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花八门] 宋代舞蹈队“左右军” 寇准有私人演员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14:4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宋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动乱,统一的中央集权皇朝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繁荣发达。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宋代舞蹈艺术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宫廷舞蹈与民间舞蹈两大分支。“队舞”及“舞队”分别是两者颇具代表意义的舞种。
  队舞是一种把大曲、诗歌、朗诵和舞蹈综合一体的新型舞蹈样式。“队舞”的名称在宋代以前就有,王建词有“春设殿前多‘队舞’”之句,宋代很多队舞舞曲都脱胎于唐代舞蹈,如《柘枝》、《剑器》、《浑脱》、《菩萨蛮》、《解红》等成为宋代“队舞”之后,即易名《柘枝队舞》、《剑器队舞》、《玉兔浑脱队舞》、《菩萨蛮队舞》,《小儿解红队舞》。据《宋史·乐志》记载,宋代“队舞之制”分为小儿队及女弟子队两类。小儿队凡七十二人,有《柘枝队》、《剑器队》、《婆罗门队》、《醉胡腾队》、《诨臣万岁乐队》、《儿童感圣乐队》、《玉兔浑脱队》、《异域朝天队》、《儿童解红队》和《射雕回鹘队》等十队;女弟子队凡一百五十三人,有《菩萨蛮队)、《感化乐队》、《抛毬乐队》、《佳人剪牡丹队》、《拂霓裳队》、《采莲队》、《风迎乐队》、《菩萨献香队》、《采云仙队》和《打毬乐队》等十队。诸队服色、装扮各异,还可以“从宜变易”《宋史》卷142《乐志》)。
寇准拥有一支二十四人的私人队舞
  队舞由官方负责供养、排演,主要为皇室家族及官僚士绅服务。大型队舞多于皇帝登基或喜庆节日,在宴会上和百戏。杂剧同台演出。从《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天宁节”盛况颇能看出当时队舞演出的规模和仪制:队舞演员由教坊具体组织表演,观众都是当朝的文武百官,“枢密院率修武郎以上”,“尚书省宰执率宣教郎以上”,另有契丹、西夏、高丽等各国使节,边进御酒边观赏,极备奢华(《东京梦华录》卷九);小型队舞也有在一般士大夫家演出的,北宋名相寇准就拥有一支二十四人组成的私家“柘枝队”。队舞纯系宫廷士大夫的雅文化,民间勾栏瓦舍很少有队舞演出。
  队舞在形式方面继承了唐代大曲特色而又有所创新。开场由竹竿子(又称参军色,是队舞的指挥者)引舞念致语,说明节目内容,曰“勾队”;中场,竹竿子和花心(担任独舞的主要演员)互相问答,曰“遣队”或“放队”;收场,又以竹竿子念致语,歌舞队(队舞的主体演员)和唱,后行(担任伴奏的乐队)吹奏作结。整场舞蹈分若干场次,结构紧凑,安排巧妙,有群舞、独舞,有独唱、和唱,有吹奏,有对白。在道具服饰方面也更加美化,例如宫廷队舞《佳人剪牡丹》,则置牡丹于中央,诸从舞艺人“衣红色砌衣,戴金冠,剪牡丹花”(《宋史》卷142《乐志》)。衣服与牡丹的颜色还可以随舞蹈的不同改换。从舞蹈表现的内容来看,宋舞比唐舞更接近人间世界,队舞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很多队舞节目都取材于唐人小说,反映了男女之爱等人间情趣。
  舞队是宋代民间舞蹈的一种,活跃于瓦舍、街巷、茶肆之间。宋代民间文艺丰富多采。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人口的集中、商业贸易的发展为市民文化的昌盛创造了条件。如汴梁街南一处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又有莲花棚、夜叉棚、象棚等演出场所,其中最大的可容纳近千人,很多专业名艺人都在那里献技演出,吸引了手工业者、小商贩、市民。商人、官吏子弟、士兵等社会各阶层的人,“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东京梦华录》卷5)。逢年过节,专设临时性的乐棚、露台,与商品交易的彩棚间杂在一起,热闹非凡。舞队艺人一般为世代相传,他们穿街走巷,甚至深入村庄表演,因此宋人也称之为“社火”。
  像其他民间艺人一样,舞队演员的社会地位极低。平时在市井瓦舍、勾栏演出,宫廷有事也常被召唤进宫。北宋曾一度把他们编入军制,称为“左右军”,领取微薄的钱粮糊口。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诸色舞者,多是女童”。女性在舞队演员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队舞演员相比,社会动乱对他们的影响较小,宫廷或官方艺人,一旦改朝换代往往星散,而这些民间舞队艺人,师徒相传,诸班社以宗族、家室为班底,具有较强的生存力。这对传统舞蹈节目的保留、舞蹈技艺的提高有很大益处。
  宋代舞队节目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像《扑蝴蝶》、《旱龙船》、《竹马儿》、《十斋郎》、《村田乐》等,或赞颂紧张、活泼的劳动生活;或揭露官场的黑暗、腐败;或再现传统的节庆风俗;或描绘兄弟民族的风土人情,取材广泛,娱乐性极强,为广大劳动大众所喜闻乐见。其中一些著名节目多为中国传统戏曲吸收运用,如今天深受中外艺术家推崇的《采茶扑蝶》、《跑旱船》等剧目即滥觞于宋代《扑蝴蝶》、《旱龙船》等舞队节目。
  舞队艺人的艺技水平也很高,讲究绝技。有的艺人能在高数十丈的竿子、横木上装鬼神、吐烟火。一场精采表演,观者如云。为方便师徒相传,舞蹈艺人发明了一些专用名词与术语,记录、保留了他们精湛的技艺。我们今天看到的宋《德寿宫》舞谱保存了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宋代舞队艺人在动作、姿态、脚步旋转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平,他们对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保存和延续功不可没。
  综观宋代以队舞、舞队为代表的舞蹈艺术,队舞属雅文化范畴,为适应宫廷和士大夫的旨趣,偏重形式和程序,雍容华贵、绮丽纤巧有余,而生动活泼、朴素健康不足;舞队则属俗文化范畴,朝气蓬勃,轻松愉快,根植于民间,题材广泛,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以队舞为代表的宫廷舞蹈程式化、固定化与以舞队为代表的民间舞蹈的商业化,大众化,从不同侧面为元明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3-27 07:27:44 | 只看该作者
古代舞蹈发展史!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2 05:57 ,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