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丝绸之路为什么不能使汉朝成为商业大国?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15:2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说,恺撒有一次穿了件新衣服去大剧院看戏,结果引起整个罗马的巨大轰动。

让罗马轰动不是恺撒这个人,而是恺撒的这件新衣服。

这是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

罗马的科学工作者普林尼在他的著作《博物学》郑重其事地说,

“赛利斯人以从他们的树林中获取这种毛织品而闻名于世。他们将从树上摘下的丝绸浸泡在水中,再将白色的树叶一一梳落。(丝绸的)生产需要如此多的劳役,而它们又来自于地球的彼方,这令罗马的少女们可以身着半透明的丝衣在大陆街上炫耀。”

赛利斯,就是丝国,也就是中国,当时即汉朝。

丝绸是当时西方最受热捧的流行商品,罗马的市场价最高曾涨到每磅12两黄金的天价。

如同后来清人因吸食鸦片而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罗马人狂热追求丝绸也造成了罗马帝国的黄金大量外流。


但问题是,罗马帝国的黄金流向了何方?

这就是司马路在本篇思考的问题。

丝绸之路鼓了谁的腰包?丝绸之路为什么不能使汉朝成为商业大国?


1.道德模范——牧羊人卜式和汉朝大多数商人的破产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少许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今新疆和田地区一带,他们带来的是山东、江苏海边的贝壳,带回去当地的特产:玉石。有的商人也许走得更远。

张骞回来后,曾经写过一份关于西域商业的调查报告。

“我在大夏这个地方的时候,看见市场里面有邛竹杖、蜀布卖,我就纳闷了,那不是我国的特产,怎么会到了这里?我就问他们,大夏人回答说,俺们是从身毒买来的,我就又问了,身毒是个什么地方?他们说,身毒在东南方向,风俗和俺这里差不多,不过更潮湿炎热,还骑大象,大象你知道不?长鼻子,大耳朵…还靠着海边,那海,好家伙,那可大了去了!”

(身毒就是现在的印度西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一带。)


按理说,在张骞通西域之后,应该会有更多的中国商人走上丝绸之路,大赚特赚,而政府也可以从中获利。

在汉武帝时代,确实有一批具有冒险精神的中国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成为富商巨贾。

但是,这些只是涓涓细流,并未汇成滔滔巨浪,和络绎不绝来到长安的胡商相比,汉商实在太少,而且渐渐在史册上消失。

为什么?


因为中原的商业正遭受汉兴以来第一次大劫难。

劫难的起因是因为帝国朝廷和匈奴打仗缺钱。

缺钱怎么办?皇帝把主意打到了商人头上。

当时有个河南籍贯的畜牧业从业人员叫卜式,这是个爱国的老实人,他看到国家缺钱,主动要求把一半的家产捐给国家,补充军费开支。

皇帝大喜,当即示意有关部门,发起了一场“向卜式同志学习”的募捐运动。

皇帝的用意,是让商人们仿照卜式,把黄金白银“自愿”地捐献出来。


但似乎商人们觉悟不高,积极响应的人不多,导致皇帝龙颜大怒。

于是皇帝把主要针对商人的财产税从2%提高到6%,另外,包括车船使用税在内的其他一些税收也有所加重。

看来,商人要为自己的吝啬付出沉重的代价。

然而不止于此,商人们为了减少损失,隐瞒家产,企图偷税漏税,结果引起更大的祸害。

公元前114年,朝廷下令,鼓励老百姓举报隐瞒家产、偷税漏税的奸商。一旦举报情况属实,朝廷将会把该奸商50%的财产奖励给举报人。

诏令一下,人心骚动。

据《汉书》记载,中等收入以上的商人大体上都被告发而破产,被没收的财产以亿为单位计算。

可想而见,自春秋以来逐渐繁荣起来经历秦末乱世后又在“休养生息”中恢复起来的民营经济遭受的几乎是毁灭性打击。


2.儒生:圣人不言利!

虽然汉武帝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人对儒家的思想却并不感冒,常常是说一套,做一套。所以有大臣讥讽他是“表面上仁义”。

汉武帝之后特别是元帝时代就不一样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效果逐渐显现,各级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儒生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把持政治。

儒生其实对汉武帝诸多不满意,所以他们要把以后的皇帝培养成“尧啊,舜啊,汤啊”。(当然儒生理想中的尧、舜与真实的尧、舜又完全是两类人)。

儒生对张骞通西域是不满意的,正如一千多年后他们对郑和下西洋及其不满一样。(他们的杰作是:对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档案资料下黑手!)

儒生对商人更是不满意,儒家有一条信条叫:“圣人不言利”。

说都不能说,何况是做呢?

鼓励商人做丝绸贸易,以武力保证中国丝绸商人的商业利益,这在主导汉朝中后期政治的儒生看来,简直是可耻!


所以慢慢地,丝绸之路成了胡商的天下,汉朝最多在关税方面得到一些好处。

为了表示中原的强大和儒家的“仁义道德”, 儒生控制下的朝廷还经常做“贴本买卖”,用贵重的丝绸与一些名为贡品实际就是土特产的廉价货交换。

作为外交手段,这似乎可以理解,但当亏本买卖成为一种常态,甚至是“打肿脸充胖子”时,司马路只能叹息说:

何必呢!


后世更加夸张荒诞,隋炀帝为夸耀国家富强,当胡商到来时,下令整顿市容,将所有商店、旅馆、饭店装修一新,乃至将丝绸缠在街道两边的树木上做装饰。

当胡商在饭馆里用餐完毕,准备买单时,饭馆主人摇头说:

“中原太富有了,你们吃饭统统不要钱!”

这些胡商大多数是中国通,知道中国人好面子,配合地假装大吃一惊,然后纷纷由衷地赞美隋朝的伟大。

可是也有那老实且不知趣的,指着树木上的丝绸说:

“中原也有穷得没衣服穿得人,不如把树木上的丝绸送给他们,为什么挂在树上呢?”

穿帮!


3.安息人的谎言

公元97年,东汉的特使甘英(班超的副手)抵达安息(今伊朗)国土西部,他的面前是波斯湾,安息人说:

“亲爱的甘,千万不能往前走了,前面是辽阔的大海,你知道吗?运气好的人碰上顺风也要3个月才能过去,倒霉蛋两年都过不了,所以我们这里的人都要带上三年的干粮才出发呢!”

“亲爱的甘,我可不是在骗你,还有更可怕的,海里有会唱歌的女妖怪,听了她的歌,你的人就会发疯跳海,还有……”

也许是信以为真,也许是思乡心切,甘英就此打道回府。


其实,根本无须过海,因为从安息去罗马,还有一条陆路,取道现在的伊拉克,去叙利亚。

安息人当然不会说,因为还有汉朝所不知道的,汉朝的丝绸,在罗马已经与黄金同价,而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汉人自己,而是中间商——

正是安息人(以及后来的阿拉伯、突厥人)。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3-27 07:34:55 | 只看该作者
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汉人自己,而是中间商——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2 11:56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