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花八门] 司马迁的“孔子与儒术”观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15:1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鲁迅先生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上足以看出司马迁在此上面的地位和成就。
在认真解读《史记》之后,我认为司马迁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这反映在他对待孔子和儒术的态度上略见一斑。一些学者和专家认为司马迁先有黄老道家的思想,后来归入独尊儒术的,我的观点是,司马迁对孔子是尊重的,对儒术却持有“不肯定”的态度,或者说“不完全赞同”的思想的。

有一点必须明确,司马迁是在受了“宫刑”并担任中书令后《史记》基本成稿的,他的任务首先要为皇家写史,不是在今天所谓的“自由撰稿人”的位子上的。汉武帝对司马迁不会没有戒心,不可能没有控制,对文章不可能没有审查。只有汉武帝通过了,司马迁的文章才会传世。因为司马迁的写史是代帝王立言,不是自由写作,随心所欲,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只有和必须在领会汉武帝精神的前提下才可以尽情去发挥,在字里行间体现自己的思想。而司马迁正处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的时代,他不同于一般的文人知识分子,他的年龄、学识、性格、环境以及占有的史学资源都决定了他具有的独特人格,他不可能人云亦云,在读《史记》中对“孔子和儒术”的认识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作为思想家的伟大之处。

单从《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和《儒林列传》来看,对孔子与弟子以及儒家思想继承和传播者在《史记》中有相当大的篇幅和笔墨,似乎昭示着司马迁写史的思想和态度。孔子在“贫且贱”的地位时,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后来即使遭到打击、排斥、嘲讽、围困、“累累若丧家之狗”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高昂的斗志。他对平民教育的贡献、对典籍的整理传播、对自己政治主张不懈宣传的顽强拼搏精神司马迁都是肯定和赞同的,对孔子的人格魅力是尊重的。“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整部《史记》中成了“至圣”的恐怕只有孔子一人,司马迁把他推上了圣人的地位,这大概是司马迁尊孔的缘由吧,估计这更多的是也为了迎合汉武帝的喜好的。

然而,由于思想上的成熟,对历史发展、社会问题的思考,司马迁不会因汉武帝对儒家的尊崇就轻而易举改变自己的主张,对儒术的时代局限性司马迁是客观分析的,他并没有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历史,让历史和实践去评判。司马迁认为儒家思想的禁锢对受教育者影响极大,不利于人的个性发展,《史记》中的英雄人物无一不是展示自身的个性特征,凡是读过《史记》的都会有切身的体会。在《仲尼弟子列传》司马迁重点写了孔子弟子七十二贤者之一的子贡,历史上子贡的作为和成就我们没法去考究。但是我认为,在司马迁笔下的子贡的成功靠的是“骗术”而不是“儒术”,子贡游说一节,子贡“南见吴王”陈述自己见解后吴王“大说”;子贡使之越后,越王“大说”;子贡报吴王说越王“大恐”,理由陈述后吴王又“大说”;子贡去之晋国,没说几句话晋君就“大恐”,在这里还没有时间概念,“晋君”也是个模糊的字眼,与司马迁实事写史的风格迥然不同。司马迁几乎在描述子贡的行为能力时都突出了个“大”字,子贡个人的本事一下子跃然纸上,但是在《越王勾践世家》、《吴太伯世家》和《晋世家》都没有提到子贡的重要作用和政绩。在《鲁周公世家》却有这样一段话,季康子使子贡说吴王及太宰嚭,以礼诎之,吴王曰“我文身,不足责礼”,吴王的意思“我们是纹身的蛮夷之人,不值得用礼制来要求”,这一点和《仲尼弟子列传》的文字上出入很大,感觉似乎晦涩费解,其实前后内容对比后,发现有些显然抬高了子贡驾驭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司马迁评价仲尼弟子时说“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意思就是说有些史事并不可靠,认为杜撰的成份也不在少数,自己也只是根据史料取舍编撰罢了。

孔子地位的攀升也就预示着曾经占据主流文化代表的退缩,洋洋洒洒近万言的《孔子世家》和《老子韩非列传》里叙述不足600字的老子的强烈反差,或多或少揭示出当时其中的历史现状。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后说他是“犹龙”,文字虽很简练,但意义十分重大,孔子作为司马迁笔下的具有“至圣”地位的人说老子是“大概就是龙”。龙是什么?龙才是中华民族崇拜的神啊。孔子说老子是神,那谁在司马迁心中更有地位不是一目了然吗?特别是在《老子韩非列传》的最后司马迁评价,“老子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则更能真正表露出司马迁的真实思想。

应该指出,对道家和儒家两种文化思想的认识,司马迁给出了命题,“道不同不相为谋”,孰是孰非,正确与否,哪一个更符合更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是聪明和睿智的,他把对道家和儒家的认识问题留给了后人,让它成为一道为政者和思想家难以破解的哲学思考题......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3-27 07:40:05 | 只看该作者
对道家和儒家两种文化思想的认识!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2 06:02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