑者,举本名也。”(《历代刑法考·刑法分考六》)本名,即膑刑之“膑”。沈家本的意思是,周代虽然已改膑为别,但在称谓上有时仍叫“膑”。我认为,司马迁说的“孙子膑脚”,就当属此种情况。
  由此变迁,可以看出人们将别刑误为膑刑的一些缘由:正是因为“膑”字的本义是指膝盖骨,膑刑本身也是剔去膝盖骨,而膑刑改为刖刑后,古人又时常“举本名”,所以,孙膑所受的刑,便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剔掉膝盖骨。此外,孙膑的名字也是容易致误的一个原因。孙膑本名失考,世人是以他所受之刑的名称来称呼他的。这就使人往往望文生义:既然“膑”字是指膝盖骨,那么他叫孙膑,他便一定是被剔去膝盖骨了。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71

帖子

292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92

灌水大师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3-25 18:52:30 | 只看该作者
不管剔掉膝盖骨还是断足,总之是残了,酷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2 05:57 ,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